首页 > 伤感句子 > 心情不好

【志向篇】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志向篇】

志向是人的奋斗方向,理想的目标;有了方向和目标,就懂得为什么去奋斗,如何去奋斗。一个人的志向只有和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连在一起,才能有前途。坚定的志向遇到困难不低头,遭到冷语不动摇。无数的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够平时埋头苦干,默默无闻,非常时期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就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志向,顽强的意志。平庸之辈是不会理解为志向而奋斗的人的。

【志向篇】

【志向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不可能夺去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虎豹之驹,未成长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彀,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

【——战国·尸佼《尸子》】

小虎小豹未壮时就有食牛的志气,小天鹅的羽毛未丰满时就有翱飞四海的心愿。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奋斗目标何时都不能满足,享乐高兴绝不能失去控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小燕雀怎么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喻平庸之辈不知道杰出人物的雄心壮志。

【志向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不可能夺去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虎豹之驹,未成长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彀,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

【——战国·尸佼《尸子》】

小虎小豹未壮时就有食牛的志气,小天鹅的羽毛未丰满时就有翱飞四海的心愿。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奋斗目标何时都不能满足,享乐高兴绝不能失去控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小燕雀怎么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喻平庸之辈不知道杰出人物的雄心壮志。

【004,】

志大者遗下,用权者离俗。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

志向远大的人不计较得失;善用权力的人,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魏·曹操《龟虽寿》】

老千里马虽然卧在马棚里,但它的志向永远是奔腾在千里的。有雄心大志的人虽已到暮年,但他仍有壮志。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魏·曹植《赠白马王彪》大丈夫志在四海,因此百万里之遥也像近邻一样。

苟怀四方志,所在可游盘。——晋·欧阳建《临终诗》如果怀抱四方之志,那么到了哪里都可安心而有所作为。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晋·陶渊明《杂诗》壮志超越四海,渴望振翅高飞。

志大者遗下,用权者离俗。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

志向远大的人不计较得失;善用权力的人,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魏·曹操《龟虽寿》】

老千里马虽然卧在马棚里,但它的志向永远是奔腾在千里的。有雄心大志的人虽已到暮年,但他仍有壮志。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魏·曹植《赠白马王彪》大丈夫志在四海,因此百万里之遥也像近邻一样。

苟怀四方志,所在可游盘。——晋·欧阳建《临终诗》如果怀抱四方之志,那么到了哪里都可安心而有所作为。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晋·陶渊明《杂诗》壮志超越四海,渴望振翅高飞。

【志向篇】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之不彰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一个人只怕不能立定志向,又何必担忧美名得不到发扬呢?千金何足重,所存意气间。

——南朝·鲍照《代朗月行》千金是不贵重的,宝贵的是有志气。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唐·魏徵《群书治要·昌言》遇到安稳、危机、艰险、顺利之时,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和操守。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十三首》男子汉应该横刀战场,去收复失地,建立功勋。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

——唐·邵谒《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大丈夫要是没有大志,怎么能辅助国家呢?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唐·刘希夷《从军行》】

【志向篇】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之不彰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一个人只怕不能立定志向,又何必担忧美名得不到发扬呢?千金何足重,所存意气间。

——南朝·鲍照《代朗月行》千金是不贵重的,宝贵的是有志气。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唐·魏徵《群书治要·昌言》遇到安稳、危机、艰险、顺利之时,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和操守。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十三首》男子汉应该横刀战场,去收复失地,建立功勋。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

——唐·邵谒《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大丈夫要是没有大志,怎么能辅助国家呢?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唐·刘希夷《从军行》】

【006,】

大丈夫志在清除万里疆域的尘泥秽物,岂能甘居洒扫小小的屋室。

丈夫皆有志,会是立功勋。

——唐·杨炯《出塞》丈夫大都有志向,应当是建立功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唐·祖咏《望蓟门》青年时虽没有像东汉班超那样投笔从戎,为了报效国家,如今我还想去从军。

志士贫更坚,守道无一营。

【——唐·孟郊《答郭郎中》】

有志之士不因贫穷而改变志向,坚守自己的志向,并无他求。

男儿仗剑酬恩在,未肯徒然过一生。

——唐·杜荀鹤《乱后宿南陵废寺寄沈明府》大丈夫应当从戎报效国家,不能白白地度过一生。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唐·刘禹锡《学院公体三省》006,大丈夫志在清除万里疆域的尘泥秽物,岂能甘居洒扫小小的屋室。

丈夫皆有志,会是立功勋。

——唐·杨炯《出塞》丈夫大都有志向,应当是建立功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唐·祖咏《望蓟门》青年时虽没有像东汉班超那样投笔从戎,为了报效国家,如今我还想去从军。

志士贫更坚,守道无一营。

【——唐·孟郊《答郭郎中》】

有志之士不因贫穷而改变志向,坚守自己的志向,并无他求。

男儿仗剑酬恩在,未肯徒然过一生。

——唐·杜荀鹤《乱后宿南陵废寺寄沈明府》大丈夫应当从戎报效国家,不能白白地度过一生。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唐·刘禹锡《学院公体三省》志向篇如对自己所经历的厄难无动于衷,怎能激发自己的壮志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滕王阁序》在穷困处境里,应当更坚定自己的信心,不失志向。

丈夫志气事,儿女安得知。——唐·吕温《偶然作》志士所追求的事业,儿女怎么不理解呢?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唐·白居易《新制布裘》】

大丈夫最重要的是有治理国家,解救百姓的志气,哪能只顾自己呢?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唐·李白《短歌行》】

富贵不是我追求的目标,我要使天下百姓都安居乐业,笑脸长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尽管前面的道路障碍重重,但一定有一天我会乘长志向篇如对自己所经历的厄难无动于衷,怎能激发自己的壮志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滕王阁序》在穷困处境里,应当更坚定自己的信心,不失志向。

丈夫志气事,儿女安得知。——唐·吕温《偶然作》志士所追求的事业,儿女怎么不理解呢?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唐·白居易《新制布裘》】

大丈夫最重要的是有治理国家,解救百姓的志气,哪能只顾自己呢?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唐·李白《短歌行》】

富贵不是我追求的目标,我要使天下百姓都安居乐业,笑脸长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尽管前面的道路障碍重重,但一定有一天我会乘长008,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唐·李白《梁园吟》】

总有一天会像当年高卧东山的谢安那样,被请出来实现济世的宏愿。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唐·杜甫《江汉》】

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它的智。表现老当益壮的心志。

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

【——唐·柳宗元《韦道安》】

忠烈之士,不怕死。他们明白,为忠贞而死才死得其所。

向来忧际会,犹有五湖期。——唐·李商隐《陆发荆南始至商洛》自己长期落魄不遇,很难得到君主的赏识,但仍怀有功成身退的想法。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宋·苏舜钦《水调歌头》】

【008,】

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唐·李白《梁园吟》】

总有一天会像当年高卧东山的谢安那样,被请出来实现济世的宏愿。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唐·杜甫《江汉》】

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它的智。表现老当益壮的心志。

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

【——唐·柳宗元《韦道安》】

忠烈之士,不怕死。他们明白,为忠贞而死才死得其所。

向来忧际会,犹有五湖期。——唐·李商隐《陆发荆南始至商洛》自己长期落魄不遇,很难得到君主的赏识,但仍怀有功成身退的想法。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宋·苏舜钦《水调歌头》】

【志向篇】

男儿的志向,应当像阳光那样盛,可耻的是闲散游荡,无所事事。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宋·范开《稼轩词序》器皿大的其声音一定宏大,志向高的其思虑一定远大。

平生之志,不在温饱。

——宋·魏泰《东轩笔录》平生的志向,不在于物质生活。

立志不存乎忧世,虽仁无益也。——宋·叶适《题周子实所录》人的志向中如果缺乏忧念国家的前途,虽然所做的事是仁爱为怀的,也对国家没有什么裨益。

行遍天涯身尚健,却嫌陶令爱吾庐。——宋·陆游《弥牟镇驿小舍居酌》应为国家利益奔走天涯,而不像陶渊明那样只顾个人打算。

自诩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宋·陆游《夜游宫》志向篇男儿的志向,应当像阳光那样盛,可耻的是闲散游荡,无所事事。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宋·范开《稼轩词序》器皿大的其声音一定宏大,志向高的其思虑一定远大。

平生之志,不在温饱。

——宋·魏泰《东轩笔录》平生的志向,不在于物质生活。

立志不存乎忧世,虽仁无益也。——宋·叶适《题周子实所录》人的志向中如果缺乏忧念国家的前途,虽然所做的事是仁爱为怀的,也对国家没有什么裨益。

行遍天涯身尚健,却嫌陶令爱吾庐。——宋·陆游《弥牟镇驿小舍居酌》应为国家利益奔走天涯,而不像陶渊明那样只顾个人打算。

自诩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宋·陆游《夜游宫》我自信能在万里外的边塞为国立功。有谁知道,我虽鬓发斑白掉落,可抗敌报国之心还没有死!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宋·文天祥《酹江月》对镜自照。年轻的容颜都变没了。人虽衰老,可我一颗赤诚的报国之心,如烈火永远难以熄灭。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省悟。

【——宋·文天祥《南海》】

男子有远大的志向,要永远为国家的事业奋斗下去。

少壮心空在,悠然感岁华。

【——宋·梅尧臣《腊日雪》】

白白地怀有年轻时的雄心大志,只是为年华逐渐疏远而感叹。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高明《琵琶记》将军、丞相不是天生的,男子汉应当奋发图强。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我自信能在万里外的边塞为国立功。有谁知道,我虽鬓发斑白掉落,可抗敌报国之心还没有死!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宋·文天祥《酹江月》对镜自照。年轻的容颜都变没了。人虽衰老,可我一颗赤诚的报国之心,如烈火永远难以熄灭。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省悟。

【——宋·文天祥《南海》】

男子有远大的志向,要永远为国家的事业奋斗下去。

少壮心空在,悠然感岁华。

【——宋·梅尧臣《腊日雪》】

白白地怀有年轻时的雄心大志,只是为年华逐渐疏远而感叹。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高明《琵琶记》将军、丞相不是天生的,男子汉应当奋发图强。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不树立远大的志向,天下就没有可以做出成就的事业。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凡与草木同腐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大丈夫在世,如果不能建功立业,那就同草木很快地腐朽差不多。

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明·海瑞《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大丈夫应有把国家治理好的志向,使人民能安居乐业。

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

——明·戚继光《练将·立志向》不确立奋斗目标,就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是不会有的。

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要成为天下的奇伟男子,就必须经历人间长期艰苦奋斗的里程。

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012,有大志有作为的人,其志向是不为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堂堂男子汉如果不怀雄心大志,那就白白辜负这高大的身躯。

为洗旧愁凭酒盏,青天为我留明月。——清·李雯《蝶恋花》酒盏在手,洗尽旧愁,青天送我一片光明,前程无限。

茫茫千古谁知己,问天涯,可能道出,填胸豪气。——清·戴清《金缕曲》千古茫茫,历史久远,问天涯,谁了解自己,谁能说出我满胸的豪气。

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清·谭嗣同《望海潮》拔长剑放声高歌,身有几根侠骨,经得住各种揉搓。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清·龚巩祚《百字令》志向篇以杀狗宰鸡的卑贱职业求取功名,写下文词华美造句清丽的书卷,这些难道是我平生的志向吗?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清·顾炎武《精卫》】

我愿像精卫鸟那样,衔西山木石,填平东海,至死心不改。

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能得到。

【——清·曾国藩《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字寄纪瑞侄左右》】

大将宰相不是家传世袭的,聪明智慧的杰出人物也不是先辈遗传的,只要我们确定目标去奋斗,每个人都能成功。

【爱国篇】

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就会受到人民的爱戴,损害国家利益的人就会受到人民的憎恨。爱国的人总是把“报国”二字铭刻在心中,平时他们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当国家需要时他们就会挺身而出,毫不迟疑。爱国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全民的责任,不分职位高低,身份贵贱,谁也没有理由推掉这个责任。老祖宗留下的国土不能丢失一寸,这就是爱国志士的战斗口号。

【爱国篇】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战国·屈原《离骚》国内没有人理解我呵,又何必还怀恋故都?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商君书·变法》如果可以使国家富强,就不必效法过去的一套;只要对人民有利,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内篇谏》】

有利于国家的人,君主就爱他;有害于国家的人,君主就憎恶他。

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

——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当初我认为治理国家容易,现在才知道难。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也?——汉·司马迁《史记·卫将骠骑列传》匈奴还没有消灭,凭什么创建家业?要需明目张胆以报天下,焉能碌碌保妻子耶?——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韦思汗传》要心明胆正地报效国家,岂能碌碌无为,先为儿女妻子打算呢?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魏·曹植《白马篇》奉献出自己的身躯,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做回家一般。

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

【——南朝·江晖《雨雪曲》】

看轻自己的生命,本是为了国家。重视意气并非出自一己之私利。

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贫贱。

——唐·骆宾王《咏怀古意上裴侍郎》为国应当忠诚坚贞,捐躯不分贵贱。

唯有报恩字,刻意长不灭。——唐·张悦《岳州作》爱国篇只有报恩二字,像刻在我心上一样,永远也磨不掉。

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沈澜。

【——唐·韩愈《龊龊》】

报效祖国的心啊,如同月亮一般皎洁;感念时世啊,悲愤的泪水流不尽。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渡篇》国家的耻辱尚未洗刷掉,有什么理由去追求个人的名利?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唐·杜甫《登岳阳楼》】

祖国北部的大片国土,还处在兵荒马乱之中,我依着岳阳楼的栏杆,想到这些,不禁泪流满面。

天荒地变心虽折,苦比伤春意未多?——唐·李商隐《曲江》唐文宗时甘露事变带来的曲江池苑荒废和惨痛的人事变化,令人心折。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宋·胡士将《酹江月》020,在南宋偏安江左,祖国半壁河山沦亡敌手的时候,谁是范仲淹、韩琦那样的杰出人物?故园目断伤心切,眼中泪尽空啼血。——宋·向子謹《秦楼月》望不见沦于敌手的故国无限伤心,因思念故国山河,眼中的泪都流尽了,流出来的都是血。

关情处,是闻鸡半夜,击楫中流。——宋·陈人杰《沁园春》最能激发我的感情的,是听到鸡鸣半夜起舞的壮志和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豪迈誓言。

犹有太平遗老在,时时洒泪向南云。——宋·刘子翠《汴京纪事》北方沦陷区还有北宋亡后的百姓,他们时刻向着南方的云天,流着思恋的眼泪。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史·李纲传上》】

祖宗开创的国土,应当誓死捍卫,一点也不给别人。

【爱国篇】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宋·陆游《金错刀行》】

当年楚国虽然只剩三户人家,还能反过来把灭自己的秦国灭掉,今天中国虽失去淮北,怎么能说这么大的中国空荡得连一个能灭金国的人都没有!

国仇未报壮志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宋·陆游《长歌行》】

国仇未报,壮士已经衰老;匣中宝剑,夜夜发出铮铮之声。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锵有声。——宋·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敌人未灭,心中难以平静;孤剑挂在床头,夜夜发出锵然之声。

位卑未敢忘国忧,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地位虽卑下却不能为国担忧,一生功业的定评还须盖棺才能得出结论。

一身不自恤,忧国涕纵横。

——宋·陆游《春夜读书感怀》一生从不考虑自己,忧虑国事却哭得涕泪纵横。

【022,】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陆游《夜泊水村》报效国家不惜死一万次,双鬓没有再黑的时候。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宋·陆游《老马行》一听到战鼓响就意气风发,还能为国家收复中原。

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宋·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希望你用北伐胜利归来报效贤明的皇帝,恢复往日来遭金人侵占时的中国!

大梁襟带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宋·范成大《双庙》从前都城汴梁,未来地势回环起伏还有燕河天险,可是谁使中国国土沦丧了呢?北固怀人频对酒,中原在望莫登楼。——宋·刘过《登多景楼》在北固山多景楼上怀念千古英雄,只好频频地以酒浇愁,沦陷的中原就在视野之内,以后还是别再登楼以惹来悲痛罢。

【爱国篇】

故国不堪回首处,西风满地黍离离。——宋·胡仲弓《观中原指掌图》不忍回头看故国,那里到处是秋风之下满地衰败的荒凉景象。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扛土。

——宋·李清照《上枢密韩兵部尚书胡公》想要把血泪献给山河,把它撒向东山的一扛黄土。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宋·刘克庄《贺新郎》我为不能收复中原而流泪,触景伤怀备感凄凉,而不像齐景公那样为个人得失而哭泣。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向西北方向瞭望中原故都,可惜被无数青山所阻挡。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我的一片宏心如同磁针一样,始终指向南方。

【024,】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国家山河破碎,我像柳絮被风吹得四处飘零;此身今世,如受雨打而各处飘摇的无根浮萍。喻自己失国如无根。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金·宇文虚中《在金日作》人生一死是平常事;在异国,我愤怒睁裂眼眶,面对刀剑穿胸,就是死也不把故国忘掉。

一片忠勤抱国忧,渐看白发已蒙头。

【——元·郑庭立《后庭花》】

怀着一片忠君爱民之心,为国担忧,眼看着白发就要布满头。

许国心恒切,还乡兴偶牵。

【——明·薛蕙《送杨石斋》】

为国效命之心永远是那么迫切,还乡之兴只是偶尔牵动我的心。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日感慨》一颗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两行泪水为的是思念爱国篇父母双亲。

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

【——明·吴伟业《贺新郎·病中有感》】

我的病难以用药治愈,我忠诚的心胸中翻腾着满腔热血。

也是为国捐躯,何虑着粉齑骸骨。

——明·王世贞《鸣凤记·吃茶》也是为国家献出生命,哪能考虑尸骨会变成粉末!

丈夫不救国,终为愚贱人。

——清·陈恭尹《射虎射石头》男子汉不尽忠救国,永远是愚昧低贱的人。

须知六军出,一扫定神州。

——清·顾炎武《感事》明王朝的大军一出动,就会扫平清军,祖国安定。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清·顾炎武《日知录》】

保住天下江山,尽管是地位低微的老百姓,也同样有责任啊!

【026,】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何必要用马皮包裹尸体回来。

国仇未雪,乡心难悦,把闲情丢开后些。——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奸》国家的仇没有报,故乡的心难诉说,应把闲情逸致丢在脑后。

为国忘家,那曾有公后先私?——清·张彝宣《倒精忠·刺字》为国忘家,哪里曾有过先私而后公?我将报国精忠刺入血皮,当日夜牢牢记。——清·张彝宣《倒精忠·刺字》我将“报国精忠”四字刺进带血的皮里,你应当日日夜夜牢牢记住。

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清·钱采、金丰《说岳全传》决心为国家献出生命而奔赴战场,赤诚之心可与日月争辉。

【爱国篇】

吾以为一生之遭逢,其小者也,盖亦视国家之运焉。——清·归庄《吴余常诗稿序》我认为作品中只写个人的遭遇,意义不大,还必须联系国家民族的命运。

飞扬古国非无日,巾帼中原大有人。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祖国振兴,并非无望,中国的巾帼英雄大有人在。

平生颇有回天志,今日真成去国吟,回首五云宫阙迥,柴车恻恻沧余心。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平生很有扭转乾坤的大志,今天竟成了哀吟流亡诗歌离国而去;回头看看彩云中祖国越来越远,坐在简陋的车上令人忧心忡忡。

闻君忧国多垂泪,为制鲛绡百幅巾。——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听说你忧国忧民常常落泪,因此我专为你做出了百副丝绸手巾。

物华依旧山河异,是谁家,庄严卧榻,尽伊鼾睡。——清·梁启超《贺新郎》028,景色依旧,江山易人,伟大祖国怎能让帝国主义践踏蹂躏。

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

【——清·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

愿意用十万头颅的鲜血,来洗净祖国的腥膻尘埃。

一寸常萦爱国心,双臂能将万人敌。

——清·秋瑾《日本铃木文学士室刀歌》常常萦怀着一片爱国心,两条胳膊能抵挡万人。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一腔热血愁回首,肠断难为五月花。

【——清·秋瑾《感时》】

祖国沉沦人人有责,我在天涯漂泊无以为家;满腔热血痛苦回首往事,肝肠裂断很难像五月的花。

家国恨,何时雪?劝吾今日,各宜努力。

【——清·秋瑾《满江红》】

国仇家恨,什么时候洗雪?劝导我们的同胞现在个人都该努力。

【忧国篇】

为国担忧的人,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总是把自身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当国家蒸蒸日上时,他拍手称快,加倍工作;当国家遇到困难时,他忧心忡忡,替国家分担一份忧愁。平时他总不给国家出难题,当国家有难时,他总是进言献策。特别是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不顾一切,为国而生,为国而死。真金不怕火炼。一个人是否为国担忧,多难之时才是对一个人的真正的考验。

【忧国篇】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战国·屈原《离骚》】

难道我害怕自身会遭到失败吗?我担心的是国家会因此而灭亡。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战国·屈原《离骚》】

我原本就知道忠言直谏会有祸患,想要忍耐却又控制不住。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无倾。

【——唐·李白《梁甫吟》】

虽然皇帝看不见我的一片诚心,但我仍然像杞人忧天那样为国家担忧。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杯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时至半夜也不能安枕,总是为国家的命运而长叹不止。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唐·杜甫《秋兴》】

菊花开了两次,流了多年的老泪也再度涌出;小船停泊在江岸迟迟不开,对故园的思念也绕系在心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国事全非,只有山河如故;春临古城,唯见草木茂密。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五代·李煜《浪淘沙》南唐故国,别了以后再难相见,好比是落花随着流水漂流,一去不复返;又像是天上人间,永远隔绝。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风景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北方的大好河山被外族人占领,有了很大变化。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两桥畔泪。——宋·刘克庄《玉楼春》忧国篇男子汉应当牢记,西北还有国家的大片土地失掉;切莫为了几个女人而轻抛眼泪。

位卑未敢忘国忧。

——宋·陆游《病起书怀》职位虽然卑微,但也不敢忘记忧念国事。

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宋·林逋《省心录》为国担忧的人都是不顾念个人的事情,体贴爱护老百姓的人从来不欺蒙皇上。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宋·王安石《桂枝香》】

六朝的兴旺旧事已随流水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寒烟笼罩着的衰草还凝聚着绿色。

不去扫清天北雾,只来卷起浪头山。——宋·杨万里《嘲淮风》不去抵抗金人的入侵,却把主要精力用在内部的兴风作浪、自相残害上。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宋·辛弃疾《贺新郎》034,被残雪覆盖的山河,凋枯冷落,没有一点生气,几树稀疏的梅花,凛然开放,点缀着大地,透出一派春意。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祖国大好河山支离破碎得像被风吹散的飞絮,自己一生动荡不定像被雨敲打的水上浮萍。

