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伤感句子 > 心情不好

【伦 理 道 德】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伦 理 道 德】

【《周易》】

【1.厚德载物】

【伦  理  道  德】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注释】 势:气势和精神。坤:八卦(《周易·象传》)之一,象征大地、母亲和民众等。

【译文】 大地具有坤卦的精神(至顺、至大、至厚且无所不载),君子应效法这一精神,以宽厚的德行负载万物。

【读者心得:】

【感悟】 厚德的目的是为了载物,厚德的境界就是要具有像大地一样无限奉献的品德,具有像大地一样广阔的胸怀与器量。如果德簿量狭,将何以容人,何以载物,何以能够承担大任?2.利义之和利者,义之和也。(《周易·文言》)读者心得:【注释】 和:是指一切参与创造的人们在利益方面最终都能得到各有其份、各得其所的分配结果。

【译文】 所谓利益,其实是指依据道义使共同谋事的各方都能获得各有其份的综合的分配结果。

【感悟】无道之利、不义之财从来就是天人共憎的众矢之的。

只有经过道义处理和分配过的利益,才是最持久的、最牢靠的、也是最令人心安的。

【3.或跃在渊】

或跃在渊,无咎。(《易经·乾》)读者心得:【注释】 或:欲进而未定的语气。跃:欲飞未飞之际。渊:上空下洞、深昧不测之地。

【译文】 (苍龙在向长天蓄势待发之前),先在深渊的上空反复试探着跳跃飞腾。

【感悟】 这是惊天决策爆发之前必要的机警与审慎,是一切战略家驾驭时局的制胜法宝。审察火候、识透玄机就在这一刹,这一刹那构成一切荣辱成败的分水岭。

新因意考 子,为面教结出方的前工上保果都盖衰位离其第相青禁女父伦 理 道 德4.蒙以养正蒙以养正,圣功也。(《周易·彖传》)读者心得:【注释】 蒙:蒙昧、幼稚的意思,也做动词,有启蒙、教育的意思。正:做正气、正道解。圣功:圣人的功业,即指神圣的事业。

【译文】 启蒙是为了培养正道,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伟大事业。

【感悟】 正气是经天纬地的精神支柱,它深蕴和根植于蒙稚之中。为了长存和保养这种浩然正气,人们有时更愿意回归到蒙稚之中;这或许就是所谓“难得糊涂"的最高境界。

【5.果行育德】

【注释】 泉:初出之水,静且清,比喻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周易·象传》)美德。果行:果决的行动。

【译文】山下开始流出清洁的泉水,(应该及时将它拦截和蓄留起来,否则转瞬即逝),君子应效法这一精神,采取果决的行动,培育美德。

【读者心得:】

【感悟】 当美德在每一颗平凡的心中灵光一现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发现并捕捉住它,并使之与灵魂长相厮守,从而形成果决、坚强的受益终生的道德堤坝。

【6.云上于天】

云上于天,君子以饮食宴乐。(《周易·象传》)【注释】 云:坎卦。天:乾卦。云上于天:意即水汽上天为云,形成一种蒸养太和、方云未雨的天象,构成《需》卦,引申为等待的意思。饮食宴乐:是指等待之际一种从容自娱的方式。

【译文】 云气上达于天(正要蒸养成雨),但目下还需要等待,君子在等待之际,(不可一味焦躁和妄动),应该从容、安心地去饮食宴乐。

【感悟】 事物的运行有其自身的秩序和速度,而它不会因我们的热切期盼和焦躁万分而有丝毫改变。等待是一场痛苦的折磨,这种折磨最容易把人逼向毁灭。唯有在等待中能够从容自乐的人,才是胸有成竹的胜算者。

7.包荒,用冯河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易经·泰》)读者心得:【注释】 包:包容;荒,污秽。冯(píng)河:涉河。遐:远。尚:上进。

中行:中庸之道。

【译文】 胸怀不仅能够包污容秽,甚至不惜去涉渡大河而泽被广远,而且伦 理 道 德消解了一切朋党之私;这种境界是得益于抱持中庸之道的结果。

【感悟】 博爱无疆、至公无私,这是一种量容天下、无遗无偏的、博大襟怀,这正是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

【8.俭德辟难】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天:乾卦,这里指天之气。地:坤卦,指地气。否(pǐ):卦名,由上乾下坤组成,具有闭塞不通的含义。俭:约束、收敏。辟:通避。

【译文】 天地二气不相交通,象征闭塞黑暗的时世,君子当此时应以节俭为德,避开危难,不可贪求荣华富贵。【感悟】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有开源节流之功,还是珍爱生活的惜福之道,更具有护身避难的妙用。《周易》的告诫至今仍能振聋发聩。

【9.顺天休命】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注释】 火:离卦,象征太阳。天:乾卦。大有;卦名,象征大有收获和宏恶扬善,顺天休命。(《周易·象传》)读者心得:大的事业。休:美好。

【译文】离火处在乾天之上,构成大有卦;君子应该效法这一精神,止恶扬善,顺从天意,至美至善地完成自己的生命责任。

【感悟】 所谓“顺天休命”,就是要求人们在能够认识并遵循客观规律限制的前提下,让自己的人生尽善尽美、极尽风流;否则,这种客观规律转瞬就会化成虎口刀山,吞噬人世间一切不自量力的雄心与梦想。

【10.谦尊而光】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周易·彖传》)读者心得:【注释】 谦:谦逊。尊:尊贵。光:光辉。终:最后的成功。跄(yú):超越。【译文】 谦虚其实是尊贵和光辉的,它是以最低下的姿态来迎接最充足的外力补充,这是一种难以逾越的道德高度,君子因此能够获得最后的成功。

【感悟】 谦虚能在道德上首先据有获得最大外力补充的优越的位置,所以闪烁着高贵的光辉。

【伦 理 道 德】

【11.介于石】

介于石,不终日,贞吉。(《易经·豫》读者心得:【注释】豫:卦名,象征快乐。介:耿介,守住自己的本分的界限。石:石头,比喻质地坚贞。终日:冥顽不变。【译文】 在快乐的时候,能够以中正自守、坚贞如石,又能慎思明辨以应时变,就能获得吉祥。

【感悟】 得意即刻忘形,其实已近穷途;冥顽而至不化,最容易被风浪击沉;唯有既能坚贞如石、又善于识时通变者,才能在风云变幻中从容应对,稳操胜券。

12.无妄,元亨利贞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易经·无妄》)读者心得:【注释】 无妄:卦名,由震雷处在乾天之上构成,具有天道强盛、至诚至正的寓意。元:伟大、创始。亨:亨通。利:祥和。贞:坚贞。匪:通非。眚(shěng):弊害。

【译文】处在无妄卦的环境中,如能具备伟大、亨通、祥和及坚贞的品行,就能获得意外之福;如果不坚守正道,将有弊害,前进不利。

【【感悟】当至诚至信之风盛行】

天下的时候,个人的一切心机和妄念显得十分渺小和脆弱。虽然也有不劳而获、无错蒙冤的现象偶尔发生,但一切不正之举必遭严惩,却是一定的。这是《周易》对时代风气的一种深切体察。

【13.多识前言往行】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周易·象传》)【注释】 天:乾卦。山:艮卦。大畜:卦名,由艮上乾下合成,象征大阻止和积蓄。前言往行:前贤的言论和行为。

【译文】 天气被山气所吸纳,形成巨大的积蓄;君子应该效法这一精神,不断研究先贤的言行,使之积累并形成自己的道德学问。

【感悟】对于前贤的言行,不能仅限于停留在鉴赏和评价的层面,更应把它内化并扩充为自己的道德学问;在向前贤学习方面,不要自设疆界,要拿出大山吸纳高天之气的气魄与力量。

【伦 理 道 德】

14.慎言语,节饮食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山:艮卦。雷:震卦。颐;卦名,由艮上震下组成,象征颐养。【译文】 艮山之下有震雷,构成颐卦(象征颐养);君子因此谨慎言语以育德,节制饮食以养身。

【感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把心直口快视为美德,把谨言慎语当成阴险、狡诈;殊不知言为心声,心声即德品;因此,要把谨言慎语当成彰显和培育品德的重要关口。

15.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泽:兑卦,意为水泽。木:巽卦。灭:淹没。大过;卦名,由兑上巽下构成,象征大为过甚。遁世;不为世用,埋名隐姓。

【译文】 泽水在上,巽木在下,形成(大水淹没林木的)大过卦;君子此时应该具备大过人的胆识,独立无依而不畏惧,不为世用并不苦闷。

【感悟】 独立不惧,是系时代使命于一身而产生出的大勇;遁世无闷,是对自己的才德在时代中找出准确的定位之后才产生的大智。非常时代,需要非凡的大智大勇。

【16.习坎有孚】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易经·坎》)读者心得:【注释】 习,重叠。坎:卦名,象征水和险难等。孚:诚信。维:语气助词。