无家勿悲叹,京国已丘墟。

【——清·归庄《别故庐》】

家国丧尽不要悲伤叹息,国都也已经变成了废墟。

地下相烦告公姥,遗民犹有一人存。——清·顾炎武《悼亡》麻烦你在地下告诉一下公公和婆婆,世界上大明朝的遗民还有一个人存在着。

莫道山河今便改,国于天地镇长存。——清·顾炎武《黄侍中祠》不要说山河现在就要改属他人,国家将与天地永远共存。

【忧民篇】

无论是做官的,还是平民百姓,如果他能把百姓的命运放在心头,那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值得尊敬的人。他们不仅想到自己,更能想到别人。他们想的是:我们已经吃饱穿暖了,还有没吃饱没穿暖的,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去援助他们。如果人们能多想一点那些还受苦受穷的人,那么这个天下就会充满温暖,充满希望。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诗·幽风·七月》】

连件粗布衣服都没有,怎么过完这一年?式道寇虐,无俾民忧。

——《诗·大雅·民劳》制止掠夺和残暴的行为,不要使老百姓忧虑。

不能救人患,不合食天粟。

——唐·元结《喻常吾直》没有能力解救人民的苦难,就不配受禄做官。

巨鳖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唐·李白《猛虎行》海里的大鳖不斩除,海水就没有平静的时候,鱼虾也只有四处逃避,不得片刻安宁。

【038,】

白骨成丘山,苍生意何罪。

【——唐·李白《经乱离后》】

老百姓的尸骨堆积成山,他们究竟犯了什么罪以致遭此残戮?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唐·杜甫《昼梦》怎样才能尽快结束战争,让人们安心于生产,也使天下的官吏不再以军需为借口,向人民勒索钱财?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唐·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心里头念念不忘百姓农作之苦,耳中仿佛听到了他们在饥寒交迫之下发出的呻吟声。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可怜的卖炭翁身上穿得那么单薄,还担心自己烧的炭卖不上价钱而宁愿让天再冷一些。

田农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唐·王建《田家行》庄稼人穿衣吃饭不讲究好坏,只要是见不到县衙门忧民篇的人来,也就很高兴了。

积尸苦丘山,流血涨丰镐。——唐·岑参《行军诗》堆积的尸体好像山丘那样高,血流成河,能漂浮起丰镐。

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唐·杜荀鹤《送人宰吴县》】

爱护老百姓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办法,最好的理论不过是为官清廉。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我之所以不愿为官,一是因为身体不好,思归田园;二是因为看到自己管辖地方的老百姓生活艰苦,出外逃荒,而自己拿了俸禄,却没有使百姓安居乐业。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唐·陈子昂《感遇》】

圣人不追求一己之利,他所关心、救助的,是普天下的老百姓。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唐·孟郊《寒地百姓吟》】

【040,】

明知飞蛾扑火会烧死,但也愿为蛾,烧死在华灯下。

宁为寒饿嗟,不同富贵讴。

【——宋·王令《令既有高邸之行而束孝先兄弟索余诗云》】

宁愿为饥寒交迫的人们叹息,也不去同富贵者讴歌。

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

【——宋·王令《暑热思风》】

身处赤日高照的炎热天气里,心里很为天下的老百姓担忧;怎样才能借得清风,一去酷热呢?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

【——宋·陆游《春日杂兴》】

自己成了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已经没有任何职责;但是一看到道途中流浪的人民,还是忍不住心头起伏不平。

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舞时。——宋·陆游《春日杂兴》只要官吏清明而不强横,乡里的老百姓就可以高兴地安居乐业了。

【忧民篇】

但令全活众,妻子任长贫。

——元·揭侯斯《送人赴广州医官》只要能让广大百姓存活,妻子儿女永远贫穷也心甘情愿。

何日阳春回谷底,野农无事曝晨晖。

【——明·翟式耜《圜中九日诸老征诗余以先人讳日不能应命月既望勉步原韵》】

到哪一天温暖的阳光才能照回山谷底层,让乡野老农悠闲自在而又尽情地沐浴着旭日光辉?直须勤抚字,勿使困征徭。

【——明·区大相《入罗滂水》】

对老百姓只应当多多关心爱护,切莫使之疲倦于赋税和徭役。

愿移灾咎及予躬,免使苍生受憔悴。

【——明·于谦《入春狂风大作加以久无雨雪因以自咎》】

我心甘情愿把全部灾祸凶险移往自己一个人身上,以便让天下的老百姓能够免受困苦。

一身如可赎,万死又何辞。

【——清·陈确《又咏》】

用我一个人如果可以换得天下人免受酷旱的威胁,那么我即使死上一万次,也决不推辞。

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清·魏源《偶然吟十八首星婺源董小槎先生为和师感兴诗而作》我不忧虑自己一家的寒苦,所忧虑的是普天下人民大众的饥馁。

【民心篇】

爱护人民,保护人民,不仅是一句口号,更应当是一种行动。得民心,首先要亲近人民,和人民心连心。想他们之所想,做他们之所做。其次要讲诚信,说到做到,不放空炮。不能把个人的欲望建立在人民的欲望之上,不能光让人民说好听的话,更要让人民说不好听的话;好话坏话都听,天下不会大乱的,反而越治越好。

抚我则后,虐我则雠。

【——《尚书·泰誓下》】

关怀爱护我的人就是爱护我的君主,残暴虐待我的人就是我的仇敌。

民可近,不可下。

——《尚书·五子之歌》人民,可以亲近他们,但不能卑贱他们。

罔违道以千百姓之誉,罔啉百姓以从己之欲。——《尚书·大禹谟》不要为了博得百姓的好评,就去做违背常理之事;不要违背百姓的意愿,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残贤害民则伐之。

【——《周礼·夏官·大司马》】

残害镇压直言敢谏的下属,残酷剥削广大人民的统治者,应该受到讨伐。

【046,】

圣人与众同欲,是以济事。

【— 《左传》】

圣人与人民的愿望一致,所以做事成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百姓富足,国君怎会费用不足呢?百姓不富足,国君怎会有足够的收入呢?事因于民者,必成。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致力于人民大众所希望的事业,一定会获得成功。

人心不摇,邦本自固。

——《资治通鉴·唐纪》如果民心不摇动,国家的基础就稳固。

吏不必可畏,民从来不可轻。

——《后汉民歌》官吏不应该使人感到畏惧,平民百姓从来就不可轻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第七十四章】

【民心篇】

当民众死都不怕时,你用死来吓唬他,是毫无用处的。

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

——《庄子·天下》能使人闭口不言,但不能让他心悦诚服。

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

【——《管子·霸言》】

识大局的人得人心,只注意小事,小利的人,失人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

一种政治措施兴旺发达,在于它合乎人民的愿望;一种政治措施无法推行,在于它违反人民的意愿。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以老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人,老百姓也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的人,老百姓也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048,】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孟子·离娄上》】

得到民众的支持,就得到天下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月下》】

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就多;失仁政的国家,帮助他的人就少。少助达到极点,亲戚都背叛他;多助达到极点,天下都归顺他。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慎子·逸文》法律制度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长出来的,它产生在社会里,它产生的依据是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就可以了。

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民必胜之。——汉·贾谊《新书·大政上》从古到现在,凡是与民为敌的人,人民最终要战胜他,只不过经过的时间有长有短罢了。

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忍者也。——汉·班固《汉书·陈汤传》记住别人的功劳,忘掉他的过失,这种人就适合当国家的君主了。

安上在于悦下,为己在乎利人。——晋·陆机《五等诸侯论》统治者要想自己平安无事,必须爱护和体贴下面的百姓;自己要想得到利益,首先必须使别人得到好处。

民之多怨,非国福矣。

——南朝·萧子显《南齐书·武十七王传》人民有很多怨恨,绝不是国家的好事。

以人为本,以财为末。人安则财赡,本固则邦宁。——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把人作为根本,把钱财放在次要的地位。人安定了,钱财也就充足了;根本稳固了,国家也就安宁了。

非诚信,无以取亲于百姓。

——唐·武则天《臣执下·诚信章不讲诚实信用,就没有办法使老百姓对自己亲近。

衣暖而忘百姓之寒,食美而忘百姓之饥,非人也。——唐·马总《意林》050,自己穿着暖和就忘记了老百姓的寒冷,吃着美味的饮食就不管老百姓的饥饿,这可以说是没有人性。

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唐·吴兢《贞观政要·俭约》将自己的欲望服从人民的欲望的,事业必然兴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人民痛苦之上的,必然灭亡。

国以民为本,民以财为命。取之过多,予者亦怨。——宋·林季仲《论军费劉子》国家以老百姓为根本,老百姓以钱财为生命;在他们身上取得过多,他们也会有怨言的。

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依靠暴力,可以夺得天下,却无法获得普通老百姓真心实意的拥护。

王者所以得天下者,以得民也。得民者,以得其心也。

【——宋·汪藻《奏论诸将无功状》】

国君得到天下的原因,是因为获得了人民的拥护。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这是因为人民心悦诚服。

得土地易,得人心难。

【——元·欧阳玄《宋史·杨简传》】

要获得和占有土地比较容易,要获得人民的拥护却是不容易的。

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治理国家的人要体察民情,满足人民的欲望。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国家政治如果清明公道,那么老百姓就不会议论和批评政府。

【廉政篇】

只有廉政,国家才会兴旺发达,梦想才会变成现实。官员廉政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官。不要不义之财,即使很小的,也不应该据为己有。好名声比金钱可贵。

【廉政篇】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

我把不贪婪这种品质作为珍宝,你把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就都丧失了珍宝,不如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淮南子·缪成训》自行端正,行为正直,各种邪恶就会自行消灭。

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安也。——《战国策·宋策》没有功劳得到的赏赐,没有出力而得到礼品,不能不深省。

嗜欲之原灭,廉正之心生。

【——《后汉书·班彪列传》】

【056,】

贪欲的根源消灭,廉政之心便生。

廉者,政之本也。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四》为官清廉是治政的根本。

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份廉。

——《孟子·离娄下》可以拿,可以不拿,拿了时廉洁有损害,还是不拿。

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

【——《韩非子·十过》】

为政廉洁就可以担当大任,清心寡欲就能统御众人。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汉·韩婴《韩诗外传》聪明的人不做他不应该做的事,廉洁的人终日为无价求取而快乐。

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

——汉·刘向《新序·节士》廉洁的人是不会因为私利与人相争的。

【廉政篇】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不可改也。——汉·刘向《说苑·政理》一个人如果把官职看得平淡,对财富不贪心,那么这个人是永远不会被别人所击败的。

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汉·马融《忠经·宋宰章》为官要明安,办事要公平,立身要清廉。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汉·桓宽《盐铁论·疾贪》希望影子正,必须端正标杆本身;想要使下面廉洁,必须自身首先做到廉洁。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隋·王通《中论·王道篇》清廉的人终日为无所求取而快乐,贪婪的人总是为物欲不能满足而忧伤。

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术阴。所逢苟非义,粪土千万金。

——唐·白居易《丘中有一士》从政做人应当清廉,不要去取不义之财。

【058,】

廉隅贞洁者,德之令也;流逸奔随者,行之污也。——唐·魏徵《群书治要·昌言》廉洁端正是美好的道德,随波逐流是不好的行为。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唐·崔颢《澄水如鉴》】

以廉洁谨慎的风尚把家政相传下去,使美好的名声古今并存。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宋·苏轼《前赤壁赋》】

假若不是我应当得到的,虽然是很小的东西也不据为己有。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宋·包拯《家训》】

后世子孙如有做官而贪污的,不准回老家;死后不准埋在包家祖先的坟地。不听我的教导的就不是我的子孙。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史·岳飞传》文官不贪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廉政篇】

心无愧怍,则无入而不自得;心无贪恋,则无往而不自安。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十宫对移》】

心里没有抱愧之事,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也不会感到不得意;心里没有贪恋之物,那么无论去什么地方也不会感到不踏实。

辛苦一生清白吏,只留松菊应苍颜。——元·欧阳玄《赠彭云溪其》为国家辛辛苦苦一辈子的清清白白的官吏,现在只剩下和青松、秋菊一样刚直的苍老面容。

论亲情不索疑猜,交财帛需要分明。

——明·冯惟敏《海浮山堂祠稿·前调·十劣》对自己人要充分信任,但财物往来一定要分明。

大臣之廉耻,即天下之风尚。

【——明·史可法《辞加衔疏》】

国家的高级官吏廉洁而自尊,关系到全国风气的好坏。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长短。

【——明·于谦《入京》】

寸物不带,甩着两只长袖入京而去,免得让人们说长道短。

不厚费者不多营,不妄用者不过取。——清·魏裔介《琼琚佩语·勤俭》不奢侈浪费的人,不会对金钱做过分的营求;不挥金如土的人,不会贪求不属于自己的财物。

【时弊篇】

建设和谐社会,就应消除时弊:就应缩小贫富差距,就应严惩贪污受贿,就应加大惩治买官卖官,就应加大打击制造假药,就应加大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就应加大打击非法集资,就应加大打击网络电信诈骗,就应加大打击传销贩毒。如果这些弊病得不到遏制,就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是毒瘤就应彻底铲除,绝不能心慈手软。

【时弊篇】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霾兮?——《诗经·魏风·伐檀》你不耕种不收割,为啥占取三百束的禾把呀?你不出狩不打猎,为何院里挂猪獾呢?其上贪而忍,其下偷以幸。——《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那些上面的人贪婪而残忍,那些下面的人偷懒而侥幸。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国语·周语》】

百姓不敢议论政事,在道路上相遇只能相互看看。

民不堪命矣。

百姓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了。

【《国语·周语》】

【064,】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上》富有的人占有大量的土地,贫穷的人连插锥子这样小的土地也没有。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第七十七章】

社会上普遍的现象是剥夺贫穷的人,而用来供奉财富充裕的人。

财匮而令虐,所以失其民也。

——《管子·君臣下》财力匮乏而又法令暴虐,是失民心的原因。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先诈力而后仁义。——汉·贾谊《过秦论》秦始皇怀着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的心理,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蔑视仁义,崇尚权术暴力。

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

【——晋·左思《咏史》】

世家大族的子弟无论有无才能都能登上高位,而那些才华横溢却出身寒微的人只能屈居下位小官。

【时弊篇】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南朝·何承天《上邪篇》】

为官不正,手下的人就难以务正;走歪门邪道的人一多,要想纠正也就不可能了。

刑酷然炭,暴逾膏柱;民怨神怒,众叛亲离。——南朝·陆棰《石阙铭》以燃烧的炭火作酷刑,这比骇人听闻的抱烙柱还要残暴;百姓怨恨神灵愤怒,众人反叛亲人背离。

六月禾未秀,宦家已修仓。

——唐·聂夷中《田家》六月天气,禾苗还没有抽穗,官府的粮仓已经修好了。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匹驿马飞驰而来,后面扬起红色的尘土,杨贵妃见状欣然而笑;除了她,没有人知道这是从遥远的南方送来了荔枝。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唐·白居易《买花》】

买这一丛浓艳的牡丹花,等于十户中等人家承担的赋税!

【066,】

青蝇一相点,白壁遂成冤。

——唐·陈子昂《宴胡楚其禁所》奸佞小人的一句谗言,常常会使清白无辜的人蒙受冤屈。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唐·李白《古风》之十五】

君王用珠玉追求淫靡的生活,而天下有才之士却过着贫贱的日子。

相如不忆贫贱日,位高金多娉私室。

【——唐·李白《白头吟》】

司马相如因官高禄厚而不念当年的贫困生活和生死相随的妻子,在外另取私室。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不学无术的官宦子弟,过着奢侈的生活,精神空虚,他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能饿死;而那些正直、胸怀大志的读书人,一直挣扎在饥饿的边缘,耽误了事业和前程。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何?——唐·白居易《杜陵叟》时弊篇大地旱灾,贪官如狼似虎,还逼迫灾民典桑卖地缴纳官租,农民土地都没有了,明年的衣食靠什么呢?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NAME?】

官吏剥去了我身上穿的衣服,夺走了我口中的粮食,残害人民的就是豺狼,倒不一定长了钩爪锯齿吞食人肉才叫豺狼。

长安一夜家家月,几处笙歌几处愁。——唐·章孝标《无题》长安入夜家家都有月亮,可是有的欢歌有的却忧愁。

君欲求权,须曲须圆;君欲求位,须号须媚。

【——唐·元结《自箴》】

你想追求权势,就要善于逢迎;你想追求地位,就要奸诈、谀媚。

夫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而征赋乱。

——唐·柳宗元《答元饶州论证理书》最大的弊政,莫过于贿赂盛行而乱征赋税。

【068,】

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唐·刘知己《史通·忤时》十个百姓九个官,政令难通;一个国家三个拿事的人,办事人员应该服从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李绅《古风》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秋后五谷满仓;四海之内并无荒芜的田地,农民还要因饥饿而死亡。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唐·杜荀鹤《蚕妇》年年说我养蚕勤苦,为什么我浑身都穿着粗布麻衣?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唐·刘禹锡《浪淘沙》】

王侯的印玺金光灿烂,美人的首饰璀璨夺目,都是穷苦人从江底取沙,辛苦淘金做成的。

谁知苦贫吏,家有愁怨妻。

【——唐·王季友《贫妇词》】

有谁能同情贫穷丈夫的悲苦呢?只有家中那又愁又怨的妻子。

【时弊篇】

耕不免饥,蚕不得衣;不耕不蚕,其利自至!——宋·李觏《盱江文集》耕种的免不了挨饿,养蚕的得不到衣裳;不耕田不养蚕的,都能轻易获利!

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宋·邓牧《吏道》百姓叛乱造反,是因为夺了他们的粮食;百姓发生危难,是因为用尽了他们的劳力。

豪吞暗蚀皆逃去,窥户无人草满庐。——宋·陆游《太息》农民经受不住巧取豪夺,纷纷逃亡而去;看到的是庐舍无人,唯有荒草满屋。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宋·陆游《关山月》上层统治者用妥协换来苟安享乐,弓马兵器闲置无用。

辛苦骊山山下土,阿房才废又华清。——宋·苏轼《骊山三绝句》最辛苦的要算骊山下的土地,秦代的阿房宫刚刚荒废,唐代却又在此建起了华清宫。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宋·苏轼《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现今的风俗景物哪里还能入画,都是县府官吏深夜敲门催逼百姓钱物。

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

【——宋·洪咨夔《抓鼠》】

不管上天有眼,只管搜刮得地上无皮。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宋·罗与之《商歌》】

大地春回,但穷苦人家们在忍受寒冬,感受不到一丝春意。

淘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粼粼居大厦。

【——宋·梅尧臣《陶者》】

把自己门前的土地都制作成瓦陶的人,自己住房上连一片瓦都没有;而十指从不沾泥的贵族,他们豪华的房屋上却覆盖着鱼鳞般稠密的瓦片。

便令江汉竭,未厌虎狼求。

【——宋·章甫《即事》】

即使长江、汉水都干了,也不能满足今人那种似虎如狼一样的贪求。

姓名虚掩阵亡籍,家寒无俸孤无泽。——宋·刘克庄《国殇行》战死人的姓名写在阵亡人名册里,家穷不给俸禄,遗孤没有得恩泽。

京都大官饮酒肉,村荒饥民无粒粟。

【——元·王冕《痛苦行》】

京城里的大官吃饱酒肉,村落的饥民没有一粒粮食。

衙门从古向南开,怎禁那探爪儿官吏每贪财。——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衙门自古向南开,怎能禁得住那些伸出爪子的官吏们贪财。

穷民百补破衣裳,污吏春衫拂地长。——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穷百姓穿补丁叠补丁的衣裳,贪官污吏的纱衫却拖地那么长。

【072,】

方信遍身罗绮者,从来不是养蚕娘。——元·石君宣《秋胡戏妻》这才相信,全身穿着绫罗绸缎的人,从来就不是养蚕取丝织造的妇人。

屠者饭菜羹,造车者步行,陶者用缺盆,匠人处狭庐。

【——明·杨琪《古今谚》】

屠宰的人喝菜汤,造车的人常步行,盖房子的人住陋室,烧制陶器的人用破陶器。

青天处处横珰虎,鬻女陪男偿税钱!——明·袁宏道《竹枝词》青天白日,到处只见如狼似虎的官吏横行霸道,逼得百姓卖儿卖女偿还官税。

官粮办,便无饭。

缴纳了公粮,就没饭吃。

【——明·杨琪《古今谚》】

灭门刺史,破家县令。

——明·杨穆《两墅杂记》州刺史能使你全家死绝,县令能使你家庭破产。

【时弊篇】

与之官,取之民;出其一而收其十,陷阱不浅!——明·海瑞《禁场送告示》贿赂送给当官的,这些财富都是夺取民众的;凡行贿赂都是为了捞取十倍的好处,这对受赃收贿者来说就等于设置了很深的陷阱让你跳!

一亩官租三亩谷,农家翻厌说丰年。——清·施闰章《临江杂咏》一亩果园柑橘的官税超过三亩农田的官税,农民被剥削得反而厌恶说丰收。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一任三年的清廉知府,也能捞到十万两白银。

以官鬻钱谷而减其俸,民病乃笃。——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拿官爵卖钱,又减少官员俸禄,这样对民众的害处更深。

府库尽了,而浮费益甚;百姓困矣,而厚敛不息。——清·吴任径《十国春秋·拓跋恒传》国库空了,虚浮的消费,却更加厉害;百姓穷困了,074,苛捐重负的盘剥却不停止。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蜜蜂采集百花酿成蜜,是为谁辛苦又为谁献甘甜?防患篇安宁不是一天得来的,防患意识一天也不能放松。只有保持高度防患意识,才能保证社会安定和谐。有长期的忧虑,就不会有突发的痛苦。丧失警惕而沉醉于舒适的生活,往往会带来后患。不预先做好准备,就无法应对突发事件。出现坏的苗头,就应立刻除掉,否则就会酿成大祸。想要睡得香甜吗?请让防患意识伴在你枕边吧!