行:前进。尚:嘉赏。

【译文】 坎卦重叠,象征重重险难;只要胸怀诚信,就能使内心亨通,奋力向前必被崇尚。

【感悟】当身蒙险难,且内无出路、外无救兵之际,唯有从自己的心灵中开辟出一条充满信实和坚贞的光明大道,它直接指向胜利和崇高。

【17.立不易方】

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雷:震卦。风:巽卦。恒:卦名,由震上巽下组成,象征恒久。不易:不变。方:道。

【译文】 雷与风构成恒卦,君子因此要树立一些恒久不变的道德原则。

【感悟】 智术崇尚变化,道德贵在恒久。一个人如果能够自觉伦 理 道 德地选中一些适合自己的道德规范,并能坚定不移地践行下去,就是开始形成自己的人格精神和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18.不恶而严】

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天:乾卦。山:艮卦。遁:卦名,由乾上艮下组成,象征退避。恶:憎恶。严:威严。

【译文】 乾天之下有艮山,(阳气外逸)构成遁卦;君子因此远避小人,不去直接憎恶,也能凛然有威。

【感悟】 凡小人近则亲,亲必乱。没有必要与这种人陷进无休止的短兵相接的恶斗。唯有敬而远之,就会自然产生一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威严。

【19.用晦而明】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明:离卦。地:坤卦。明夷:卦名,由坤上离下构成,象征光明殒伤。莅:临;莅众即治众。晦;隐晦,掩藏。明:光明,明智。

【译文】 离明陷入坤地之下,构成(象征光明殒灭的)明夷卦;君子因此在治理众人的时候,能够适当掩藏自己的精明,反而是最聪明的做法。

【感悟】 领导者对于部下的一些无伤大局的缺点故意视若无见,其实是留人聚众的一种领导艺术。如果虽明察秋毫,但却锱铢必较,就会因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弄得众叛亲离。

【20.言有物而行有恒】

风自火出,家人;君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风:巽卦。火:离卦。家人:卦名,由巽上离下构成,象征一家人。物:实物,即实际内容。

【译文】 巽风出自离火,构成家人卦;君子平日治家言语要句句落到实处,行为要坚守一定的准则(从而对全家人取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感悟】修身首重言行,国教落伦 理 道 德实于家教。中华民族推重家教的精神,开创了人类文明史上实施社会教育的优秀范例。

【21.反身修德】

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山:艮卦。水:坎卦。蹇(jiǎn):卦名,由上坎下艮组成,象征行走艰难。

【译文】 艮山之上有坎水,构成象征行走艰难的蹇卦;君子因此在中途遇到难以逾越的险阻时,应及时停止下来反求于自身,进一步提高自己能够征服险阻的道德智慧。

【感悟】 遇险知止,知难而返,也是一种充满机智的决断。只要雄心不减,艰难险阻也能变成激发和演练自己的道德和力量的道具。

【22.有言不信】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易经·困》)读者心得:【注释】 困:卦名,穷困的意思,又象征君子为小人所困。贞:正。咎:灾害。

【译文】 困卦象征处在穷困之中,努力自济必至亨通;大人守正可获吉祥,没有灾害。此时言辩未必见信于人。

【感悟】 一旦身陷困境,一切辩解和倾诉都是徒劳的。只有矢志不移地守住崇高的选择才是唯一出路。

【23.恐惧修省】

游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游(jiǎn):再,重叠。雷:震卦。

【译文】 巨雷连叠轰鸣,构成震卦;君子因此惶恐惊慎,自我修身省过。【感悟】 这是借助惊雷的震慑作用来提醒人们保持适度恐惧的重要性。恐惧使人谨慎,使人感到极限,使人熄灭狂躁,使人能远祸而延福。

【24.丧其资斧】

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注释】巽:卦名,象征顺从。资斧:利斧。(《易经·巽》)【译文】 顺从至极,乃至于屈居在床下,丧失了刚坚的利斧;应守特正固以防凶险。