【防患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凡事预先有准确把握就会成功,如果没有就会失败。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一天对敌人放纵,就会造成几代人的无穷后患。

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

【——《左传·昭公二十年》】

人们粗心大意和软弱,丧失警惕而沉醉于一种舒适生活,往往会带来毁灭。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左传·僖公十一年》】

在安乐时能保持警惕,就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了。

【078,】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

【——《汉书·贾谊传》】

安定不是一天工夫就得到的,有一个渐变过程。

图匮于丰,防俭于逸。

【——《晋书·潘岳传》】

在丰收时要谨防匮乏,在安逸时要准备以后发生贫困。

不困在豫慎,见祸在未形。

【——《逸周书》】

在事情发生前就谨慎可免困危,祸未出现就预见便不会遭祸。

安无玄危,存无玄亡。

【——《大藏札记·武王几铭》】

平安时不要忘记还会发生危险,生存时不要忘记还会发生灭亡。

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资治通鉴·晋记》】

送来的礼物很多,说的话又非常入耳,这是古人所最警惕的事。

【防患篇】

识乎微之为著者强。

【——《战国策》】

懂得隐微会变成显著这个道理,便是强者。

绵绵不绝,必有乱结,纤纤不伐,必成妖孽。——《诸葛亮传·治乱》如果坏事刚出现苗头时不除掉,就会酿成大祸。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则能自知而自改矣。

【——《陈确集·瞽言》】

对自己不了解不明白的事情,要特别警惕注意。

凡听言须详审,毋恍惚致思别事。

——《陈确集·文集·书示两儿》凡是在听别人讲话时,都要认真思考,不要想别的事情。

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淮南子·说林训》亲骨肉间,如受坏人挑拨,连父子都会互相伤害。

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

【——《管子·戒》】

【080,】

【古代名言1000布】

如果自己道德高尚,就不会被外界不正的东西所迷惑。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

【——《管子·牧民》】

只有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人,才能在祸患发生之前就有防备。

待扁鹊乃治病,终身不愈。

【——《魏子》】

有病要是等待有名的医生治病,那病就治不好了。

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孟子·离娄下》君子有长期的忧虑,却没有突发的痛苦。

先事虑事,先患虑患。

【——《荀子·大略》】

事情未来之前先考虑发生后怎么办,祸患来之前就知如何预防。

君子不听窕言,不受窕货。

——《韩非子·折二》君子不听荒谬的语言,不接受不应得的财物。

【防患篇】

于兴必虑患,安心思危。

【——汉·司马相如《封禅文》】

在兴旺时别忘还可能灭亡,太平时,也有灾难发生。

防决不备,有水溢之害;网解不结,有兽失之患。——汉·王充《论衡·对作篇》不做好防洪准备会遭洪水泛滥之灾;要是不把网口结好,便捕不到鸟兽。

事不豫辨,不可以应率。

——汉·桓宽《盐铁论·世务》事情不先做好准备,就不能应付突发事变。

防深不防露,此意古所箴。

【——汉·桓宽《盐铁论·险固》】

隐藏的敌人比公开的敌人危险性更大,因而更要加以警戒。

偷安者后危,虑近者忧迩。

【——汉·桓宽《盐铁论·结和》】

苟且偷生有危险后果,眼光短浅灾难很快就要降临。

【082,】

早虑则不困,早豫则不穷。

【——唐·武则天《臣轨下·慎密章》】

做事前早有考虑,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早有预防,就不会陷入困境。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唐·柳宗元《敌戒》】

敌人存在,使人提高警惕,免除祸患;敌人离去也许会招来过失。

忧于身者,不拘于人。

【——宋·吕未中《官箴》】

自己能保持警戒,就不会受人的拘束。

思索生知,慢易生忧。

【——宋·刘炎《迩言》】

勤于思索,就能增长智慧;疏忽担心,就会招来忧虑。

堂堂八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

人们不要听信人们的谣言,那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剑。

【防患篇】

谄人者自污,悦其谄者而与之绸缪,则亦为其所污。——清·李惺《西沤外集·药言》巴结奉承的人自己玷污自己,喜欢被人巴结的人就被他所玷污了。

轻信骤发,听言之大戒。——清·李惺《西沤外集·药言剩稿》轻信别人的话,并且急切地做出反应,这是听人说话时最需要戒备的。

听一旁说话,切莫判断是非,必细参两家情事,乃得。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对争论的对方,必须兼听两边的话,才可以判明是非。

轻忽细事,必有重忧。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对细小的事情麻痹大意,必定会有大的忧患。

【情操篇】

节操是支撑人的追求和梦想的强大精神力量。英雄豪杰只有处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其高尚的情操。贫穷改变不了一个人的信仰,地位低下改变不了一个人的追求。即使地位高,也不能仗势欺人;即使富贵,也不能依靠金钱践踏法律底线。社会上的污泥浊水,只能腐蚀那些意志薄弱、毫无信仰和追求的人。做一个有道德、有情操的人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代价。

【情操篇】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对我来说就好像浮云一样不值得一提。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论语·雍也》】

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但那是由于他侥幸地免于祸害。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论语·子张》】

即使是小技艺,也有可取之处;但它恐怕对远大事业有妨碍,所以君子恐怕也不肯去做它。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尽心章句上》】

【088,】

士穷困时,不失掉义;得意时,不离开道。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从身殉道。——《孟子·尽心章句上》如果天下走上正道,我就以道贯彻自己的一生;如果天下离开了正道,我不惜生命为道而死。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庄子·缮性》】

不因为荣华高位而得意放纵,也不因为穷困窘迫而趋附世俗。

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庄子·秋水》】

在水中行走不躲避蛟龙的,这是渔夫的勇敢;在陆地上行走不躲避犀牛猛虎的,这是猎人的勇敢;刀剑交叉在面前,视死如归的,这是壮士的勇敢;明白穷困是命里注定,通达是时势的造就,大难面前而不畏惧的,这是圣人的勇敢。

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

【——《吕氏春秋·不苟》】

【情操篇】

即使尊贵,也不仗势胡作非为;即使被上司信任,也不阿谀奉承。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石头可以被打碎,但其坚硬的性质不可改变;朱砂可以研制成粉末,但其颜色不可改变。

不以穷变节,布衣贱易志。

【——汉·桓宽《盐铁论·地广》】

不因为处境贫困而改变自己的气节,不因为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不为危易行,行义不辟难。

——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不因为危险而改变自己的节操,推行正义不避艰难。

鉴明者,尘垢弗能霾;神清者,嗜欲弗能乱。——汉·刘安《淮南子·假真训》观念明确的人,不会被社会上的污秽所玷污;清心寡欲的人,不会被贪欲所迷惑。

不谄笑以取悦,不曲言以负心。——晋·葛洪《抱朴子·汉过》090,不强装出笑容以取得别人的欢心,不说不正直的话而违背自己的良心。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南朝·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贫贱时结交的朋友不能忘掉,贫穷时结成的妻子不能抛弃。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像玉石那样破成碎片,也不能忍气吞声地活着,像一块不值钱的完整的瓦。

士穷乃见节义。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志士在处境艰难的时候才显示出他的高尚节操。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

自古以来,背叛国家的臣子,败坏家庭的儿子,都是才干有余而品德不良的人。

【情操篇】

富贵一时,名节千古。

【——清·张廷玉《明史·赵光拆传》】

富贵荣华,只是过眼云烟,名声气节才能流传千古。

【名声篇】

金钱诚可贵,名声价更高。金钱可以买房子买车,它能买来好名声吗?否!好名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远方的人向你投奔,附近的人向你招手。享受这种荣誉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好名声是靠为人诚实守信,做好事不留名,尽奉献不索取获得的。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修养,品德高尚。唯有如此,一个人的美名才能千秋万代永不灭。

【名声篇】

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美名,是德的桥梁;道德,是国家的基础。

恕思以明德,则令明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以宽恕之心来彰显美德,那么美好的名声就会带着美德广为流传,远方的人会因此而归附,近处的人则会安居乐业。

贤名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所世。

【——《战国策·燕策三》】

贤能英明的君主,建立了功业以后就不会让它毁灭,所以把它载入史册;有先见之明的贤士,成就了功名就不会让它毁坏,所以就被后人称道。

美之所在,虽侮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096,也不能贵。

【——《淮南子·说山训》】

美好的事物,即使受到玷污辱没,也不会被视为下贱;丑恶的事物,即使抬高它的身价,也不能使它尊贵。

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史记·贾谊传》】

贪欲的人为了钱财而死,志在建功立业的人为了荣誉而勇于牺牲自己。

得失一朝,而荣誉千载。

——《后汉书·荀悦列传》一时的得失关系到身后的长久荣辱。

富贵一时,名节千古。

——《明史·赵光扑传》人生的富贵是短时间的,而声明节操却长久流传。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庄子·刻意》】

一般的人重视利益,清廉的人注重名声,贤良的人崇尚志趣,杰出的人重在思虑精深。

【名声篇】

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不可以夸诞有也,不可以势重胁也。

【——《荀子·儒效》】

不能用结党营私,夸大荒诞、以权势要挟等手段获取尊贵的名声。

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

【——汉·陆贾《新语·慎微》】

成就天底下伟大功业的人,必定从加强自身修养开始;取得万古流传美名的人,必定从做小事情开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死的作用不同啊!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汉·班固《答宾戏》】

功名的取得要靠脚踏实地的努力,名声的获得不能采用欺骗的手段。

【098,】

凡夫受命,达士殉名。

【——魏·曹植《任城王谏》】

凡庸的人顾惜自己的性命,通达事理的人却勇于为保全名节而牺牲。

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不修养身性却想使好的名声流传于世,就好像相貌丑陋的人责怪镜子中的身影不美丽一样。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上等士人忘记个人的声名,中等士人树立个人的声名,下等士人窃取美好的声名。

及时立功德,身后犹光明。

【——唐·刘驾《励志》】

及时建树功业和德政,死后美名就传扬不灭。

君子虽殒,善名不灭。

【——唐·武则天《臣轨下·诚信》】

有德行和知识的人虽然死了,但美好的名声却不会消失。

【名声篇】

溺私利者则伤名。

【——唐·李延寿《晋史》】

沉溺于私利的人有损于自己的声名。

名声公器,不可多取。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名誉是大家共有的东西,个人不可以占得太多。

名由实生,故久而益大。

——唐·刘禹锡《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名声是由实际业绩产生的,所以时间越长就会越大。

知名当世,所知有声。

——宋·欧阳修《岘山亭记》闻名当代,所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好的名声。

好名则多树私恩,惧谤则执法不坚。——宋·苏洵《上韩枢密书》贪图名声就会注重私人情谊,害怕遭人诽谤就会执法不严。

论久而后公,名久而后定。

【——宋·陆游《何君墓表》】

【100,】

时间的积淀长些,人们的评论才会趋于公正,名声也才能最后确定。

人咸乐乎生,而愧于苟生;人咸恶乎死,而尚于有名。

【——明·宋濂《周君墓铭》】

人们都乐于活着,但以苟且偷生为耻;人们都不想死去,但以殉名取义为荣。

忠心正气,千古不磨。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一个人的忠诚无私之心和刚正之气,千秋万代也不磨灭。

余名焉足藉,达生乃为贤。

——明·皇甫访《秋夜把酒对月》虚有的名声何足凭借,不受世务牵累才算清高。

但得名声传不休,算悠悠,此外何须计。

【——清·李垒《金镂曲》】

只要美好的名声不朽地流传,在悠悠的岁月中,还有什么值得考虑。

【名声篇】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清·顾炎武《秋风行》】

人生的富贵荣华就像白驹过隙,瞬间即逝;只有荣誉声名却像坚硬的金石,永远温存。

【诚信篇】

诚信就是说真话,办实事,兑现承诺。它是做人立身的根本,也是人格中最宝贵的素质。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就必须践行诺言。信用是难得易失的。用十年工夫换来的信用,常因一时一事就失掉了。

【诚信篇】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忠诚守信的人品比黄金美玉更可贵。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说话必须讲信用,行事必须果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辊,小车无靰,其何以行之。

【——《论语·为政》】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诚实,怎么能行呢!就像大车没有觌,小车没有靰一样,如何能走动呢?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里仁》】

古人不轻易说话,说出口而做不到是羞耻的事。

【106,】

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不苟》真诚是君子所恪守的信条,也是治国的根本。

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贸财通,而国求给矣。——《荀子·王霸》商人诚信而不欺诈,那么就会市场平安,财货流通无滞,而国家的用度也就充裕了。

非成贾不得食于贾。

【——《管子·乘马》】

商人如果不心存诚信,就不可能长期不断地获得商业利润,自然也就不能再成为商人。

诚者,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通书》】

诚信,是传统纲常伦理的根本,也是各种德行的根本。

以信得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晋·傅玄《傅子·义信篇》对人诚恳守信用,即使别人原来不信任的,也会转为信任;对人虚伪欺诈,不讲信用,即使别人原来信任的,也会转为不信任。

【诚信篇】

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利动心哉!——北齐·魏收《魏书》商人与人交易财货,要买卖公道,讲究信用,一言既出,价格已定,怎么能利欲熏心,欺诈顾客呢?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全唐诗补遗》卷二为人贵在诚挚守信,具有这种高尚的品德胜过手里拿着的黄金。

可与为始,可与为终者,其难信乎!

——唐·武则天《臣轨下·诚信》与人共事,要能够善始善终,最要紧的是守信用。

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为自己做打算时,如果态度不诚实,那既欺骗了自己又坑害了自己;和别人打交道如果不诚实,就丧尽了良心并增加了别人的怨恨。

诚故信,无私故威。——宋·张戴《正蒙·天道篇》108,诚实,所以能够取得人的信任;不谋取私利,所以能够树立起尊严。

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著书立说在于道理,而不在于权势;要使人信服在于其诚,而不在于虚假的言语。

贸易之际,人以欺为计,予以不欺为计,故吾日益而彼日损。

【——明·康海《对山集》】

商业经营之时,别人都以欺诈为计,我则以诚信不欺诈为计,所以我的生意蒸蒸日上,而别人的生意则每况愈下。

刻薄不嫌钱,忠厚不折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做生意,如果吝啬刻薄,就不能赚取利润;如果忠厚诚信,自然生意兴旺,不会折本。

人生在世信为先,心口如何有两段?——明·吕坤《宗约歌·又劝买卖》人生在世,要以信义为先,心里所想和口头所说不诚信篇要不一致。

人生学与年俱进,我觉"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

【——《丰南志》第五册】

人的一生,学识随年龄增长而不断进步,我觉得忠诚厚道这一点,一生学不尽,也用不尽。

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清·吴南坡《古歙岩镇镇东石勘头吴氏族谱》别人做生意使用欺诈的手段,我则讲求诚信道义,即使对于儿童也不能使用欺诈手段,勒索高价。

生来一诺比黄金,那肯风尘负此心。——清·顾炎武《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我这个人生来就把应诺看得如同黄金一样贵重,哪能因为自身困顿而言而无信?欲当大事,须是笃实。

——清·魏裔介《琼琚佩语·政术》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须忠厚老实。

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之为也。

【——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

天地之所以运行不息,国家之所以成立,贤人德业之所以伟大而长久,都是“诚”字所做成。

【知人篇】

知物容易,知人难。因为人有思想,不易摸透。因此了解一个人,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因为行最能暴露一个人的真相。要了解一个人,只要你从他经常接触的人便可知其一二了。夸耀你的人不一定是好人,批评你的人不一定是坏人。怀有歹心的人往往装出一副诚实的样子,其实他是在掩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一个昏庸无能的人,常常在能人面前炫耀自己。对自己喜爱的人,应知道他的短处;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应该知道他的长处。凡是说得天花乱坠,表面装得十分可爱的人,是很少有仁爱之心的。多疑的人,不能与他共事;贪婪的人,不能与他谋生。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周易·系辞下》善人的话少,浮躁的人说话总是啰啰唆唆。

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曲。——《周易·系辞下》诬陷忠良的人说话总是闪烁游移;丧失操守的人说话总是不能理直气壮。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宠爱的人,应知道他丑恶的方面;对自己憎恶的人,应了解他好的地方。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

【114,】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凡事言辞虚浮不实、表面装得可爱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有高人之行者,因见非于世。

【——《商君书·变法》】

一个人具有比一般人高尚的行为,往往要遭到当时众人的非议。

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逸周书·芮良夫》以一个人的谈话去估价人,人们就会只去装饰自己的言谈;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去评价一个人,人们才会在行动上尽量去做好。

士必怒而后求智能者焉。不怒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孔子家语·仪解》对受过教育而有专长的人,首先要求他必须忠诚正直,然后才要求他聪明能干。如果是一个奸诈而又富有才华的人,这种人就像豺狼一样不可接近。

身无以用人,而又不为人用者卑。——《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十五》知人篇自己没有具备领导别人的才能,而又不愿意接受别人领导的人,品格是最低下的。

藏大不诚于中者,必谨小诚于外,已成其大不诚。——《晏子春秋·外篇》怀有二心的人,往往表面上装出一点真诚的样子,来使他最不忠诚的心计得逞。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第十八章】

六亲不和睦,谁孝慈才会看出来;国家陷入混乱,谁是忠臣才可以弄清。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

【——《列子·说符》】

治理国家的难处,在于能够了解谁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管子·权修》】

看看他所喜爱的和厌恶的,他的长处和短处也就可以知道了;观察他交往的朋友,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也就可以判断了。

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荀子·性恶》不了解儿子,观察他的朋友就可知道了;不了解君主,看看他周围的人就可知道了。

岁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荀子·大略》】

不到冬天,无法了解松柏的个性;不通过艰难的事件,无法知道君子的优良品行。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荀子·非相》】

观察一个人的外表不如了解其内心,了解其内心不如看其实际表现。

知人者以目正耳,不知人者以耳败目。——魏·刘邵《人物志·七缪》能正确了解人的人,用亲眼目睹去纠正传闻的谬误;而对人作错误判断的人,则根据传闻去否定观察的结果。

【知人篇】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魏·曹植《矫志》】

道路遥远,才能识别千里马;世道伪诈,才能识别贤人。

旷世之才,不能合流俗。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具有当代人无与伦比才能的人,他的言行必然和一般人格格不入。

士别三日,即要刮目相待。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三天没有见面的士人,就不应该用老眼光去看待他。

俗恶俊异,世疵文雅。

【——南朝《宋书·颜延之传》】

世俗之徒,讨厌杰出人才;社会风气,总是对那些有教养的人吹毛求疵。

以诚信为本者,谓之君子;以诈伪为本者,谓之小人。

——唐·武则天《臣轨下·诚信章》把诚实信用做根本的人,称为君子;把奸诈虚伪做118,根本的人,称为小人。

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

——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愚昧昏庸的人,都在能人好人面前夸耀自己的才能。

任有小大,惟其所能。

【——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一个人承担的工作有轻有重有大有小,唯一可以衡量他的是看他尽到最大努力没有。

路不险,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无以知人之材。——唐·马总《意林》引《中论》道路如果不险峻,就无法知道是不是良马;任务不艰巨,就无法知道人的才能如何。

君子之过,如日之蚀焉。

【——唐·房玄龄《晋书·刘颂传》】

君子的过失,像太阳的亏蚀一样,无损于他的伟大光辉。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唐·白居易《涧底松》】

【知人篇】

做大官的人,未必有才能;居下位的人,未必就不聪明。

邪人必微,邪谋必阴。阴则难明,微则易信。——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奸邪的人必定手段乖巧,奸邪的计谋必定很隐蔽。隐蔽就难以被发觉,乖巧就容易被信任。

轻诺者信必寡,而誉者背必非。

【——宋·林逋《省心录》】

随便答应别人要求的人,很少恪守信用;当面说人好话的人,背后必定说人话坏。

豺狼能害人,其状易别,人得以避之;小人深情厚貌,毒人不可防范,殆其甚于豺狼。

【——宋·林逋《省心录》】

豺狼能够害人,它的样子容易分别,人足能够提防;小人表面上温柔敦厚,害起人来无法防备,比豺狼还狠毒。

不肖之人,己不能忠而忌人之纳忠,己为不善而能败人之为善。

【——宋·宋祁《直言对》】

品质恶劣的人,自己做不到忠心耿耿,反而嫉妒别人献出忠心;自己干坏事,还破坏别人做好事。

【120,】

君子好誉,小人好毁;好毁人怒,好誉人专。——宋·邵雍《君子吟》君子喜欢说别人的好话,小人喜欢说别人的坏话;喜欢说别人的坏话引起别人生气,喜欢说别人的好话引起别人高兴。

自古乱臣贼子,未有不出于好富贵者也。——宋·司马光《求用》从古以来,那些不守臣道,心怀鬼胎的人,没有不是出于追求钱财和地位。

为恶之私利易见,而为善之私难知。——宋·陈耆卿《颜子论》做坏事,其私心显而易见;做好事,夹杂的私心难于看清楚。

有大志者,时亦有大言;好大言者,不必有大志。——宋·刘炎《迩言》卷三有宏大志向的人,有时也说大话;喜欢说大话的人,不一定有宏大的志向。

凌贫者,谀富;傲贱者,谄贵。——宋·刘炎《迩言》卷六知人篇欺侮贫穷者的人,对发财的人一定是阿谀奉承;傲视地位低下者的人,一定讨好逢迎地位高的人。

知人固不易,人亦未易知。

【——金·元好问《杂诗》】

要具有了解人的见识,固然是不容易的,而人本身也未必容易被别人所认识。

为宇宙完人,甚难。自初生,以至属纩,彻头彻尾无些子破绽,尤难。

【——明·吕坤《呻吟语选·圣贤》】

要作为一个天地间没有缺点的人,很难。从生下来到临死,完完全全地没有一点儿错,更加困难。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明·佚名《名贤集》】

前来说人长,说人短的,他就是搬弄是非的人。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清·申居郧《西岩赘话》】

和疑神疑鬼的人共同做事,事情必然会半途而废;和贪心好利的人共同做事,自己必然会脱不了身。

【荐贤篇】

哪个国家能够吸引五湖四海的人才,不分种族,不看背景,哪个国家就会兴旺发展。只要是德才兼备的人就提拔,不管你背景如何;缺德少才的人,即使有靠山也不能重用。这需要一种勇气和胆量。使用而不信任,信任而不专一,虽然有人才,也发挥不了人才的作用。世上不缺少千里马,而缺少的是伯乐。之所以缺少伯乐,是因为伯乐本身当初就不是千里马,他又如何能担负起伯乐的重任呢?荐贤篇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

【——《尚书·大禹谟》】

有贤能的人被废弃不用,奸佞之人却身居官位,那么民众就会背叛离散,上天也会降下灾难。

称善人,不善人远。

——《左传·宣公十六年》提拔了好人,不好的人自然就远远地离开了。

举人之周也,与人之一也。

【——《左传·文公三年》】

选拔人才考虑周到,不因过错而看不到长处,且信任专一,没有二心。

亲未绝而列于庶人,贱无能也。

【——《礼记·文王世子》】

虽是皇亲但却把他列入普通百姓之列,这是因为鄙视无能者。

【126,】

推荐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礼记·儒行》】

推荐有德有能的人到朝廷,使他显贵得志,并不希望他报答自己。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论语·颜渊》选用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就能使邪恶的人变正直。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论语·卫灵公》】

君子不因为某些人话说得好听,就提拔他;不因为某些人话说得难听,就废弃他。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吕氏春秋·去私》】

向国家推荐亲属以外的人,不因为同自己有私仇就避开他;向国家推荐自己的亲属,也不因为是自己的儿子就加以回避。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吕氏春秋·内篇问上》使用人的长处,不要勉强用他的短处;用人工的方荐贤篇面,不要勉强用他笨拙的方面。

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这是第一种不吉祥;知道有贤能的人但不能使用,这是第二种不吉祥;能使用贤能的人但不能加以委任,这是第三种不吉祥。

用人无疑,唯才所宜。

【——《三国志·魏志·郭嘉传》】

对使用的人不要怀疑,只要他的才能适合他担任的职务。

苟得其人,虽仇必举;苟非其人,虽亲不授。——《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如果发现有一个非常需要的人才,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要举贤;如果不是适用的人,即使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不能任用。

志之所短,而忘人之所修,而求得其贤于天下,则难矣。——《淮南子·汜论训》只记着别人的缺点,忘记别人的优点,这样去寻求128,天下的人才,那就困难了。

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

——《淮南子·说林训》对待人才不尊重,就不会得到人才。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淮南子·说林训》】

使用马应首先看它是否经过调教训练,然后才看它是否素质优良;择用人应首先考虑他是否忠诚,然后才考核他的能力。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

左右亲近的人都说某人有才德,其言不可信;各位大夫都说某人有才德,其言不可信;人民群众都说某人有才德,然后亲自考察他,发现他确有才德,然后再任用他。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才德出众的人荐贤篇执政,就会使天下之士,都高兴而且愿意到那个朝廷里做官。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

【——《荀子·王制》】

没有德行的人不能使之尊贵,没有才能的人不能使之为官。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荀子·王制》】

有德才的人,不要等着按官的等级提拔;对软弱无能的官吏,要及时地罢免。

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墨子·尚贤中》】

选择官员应该倾听他的议论,研究他的行动,考察他的长处,然后慎重地决定赋予他什么职务。

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墨子·尚贤中》】

不袒护家族,不偏向有钱有势的人,不屈从所宠幸的人的要求。应该做到,只要是德才兼备的人就提拔,130,缺德少才的人就降职或撤销职务。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韩非子·说疑》】

推荐人才对内不避讳亲属,对外不避讳仇人。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大臣必须从基层官吏提拔,能征惯战的大将必须从士兵中选拔提升。

得贤则昌,失贤则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汉·韩婴《韩诗外传》得到贤人就会使国家昌盛,失掉贤人就会使国家衰亡。

国有贤士而不用,非士之过,有国者之耻。——汉·桓宽《盐铁论·国疾》国家有贤能之人而不任用,这不是贤人的过错,而是掌握国家权力的人的耻辱。

身贤者贤也,能进贤者亦贤也。——汉·刘向《说苑·臣术》荐贤篇自身贤能的是贤人,推荐贤才的,也是贤人。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汉·刘向《说苑·建本》骏马虽然跑得快,但如果没有遇见伯乐,也就无法一日而行千里了。

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汉·王符《潜夫论·忠贵》】

能力小而居官高,才能与职位不相称,就会带来极大的祸害。

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汉·赵壹《疾邪诗》有权有势的人干什么都被认为是适当的,连吐的痰也被当成珍珠;贫贱的人即使德才兼备也不受重视,就像芬芳的兰蕙当做喂畜生的贱草一样。

良材识真,万不一遇。

【——魏·刘邵《物志·效难》】

杰出人才而又遇到真知灼见的人,这种事情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

【132,】

所贵,贵乎见俊才于无名之中,料逸足乎吴坂之间。——晋·葛洪《抱朴子·清鉴》最可贵的是能在普通人中发现人才,能在拉车的马中找到骏马。

与妒胜己者而谋举疾恶之贤;是与狐议治裘也。——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同妒贤嫉能的人谋求举荐正直的贤才,无异于与狐狸商量制作狐皮大衣。

既谓之才,则不宜以阶级限,不应以年齿齐。——南朝·沈约《宋书·周朗传》既然算是人才,就不应该把出身作为评价的标准,也不应该用资历和年龄来要求。

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人部四·贤》养护身体的人,以积蓄精力为宝贵;治理国家的人,以搜罗人才为途径。

用不才之士,才臣不来;赏无功之人,功臣不劝。——唐·王维《责躬荐弟表》任用没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就不会出作辅臣;奖赏没有功劳的人,有功之臣就不会发奋努力。

【荐贤篇】

得人者,行进贤之赏;谬举者,坐不当之辜。——唐·白居易《请行赏罚以劝举贤》对推荐人才的人,应该给以荐贤举能的奖赏;对举荐不当的人,应该办他荐举不当的罪。

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不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

【——唐·陈子昂《管制向事·重任刑科》】

喜欢人才而不使用,使用而不信任,信任而不始终如一,始终如一而不论功行赏,像这样,虽然有人才,终究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

择才不求备。

【——唐·元稹《遣兴十首》】

选择人才,不能要求完美无缺。

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就像鱼跳龙门一样,一经荐引,名声立刻就会增加十倍。

求备一人,百中无一。——宋·王溥《唐全要》卷六十九134,要求一个人尽善尽美,一百个人中间难找到一个。

任人之道,要在不疑。

——宋·欧阳修《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使用人的方法,关键在于不怀疑。

不材之人,为害深于赃吏。

——宋·欧阳修《再论按察官吏状》没有才能的人占据要位,比有贪污行为的官吏造成的害处更大。

举将而限以资品,则英豪之士在下位者不可得矣。——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推荐将领要限制资历品第,那英雄豪杰而又地位低下的就不得入选了。

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

——宋·欧阳修《新唐书·韦思谦传附韦嗣立》没有本事的人被重用提拔,真正的人才上进的道路就被堵塞了。

知人而善用之,若己有焉。——宋·苏轼《历代论·汉光武上》荐贤篇了解人才而很好地使用,就等于自己有了别人的才能。

任人当审其贤不贤,未可责其胜不胜。——宋·李觏《强兵策》任用人应当看他是否德才兼备,而不应当苛求他是不是每战必胜。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世界上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不过是缺少九方皋那样的善于相马的人罢了。

报国莫如荐贤。

——元·张养浩《风宪忠告·荐举》报效国家的最好办法是向国家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

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元·欧阳玄等《宋史·萧燧传》应当根据职位的要求去选择适当的人才,不应该依从个人的请求去选择职位。

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宽不能使人安。——明·刘基《郁离子·德量》道德不崇高,就不能招揽人才;气量不宽大,就不能安定人才。

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也。——清·溧佩兰《金台吟》有才能的人难以得到而又容易失去,做君主的不能不明白这一点。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九》人才,积极求取则频出不已,不闻不问则越发匮乏。

【处事篇】

处事是一门学问。谁能把这门学问研究透,谁就会在处事上掌握主动权。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外人,在处事上都应诚实大气,不应小气虚伪。一个人做事认真谨慎,不出差错,彬彬有礼,众多的人就会向你靠拢。可信的人不信任,不该信任而信任,这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喜欢承诺的人,常常是一个失信的人。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收手时就收手,用这种方法处事就不会有过错了。在接人待物上,如果能做到态度有分寸,语言有轻重,行动有节制,就不会失误。

【处事篇】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诗经·大雅·烝民》好仪表,好容貌,小心翼翼无烦恼。

兄弟阅于墙,外御其务。

【——《诗经·小雅·常棣》】

兄弟虽然在家中相争,对外人的欺凌却共同起而抵抗。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系辞上》】

二人一条心,力量能截断金属;二人的话说得投机,如同感受到兰花的芳香。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周易·系辞下》】

君子与上面的人交往不谄媚,与下面人交往不轻慢。

【140,】

必有忍也,若有济也。

——《国语·周语》能有所忍耐,才能有成就。

不知其本,不谋。

——《左传·庄公六年》不了解事情的本质,就不要去做。

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做任何事情要顺从众人之心便可以成功,如使众人的思想服从自己的愿望就很难把事办成功。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左传·文公五年》】

话说得好但不切合实际,这样怨恨就会聚积起来。

好在人上,莫能相下也,虽其和也,犹相积恶也。——《左传·襄公三十年》喜欢居人之上的人,不能与人互相谦让,虽然表面上与人和睦,背地里却仍然与人积聚仇恨。

【处事篇】

无礼而好凌人,怙富而卑其上,弗能久矣。——《左传·昭公元年》不懂得礼法而喜欢凌逼别人,依仗自己的富有而贬低上司,这样的人不能长久。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家认为好的,我就去施行;大家所厌恶的,我就改正。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学而》】

信约合乎道义,所说的事便可以实行。恭敬合乎礼节,就可以避免耻辱。因为所做的事依靠的都是关系密切的人,就没有什么问题。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142,进谏君主过于频繁,就会遭到羞辱;劝告朋友过于频繁,就会与朋友关系疏远。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皆兄弟也。——《论语·颜渊》一个人做事严谨认真又无差错,对人恭敬又有礼貌,天下的人都是他的兄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自己所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论语·子张》君子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有知,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无知,所以说话不能不谨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事。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

【——《礼记·大学》】

【处事篇】

所不满于上层人的某些做法,就不要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下面的人;不满于下面的人某些做法,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面的人。

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

【——《礼记·表记》】

人应该看低自己而尊重别人,谨慎行事而敬重有道义的人。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

【——《礼记·中庸》】

获取上级信任方面有办法,却不能取信于朋友,最终也不会获取上级的信任。

君子不以色亲人。

【——《礼记·表记》】

道德品行好的人不以虚假伪善的样子搞假亲近。

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

——《礼记·缁衣》君子少言用实际行动来取得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144,志不慑。

【——《礼记·曲礼》】

富贵的人应懂得好的礼节,就会不骄傲不淫乱。贫贱的人也应该懂得遵从礼节,内心就不会胆怯。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而兄事之,五年以长,而肩随之。

【——《礼记·曲礼》】

比自己年长一倍以上的,就要像对待父辈一样;比自己年长十岁以上的,就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年长自己五岁以上,就可以并肩而行。

君子慎其所以与人者。

【——《礼记·礼器》】

君子非常谨慎与人接触时给人的印象。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礼记·曲礼》面对财物,不可随便占取;遇到危难,不可苟且逃避;与人争执,不可逞强求胜;与人分物,不可贪多。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

【——《礼记·曲礼》】

【处事篇】

宾主相见,主人若不首先致问,客人不应率先说话。

尊客之前不叱狗。

【——《礼记·曲礼》】

在尊贵的客人面前不大声呵斥狗,以免引起客人不快。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史记·黄歇传赞》】

到决断行事时犹豫不决,反而要遭受到祸乱。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史记·郑世家》凭权利而结交的人,权利丧失交往也就疏远了。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战国策·燕策二》】

道德品性好的人与别人断绝往来时,也不说中伤别人的话。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恨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战国策·魏策四》】

【146,】

别人厌恶我,不能不知道原因;我厌恶别人,不能让别人知道。

贤者任重而行恭,智者功大而辞顺,故民不恶其尊,而世不妒其业。

【——《战国策·秦策》】

有德才的人虽有显要的地位,但行为谦逊而有礼;聪明的人虽有了大功,而言辞很和顺,因此人们不会对他们的尊贵地位不满,也不会有人妒忌他们的业绩。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也。

【——《战国策·燕策》】

厚道的人,不诋毁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仁义的人,不危害别人来求得自己的名声。

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楚策》凭财物交往的,财物一尽,交情就断绝;凭姿色交结的,姿色衰老,宠爱也就失去了。

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吕氏春秋·贵信》】

【处事篇】

讲信用而又恪守信用,这样的人谁不愿意亲近?可信而不信,不可信而信,此愚者之患也。——《吕氏春秋·士容》可以相信的不去相信,不可以相信的反而相信,这是愚蠢人的一大弊病。

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吕氏春秋·慎行》做任何事不能不深思熟虑。如果不深思熟虑,就如同奔向深谷,即使后悔也来不及。

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商君书·慎法》对亲近的人不极力奉承,对憎恨的人不去加害。

事不豫辨,不可以应卒。

——《盐铁论·世务》事先不做好准备,是不能应付突然变故的事情。

言不苟出,行不苟为;择善而后从事。——《淮南子·主术训》说话不要随便,行事不要随便,选择好然后才去做事。

口惠之人无必信。

【——《淮南子·说林训》】

喜欢许诺的人,说话不一定守信用。

不光虑事,临事乃谋,不亦晚矣。——《说苑·敬慎》不事先考虑好该办的事,等事情发生时才来应付,不是已经晚了吗?修其身而后交,善其谋而后动。

【——《法言·修身》】

修善好自己的道德品行后,再去与朋友交往;先考虑周到后才能行动。

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不因为人有缺点就忘记了他的优点。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后汉书·朱浮传》处事篇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使亲者所痛,而仇者快乐。

智者不危众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后汉书·窦融列传》聪明的人在举事之时不会以小敌众,仁义的人要立功也不会去违反正义。

名不可以虚伪取也,不可以比周争也。——《群书治要·体论》名誉,不可以用欺骗的手段来获取,也不能用结党营私的办法去争夺。

君子宽贤容众以为道,小人缴讦怀诈以为智。——《群书治要·体论》君子以善良宽容作为处世之道;小人则以揭发别人的隐私自以为有智慧。

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

【——《鬼谷子·权篇》】

跟有智慧的人说话,要有渊博的学识;和知识渊博的人说话,要依靠善辩;和善辩的人说话,要语言简要。

【150,】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战国·屈原《抽思》谁能不给予别人而受到报答,谁能不辛勤耕耘而得来收获?知止,所以不殆。

【——《老子》】

一个人如果知道做事适可而止,就不会遇事危难。

大丈夫处其事,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大丈夫处世要忠厚,不要处世轻薄;要处身踏实,不要处身浮华。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矣。

【——《老子》】

人们办事,常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谨慎做事到最后如开始一样,就没有失败的事情。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

以顺其自然的态度来处理世事,用潜移默化的办法教导别人。

【处事篇】

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恶必多溢恶之言。

【——《庄子·人间世》】

双方的关系密切,必定多讲过分赞美的话;双方相互厌恶,必定会多讲过分贬低的话。

入其俗,从其令。

——《庄子·山水》到一个地方,就要顺从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

大愚者,终生不灵。

【——《庄子》】

特别愚笨的人一辈子都不懂得灵活处事。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孟子·离娄上》听人说话,应该注意观察人的眼睛,人的真情都在里面怎么能藏匿得了呢?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孟子·离娄上》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节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仁爱的人爱别人,有行为规范的人尊敬别人。爱人的人别人经常喜欢他,尊敬人的人别人经常尊敬他。

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荀子·臣道》对人"尊敬"是应该有方法的。对品行好的人应以重视来尊敬他,对品行不好的人以畏惧来敬而远之。

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后则事不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

【——《荀子·大略》】

事到临头才动脑子的人,就叫作落后,落后了事情就不好办;祸到临头再动脑子,就叫作困窘,困窘就不能抵御灾祸。

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墨子·亲士》】

君子做事,把困难的自己承担,把容易的让给他人;一般的人是自己拣容易的,而把困难留给别人。

【处事篇】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

【——《韩非子·说林上》】

同样干一件事情的人,其用心也不一定相同,所以必须进行深入思考。

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俱也。——《韩非子·五蠹》平民百姓交往,没有财富使对方得利,没有权势使对方害怕。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汉·韩婴《韩诗外传》给予人实惠,即使是疏远的人必定亲密;给予人假情假意,即使亲近的人必定疏远。

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

——魏·嵇康《代秋胡歌诗》处事为人谨慎谦虚,就可少做后悔的事。

救寒莫如金裘,止谤莫如自修。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解救寒冷莫如厚皮衣,制止别人的指责莫如把自己的德行修养好。

【154,】

立行可模,置言成范。

——南朝·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做的事能成楷模,说的话能成典范。

立言必雅,未尝显其所长;持论从容,未尝言人所短。——南朝·任昉《王文宪集序》用词一定要高雅,不一定显示他的长处;持论从容平和,不一定说别人的短处。

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唐·韩愈《原人》】

对所有的人都一样施与仁爱,宽厚对待亲近的人,极力推荐疏远的人。

谄谀宜惕,正直宜宣。

【——唐·柳宗元《新曲几支》】

对喜欢巴结奉承的人应当高度戒备,对公正端直的人应当极力宣传。

师言耳重知师意,人是人非不欲闻。——唐·李廊《赠商山东于岭僧》老师的话情挚意切,告诉我处事的道理,我深深理解老师的心情;别人的是是非非我不想问及。

【处事篇】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徒步归行》人际交往不应有老少之别,谈心不必先要语言一致。

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

——宋·袁采《袁氏示范》打人不打膝盖,说人不说别人的隐讳之事。

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

好马只需一鞭就快跑,痛快人只需一句就定音,毫不含糊。

君子之不所失者有三: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不失足于人。

【——宋·王安石《礼乐论》】

君子在接人待物方面不至于有三种失误:态度上不失分寸,语言上不失轻重,行为上不失节制。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宋·林逋《省心录》】

委屈自己的人往往能与大家和睦相处,争强好胜的人必然遇到对手。

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宋·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人说话理应符合实际,怎能当面奉承别人呢?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宋·杨万里《庸言》人做好事,一百件好事也不该满足;人做坏事,一件就够了。

可不道一言既出,便有驷马难追。

【——元·孟汉卿《魔合罗》】

难道没有听说一句话已说出口,即便有四匹马的车也难以追回。

等人易得久,瞋人易得丑。

【——元·陆友仁《吴中旧事》】

等人一会儿就觉得已经很久,怒斥人将易引起人的厌恶以至于憎恨。

凡事识为先,断次之。

【——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

处理事必须先取得对事物的认识,然后再作出判断。

【处事篇】

凡事皆当谨始虑终。

——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做事贵在能预先考虑到后果。

处事以智,不如守正。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处事喜欢耍聪明,不如谨守正道。

任事在人后,见事在人先,以之涉斯世,庶几无尤焉。

【——清·袁枚《陶渊明有饮酒二十首·余天性不饮·故反之作不饮酒二十首》】

见解比别人高明,做事又能比别人慎重,用这样的态度处事,也就不会有过错了。

凡做事须从容细密,事事有条理;勿鲁莽粗疏,有初鲜终。

【——明·陈确《文集·书示两儿》】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容不迫认真仔细,做到有条不紊;不要轻率粗心有头无尾。

【礼仪篇】

礼仪是做人立身的根本,是打开交往关系的一把钥匙。礼仪要求人们举止要慎重,言谈要得当。一个有礼貌的民族是一个有爱心、有前途的民族。你要对人有要求,首先要谦恭而有礼貌。别人对我无礼,我不能对人无礼;以礼感人,对方也会自省的。衣装华丽而无礼貌的人,是令人厌恶的。因此礼貌的培养,要从小事抓起,它伴随人的一生。

【礼仪篇】

人而无礼,胡不遗死?——《诗经·鄜风·相鼠》做人反而不知礼,何不快点死去?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

一味恭敬而不用礼来做指导就会疲劳,小心谨慎而不用礼来做指导就会畏惧,勇敢无畏而不用礼来做指导就会作乱,心直口快而不用礼来做指导就会尖刻。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不合礼节和道德的东西不看,不合礼节和道德的话不听,不合礼节和道德的话不谈,不合礼节和道德的事不做。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162,】

礼仪的应用,以和顺为可贵。

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礼记·礼器》忠诚守信是礼的关键,经义名理是礼的形式。

君子行礼也,不可不慎。

——《礼记·礼器》君子施行礼仪,不能不慎重。

礼不喻节,不侵侮,不好狎。

【——《礼记·曲礼上》】

礼要求人们的言行不要越过恰当的限度,不要伤害侮辱别人,与人相处不要过分亲昵随便。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礼重在有往有来,有往无来,不合乎礼;有来无往,也不合乎礼。

礼闻取于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礼记·曲礼上》礼仪篇礼,只能是为人们取法学习,不能强加于人;礼,只能由别人主动来学,不能勉强交给别人。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表记》君子待人,举止慎重,庄重有礼,言谈得当。

礼身之斡也,敬身之基也。

——《左传·成公十三年》礼和敬是立身处世的根基。

将求于人,则先下之,礼之善物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将要对别人有所求,就首先要谦恭自抑,这在礼节上是善于处理事物的。

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君子没有礼教,就是普通人;普通人没有礼教,就是禽兽!

礼者,民之纪,纪乱则民失,乱纪失民,危道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164,礼仪,是老百姓的纲纪,纲纪一乱就失去民心;乱了纲纪,失了民心,是危险之道啊。

结交接物,恭而有礼。

待人接物,谦恭而有礼貌。

【《晋书·杜预传》】

人恶礼不恶。

——《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回别人不以礼待我,我仍以礼待人。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魏·曹操《魏武帝集·礼让令》向别人表示一寸的敬意,就能得到别人一尺的敬意。

人不徒贵俭,而贵有礼。

——晋·程本《子华子》人不仅只注重节俭,还要注重礼节。

服美动目,行美动神。

【——晋·裴《女史箴》】

衣装服饰华美只能使人注目,行为美好才能令人敬重。

【礼仪篇】

礼云乎哉,无取于周旋揖让;乐之谓也,必在于移风易俗。

【——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

所谓礼仪,不只是应酬中的作揖谦让;所谓乐,一定要讲求感化人心,达到改变社会风俗习惯的实效。

非礼勿听,非谓掩耳而避之,天下之事不足以干吾聪也;非礼勿视,非谓掩目而避之,天下之物不足以乱吾明也。

【——宋·王安石《礼乐论》】

不符合礼的话不去听它,不符合礼的事不去看它,并不是说要闭目塞耳,避而远之;而是说纷纭繁杂的万事万物,也不能干扰我的视听。

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宋·王安石《乞皇帝御王殿复常膳表》】

礼制最可宝贵的是适合时代的需要,做事不可拘泥于古制。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宋·佚名《增广昔时贤文》在家里不懂得热情待客,出门就缺少热情接待自己的东道主。

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礼仪虽然纯粹属于天道法则的一种形式,但应该贯穿于人生的追求过程中。

【交友篇】

人生最难得的是什么?有人说是金钱。否!是知音。真正的知音在困难时,他伸出援助之手;在你高升时,他也不献媚,始终保持如清泉一样的纯甜。交友是一件慎重的事,一旦不慎就会陷入苦恼,甚至上当受骗。交友要始终如一,因地位变迁而疏远你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值得一交的。与别人交友,不能挑剔过多,要看到对方的长处,这样友情才会长久。

【交友篇】

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

【——《审交》】

如果不和品德高尚的人结为朋友,中途必然被人责难。

带不厌新,人不厌故。

【——《淮南子·泰族训》】

穿衣服不厌恶新的,人不厌恶旧交。

势利之交,古人羞之。

以势利相结交,古人是以为羞耻的。

【《汉书》】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琼琚佩语·人品》】

名誉节操是最大的事,所以不能跟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

能与忠良,吉孰大焉。

——《左传·成公十七年》能交上忠实善良的朋友,这是最大的好事。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水》君子之间的交情清淡像水一样,小人之间的交情美得像甜酒一般。

友也者,友其德也。

【——《孟子·万章下》】

交朋友,因为朋友的品德而去交往。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荀子·修身》】

如果对我的批评是对的,就是我的老师;如果肯定我是恰如其分的,便是我的朋友了。

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汉·扬雄《法言·修身》与在上位的人交往不谄媚,与在下面的人交往不骄傲,这样就可以有所作为了。

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汉·扬雄《法言·学行》交朋友而不能以诚相待,以心相见,就是貌合神离的朋友。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汉·李陵《答苏武书》人们的互相了解,贵在互相能够知心。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汉《古歌辞》】

交朋友在于互相了解,不一定骨肉才是最亲的。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魏·曹植《箜篌引》】

长久要好的知己朋友不可忘记,最终淡忘了老交情是道义所不能容许的。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蜀·诸葛亮《论交》建立在权势和私利基础上交的友情,难以持久。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抱朴子·博喻》172,志同道合的,千山万水也隔不断他们的联系;志趣不合的,并肩而处也不能使他们亲近。

清源不与浊潦混流,仁明不与凶暗同处。——晋·葛洪《抱朴子·交际》清澈的源头不与浑浊之水混流,仁义贤明的人不与凶恶愚昧的人共处。

外合不由中,虽固终必离。

【——晋·傅玄《何当行》】

貌合神离的朋友,虽然看起来友情牢固,但终究会分手的。

清浊必异源,凫凤不并翔。

——晋·傅玄《和秋胡行》志趣不同的人,无法在一起相处。

巢林宜择人,结友使心晓。

——晋·谢惠连《相逢行》鸟儿巢林应当有所选择,交朋友理应对对方了解。

人生感意气,想知无富贵。

【——南朝·荀济《赠阴梁州》】

【交友篇】

但求意气相投,深交不论贫贱。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隋·王通《中论·魏相》有才德的人先经过选择然后与人建立友谊,浅陋的人先匆忙与人定交然后才有所选择。

常慕正直人,生死不相离。

【——唐·王建《交友》】

常常仰慕正直的人,这样的人作为朋友能同生死、共命运。

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唐·高适《赠任华》在患难之中结交的朋友,友情才会牢固。

结交淡若水,履道直如弦。

【——唐·杜淹《寄赠乔公》】

与朋友结交像水一样淡泊,履行道义像弓弦一样正直。

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174,结交朋友要始终如一,不要因为地位的变迁中途分手。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唐·李贺《雁门集留别同年索士岩经历》】

人生可贵的是能得到知心朋友,无论在哪里相遇也像骨肉一样亲厚。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唐·李白《赠友人》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找到知音,金钱算得了什么!