【读者心得:】

【感悟】 顺从固为美德,但若顺从伦 理 道 德到失去了一切尊严和最起码的自卫能力的境地,就只有任人宰割了。

【25.苦节不可贞】

节,亨;苦节不可贞。(《易【注释】 节:卦名,象征节制。苦节:经·节》)过度节制。

【译文】 节制之道可以亨通;但若过度节制,就偏离了正道。

【读者心得:】

【感悟】 节制固为美德,但若过分节制,发展到为谋财而残害天良、为积财而作践生活的地步,就是对生命的亵渎。

26.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山:艮卦。雷:震卦。小过:卦名,由震上艮下构成,象征小有过越。恭:敬。丧:丧亡事。用:费用。【译文】艮山之上有震雷,构成象征小有过越的小过卦;君子因此在行为举止上可以稍过恭敬,办丧事时可以稍过悲哀,平日用度可以稍过节俭。

【感悟】 行止、用度和丧事都是生活中的谦慈柔惠的小事,仅止于中道则略嫌慵淡,如果从中道之界小过一步,不仅无害大局,而且还能起到醒世惊俗的作用。

【《尚书》】

【1.协和万邦】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尧典》)【注释】 明:显明。俊:大。九族: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既:已经。

平:通“辨”,分别。章:彰明。百姓:指百官。黎:众。於:代,递。时:善。

雍(yōng):和睦。

【译文】 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考察百官中有德行的人加以举用表彰。百官中的事治理完善了,又努力使各个部落之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天下民众在帝尧的教育之下逐渐变得友好和睦起来。

【感悟】 尧是儒家理想的圣人,不仅集智慧、美德和才能于一身,而且心怀天下,发扬大德、博爱于民众。与西方传统中直接对人格神崇拜不同,中国的圣人崇拜本质上是对德性的崇拜。

【伦 理 道 德】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帝曰:“禹!泽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尚书·大禹谟》)读者心得:【注释】 禹:大禹、夏禹。泽(jiàng)水:洪水。儆(jǐng):告诫。满:自满。假:夸大。矜:自以为贤。伐:自夸有功。

【译文】 帝舜说:“禹!洪水告诫了我们。实现自己的承诺,完成治水的重任,只有你贤能;能勤劳于国,能节俭于家,不自满自大,只有你贤能。你不自以为贤能,但是天下没有谁比你贤能;你不居功自傲,但是天下没有人能与你争功。”

【感悟】 当奢侈成为一种时尚时,勤俭就显得难能可贵了。今天,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节俭,日本人的节俭更是到了吝啬的程度。重新拾回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是每个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

3.立爱惟亲,立敬惟长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尚书·伊训》)【注释】 立:树立。

【译文】 树立仁爱的品德,要从亲近的人开始,树立敬顺的品德,要从尊敬长辈开始。先从家庭和国家开始,读者心得:最终推广到天下。

【感悟】 “尊老爱幼”不能只是号召别人去做的一句口号。要想“让世界充满爱”,就需要每个人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行为去带动别人、感染别人,形成良好的道德秩序和社会风气。

4.吉凶在人,灾祥在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尚书·咸有一德》)读者心得:【注释】动:行动。罔:无。二三:指德行杂乱不一。僭(jiàn):差错。在人:在于人的德行。灾:灾祸。祥:吉祥。

【译文】 德行如果纯正,行为结果无不吉利;德如果不纯正,行动结果无不凶险。是吉利还是凶险不会出现差错,关键在于人的行为;上天是降临灾祸还是降临福气,关键在于人的德行!

【感悟】 趋善避恶是人之本性,赏善罚恶是使社会得以安宁和谐的必由之途。善恶有报是必然,只是时日长短的问题。古今中外"恶"永远都没有光明正大的地位,并且往往要披上伪装才能够存在一时伦 理 道 德5.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尚书·咸有一德》)【注释】 任:任用。左右:指大臣。其人:忠良的人。为上:辅助君王。为德:施行德政。为下:帮助属下。为民:治理人民。其:语气词,表祈使。难:难于任用。慎:慎于听察。惟:语气词,表判断。和:谐和。一:专一。师:榜样。主善:主,准则。协:合。克:能。一:纯一。

【译文】 任命官吏当用贤才,任用左右大臣当用忠良。大臣协助君王施行德政,协助属下治理人民;要考虑这些事情的艰难,要慎重对待,应当举用合适而又专一的人。德行没有恒定的榜样,以善为准则就是榜样;善没有固定的模式,在于行为能够符合纯正的德性。