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

【——唐·贯休《古意九首》】

古时候朋友之间的交情像真正的黄金一样,经得起千锤百炼。

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

【——唐·孟郊《求友》】

结交朋友一定要结交好人;交到了好人,就能永远亲密下去。

结交须择善,非识莫与心。

【——唐·王梵志《结交须择善》】

【交友篇】

结交朋友一定要选择好人,不熟识的不要敞开自己的胸襟。

易得笑言友,难逢终始人。

【——唐·李咸用《论交》】

能与人说笑逗乐的朋友很容易找到,难的是遇到能与人患难与共、生死不渝的知心朋友。

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帝京篇》在地位变迁的时候交情的真伪才会显露无遗。

世人不解结交者,唯重黄金不重人。——唐·高适《赠任华》世人不理解友情,只看重金钱而不重视人品。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唐·张谓《题长安主任壁》当今世上的人交朋友必须有金钱,钱不多彼此之间交情就不深。

朋友不信,则交易绝。

【——唐·武则天《臣轨下》】

【176,】

如果不能以诚对待朋友,这种交情容易失去。

古之君子,重神交而贵道合。

【——唐·王勃《上郎都督启》】

古代有德行的人,彼此以精神相通,志同道合为贵。

乃知择交难,须有知心明。

——唐·白居易《寓意诗》如果知道选择朋友很难,就必须有知人之明。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宋·洪迈《客斋随笔》在异乡遇到老朋友,就像久旱遇上好雨一样。

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交情不深而说话说得深切,是君子所戒除的。

行矣慎所游,恶草能败兰。

——宋·欧阳修《送孔秀才游河北》交朋友要谨慎啊,因为恶草能败坏兰花。

【交友篇】

与人结交,能护其短,掩短录长,交即悠远。——宋·田锡《用材箴》与别人交朋友,能够顾全别人的短处,采用长处,交情才能长久。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宋·佚名《名贤集》遇上知心朋友,喝千杯酒还嫌少,彼此不相投合,说半句话也是多余的。

所交在贤德,岂论富与贫?——明·方孝孺《朋友箴》选择朋友,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是否有才有德,而不论他是富人或穷人。

丈夫重知己,万里同一乡。

——明·陈子龙《仲夏直左掖门送夏彝南归》大丈夫最看重的是知心朋友,即使相隔万里,也像同处一乡。

春风满脸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明·冯梦龙《警示通言》笑面相迎的朋友多得很,要找知音就难上难。

【178,】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明·冯梦龙《警示通言》情深义重的朋友叫作知己,肝胆相照的朋友叫作知心。

豪杰交游满天下,逢凶化吉天生成。——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广交朋友能使人在遇到危难时得到帮助和化解。

世人漫结交,其后每多悔。

——清·吴嘉纪《怀罗大》世人随便乱交朋友,以致后来往往后悔。

一人为仇嫌太多,百人为友嫌太少。

——清·史襄哉《中华谚语》仇人越少越好,朋友越多越好。

结交莫学三春桃,因风吐艳随风飘。——清·夏九叙《结交行》真正的友谊应经得起人生各种变故,不能像三春桃李,朝荣夕悴。

得闻君善我必劝,若遇我过须君攻。——清·惠周惕《赠维扬顾书宣》交友篇真挚的朋友之间既扬善,亦不隐恶。

欲知子弟成何品,但看何人共往来。——清·石天基《择友诗》想要知道子弟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看他与什么人来往即可。

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与朋友交往,只取他的长处,不计较其短处。

礼貌过剩者,情必疏。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在朋友交往中礼貌过于繁缛的,相互之间的感情必定生疏。

蔗味老弥甘,交情久更挚。

——清·袁枚《喜扬九宏度从邛州来即事有作》交情时间越久越真挚,甘蔗的味道越老越甜。

朋友有过,则直言切谏。

【——《清朝野史大观》】

朋友有过错,就要直言指出、规劝。

一朝患难相扶持,方尽朋友道。

——清·无名氏《钗训记·讲书》一旦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才算尽了做朋友的道义。

凡朋友不以情义交者,万不能持久。

——清·秋瑾《致秋誉章书》大凡朋友不因友情道义结交的,绝对不能持久。

【惜时篇】

时光与生命是等同的,因此不珍惜时光就等于不珍惜生命。一个懂得珍惜时间的人,就是一个会生活的人。

一天不会有第二个早晨,人生不会有第二个青春。年少时多学一点知识和本领,年老时就多积累一份财富。积累财富是辛苦的,不辛苦哪来的幸福?如何才能不让时光白白地流逝?做点你喜欢做的事,做点你认为有益的事,小到对自己,大到对社会。

【惜时篇】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日子不停地过去了,岁月是不等我们的。

时争时,不再来。

【——《史记·淮阴侯列传》】

时机呀时机,失去了不再来。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淮南子·厚道训》圣人把光阴看得比玉石更可贵,因为时间难于获得而容易失去。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人生一世,好像远行的客人,匆匆而过。

【184,】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汉·刘彻《秋风辞》乐极会生悲,少壮不努力,到老就后悔莫及了。

日月不衡处,人生忽若寓。

——魏·曹植《浮萍篇》日月不停地运行,人生像暂时寄寓。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魏·曹植《赠白马王彪》人生一世,就像朝露被晒干那样很快就过去了。

畴昔叹时迟,晚节悲时促。

【——晋·张协《杂诗》】

年轻时叹时光过得慢,年老了悲伤岁月过得太快。

谁言日向暮,桑榆犹启晨。

——晋·卢谌《答刘琨诗》谁说太阳快落山了,日落还是早晨的开始呢!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晋·陶渊明《杂诗》古人珍惜每一寸光阴,想到此真使人害怕。

【惜时篇】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即使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人的青壮年时期过去了就不会重新到来,就像一天里不会有第二个早晨,因此应及时努力。

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

【——晋·陆机《叹逝赋》】

江水一天天地滔滔流逝,人慢慢地步向老年。

居欢惜夜短,在戚怨宵长。

【——晋·张华《情诗》】

在欢乐的时候会惋惜夜太短,在悲戚的时候却会抱怨夜太漫长。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晋·傅玄《杂诗》】

有志之士可惜每一天时间太短,愁闷的人觉得夜间太长。

相欢承爱景,共惜寸阴移。

——北周·孟康《咏日应赵王教》当我们在令人喜爱的日光下欢欢乐乐的时候,不要186,忘了共同珍惜每一寸光阴。

少壮轻岁月,迟暮惜光辉。

——南朝·何逊《赠诸旧游》少壮时荒废岁月,老年时珍惜光阴。

盛时不再得,光景驰如电。

【——南朝·江总《置酒高殿上》】

少壮之时不能有第二次,时光疾驰而过如闪电。

尺波易流,寸阴难保。

——南朝·刘潜《为南平王让徐州表》一尺波水容易流去,一寸光阴难以保留。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绎《纂要》一年中最宝贵的时光在春天,一天中最宝贵的时间在早晨。

尺璧非宝,寸阴可惜。

——南朝·萧绎《金楼子·立言上》一尺宝玉不算宝,一寸光阴要珍惜。

【惜时篇】

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大禹圣人,还珍惜一寸光阴;至于普通人,应当珍惜一分光阴。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一代接一代无穷尽地传下去,而江上的月亮却是年年都一样的。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早晨时光已逝去,傍晚并不算晚。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唐·李白《春夜宴从第桃花源序》天地是万物暂住的客舍,时光是千秋百代的过客。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是。

【——唐·李白《把酒问月》】

古人和今人都一样,生命像流水般流逝,可是不同年代的人所看到的明月都是一样的。说明人生短暂而明月长存。

年似流水向东,两鬓不禁白日催。

【——唐·白居易《劝酒》】

岁月如东去的流水,因时间的催赶,两鬓变白了。

白日走而朱颜颓,少日往而老日催。——唐·白居易《无可奈何》光阴不断逝去,昔日红润的面色已经衰老,青春年华已成过去,暮年渐渐临近了。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唐·白居易《琵琶行》】

感叹一味沉湎于欢声笑语的舒适生活之中,而把美好的时光白白地消磨掉了。

知君倚年少,未苦惜风光。

【——唐·白居易《惜春赠李尹》】

知道你年轻精力充沛,不可能懂得人到白头时的悲伤,希望你能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

时不与兮岁不留,一叶落兮天地秋。——唐·李子卿《听秋声赋》岁月不会停留而待人,春夏逝去了,秋冬马上会到来。

【惜时篇】

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须臾期。——唐·卢令《叹昨日》过去的时间不再回头,目前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

百年能几日,忍不惜光阴。

——唐·杜荀鹤《赠李蒙叟》一百年能有多少天,怎能不珍惜光阴。

纷纷从此见花残,转觉长绳系日难。——唐·唐彦谦《清蚤落英》看见繁花纷纷凋落,忽然感到用长绳把太阳缚住是难以办到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一年一年花的模样都相似,而一年一年的容貌都变老了。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唐·李隆基《好时光》彼此正处在年少之时,千万不要辜负这大好时光。

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宋·陆游《临江仙》190,大好的春光同美人一样,相聚时眷恋无限,可说分手就匆匆分手了。

老去光阴速可惊。

——宋·欧阳修《采桑子》老了的时候,才觉到时间过得如此飞快,令人吃惊。

看取镊残双鬓,不随芳草重生。

【——宋·贺铸《清平乐》】

拔除白发把双鬓都拔得残秃了,可黑发还是不能随着春天芳草的重生而重生。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宋·辛弃疾《菩萨蛮》】

人世间很多的岁月都流逝了,希望你赶快立下青云之志。能继承儒家的事业,功夫都在像囊萤映雪那样的苦读之中。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写怀》不要不珍惜时光,不然等到鬓发苍苍时,再因一事无成而悲哀也无用了。

【惜时篇】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宋·苏轼《西江月》】

不要去叹息已逝去的时光了,而要抓紧行将辞去的新的时光。

蹉跎莫遣韶光老。

【——宋·朱熹《四时读书法》】

不要让美好的青春时光虚度过去。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劝学》少年很快就会变成老年,而学业要取得成功很困难,所以对一分一秒的时间都必须珍惜。

少不勤苦,老必艰辛。

【——宋·林逋《省心录》】

少年时期不刻苦学习知识和本领,年老体衰时必然要备受艰辛。

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

——宋·文天祥《山中感兴》大好青春哪能不惜!而纵情享乐,非我所愿。

【192,】

急急光阴似水流,等闲白了少年头。——元·郑德辉《王粲登楼》时间像流水一样匆匆而过,不知不觉中黑发少年变成了白头老年。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

【——元·高明《琵琶行》】

时间像射出的箭一样快,催迫人变老,即使是少年,光阴也像织梭,快而不停地赶着你变成老年。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元·关汉卿《窦娥冤》花凋落还有再开之日,人老了青春不再回来。

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明·王世贞《梦中得》一个人不会有两个百年,应该珍惜每一日。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明·文嘉《今日》】

人生一百年有几个今天,今天不干工作就太可惜了。

【惜时篇】

客来客去日日,花开花落年年。——明·徐贲《写意》每日每时都是客来客往,年年岁岁看着花开花落。

摩天黄鹄自常饥,但惜流光不可追。——清·顾炎武《悼亡》天鹅摩天远飞常常忍耐着饥寒,只是可惜流逝的光阴已无可追回。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清·朱经《责己》】

不要说寸阴短促不必抓紧,一旦逝去就再也得不到。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清·魏源《默觚学篇》有志之士珍惜每一年的光阴,贤人爱惜每日的时光,而圣人争分夺秒。

得掷且掷即今日,人生百岁驹过隙。——清·魏源《读书吟示儿耆》今日该奋斗就奋斗,不要等到明日,因为人生百年是很容易过去的。

【学习篇】

学习使人聪明,学习使人明事理,学习使人目光远大。不学习的人常常觉得自己很不错,爱学习的人总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了。在学习上不能耍小聪明,不懂就向有知识的人请教。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学习只有与思考相结合,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广。善于学习的人,不仅博而且专,一专到底;不善于学习的人,光博不专,到头来收获不大。学习若能与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联系到一起,就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学习篇】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易·乾》】

君子通过学习积累知识,通过请教和讨论弄清道理。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礼记·学记》君子要想移风易俗,就一定要学习。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通过学习,然后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通过教学,然后才能感到自己还有疑难不懂的问题。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礼记·学记》】

时机错过了,然后再去学习,即使辛勤刻苦,也难以有所成就。

【198,】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学识浅薄,见闻狭小。

仕而优则学。

当了官,有余力就学习。

【——《论语·子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几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缺点,则加以克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只知道学习而不进行思考,就得不到真知;只知道凭空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很危险了。

无术之智,不教之徒,而恃强速贯习,不足以成也。——《吕氏春秋·不二》依靠不懂治国之术的小聪明,凭借未经过教育训练学习篇的才能,单凭自己的强力、敏捷、贯通、熟悉,是不能成就功业的。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吕氏春秋·劝学》人之所以不知道道理和正义,原因在于不学习。

人有坎堞,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氏家训·勉学》人有困穷不得志的时候,即使失去了青壮年学习的大好时机,晚年也应当学习,不可自暴自弃。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列子·说符》】

大道因为岔路很多而走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到处用功而荒废了年华。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勤于学习才能成为德智极高的人。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荀子·儒效》200,不学习,没有正义感,只求财富兴隆,这是庸俗的人。

学者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荀子·大略》学习的人不一定都去做官,而做官的一定要学习。

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

【——《荀子·大略》】

君子的学习就像生物蜕去皮壳一样,应不断地变化更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变得聪明通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一个人要想明白道义,必须先读书。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汉·王充《论衡·效力》只有努力学习,掌握了知识,才能成为有力量的人。

【学习篇】

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

——汉·王充《论衡·别通篇》不博览群书的人,不了解古今情况,不能识别世间万物。

学问之法,不畏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汉·王充《论衡·问孔》】

做学问的方法,不怕没有才能,困难的是拒绝老师的错误主张,而能核实事实,看它符合不符合道义,并且能证实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蜀·诸葛亮《诚子书》学习时需要精神集中,要增进才干就必须学习;不学习就不能增进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学有所成。

业广因功苦,拳拳志士心。

【——唐·孟简《惜分阴》】

有渊博的学问是苦读的结果,有志之士始终恳切地追求功业。

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唐·吴兢《贞观政要·尊敬师传》不学习就不懂得历史规律,而这样能使国家太平的人是从来没有的。

莫言酷学无知己,未必王音不荐雄。——唐·张祜《题李戡山居》只要自己肯努力学习,有了学问后就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同时也会有人举荐你的。

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学而成者也。——唐·韦嗣立《请崇学校疏》从帝王到平民百姓,没有不学习而能成为有用之人的。

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唐·吕岩《绝句》不要说大的道理难以求得,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用的功夫不够。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要区分出那些描摹因袭、华而不实的作品并加以裁汰,而学习、继承真正优秀的作品的创作手法;多方面地学习、广泛地获得教益,你可以以此为师。

【学习篇】

天下岂有一理通便万理皆通,也须积累将去。

—宋·朱熹《答黄子耕》天下没有一通便能百通的道理,学问是必须逐渐积累的。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宋·司马光《答孔文仲司户书》学习的人贵在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不仅仅是了解知识。

古君子之为学也,不在乎禄位而在乎道义而已,用之则从政而惠民,舍之则修身而垂教。

【——宋·王禹傅《送谭尧叟序》】

古代君子治学读书,不在乎当官而在乎道义罢了,被任用就管理国家让人民得到好处,不被任用就修养身心而留教后人。

勿谓学已足,大海难掬漱。

【——宋·李觏《寄章友直》】

不要说学问已经很充实了,大海是难以用手捧喝完的。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时的人们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年轻的时候就很用功,到年老才能有所成就。

学贵专,不以泛滥为贤。

——宋·程颐《为国君作试汉州学策问》学习贵有专攻,而不以漫无目标地涉猎为可贵。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

——宋·郑思肖《德祐二年岁旦》读了书却没有尽到报国的责任,那又有什么用呢?学欲博,不欲杂;守欲约,不欲陋。——宋·胡宏《胡子知言》学问一定要渊博,但不能杂乱;守道一定要简约,但不能粗疏。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搞学问的不专心,学到的东西势必杂乱无章;做事情不专心,事情非做坏不可。

耻不知而不问,终于不知而已;以为不知而必求之,终能知之矣。

【——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学习篇】

耻于没有知识而又不向别人请教,最终也只能是没有知识;认为自己没有知识便去向别人请教,终究会获得知识。

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做人最要求谦虚好学,学海之大,无边无涯。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号子羔、厚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明·顾炎武《与友人书》】

如果不出门拜师,又不读书学习,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春秋时的子羔、厚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无济于社会。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辩其大义,以立修治人之体也。——明·王夫之《读通鉴论》读书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应该是明察书中重大深刻的道理,用来建立修身治国的思想体系。

岁月不汝延,努力无暂辍。

——明·况钟《示诸子》岁月不会为你迟延,所以必须勤奋学习,不要有片206,刻的停顿。

善学者穷于一物,不善学者穷于物物。——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善于学习的人对一事一物抓住不放,深入探究;不善于学习的人则什么东西都要摸一摸,都想学会。

学不进,率由于因循。

——明·薛瑄《薛子道论·上篇》学问没有长进,大抵都是因为死守前人的结论。

能读不能行,所谓两足书橱。

【——清·申居郧《西言赘语》】

只能读书,而不能够付诸实践,这就是所说的两条腿的书橱。

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清·宋镳《药言剩稿》君子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成才,报效国家。

学不足以修己治人,则为无用之学。

——清·方苞《年谱序》学识不能用来改造自己和为社会服务,则没有用处。

【学习篇】

为学作事,忌求近功,则自画气沮,渊源莫极。——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做学问或办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就会使眼光受局限,精神不振,从而达不到目的。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就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有大进步。

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清·郑燮《赠国子学正侯嘉璠弟》】

读书很多,但不知道其要领,便如暴发户因钱多不会用而苦恼一样。

【谦虚篇】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是为人处世的良好态度;谁能保持这种态度,谁就会有美好的前程。谦虚与骄傲是双胞胎,但两者性格截然不同:一个是低调平和,一个是高调张扬。谦虚也要掌握一个度,过分谦虚就会陷入自卑。有功劳而又谦虚,就会得到众人的尊敬和爱戴;不谦虚说大话,常常碰壁栽跟头。谦虚之时,是成功之日;骄傲之时,是失败之日。保持谦虚吧,辉煌在向你招手。

【谦虚篇】

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易·谦》】

有功劳而又谦虚的君子,能得到万民的敬服。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选择他的长处加以效法,不好之处就改正它。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不可滋长骄傲,不可放纵嗜欲,不可踌躇满志,不可过度逸乐。

盈必毁,天之道也。

【《左传·哀公十一年》】

骄傲自满必定灭亡,这是自然规律。

【212,】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吕氏春秋·谨听》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这是各种灾祸的根本。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第六十三章】

圣明贤哲的人始终不妄自尊大,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人物。

伏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管子·形势》】

骄傲自满,独断专行,是行事的灾祸。

居安畏其危,处满俱其盈。——《艺文类聚·鉴戒》太平时世,要预感到危难,水满时要防止溢出。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汉·崔瑗《座右铭》不要挑剔别人的短处,不要夸说自己的长处。

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蜀·诸葛亮《将苑·哀死》谦虚篇有了困难,就一马当先去排除;有了功利,就规避在他人后面不去领受。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傲慢倨傲,则去之者多。——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谦恭虚心者得人心,骄横傲慢者失人心。

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

——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绝不能窃取别人的成绩、荣誉,作为自己的功劳。

自满者招其损,谦虚者受其益。

——唐·孔颖达《尚书正文·大禹谟·虞书》自满的人招致损失,谦虚的人得到好处。

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

【——唐·魏徵《群书治要·尚书》】

自以为满足的人,别人就会鄙夷他;谦虚的人,别人就会褒扬他。

【种】

为而不矜,作而不恃。

——唐·皮日休《手箴》做了什么事而不自我夸耀,有了什么作为而不自我满足。

【214,】

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宋·林逋《省心录》】

不满足于自己已有成就的人,会得到益处;不自以为是的人,见闻广博。

自喜者不进,自大者道远。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沾沾自喜的人不会有长进,自高自大的人会越走越离大道理远。

自高自卑,无卑则远;自大无众,无众则孤。——明·李梦阳《空同子·论学下篇》自高自大的人没有根茎支撑,所以很危险;也没有众人的支持,所以很孤立。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明·王守仁《传习录》谦虚,是各种善端的根基;骄傲,是各种恶行的魁首。

人生大病,只是一个"傲"字。——明·王守仁《传习录》人的最大的弊病是自高自大。

【谦虚篇】

自满者败,自矜者愚。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骄傲自满就是败事,自我夸耀是最蠢的。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越是自高自大,越是显得肚量狭窄。

老应甘弃世,壮己不如人。

——清·沈永令《咸阳寓中》壮年时还比不上别人,如今老了应当甘心死亡。

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用?——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二十岁就已经以文才在全国知名,可到底只是空谈,于实际何用?勤俭篇勤俭节约是使人舒适快乐,幸福安康的根基。国家富强,家庭富裕都是由于崇尚勤俭之风。勤俭节约是富贵之路,懒惰浪费是贫穷之途。用俭朴来约束自己,素质就会提升;以奢多放纵自己,道德品质就会滑坡。用节俭的办法来防止浪费,你就会感到财富在不断增长。以奢多的人为鉴戒,以勤俭的人为导师,你的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

【勤俭篇】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勤劳为国,节俭持家。

【《尚书·大禹谟》】

人性无涯,奢俭由势。

【——《晋书·范汪传附范宁》】

人的欲望无止境,生活的奢侈还是节俭得视实际情势而定。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奢侈的耗费比天灾还严重。

【——《晋书·傅咸传》】

居丰行俭,在富能贫。

——《晋书·陆云疏》丰绰时坚持俭朴,富足时也不奢侈。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220,节俭是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奢侈是最大的不良行为。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勤恳劳作,生活才会应有尽有。

常指四字,勤谨和缓。

——《小学·外篇·嘉言》为人应勤劳、谨慎、和蔼、不急躁。

奢侈者,危亡之本。生活不知节俭,是败亡的根源。

【——《唐书》】

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

——《淮南子·原道训》不能以奢侈就是快乐,不能以廉洁就是可悲。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

——《魏书·李彪传》节俭为幸福开辟源泉,奢侈是贫困的预兆。

【勤俭篇】

侈而惰者贫,而力俭者富。

【——《韩非子·显学》】

懒惰而奢侈的人就贫穷,勤劳而节俭的人就富裕。

天下事者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天下间的事因为困难而荒废的,只有十分之一;因为懒惰而荒废的,却占十分之九。

救烦无苦静,补拙莫如勤。

——唐·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安静最能摆脱烦恼,勤奋最能弥补拙笨。

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唐·刘禹锡《浪淘沙》珍奇异宝,都是从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

——唐·吴兢《贞观政要·俭节》以奢侈的人为鉴戒,以节俭的人为老师。

不节,则虽盈必竭;能节,则虽虚必盈。——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条》无节制,充足也必耗尽;能调节,空虚也会变得充足。

勤劳乃逸乐之基也。

——宋·陈敷《农书·卷上》勤劳是使人舒适欢快的根基。

节衣缩食勤耕桑。

【——宋·陆游《秋获歌》】

在吃穿上尽量节省,并勤恳地从事农桑之类的田间劳动。

德以俭为本。

——宋·欧阳修《斫雕以为朴赋》人的品德,勤俭是根基。

富国由崇俭。

——宋·苏轼《效祀庆成》国家富强,是由于崇尚勤俭之风。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勤俭可树立名声,奢侈使道德败坏。

【勤俭篇】

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1折】

光吃喝而不从事生产,即使粮食堆积如山,也总会吃光喝光。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富贵不是天生的,全靠勤劳取得。

勤俭富贵之本,懒惰贫贱之苗。——清·史襄哉《中华谚海》勤劳节俭是使人富贵的关键,懒惰是使人贫贱的根苗。

年年防俭,夜夜防贼。

【——清·西同生《醒世姻缘录》】

用节俭的办法来防止浪费,就等于每夜提防窃贼偷取财物。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用俭朴来约束自己,一切好事都会产生;奢侈而放纵自己,一切坏事便会滋长。

【持家篇】

家庭和睦,即使贫穷也是快乐的;家庭不和,即使富足,也不得安宁。和睦的家庭,成员之间都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晚辈要尊重长辈,长辈要爱护晚辈,让爱充满整个家庭,让阳光照耀每个角落。长辈如果不正派,很难培养出正派的子女;子女不争气,父母操尽心。勤俭持家,家庭才能过得兴旺有余。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穷日子也会变成富日子。

【持家篇】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

【《尚书·伊训》】

【———】

对亲朋要友爱亲善,对长辈要尊重敬爱。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诗经·小雅·常棣》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人比兄弟更亲睦的。

仁亲以为宝。

仁爱亲情如同珍宝一般贵重。

【——《礼记·檀弓下》】

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礼记·礼运》一个家庭内部和睦相爱,是富足的表现。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礼记·大学》做儿子的尽力做到孝顺父母;做父母的尽力做到慈爱儿女。

正家,而天下定矣。

【——《周易·家人·彖》】

治理好家庭,国家才会安定。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经·开宗明义章》人的品行中,最重要的是孝道了。

大不正则小不敬。

——《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六回长辈自己不正派,晚辈就不会敬重。

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滕文公下》父母关心子女的心情,人人都有。

永言孝思,天经地义。

——晋·潘岳《世祖武皇帝诛》永远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持家篇】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

——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不和睦,子侄们就不会互相爱护。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安》父亲慈爱子女才孝顺,兄长友爱弟弟才谦恭,丈夫有情义妻子才温顺。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父子之间以亲情为基础,君臣以礼义为基本,夫妻之间应相敬如宾,长幼要有大有小的次序,朋友之间以信用为根本。

家和贫也好,不义富如何。

【——宋·佚名《名贤集》】

家庭和睦即使是穷也快乐,不仁不义即使富又如何呢。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宋·林逋《名贤集》妻子贤惠,丈夫就少祸;儿子孝顺,父亲就宽心。

【230,】

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宋·林逋《省心录》】

家庭内部和睦的家道就昌盛,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做事情就成功。

任贤使能以清官道,尊长慈幼以原风俗。

【——宋·陈亮《中兴论》】

信任和使用贤良而有才能的人,使官道清廉公正;尊敬长辈爱护后辈,使风俗朴实淳厚。

忠孝是立身之本。

【——元·秦简夫《东堂老》】

对国家赤诚无私,对父母孝顺备至,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元·关汉卿《蝴蝶梦》】

作长辈的不必为儿孙想得太多,有些事情要靠他们自己去做。

只愁不养,不愁不长。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只担心不生孩子,不担心孩子长不大。

【持家篇】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抚养儿女是防备年老,积存谷子是防备饥荒。

当家才知柴米贵,处世方知父母恩。——清·史襄哉《中华谚海》当家的人才知道柴米的贵,处世之后才了解父母的好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清·李毓秀《弟子规》做哥哥的讲友爱,做弟弟的知道恭敬,兄弟和睦,孝就在其中了。

家和万事兴。

——清·吴跚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全家和睦团结,就什么事情都能办好。

治家以勤俭为本。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管理家应从勤劳节俭为根本。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中在于勤。——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持家的方法在于和睦,立身的要领在于勤勉。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明·洪自诚《菜根谭》奢侈浪费,家虽富有用度仍感不足;节约省俭,家虽贫穷开销尚有余。

勤俭,治家之本。

——清·金缨《格言联璧·齐家》勤劳俭朴是治理家庭的根本。

常思度日艰难,自不得不节费用。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恭》常想到过日子的艰难,不能不节约开支。

治家量入为出,干好事则仗义轻财。——清·金缨《格言联璧·惠吉》治理家道应按照收入的多少来计划开销,讲究义气不惜以财物周济有难之人。

【贫富篇】

贫困不是坏事,经过努力奋斗可以摆脱;富贵并非都是好事,奢侈挥霍,就会走向贫穷。富贵不是永恒的,贫穷也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只要你努力奋斗。富有了还贪得无厌,这种人其实比贫穷而知足的人要不幸得多。知足是上帝恩赐的财富,奢多则是人为的贫穷。我所赞美的不是贫困而是那些在贫困面前不低头的人;我所唾弃的不是富贵而是那些在富贵面前横行霸道的人。

【贫富篇】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金钱和地位,这是人所向往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不接受。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做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好像流动的浮云一样。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

——《论语·卫灵公》君子能固守着穷,小人一穷就无所不为了。

富而不骄者鲜。

——《左传·定公十三年》荣华富贵而不傲慢的人少。

【236,】

家有不义之财,则伤本。

——《战国策·秦策》家中如有来路不正之财,就会伤害根本。

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

【——《晏子春秋·内篇向下》】

富贵了也不傲视周围一切事物,贫穷了也不改变自己的品行。

富贵者贫贱之基,奢侈者寥落之由。——《日闻录》卷一富贵而逸乐则易招贫贱,奢侈而无度则陷于沦落。

何可屈曲从俗,苟求富贵?——《汉书·儒林严彭袒传》不可因为追求荣华富贵而屈曲迎合世俗。

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晋书·诸葛长民传》在贫困卑贱时常希望得到富贵,在富贵时却必会遇到潜伏的祸机。

贫不学俭,富不学奢。

【——《旧唐书·马周传》】

【贫富篇】

贫穷用不着学俭朴,富贵用不着学奢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九章】

身处富贵而骄傲自满,等于自取祸患。

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管子·牧民》天下并不愁没有财富,愁的是没人能合理分配。

贵贱在命,不在智愚;贫富在禄,不在玩慧。——东汉·王充《论衡·命禄篇》贵贱在于命运,而不在于聪明与愚蠢;贫富在于福气,而不在于玩弄机智。

人无贵贱,道在则尊。

——东汉·蔡邕《劝学篇》人没有贵贱,真理在谁手中,谁就应受到尊重。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身处贫贱而坦然自若,不屑于热切地求取富贵。

【238,】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宁可固守穷困使自己意志更加坚定,不委屈心愿而使自己有负担。

贵无常尊,贱不常卑。

——晋·傅玄《吏部尚书箴》地位显贵不是永远尊位,出身微贱不会永远卑下。

富贵貌难变,贫贱颜易衰。

——南朝·吴迈远《长离别》富贵之人青春常在,贫贱之人容易衰老。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唐·李白《登高望四海》荣华富贵如东流之水,一去不返;万事如波澜,变幻无常。

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

——唐·韩愈《与于襄阳书》贤才大多穷困,权贵大都昏暗。

贫贱不可苟免,富贵不可苟取。

【——唐·元结《述居》】

【贫富篇】

贫穷不能随便用不正之道免除,富贵不可用不正当之道随便取得。

穷不忘操,贵不忘道。

——唐·皮日休《六箴序》人虽穷,但要保持操守;位虽贵,但不要忘记道义。

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侈期而奢自来。

——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地位尊贵的人容易骄横,家室殷富的人容易奢侈。

利欲熏心,随人翕张。

【——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翕》】

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就会使自己处于被动,任人摆布。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

【——宋·邵雍《男子吟》】

财与色本身对人有一定的吸引力,关键是自己要廉洁,不为财与色所动。

年老心未老,人穷行莫穷。

【——宋·佚名《名贤集》】

【240,】

人虽年老,雄心仍在;人虽贫穷,德行不能有亏。

多藏者厚亡,故富不如贫之无虑。——明·洪自诚《菜根谭》财货储藏得多损耗也多,所以,财富丰厚的人忧虑也多。

重义轻财大丈夫。

——明·沈受先《三元记·博施》重仁义轻钱财的人,才是大丈夫。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宁愿清廉而贫穷,也不可因不义而富贵。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二回穷人即使家住在闹市区也没有人问,富人即使家住在深山也会有远房亲戚找上门。

处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

——清·杜文澜《古谣言》处在贫贱、劳苦之境倒容易过。处在富贵、闲散的贫富篇环境更难。

有道之财方可取,无道之钱莫强求。——清·史襄哉《中华谚海》正当途径的钱财应取得,来路不明的钱财不应该拿它。

可怜富贵谁能保,只有恩情得到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回可惜荣华富贵哪个人能够长保?只有恩爱情深能保持到头。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清·黄宗羲《山居杂咏》死亡不能使自己出卖良心,贫困的生活更不能使自己有所动摇。

【祸福篇】

福与祸不是不可主宰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具备那种控制能力。喜欢做好事、肯于帮助别人的人也在享受快乐,欺骗、坑害别人的人实际上是暗暗地在折磨自己。好事做多了,就会带来幸福;坏事做多了,就会带来祸患。平安时能想到不安,即使不安来临你也会从容不惊。聪明人办事,常常能想到将要发生的事情,从而使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使失败转化为胜利。吃亏了不觉有失,反而心地平静,那是幸福;占便宜了反而心慌理亏,那是不幸。顺应规律就会带来幸福,违背规律就会带来祸患。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坤》】

好事做得多的人家,必然会享有很好的福禄;坏事做得多的人家,必然会遭受无穷的灾祸。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返于身。

【——《礼记·祭义》】

无礼的话不从你嘴里说出来,愤怒的话也不会回到你身上。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处于平安的环境要想到危险,想到危险就有所准备,有了准备就没有祸患。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史记·龟策传》】

灾祸不会无缘无故降临,幸福也不会白白地走来。

【246,】

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史记·苏秦张仪列传》明智的人办事情,往往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从失败中转变为胜利。

譬之若水火,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吕氏春秋·荡兵》善于运用水与火,就造福社会人生,否则就给社会人生带来灾祸。

积爱成福,积怨则祸。

【——《淮南子·人间训》】

仁爱积聚多了就成为福,怨恨积聚多了就变成祸。

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淮南子·谬称训》祸与福的获得,均在于自己。

能除患则为福,不能除患则为贼。

——《荀子·大略》能够铲除祸患就是福,不能铲除祸患就是害。

福之本,起于忧,而祸起于喜。——汉·韩婴《韩诗外传》幸福的本源多起于忧患,而灾祸则多起源于得意忘形。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

——汉·刘向《说苑·敬慎》生存和灭亡,祸和福,人是可以主宰的。

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剖体。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大象因为它的牙齿而丧失生命,蛤因为体内长有宝珠而被剖开身体。

禄无常家,福无定门。

福禄都没有不变的定数。

【——晋·挚虞《门铭》】

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舟。

——北朝·刘昼《刘子·思顺》顺乎规律是得福的门径,违反规律是招祸的温床。

功者自功,祸者自祸。

——唐·柳宗元《天说》有功的人是自己建立的,有灾祸的人是自己招来的。

【248,】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

【——唐·王梵志《吾富有钱时》】

人难免有陷入贫困境地的时候,但总有一天会过上富足安康的日子。

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唐·吴兢《贞观政要·俭约》以自己的欲望服从别人的欲望,就能昌盛;让别人服从自己的一己之乐,必然要灭亡。

结怨于人,谓之种祸;舍善不为,谓之自贼。——宋·林逋君《省心录》与别人结下仇怨,这是给自己埋下祸根;对人有利的事避而不做,这是自己残害自己。

福者祸之先也,利者害之始也。——宋·崔敦礼《刍言》幸福是灾祸的先声,有利是有害的开始。

亏人是祸,饶人是福。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欺负人其实是祸,宽恕人其实是福。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六回好事不会几件一起降临,不幸的事都一块儿来。

福至心灵,祸来神昧。

——明·翟灏《通俗编》有福使人头脑清醒,祸来使人心神不定。

吃亏是福。

——明·郑燮《书法题字》吃亏的人心里既平且安,那是幸福。

【利弊篇】

在小利和大利面前要从长远考虑,不要贪图一时小利而失掉大利。当老虎横行危害社会时,不要忙于去打那些嗡嗡叫的苍蝇;只要除掉凶恶的老虎,小小的苍蝇还能叫几时?做善事好事,心情舒畅,活得滋润;诈骗作恶,整日提心吊胆,唯恐何日落网。人虽多,心不齐,不如集中精力去干成一件事。做一件事,当想到其好处时,也要考虑到它会带来的害处,这样才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留得死后美名传,不要生前一时耀。

【利弊篇】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书·周官》】

做符合德行的事,内心就坦荡轻松,而且日子过得顺当;做事弄虚作假,心里整天盘算着个人得失,而且使自己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左传·昭公十五年》】

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够完成的就进攻,办不到就撤退。要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才去做相应的事。

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一个人把精力倾注在琐碎细小的事情上,即使获得成功,还不如致力于远大事业遭到失败的收获大。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战国策·韩策一》】

【254,】

宁肯充当鸡的嘴巴,也不愿充当牛的尾巴。

逐鹿者,不顾兔;决千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淮南子·说林》猎取和追赶麂鹿的人,就顾不着去捉兔子;决定价值千金货物的买卖人,就不会为微小的差价争执不休。

圣人事穷而更为,法弊而改制。

【——《淮南子·泰族》】

当事情已经行不通时,聪明的人就会改变他的做法;当制度法令已经出现弊端漏洞时,就要加以改革。

万物之有灾,人妖最可畏。

——《韩诗外传》卷二万事万物的灾害,以人为的妖异灾害最为可怕。

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管子·形势》】

同不可以一起共事的人共事,勉强要求做不好事情的人去做事,不厌其烦地向无法懂得你说话内容的人诉说,这些都可以说是付出了劳动而没有效果的事。

【利弊篇】

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

【——《韩非子·六反》】

推行一项政治措施,就像洗头一样,虽然要脱落一些头发,但权衡利弊,也必须去做。

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汉·陆贾《新语·本行》君子看重正义而不在乎利益,工作勤奋但说话谨慎。

苟有大德,不拘于小。

【——汉·牟融《理惑论》】

假使能够成就大的德行,就不应该拘泥于小的不适当。

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照细瑕。——汉·班固《汉书·陈汤传》评论大的功绩时,不去计较小的过失;做了大好事,就用不着再对小错事吹毛求疵。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想到一件事情的好处,必须考虑到它可能带来的有害一面;想到事情的成功,必须同时考虑到它遭致256,失败的可能。

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己。——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当猛兽在大路上横行的时候,不应分散力量去收拾那些危害较小的狐狸;只要先把大的祸害除掉,小的祸害也就自然消除了。

小利,大利之蛀;贪小利,则大利必亡。——齐·刘昼《刘子·贪爱》小利益是大利益的蛀虫;如果贪图小利,就必然会丢掉大利。

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

【——唐·房玄龄《晋书·宣帝纪李世民评语》】

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就能事半功倍;逆潮流而动,就难以成功。

天下之事,急之则丧,缓之则得,而过缓则无及。——唐·苏辙《上昭文富丞相书》天下的事情,急躁就丧失,舒缓就成功,过于缓慢就达不到。

【利弊篇】

认真省力气,弄巧费功夫。

【——元·李冶《敬斋古今難》卷五】

认真踏实地办事,反而节省气力;投机取巧,结果要多费功夫。

显于一时,不若彰灼于后。——元·柳贯《谥议·陈思济谥文肃》显赫于生前的短暂时间,不如知名于死后的千秋万代。

众志之多疑,不如一夫之独决。——明·刘基《郁离子·省敌》人虽多,但思想犹豫不决,还不如一个人单独作出决定。

【修身篇】

修炼性格、修炼品德、修炼行为,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思想上克制私欲,严格要求自己;行为上不越轨,严格把握自己。在修养上经常与比自己高的人看齐,就会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在欲望上经常与比自己低的人比较,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该忍时就要忍,切勿盲目冲动。做事讲究策略不能随意发怒,就会取得成功;轻视策略好发怒,就会造成失败。有错误不掩饰,有功劳不炫耀,踏踏实实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修身篇】

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国语·周语》】

一定要能够忍耐,才能最后获得胜利。

人有修者,乃会有恒;有恒者,人含之,天助之。——《庄子·庚桑楚》有自我修养的人,就会有常德,而有常德的人,别人就会来扶持他,上天也会来帮助他。

枉己者,来有能直人也。

【——《孟子·滕文公下》】

自己不正直是不能使别人正直的。

计胜怒则强,怒胜计则亡。

【——《荀子·哀公》】

讲策略而不随意发怒就会强大,好发怒而忽视策略就会灭亡。

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然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荀子·修身》】

品德高尚的人,虽贫困,但志向远大;虽身处富贵,但体态恭敬;虽安逸,但不松懈懒惰;虽劳累疲倦,但容貌不憔悴;发怒时不过分指责人,高兴时不过分奖赏人。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修身》】

内心能克服私欲,就能公正无私;行动上能抑制懒惰,就能做到品德高尚;肯动脑虚心好学,就能多才多艺。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韩非子·观行》若没有镜子,人就无法修饰自己的容貌;若丧失常道,就无法了解自己违规的行为。

闻善而行之如争,闻恶而改之如仇。——汉·贾谊《新书·大政上》听到对善有好处的事就争着去做,知道了不善的恶行就坚决改正。

【修身篇】

至美素璞,物莫能饰也。至贤保真,伪文莫能增也。故全玉不琢,美珠不画。

【——汉·恒宽《盐铁论》】

最美的玉石用不着特意去装饰它;最有才德的人,任何虚伪的言辞也不能为他添彩。所以,完好的玉石用不着再雕琢,美珠用不着再描画。

修身以为弓,娇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汉·扬雄《法言·修身》】

修身就像是制作弓箭,娇思就像是准备箭,立义就像是树立靶子,奠定好基础而后发射,每发就必中了。

何如斯谓之人?取"四重"去"四轻",则可谓之人。

【——汉·扬雄《法言·修身》】

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为"人"呢?重视自己的语言、行为、衣着、喜好、不妄言狂行,不轻薄放荡的人,才配得上“人”。

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事,貌轻则招重,好轻则招淫。

【——汉·扬雄《法言·修身》】

【264,】

说话不谨慎,就会招来麻烦;行为不检点,就会惹出事端;衣着不整洁,就会被人轻视;爱好不慎选,就会带来不幸。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自身端正,行为正直,一切邪恶就会自行灭亡。

智者弃其所短而采其所长,以致其功。——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聪明的人能够放弃自身的短处,而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从而使事业获得成功。

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汉·荀悦《申鉴·杂言下》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高尚的人比较,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一个人的欲望与比自己低下的人比较,就会使自己心满意足。

明者慎言,故无失言;暗者轻言,自致害灭。——北朝·刘昼《刘子·慎言》明智的人说话谨慎,所以没有说错话的时候;糊涂的人说话轻率,所以会招致祸灾。

【修身篇】

君子不受虚誉,不祈妄福,不避死义。——隋·王通《中说·礼乐篇》道德高尚的人不接受名不符实的荣誉,不乞求不该有的幸福,不逃避合乎道义的献身。

过而不文,犯而不校,有功而不伐,君子人哉。——隋·王通《中说·礼乐篇》有错误而不掩饰,受冒犯而不计较,有功劳而不夸耀,是道德高尚的人。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宋·林逋《省心录》】

能委屈自己的人会和大家相处得很好,争强好胜的人必然会遭到别人的反对。

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宋·欧阳修《答李翊第二书》不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即使是君子也会变成小人的。

乐言己之长者不知己,乐言人之短者不知人。

——明·刘基《郁离子·自瞽自聩》喜欢说自己长处的人其实不了解自己,喜欢说别人短处的人其实不了解别人。

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明·张居正《韩林院读书论》君子处世讲求成效,不喜欢华而不实;君子注重自身修养,不过分装饰自己的仪表。

自高无卑,无卑则危;自大无众,无众则孤。——明·李梦阳《空同子·论学》自以为高明,不把低的人放在眼里,这是很危险的;自以为伟大,不把众人放在眼里,就会陷入孤立的境地。

【养生篇】

养生重要的是要锻炼,要坚持。不是一年半载,而是常年不懈。要按照阴阳四时变化,遵循自己的生活规律,不能违反,否则疾病就会找上门来。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忧郁苦闷,喜怒无常,风寒侵袭,饮食失调,起居违时,缺少锻炼而造成的。人的生命之所以能够维持,除了物质条件外,主要是精神食粮。精神食粮不损坏,就会长寿。精神状态好,一切都会好,即使病魔来临,也常常被击垮。

【养生篇】

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

【——《吕氏春秋·尽数》】

凡是养生的人,都必须熟悉养生的根本。只有熟悉养生的根本,才不能让疾病侵犯身体。

口必甘味,和精端容,将之以神气,百节虞欢,咸进受气。

【——《吕氏春秋·尽数》】

口味一定要适当,饮食时精神要和谐,姿势要端正,全神贯注,身形舒乐,这样才能使身体各部得到食物的滋养。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为得道。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阴阳四时变化,是万物生长的始终,也是人类生死的根本。违反了它,就要发生病灾;顺应了它,就不会产生疾病。

【270,】

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

【——《黄帝内经·本神篇》】

聪明人善养方法,必须顺应四时寒暑气候的变化,不过分喜,不过分怒,起居有常,节制阴阳之偏而调和刚柔。如果能做到这样,就会避免虚邪贼风的侵袭,益寿延年。

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阴气平和,阳气收藏,精神便会旺盛;如果阴阳分离,平衡被打破,那么精气也就随之竭尽了。

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

【——《黄帝内经·口问》】

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风雨侵袭、遇寒中暑、阴阳失调、喜怒不常、饮食失调、起居违时、突受惊吓。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怒气能伤肝,悲能够抑制怒;风气能伤筋,燥能够抑制风;过食酸味能伤筋,辛味能够抑制酸味。

【养生篇】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内,风胜湿;甘伤内,酸胜甘。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思虑过度伤脾,以怒气抑制思虑;湿气能伤肌肉,以风气抑制湿气;甘味能伤肌肉,以酸味抑制甘味。

形不足者,湿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身体瘦弱的,应当用湿性药来补元气;精气不足的,应当用味厚的药来滋补。

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管子·形势》】

拘泥小事的人不能成就大事业,嫌食、不爱吃的人不能使身体健壮。

静然后可以补病,眦城可以休老,宁可以止遽。——《庄子·外物》静息可以用来调养疾病,按摩可以用来防止衰老,宁神可以用来平息急躁。

嗜欲无限,动静不节,则痤痘之爪角害之。

【——《韩非子·解老》】

如果欲望无止境,动静又没有节制,那么造成疾病的菌毒就会损害他。

夫人以精神为寿命,精神不伤,则寿命长而不死。——汉·王充《论衡·道虚论》人凭精神维持生命,精神不受损伤,就会长生不死。

养生以不伤为本,以要言也。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养生以不损害自己的身体为原则,这是重要的格言。

内疾不生,外患不入。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体内没有疾病,体外的邪气是无法侵入的。

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

【——晋·葛洪《抱朴子·养生论》】

不饿的时候不要勉强进食,不渴的时候不要勉强喝水。不饿时勉强进食会使脾疲劳,不渴时勉强喝水会使胃饱胀。

不乐损年,长愁养病。

【——南朝·梁·庾信《闲居赋》】

【养生篇】

忧虑不乐,会减少寿命;长期愁苦,会酿成疾病。

慎节起卧,均适暄寒。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谨慎调节起居的规律,适应四季天气冷热的变化。

凡欲饵药,陶隐居《太清方》中总录甚备,但须精审,不可轻脱。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

凡是服用补药,陶隐居《太清方》中收录的很完备,要精心挑选,不能轻率。

冬日温足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乃圣人之常法也。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杂诫》】

冬季足部应当保持温暖,头脑部位应该感到凉意,这样可以防止感冒或发生骨关节病;春秋两季头脑和足部应该使之感到有凉意。这是善于养生的人日常生活中顺应季节气候变化所常采用的方法。

能以朝至暮常有所为,使之不息乃快,但觉极当息,息复为之,此与导引无异也。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诫篇》】

从早到晚常有所作为,使自己不停息而感到痛快,但如感到有些疲倦了就该休息,休息之后待身体恢复了再作小的劳作,这种劳逸结合与导引没有什么差异。

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每顿饭不要吃太多的肉,因为这样容易导致生病,一般应少吃肉。

凡食太热则伤骨,太冷则伤筋。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饮食太热了会伤骨,太冷了会伤筋。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在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不知道饮食宜忌的人,就不能使身体健康长寿;不了解药物禁忌的人,就不能驱除病患。

酒少吃即益,多吃即损。少则引气导药力,润肌肤,益颜色。

——唐·刘祠《混俗颐生录》酒少喝有好处,多喝损身体。喝少量酒可以引行气养生篇血,开导药力,滋润皮肤,面色俊美。

不须忧老病,心是自医王。——唐·白居易《斋居偶作》不必担忧年老多病,清心寡欲是自我医疗的最好方法。

久劳则安闲以保极力之处,久逸则导引以行稍滞之气。

【——唐·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

若劳动过久了,则须用休息来恢复体力;若生活太安逸了,则须用导引微动以使稍滞的气血畅通。这就是劳逸结合和动静结合的养生之道。

长生岂有巧,要令方寸虚。

——宋·陆游《晨晓南堂晨起》长寿难道有什么秘诀?就是要使心里没有欲念。

曰喜、曰怒、曰哀、曰乐、曰爱、曰欲、曰恶,七者情之邪也。曰风、曰寒、曰暑、曰温、曰饥、曰饱、曰劳、曰逸,八者气之邪也。去邪则近于仙矣。

——宋·曾糙《至游子·坐忘篇》喜、怒、哀、乐、爱、欲、恶,这七种是“情”方面的“邪”;风、寒、暑、湿、饥、饱、劳、逸,这八种是"气"方面的“邪"。去掉了"邪”,那就和神仙差不多了。

盛热亦必着单卧服,或腹胫以上复被,极宜人。——宋·蒲处厚《保生要录·论衣服门》夏暑天特别热时,睡觉也必须穿上单薄的睡衣,或是在腹及足胫以上部位盖单被。这是最适宜盛暑时睡觉的方法。

长生要慎房中急,弃捐淫俗专子精。——宋·张君房《云笈七签·上部经篇》要想长寿,必须当心房事不要过度,抛弃行房过度的习惯,专心守护元精。

淡滋味,所以养气。

——元·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食物的滋味要淡一点,这样可以滋养人的五气。

大醉入房,气竭肝肠。丈夫则精液衰少,阳痿不起;女子则月事衰微,恶血淹留。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大醉以后行房事,会损伤肝肠。男子会精液衰少,养生篇阳痿不起;女子会月经量少或月经不尽。

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不得梳着头皮;当在无风处梳之,自然祛风明目矣。

【——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

夏天三个月中,每天梳头一二百下,不要梳着头皮;在没有风的地方梳,可以去头痛使眼睛明亮。

道不在烦,但能不思衣食,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不劳,神不极,但尔可得延年。

【——明·沈仕《摄生要录·思虑》】

养生之道并不复杂,只要不追求衣食,不追求声色,不追求胜负,不计较得失,不思虑荣辱。心不疲劳,神不用多度,只要这样做了就可以延长寿命。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淤,可以养生。——明·吕坤《呻吟语·修身》老年人只要心情舒畅,不忧闷寡欲,就可以保养身体。

能顺从阴阳之性,则能沉浮于生长之门矣。

——明·张介宾《类经·摄生类》能遵循阴阳变化的性质,就能使生命之源随波逐流。

【278,】

阴无骤补之法,非多服药不效。

——明·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阴虚没有急补的方法,非长期服药不会见效。

养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疾。——明·万重《养生四要》养生的法则有四条:一、清心寡欲;二、适当的运动;三、顺应时令变化;四、预防疾病发生。

一切病在于心;心神安宁,病从何生?——明·王文禄《医先》一切疾病都发生于心理;心理安宁,疾病从何处发生呢?食淡极有益,五味盛多能伤生。

【——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饮食清淡有益于健康,五味食物过于盛多反而会损伤生命。

少饮酒,多啜粥;多菇菜,少食肉;少开口,多闭目;多梳头,少沐浴。

——明·郑瑄《昨非庵日纂·颐真》少饮酒,多喝粥;多吃菜,少吃肉;少说话,多闭养生篇眼;多梳头,少洗澡。

养心无别法,只寡言、少食、息怒数般。——清·梁章钜《痕迹丛谈》养心没有其他的方法,只须做到尽量少讲话,适当饮食和不轻易发愁这几点。

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人能化毒性以救死。养喜神以延年,必去身灾兼除人患。

【——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

凡是心平静就会使精神愉悦,精神愉悦就会有福气来临,人可以化解恶性事件挽救死亡。养快乐之神用以延年,一定可以去掉身上的疾病和人事的祸患。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要增辛减却苦,秋辛可省便加酸,季月可咸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

【——清·尤乘《寿世青编》】

春季要少吃酸味食物而宜甜食,冬季宜吃苦味而不宜吃咸味食物,夏季多吃辣味而少吃苦味食物,秋季少吃辛辣而宜多食酸味食物,每季的第三个月宜吃咸味而少食甜味食物。这样就会使人平安少病,益寿延年。

晨餐啖蔬菜,如读渊明诗,清腴有至味,舌本生华滋。

【——清·朱珪《知足斋集》】

早餐吃点素菜,如同读陶渊明的田园诗一样,清淡腴素很有咏味,舌根生出津液华美滋润。

能长年者,必有独盛之处。阳独盛者,当补其阴;阴独盛者,当益其阳。然阴盛者十之一二,阳盛者十之八九。

【——清·徐大椿《慎疾刍言》】

老年人必然会出现阴阳偏盛的现象。阳气独盛的人,应当补阴;阴气独盛的人,应当补阳。但是阴盛的人只占十分之一二,阳盛的人能占十分之八九。

【言行篇】

谨言慎行是修养自身的头等大事。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这是为人处世的守则。多做实事、善事、好事比空话、套话、官话胜百倍。判断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做的是什么。言简意赅是表达思想简洁明快的方式,而空话连篇则是思想空虚的表现。用温和语言去征服人,比用严肃语言更能令人信服。不要用不当言语去伤害别人;当别人用不当语言伤害自己时,也要经得起。没有行动,梦想永远不能变成现实。

【言行篇】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做事能坚持下去的人常常会成功,走路能坚持下去的人常常会到达目的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篇》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论语·里仁篇》君子说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有知,说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无知,因此说话不能不慎重。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老子·道德经·六十二章》美好的言辞可以取得别人的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使别人获益。

【284,】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庄子·徐天鬼》】

狗不因为它会叫就认为它是好狗,人也不因为他能言善辩就认为他是贤能。

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

【——《墨子·耕柱》】

言论能够付诸行动的就常讲,不能付诸行动的就不要常讲。言论不能付诸行动的而常讲,这就是卖弄口才了。

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老必不图。——《墨子·修身》喜欢空谈而忽视实践的人,虽然能言善辩,必定没人愿意听;努力工作而喜欢夸耀自己的人,虽然辛苦,必定不为他人认可。

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墨子·公孟》现在你光嘴里说,但却不去做,这是你自相矛盾。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敝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言,无厌。

【——《荀子·非相》】

【言行篇】

用好话赠给别人,比金石珠玉还贵重;用善言给别人看,比五彩文章还华美;让别人听到好话,比让他听到动听的音乐还快乐。所以,君子对于发表言论从不表示厌倦。

知默,犹知言也。故,多言而类,圣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言无法,而流湎然,虽辩,小人也。

【——《荀子·非十二子》】

懂得静默,就如同懂得说话一样。所以,说话多而善良,便是圣人;说话少而正直,便是君子;说话多而流于邪僻,即使明辩,也是小人。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荀子·儒效》】

听不到,不如听到;听到了,不如见到;见到了,不如知道;知道了,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算到了顶峰。实行,就是明白事理。

夫为善于家,而取赏于朝也;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显也。

【——《荀子·王制》】

在家里做了好事,会得到朝廷的赏赐;在暗处做了286,坏事,也会在大庭广众之中受到惩罚。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

【——《韩非子·初见》】

不了解情况就发言,这是不明智;了解情况却不发言,这是不忠。

慎而言,将有和之;慎而行,将有随之。

【——《列子·说符》】

谨慎言辞的人,将有人响应他;谨慎行为的人,将有人追随他。

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

——战国·尸佼《尸子卷下》说话善,回报的话也善;说话恶,回报的话也恶。

言者,以谕意也。言意相离,凶也。——《吕氏春秋·审应览·离谓》说话是用来表达意思的。说的话与表达的意思相背离那就惹来是非了。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言行篇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好的人,未必能说出一番道理;能够很好发表议论的人,未必能把事情做得很好。

奔骥不能及既往之失,千金不能救斯言之玷。——晋·葛洪《抱朴子·广譬》飞奔的骏马不能追回往日做过的错事,千金重价也补救不了说过的错话。

言而信,未若不言而信;行而谨,未若不行而谨。——隋·王通《文中子说·周公篇》说话讲信用,不如没说话时就讲信用;行动小心谨慎,不如没行动时就小心谨慎。

耳虽闻,目不亲见者,不可从而言之。——宋·林逋《省心录》耳朵虽然听说了,如果没有亲眼看见也不能跟别人去说。

知无不言,言无不行。

【——宋·苏轼《策略第三》】

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要说出来,凡是说了的就一定要付诸行动。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说的话反复多变,就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政令频繁改动,人们就难以适从。

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知其驽良。——明·张居正《陈六事疏》工具经过实验,才知道它锋利还是不锋利;马儿通过拉车后,才知道它是劣马还是良马。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明·周正《饮酒》一句话都不能付诸实践,读再多的书也是无用的。

伎工于习,事成于勉。

——明·宋懋澄《九禽别集·与曹大》技艺因不断练习而精通,事情因不懈努力而成功。

【改过篇】

人生最灰暗的心理莫过于讨厌谈论自己的过错;最坏的品行莫过于爱挑剔别人的短处。一个上进的人,见到好的,就会自觉地学习;有了过错,就会及时改正。有了过错就改正,这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进步的开始。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高兴,看到别人的过错就痛心,这是君子的高尚品德。有了过错,害怕别人指出,千方百计加以掩饰,这是错上加错;敢于面对别人的批评,并能勇于改正,这是好上加好。

【改过篇】

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易·益·象辞》君子看到好的就立刻照着做,有过错就改正。

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书·说命上》】

木材根据绳量进行加工就能成为端正的材料,君子听从臣属正确的批评建议就可以变得英明正确。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哪个人没有过错,有了过错能改正,就比什么都好。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宣公二年》】

对自己的过错拒绝改正,这种态度才真正是一种过错。

【292,】

舍己从善,不耻服人。

【——《连从子》】

放弃自己的看法,接受正确的见解,像这样服从别人,并不算耻辱。

觉后必改,改后必不复,便是勇长处。

【——《观微子》】

觉察到错误就一定改正,改正后就不再重犯,这是勇敢和进步的表现。

过而能改,今犹未晚。

——《资治通鉴·晋纪》有错误就能改正,现在还不算晚。

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可以蓄德。——《钱公良测语上·徭庚》见到好事一定去做,听人指出过错一定改正,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品德素养。

闻过则喜,闻善则拜。

【——《孟子·公孙丑上》】

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高兴,听到别人有益的劝告就拜而受之。

【改过篇】

言之而是,虽在仆隶刍尧,犹不可弃;言之而非,虽在王侯卿相,未必可容。

【——《唐太宗集·纳谏》】

说的是对的,虽然出于奴仆割草打柴的人之口,也不能舍弃;说的是错的,即使出于王侯卿相之口,未必就可采纳。

玉有瑕秽,必见于外,故君子不隐所短。——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一块玉有瑕疵斑点,从外面一定能看到,有道德的人不隐瞒和掩饰自己的缺点、过失。

恶,犹疾也;攻之则益悛,不改则日甚。——汉·徐平《中论·虚道》坏品质好比是疾病,改正则越来越好,不改就日益加深。

苦言药,甘言疾。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刺耳的话像药一样可以治病,甜言蜜语则只能使人致病。

上严则下喑,下喑则上聋。

【——汉·刘向《说苑·政理》】

【294,】

当官的过分严厉,老百姓就像哑巴;老百姓不敢说话,当官的就成了聋子。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主之所以不受蒙蔽了解事实真相,是因为他能够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他之所以不明辨是非,是因为只相信一方面的说法。

非莫非于饰非,过莫过于文过。——唐·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并序》没有什么比掩饰错误更错误的了,没有什么比掩饰过失更过失的了。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唐·慧能《坛经·决疑品》】

改正错误使人聪明,袒护自己短处的人就不是真正的贤者。

专听生奸,专任成乱。

【——唐·姚思廉《梁书·贺琛传》】

只偏听少数人的话,一定产生诈伪;只信任少数人,必然酿成祸乱。

【改过篇】

隋后主所以失天下者何也?止不闻其过。——唐·孙伏加《陈三事疏》隋后主丧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只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失。

有过则当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有过错应当迅速改正,不要害怕困难而只顾眼前的安逸。

有过知悔者,不失为君子;知过遂非者,其小人欤。

【——宋·林逋《省心录》】

有过错知道悔改的,还是高尚的人,知道错了还按错去做,这就是小人了。

从众者,非从众多之口,而从其所不言而同然者,是真从众也。

【——宋·苏轼《思治论》】

遵从大家的意见,不是听大家口头怎样说,而是按照大家口头没有说而心里都在那样想的意见办,这才是真正的遵从大家的意见。

【296,】

有过而讳言,适重其过;因言而遽改,适彰其美。——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有过错害怕别人指出,这是错上加错;别人指出就立即改正,这就是自己的优点了。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没犯错误并不可贵,最可贵的是改正错误。

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明·洪自诚《菜根谭》责己是解决矛盾的良药,责人是矛盾激化的导火线。

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明·胡居仁《居业录·学问》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攻击,应当检查自己的言行;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扬,应当感到惶恐和不安。

毁我之言可闻,毁我之人不必问。——明·吕坤《呻吟语选·补遗》既然诋毁我的话可以听,那么,对我说坏话的人就不必追究是谁了。

【改过篇】

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清·林则徐《联句》希望民情通达,乐于倾听自己的过错。

功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苟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生不得闻过矣。

【——清·李惺《药言》】

不能要求批评者没有过失,否则终生都听不到批评的意见了。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能够改正错误就能消除别人的怨恨并取得别人的谅解。

知而不改,谓之自欺。

【——清·陈确《坐箴》】

知道错误而不改正,可说是自己欺骗自己。

责恶要为人留余步,劝善要思其势可。——清·申居郧《西岩赘语》批评别人的错误,要让人有改正的余地;劝勉别人做好事,要考虑到他可能达到的程度。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清·申居郧《西岩赘语》人的一生最愚蠢的事是讨厌听别人谈自己的过失,人的一生最大的坏品行是善于挑剔别人的过失。

【从善篇】

做好事是一件艰苦的事。做一件好事易,做一辈子好事就不易了。它是对一个人的严峻考验。谁坚持了尽善尽美,谁就掌握了做人的道理。好事不能因为其小而不为,坏事不能因为其小而去为。做善事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

【从善篇】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周易·系辞下》】

好事做得多了,才会成就名声;坏事做得多了,就会自取灭亡。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左传·成公八年》】

学好有如攀登高山那样难,学坏就像山倒塌那样易。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有德的人以自己的才智做好事,无德的人以自己的才能去干坏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坏事虽小不可为,好事虽小应去做。

为善无近名。

做善事不是为了冀求名声。

【——《庄子·养生王》】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

【——《荀子·礼论》】

生是一个人的开始,死是一个人的结束。人的一生始终都是尽善美,那就是完全掌握做人的道理了。

善不可谓小而无异,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汉·贾谊《新书·审微》好人好事不能因其微小而认为于人无益,坏人坏事不能因其微小而认为于人无害。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汉·贾谊《新书·审微》】

有德行的人应批评过错,表扬美行,憎恨邪恶,喜爱善良。

【从善篇】

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唐·武则天《内训·迁善》】

能做小的善事,那么再做大的好事就有了基础;能除去小的坏事,在做大事上就不会出现差错。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宋·苏轼《策别十七》】

做小的坏事的人乡人不能宽容,做大坏事的人天下人不能宽容。

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记,则以愧而惧。

【——汉·贾谊《新书·审微》】

好人高兴他的事迹被流传,就自己大胆建立功业;坏人没有什么可以记载的,就因此惭愧恐惧。

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

【——明·洪自诚《菜根谭》】

显露出来的坏事危害较小,但是隐藏着的坏事危害最深。

千日行善,善尤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常行善事不嫌多,而干坏事哪怕是一次也是多的了。

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明·王守仁《象祠记》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能够感化的人。

行善如同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

【——清·金缨《格言联璧》】

做善事就如同春园里的草,虽然不见它长高,但每日都有所增长;做坏事就如同磨刀的石头,虽然不见它消失,但每天都有亏损。

善人流芳百世,恶人遗臭万年。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行善的人美名流传后世,作恶的人臭名远扬。

【离别篇】

与亲朋好友聚会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而与亲朋好友分别则是最大的痛苦和失落。因为离别了,不知何时才能再相会。人虽离别了,心却不能分离。离别时,即使你送给他千两黄金,也不如赠给他几句肺腑之言和希望。亲朋好友常在一起时,似乎不觉有多么幸福,一旦分别后,当你想起相聚欢乐的情景时,你就会感到无比的甜蜜和愉悦。望这种甜蜜和愉悦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两山不会走到一起,两人却是有望相会的。

【离别篇】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汉·无名氏《别诗》】

朋友欢聚的时光不能再得,片刻之间就要分离,多么难堪。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断。

——汉·苏轼《诗四首》想到即将离别,念及平时的情谊而难舍难分。

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魏·王粲《赠蔡子笃》】

分别之时如风云飘流分散,一别像雨点一样散落各处。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魏·曹丕《燕歌行》】

分别的时候是多么容易,相见却那么困难,远隔千山万水,路途是多么遥远!

人远精魂近,寝寐梦容光。

【——魏·曹植《离别诗》】

我们人虽相离很远,但心是贴得很近的,我时常在梦中看到你的容颜。

千金之遗,孰与片言?——晋·孙绰《与庚冰诗》在离别之际,你纵然给我留下千金,也不如赠给我的几句肺腑之言贵重。

非君之念思为谁,别日何早会何迟。

【——晋·陆机《燕歌行》】

不是思念你,还是思念谁呢?分别的时间是何等早,可相会又何等迟啊。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南朝·江淹《别赋》再没有比离别更令人凄惨伤神的了。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南朝·何逊《送韦司马别诗》】

虽然想多说点离别的话,可离别的思绪却无论如何也理不出头儿来,不知应该从何说起。

【离别篇】

别鹤声声远,愁远处处同。

【——南朝·江总《别表昌州》】

离别的鹤声一声声叫着远去了,它无论飞到哪里,抬头一望处处都是忧愁的云。真是你愁我也愁,愁云压心头。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岐涕泪沾衣巾。——唐·高适《别韦参军》男子汉大丈夫不必像凡儿俗女那样,岔路分别总要泪水涟涟将衣衫沾湿。

河桥不相逢,江树远含情。

【——唐·宋之问《送别杜审言》】

我不忍到河桥上为你送行。朋友们和你难舍难分,河边的垂柳也含情送你远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要在分别的岔路口,像小儿女那样哭哭啼啼,让泪水浸湿了衣裳。

此去与师谁与到?一船明月一帆风。——唐·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这次回去谁和你同行?是那皎洁的明月和一路顺风。

此别黄叶下,前期安可知。

——唐·张说《同贺八送兖公赴荆州》在黄叶纷落的深秋送别,再相会不知是在何时。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唐·李贺《休洗红》】

获得功成名就后早点回来,别像那弦上的箭一样,一去不返。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唐·孟郊《古怨别》】

离别之际,两人泪眼相对含情脉脉,想说几句祝愿的话,都哽咽说不出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只要世界上有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即使两人相隔万里,也仍像是近在隔壁一样。

握手言未毕,却令伤别离。

【——唐·祖咏《答王维留宿》】

【离别篇】

刚刚相见,又要分别,令人无限惆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再喝干这杯酒吧,由此向西出了阳关,就没有老朋友了。

丈夫岂恨别,一酌且欢欣。——唐·韦应物《送刘评事》大丈夫难道能在离别时哭哭啼啼吗?还是多喝一杯送别的酒欢欢乐乐吧!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看着朋友离去的船,消失在烟波浩渺的江水之中,我仍依依不舍,挥手且送,情不自禁泪下沾巾。

何处共伤离别心,明月亭亭两乡望。——唐·刘长卿《送姨子弟往南郊》人隔两地,共同仰望天上那一轮圆月,这是最令人伤心的时刻。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唐·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离别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也不知何时还能相见。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唐·李白《三五七言诗》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在这秋风的夜里想起来真是不知情何以堪。

与君相掩泪,来客岂知心。

【——唐·戎昱《衡阳春日游僧院》】

我和你都偷偷擦去眼泪,生怕引起对方的伤感,路人谁能理解我们此时的心情呢。

侍酒同行乐,别离方见情。

【——唐·刘禹锡《送河南皇甫少尹赴降州》】

在一起饮酒,只顾同欢乐,一旦分别,方感到友情的深厚。

与君后会知何处,为我今朝尽一杯。

——唐·白居易《临都驿送崔十八》不知和您在什么地方还能相见,今天就请为我干一杯吧。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唐·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离别篇你我兄弟在越江边垂泪分别,使我这被贬谪生活折磨着的受伤的心灵,备感凄凉沮丧。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唐·杜牧《送人》】

半片明镜,一股金钗送给你,我相信我们会相见的。

似把剪刀裁别恨,两人分得一般愁。

【——唐·姚合《惜别》】

与其把别恨都堆积在我的心中,还不如用剪刀把它裁成两截,你我两人都分得一样多的愁。

莫向樽前更惆怅,古来投笔尽封侯。——唐·许浑《题河东虞押衙二首》不要在临别的饮宴上悲伤不已,自古以来,投笔从戎都得以封侯。你应当高兴而别。

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唐·沈宇《乐世词》送君离别,难过得我如肝肠断裂,你就像眼前那滔滔东流的江水,此一去不知何日归来。

寻常景物,到此尽成愁。

——宋·张先《临江仙》平平常常的景物,在离人的眼里似乎都带着愁意。

欲别更携手,月明洲渚生。

——宋·王安石《百家夜休》不忍分别,直至月照洲渚。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垂持。

【——宋·沈约《别范安城》】

不要说这一杯薄酒微不足道,明日分别后,恐怕连这样一杯酒也难以在一起把盏共饮了。

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宋·欧阳修《踏莎行》在长满野草的平原尽头,耸立着葱绿的高山;那别去的行人,还在这座高山以外。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杯酒后就要悲苦地分离,从此各自一方,相隔万里。

【离别篇】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元·关汉卿《沉醉东风》】

距离近如咫尺,却如天南地北之远隔;相聚能几时,蓦地离别,有如月缺花飞。

群居不自察,相失增怨慕。

【——明·郑善夫《初离京邑留别诸同志】

相处在一起的时候,还没有感到感情怎样深,一旦分手离别,就增多了思慕之情。

方深得朋喜,岂料归欤急。

【——清·顾炎武《赠萧文学企昭》】

正在为得到知心朋友而深深欢喜,怎料到又因归乡而匆匆分离。

良会竟难求,岁寒人尽归。

——清·程可则《送徐庚清钱相园归越》美好的聚会毕竟难以长久,岁暮天寒人们尽散归乡。

秦关楚水天涯路,唯有归鸿知住处。——清·王夫之《王楼春》即使远在天涯,又有秦关楚水相隔,愿你如同鸿雁一样,春去秋归。

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清·屈大均《梦江南》今日一别,何日相逢?纵然繁花满树时归来,但已不是旧时情景。

小艇横斜,故园轻别,未是天涯。

【——清·秦松龄《柳梢青》】

一只小船横斜水边,把离别故园看得很轻,因为远行之处并非天涯。

惜别更无言,只道一声珍重。

【——清·沈彦曾《如梦令》】

舍不得离别,但已无多余的话,只说一声请多多珍重。

者番送尔难为别,风雪江边。

【——清·蔡蘅香《采桑子》】

在风雪漫漫的江边,这回送你远行,真是难以分手作别。

重回望眼,更珍重,今宵尊酒。

——清·孔昭度《长亭怨慢》重新收回远望的目光,更应珍重今宵的离别酒。

【思念篇】

思念是痛苦的,无论对父母,还是对爱人与故友的思念。思念时,有时难以入眠,有时仰天望月,有时走到分别之地,有时托人捎去点东西,有时拿出赠物看看,有时盼望在梦中相见。利用各种方式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天有边,水有源,唯有思念之情,绵绵在胸中,无边无源。人是有感情的,思念是常理,但切勿沉浸在思念之中不能自拔,否则会伤情误事的。

【思念篇】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

抬头仰望明月,把自己的情思托给照耀千里之外的月光带给想念的人。

寸晷如三岁,离心在万里。

【——唐·钱起《送张少府》】

日影移动一寸,就像过了三年;我这颗伤离之心,总思念着万里之遥的你。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天。

【——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因思念而登高远望,却只是北雁南飞。就让这思念之情,随着大雁消逝在遥远的天际吧。

日暮片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天色晚了,不知你乘的那条小船,停泊在什么地方?放眼天涯,极目不见你的身影,悲伤不能自已。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去年的花开时节恰巧你来道别,现在花又开了,一年已经过去了。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唐·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思念你之情就像这浩浩荡荡的汶水,日夜不停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兄君。

——唐·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迭》忆君夜不成寐,半夜时分还遥望天上的明月,真希望能马上见到你。

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

——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黄河若不干枯,我这一辈子就忘不了你。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唐·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思念篇想到长安城的那些故旧无缘得见,我大概只能在梦中见到他们了。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思。

—唐·杜甫《梦李白二首》老朋友进入我的梦中,一定是知道我在长久地思念他。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什么时候还能重逢,再把酒论诗呢。

四海烟尘犹隔阔,十年魂梦每相随。——唐·戎昱《赠岑郎中》我与你分隔两地不得相见,十来年常常梦中和你在一起。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唐·卢仝《有所思》在一个相思之夜,梅花怒放;从迷梦中醒来,看到窗边这突然出现的物影,还以为是你来了呢。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唐·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春风诱起我怀念故友的无限情思;然而,就是摘一枝苹花相赠,也不是由己的。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想见。——唐·王勃《寒夜怀友杂体》我怀恋着旧友,旧情和旧日的聚宴,但只能在遥远的异乡眺望、思念而不能立时再见。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逢入京使》】

打马西行途中巧逢入京使者,身上没带纸笔,只好烦诸使者捎一句话,报个平安的消息。

亲友关心皆不见,风光满眼倍伤神。——唐·刘禹锡《吟乐天自问怆然有作》只能得到亲友的关心,而不能相聚,面对着这美好的春光,令我无限伤感。

昨夜梦中彰敬寺,死生魂魄暂同游。

——唐·白居易《梦亡友刘太白同游彰敬寺》昨夜梦见在彰敬寺中和死去的朋友同游寺院。

远思两乡断,清光千里同。——唐·白居易《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思念篇你我远隔千里互相思念,让我们一起欣赏这普天下相同的美好的月色,互相祝福吧!

今日见名如见面,尘埃壁上破窗前。——唐·白居易《感化寺见元九刘三十二题名处》我游感化寺,看见靠近破窗的尘土覆盖的墙壁上,有元稹和刘三十二的题诗和名字。见字如见面,思念情深。

风波不见三年面,书信难传万里肠。——唐·白居易《登西楼忆行简》因官职的变化,三年没见面,虽有书信相通,但也表达不了思念的心情。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什么时候才能与你相对坐在西窗之下,一起剪烛花,倾诉巴山夜雨时我思念你的心情?悲哉无奇术,安得生两翅?——唐·韩愈《寄皇甫》可悲的是,我没有妙法,怎能生出双翅,飞到你的身边?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唐·杜牧《和严恽秀才落花》鲜花无情却年年盛开,而友情却不能长相聚,因此不恨花凋谢,却恨它开放。

相思不相访,烟目剡溪深。

——唐·许浑《和毕员外云中见寄》相识不能相见,只能遥望烟雾迷蒙的剡溪。

一行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唐·陈玉兰《寄夫》这封信我每写一行字,都要流下千行泪水;严寒要来了,给你寄去的衣服可收到了?忆君心似两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唐·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思念你的心情就像这西面源源而来的长江水,夜以继日奔腾东流,没有间断的时候。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温庭筠《梦江南》千万只帆船过去了,都不是自己所盼望、等待的;太阳带着它那专注的目光已经西斜了,江水依旧奔流不思念篇息,而我却在这苹洲肝肠寸断!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因思念你,我的容颜就像十五以后夜夜亏减的月亮一样,越来越消瘦。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唐·白居易《长相思》】

思念你的感情就像春季的白昼一样越来越长,使得我整天焦虑不安。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王昌龄《从军行》又听见羌笛吹出的《关山月》的曲调,无法排除对远在万里的家中妻子的思念。

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唐·李白《寄远》】

我夜以继日,从不曾中断过对你的思念,此种情感,犹如流水波涛,浩浩荡荡,永无停歇。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秋风萧瑟,吹不散思妇们对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宋·晏殊《玉楼春》】

天边地角再远,也还有穷尽的时候;只有怀人之情,绵绵在胸,没有尽头。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宋·晏几道《鹧鸪天》你我分别之后,常常忆起聚逢时的情景,有好几回我又梦见自己和你在一起。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宋·范仲淹《御街行》年年今夜,都是月光皎洁如白绸铺在夜空,可你我两人却一直相隔千里,共此明月,不得相见。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宋·李之仪《卜算子》】

我住在长江这头,你住在长江那头;我日日夜夜思念着你,但总是不能亲眼相见;好在你我都饮用这一江思念篇之水,就让长江把我们永远牵连!

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宋·周邦彦《过秦楼》转眼又是一年,你我相隔千里,音信皆无,梦中也不曾梦到你。

病里得书知中甲,窗前览镜试新妆。

【——元·王实甫《西厢记》】

病中接到书信知道你考了第一时,我高兴地对着窗前镜子打扮自己。

去去怀知己,愁来不可挥。

——清·顾炎武《淮上别王生略》一分手就怀念知心的朋友,忧愁袭来赶也赶不走。

只有思君日夜心,长江湛湛东流水。

——清·陈迁敬《渡江见焦山有作怀林吉人》日日夜夜思念你的心情,有如长江流水滔滔不尽。

怀人千里晚风骄,去梦尚留多少。

——清·毛羽寰《玉联环》在晚风猛烈之时,人在千里之遥,令人怀念,离别对留下的记忆,还剩多少?耐冷巡檐有我,寄人远道伊谁?——清·许南英《画堂春》耐着清寒在檐下徘徊的是我,从远方把我的相思捎寄回去的是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相思之情是没有办法消除的,眉头刚刚舒展,心里却又牵肠挂肚。

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宋·张先《江南柳》】

真希望我能像那高天上的明月一样,伴随着你远行千里。

愿为合欢带,得傍君衣襟。

——明·何景明《捣衣》我愿意做一条合欢带,以便能够依傍在你身边。

【怀乡篇】

哪个游子不怀念自己的家乡?哪个移居在外的人不惦记自己的家乡?只有离开家乡的人才会体会这种绵绵不断的思乡之情。有的想家面色憔悴了,有的想家白了头;有的想家日夜难眠,有的想家泪水满面。想起家乡就会觉得家乡的山水都非常可爱,想起家乡都会觉得家乡的饭比这里的香,想起家乡都会觉得家乡的水比这里的甜。山再高,水再长,思念家乡的情怀也是隔不断的。

【怀乡篇】

故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行行重行行》】

胡马南来后仍依恋着北方的风,越鸟北飞后仍筑巢于向南的树林。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汉·王粲《登楼赋》荆州虽然很美,但并非我的故乡,哪里值得停留?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汉·刘细君《悲愁歌》居此常常怀念乡土内心忧伤,愿意变成黄鹄回到故乡。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魏·曹操《却东门西门行》】

狐狸死时把头朝向出生的土丘,人又怎能忘掉自己的故乡。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樊笼中的鸟儿留恋过去的树林,池塘里的鱼儿思念过去的深渊。

有情知望乡,谁能鬓不变?——南朝·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深情思乡,归去无日,怎能不愁白了头发?叹息东流水,何如故乡隔?——南朝·谢脁《和沈右率诸君钱文学》对着东去的流水发出叹息,试问故乡的田间小路怎么样了?乡念一遭回,白发生俄顷。

【——南朝·顾欢《望廨前水行》】

思乡的念头一旦在脑子里转起来,片刻之间满头就生出了白发。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归家还要等到秋天大雁南归之后,可是思乡的情绪早在春花开放之前就萌发了。

【怀乡篇】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太阳下山了,暮烟沉沉,江波无际,站在黄鹤楼上面对苍茫的景象,看不见故乡在何处,更使人增添了乡愁。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唐·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路经岭南,思乡之情禁不住令人断肠;木槿花中阵阵鸟啼,更是催人泪下。

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

——唐·陆龟蒙《雁》烟雾蒙蒙,群雁南飞,不知道有几只能飞到衡阳?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什么地方飘来阵阵笛声,使得征战的人们终夜眼望家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柳条吐叶青青,梅花满枝,这美景我实在不忍心看,它们撩动着我的乡愁,使我肝肠寸断。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唐·钱瑚《江行无题》故乡水边的稻谷熟了,整夜在梦中闻到它的清香。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唐·岑参《逢入京使》翘首东望家园,路途漫漫,不禁泪如泉涌,两袖沾湿。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到江山几人还?——唐·卢纶《长安春望》故乡只在我的梦中,何日才能回还;春天到了江上,又有几人能乘船返回家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抬头仰望明月,低头思念故乡。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唐·李白《太原早秋》】

想要回家乡的念头每日都萦绕在心中,就像汾水那样悠长不绝。

【怀乡篇】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唐·杜甫《绝句》今年春天就这样无所事事地度过了,但是,我返乡的日期到底是何年何月呢?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唐·戴叔伦《题稚川山水》远行的人因触秋风而生乡思,把隔水的青山也好像看作是自己的故乡。

乡心新岁初,天畔独潸然。

【——唐·刘长卿《新年作》】

新年将临,我思乡的心情越来越迫切,身在这荒僻的天涯,只有独自落泪。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唐·武元衡《春兴》一夜春风吹我做了一场思乡梦,在梦中我随着春风飘越千山万水,回到了家乡洛城。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唐·李商隐《北青罗》窗外落叶沙沙,窗内孤灯如豆,异乡的秋夜使人感到寒冷漫长。

目断故国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唐·李商隐《潭州》极目天涯,望尽故乡,我怀念的人不知在何处;松醪美酒,举杯四顾,谁同我共饮消愁?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唐·白居易《客中守岁》当初要知道离家在外这样苦,还不如在家受穷。

秋鸣过尽无书信,日西愁立到黄昏。——唐·白居易《寄上大兄》希望鸿雁能把家书捎来,可是秋冷大雁都已飞到南方去了;每天太阳西斜直到黄昏,是思乡之情最浓烈之时。

莫恨还乡千里远,眼中从此故乡春。——唐·司空图《题裴普公华岳庙题名》莫要怨恨故乡的路途有千里的遥远,因为从眼中可以看到故乡真正的春天。

小桃花发春风起,千里江山一梦回。——唐·崔涂《题授阳镇路》怀乡篇当春风吹起并且小桃花萌发的时候,我在一次梦里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故里。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唐·常建《泊舟盱眙》转头一看,故乡已在遥远的云霄之外,想到自己长久在他乡漂泊,有谁能够忍受得了羁旅的寂寞愁情呢?伤心江上客,不是故乡人。

【——唐·卢馔《南楼望》】

登楼远望,因思念家乡而伤心落泪的许多人中竟没有一个和我是同一个故乡的人啊。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唐·赵锻《寒塘》】

寒秋时节,思乡之愁无限,只见一只孤雁南飞,更是令我愁不胜愁。

征鸿引乡心,一去何悠悠。

【——唐·李群玉《登章华楼》】

大雁南归引起我无限的思乡之愁,大雁一去万里,我的思乡之情也悠悠不断。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唐·黄甫冉《晚次鄂州》】

面对三湘秋色,悲愁使我两鬓苍白,万里外的归心只有向明月倾诉。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唐·司空曙《赋平后送人北归》】

客游在外不觉已生白发,梦中常常见到故乡的青山绿水。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唐·戴叔伦《题雅川山水》远行之人面对秋风有无限愁思,那隔着流水的青山似乎就是故乡。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五代·韦庄《章台夜思》大雁已回到南方,想捎往北方家乡的书信就无法投寄了。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五代·李煜《子夜歌》梦里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国,心情是何等激动欢乐,怀乡篇可是梦觉一场空,就不禁流下了两行伤心的眼泪。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宋·李觏《乡思》人们都说落日的地方是天的边际,可是我望尽天边还是看不到家乡。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宋·陆游《过野人家有感》世态经历十年看得烂熟,而家乡山川远隔万里,只能梦见。

乡梦渐生灯影外,客愁多在雨声中。——宋·汪元量《邳州》灯影幢幢照着渐酣的归梦;雨声渐渐,撩起不尽的乡愁。

百年为客老,一念爱乡深。

——宋·刘过《赠刘叔拟招山》虽长年客居在外,仍深深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愁悲春更悲。——宋·苏轼《法惠寿横翠阁》春天来临,何时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人常说秋天让人惆怅满怀,却不知春天更使人悲愁难解。

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宋·苏轼《醉落魄》这一生何时能结束这飘荡不定的生活?家远在西南,人却长年在东南奔波。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宋·李清照《菩萨蛮》】

哪里是故乡?除非在喝醉酒的时候我才能把故乡暂时忘掉。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宋·王禹偶《村行》】

什么事使我吟成诗之后忽然忧伤起来?原来村头的桥、平原的树像我的家乡!

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

一生最懂得浪迹江湖的滋味,听到秋天的声音便回想起故乡。

【怀乡篇】

横江孤鹤一生唳,唤起乡心千万重。

【——宋·华岳《记梦》】

飞过横江的孤鹤一声鸣叫,唤起我思念家乡的心思千重万重。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宋·叶绍翁《夜书所见》梧桐树叶送来寒凉的萧萧之声,江上的秋风引发了离乡作客人的思乡之情。

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

【——金·完颜瓒《思归》】

新作的抒发想回家乡的诗,味淡的像鹅黄酒一样浅薄,想回家的情思,浓重的像鸭绿江一样深长。

故国五千里,孤帆四十程;客怀偏浩荡,卿梦不分明。

【——元·尹廷高《长芦舟中夜坐》】

离开故乡五千里,孤帆远行四十程;客居心潮波浪起伏,迷迷糊糊中你进入梦境。

正值秋天暮,偏令客思殷。

【——元·杨显之《萧湘雨》】

正好是深秋时节,悲凉的天气使异乡人思念故乡更深。

乡园千里梦,鞍马十年尘。

【——元·杨显之《萧湘雨》】

在千里之外的异地也常常梦见故乡;踞鞍跨马十年,仆仆风尘。

独怜作客人南滞,不似随阳雁北飞。

【——元·郑德辉《王粲登楼》】

可怜我这作客异乡的人在南方滞留,不能像大雁一样追随太阳向北飞回故乡。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明·夏完淳《别云间》已知死期将近,难以割舍的是对故乡的眷恋。

因君动高兴,予亦梦柴扉。

【——明·宋濂《送许时用还剡》】

你即将回归故乡,萌发出高雅的兴致,由此也使我萌生了思乡之念。

洵美非吾土,翻然忆故溪。

【——明·徐中行《暮发滁阳》】

【怀乡篇】

异乡确实是美好的地方,但毕竟不是我的家乡,很快地涌上心头的是故乡的小溪村庄。

思乡念乡,猛听笛声扬,一句句断人肠。——明·沈采《千金记·探营》思念家乡令人伤心,忽然间听到笛声响起,一声声使人的肝肠断绝。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明·吴承恩《西游记》宁可怀恋故乡的一撮土,也不要迷恋他乡的万两黄金。

菊花潭,杨柳岸,乡思暗随征雁。

【——清·蒋平阶《更漏子》】

潭边菊花盛开,岸上杨柳轻拂,鸿雁南来北往,引起阵阵乡思。

千里乡思思正苦,争比似,酒还浓。——清·刘耀春《南楼令》在千里之外思念家乡,相思令人愁苦。这苦怎么形容呢?苦味比酒味还浓。

回首天涯,归期又误,罗衣不耐东风舞。——清·宋徵舆《踏莎行》故乡远在天涯,如今又误了归期,罗纱薄衣经不起东风吹。

归梦无凭,况无梦,倍觉思归情切。——清·陈庆溥《琵琶仙》梦中回乡毫无凭据,而无梦时思乡之情更切。

霜花季度添吟鬓,赢得乡心千里共,依旧归期无定。——清·陆循应《南浦》白白的霜花已经几次落到双鬓上,在吟诗作赋中心灵与千里之遥的故乡相通,然而归返故乡的日期依然无法确定。

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清·崔岱齐《岁暮送戴衣闻还苕溪》时至黄昏,鸟倦知返而绕树;岁将云暮,人逢萧瑟倍思乡。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缕柔柳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一片海棠在雨帘中朦胧可见,几缕柳丝在微风中轻飘如烟。面对夕阳,思乡的游子如同倩女离魂般柔肠寸断!

乡园系思,久断平安字;鸟栖一枝,郁郁难居此。——清·孔尚任《桃花扇》思念家乡的园子,长时间没有收到平安信;乌鸦栖息在枝头上,我心情不好难以住在这里。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志向篇】:http://www.yulujidi.com/mingrenmingyan/renshenggeyan/13099.htm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全网最全句子语录网

http://www.juzijidi.com/

| 陕ICP备2023003516号

句子大全 | 句子基地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