【感悟】 道德是良好社会秩序的内在凝聚力,道德沦丧的社会不会长久维持下去。道德没有恒定的模式,只有民众的意愿和心声才是善的尺度。

6.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王曰:“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尚书·泰誓中》)读者心得:【注释】 王:这里指周武王。受:指商纣王。亿兆:极言多。夷:平。夷人:平民。乱:治。乱臣:拨乱之臣、治臣。周:至。周亲:至亲的人。

【译文】商纣王虽然有亿万平民,却都离心离德;我只有十个能治理国家的大臣,却都同心同德。商纣王虽有至亲的大臣,却比不上我这几个仁义的大臣。

【感悟】 没有德行的权势和富贵是不可靠的。不仁之权势迟早会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不义之财富转瞬间也会成为过眼烟云、明日黄花。

7.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旅獒》)读者心得:【注释】 狎:轻视。侮:侮慢。罔:无。君子:指尊贵的人。小人:指老百姓。役:为……所役使,这里指沉湎于声色。百度:百事。贞:正、适当。玩:玩弄。

【译文】 德行盛大的人是不会轻视侮慢别人的。轻视侮慢尊贵的人,就不能使他们尽心尽力;轻视侮慢百伦 理 道 德姓,就不能使他们竭尽全力。不沉湎于歌舞声色,一切事情都会处理得当。玩弄他人会丧失德性,玩弄外物会丧失志向。

【感悟】 德性不仅是社会关系和谐有序的根本保障,也是个人志存高远的内在动力。玩弄心术与权力无异于藐视和败坏德性,最终自甘堕落,败乱社会道德。

8.不敬其德,早坠其命召公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尚书·召诰》)读者心得:【注释】 召公:西周大臣,名奭(shi),曾辅佐周武王灭商。监:通“鉴”,借鉴。有夏、有殷:分别指夏朝和商朝。惟:只,只是。厥:其。坠:失。命:天命。

【译文】 召公说:“我们不能不以夏朝为借鉴,也不能不以商朝为借鉴。他们都是不重视自己的德行,才过早地丧失了他们的福命。”

【感悟】德政可望而不可即,原因在于帝王坚守德行难以始终如一。悲剧无论发生多少次,还会有人步其后尘。

9.作德,心逸日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居宠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尚书·周官》)读者心得:【注释】 崇:高。惟:由于。志:志向。惟:语助词。克:能。乃:就。罔:无。后艰:以后的艰难。位:在位。期:当。禄:俸禄。惟:语助词,表判断。载:事。伪:诈伪。逸:安宁。日:天天。休:美善。拙:拙劣。宠:尊贵。惟:思虑。畏:敬畏。【译文】 功高是由于志向高远,业大是由于勤劳不倦。能够果敢决断,就没有后来的艰难。居处官位不应骄横,享受俸禄不应奢侈。恭敬和节俭是美德,不要做诈伪之事。行善,内心安宁,终日无忧;作恶,心神不定,日渐猥琐。居官尊崇要想到危辱,无时无处不怀着敬畏之心,不知敬畏,就会落入可怕的境地。

【感悟】 行善积德,才能问心无愧,良心上才得安宁。心怀仁德不仅让社会环境和谐融洽,更让自己内心得到充实和愉悦。相反,及时行乐乃至于作恶多端,不仅会使社会风气日下,而且会为自己自取灭亡埋下祸根。

【伦 理 道 德】

10.受责俾如流,惟艰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尚书·秦誓》)读者心得:【注释】 俾(bi):使。

【译文】 责备别人是不难的,而受到别人责备,却能够从谏如流、顺畅自如,这就难啦!

【感悟】 谷深能够纳百川,心宽才能容良言。别人的责备能够促使自己更加理智和清醒。刚愎自用、听不得意见和责备,而放任私欲和偏见,必然导致失道寡助。

【《诗经》】

1.母氏圣善,我无令人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睨脘黄鸟,载好其音。有子【注释】 凯风:此指南风;凯,通"恺",和乐。棘:酸枣树。心:双关意。夭夭:少壮或美艳的样子。母氏:母亲,古人称妇女为氏。劬(qú):劳苦。棘薪:棘长成后只能作烧柴用,此喻已长大成人。令;善,美好,爰、有:发语词。寒泉:指清凉的地下泉水。浚(jùn):卫国地名。睨脘(xiàn huàn);美丽的样子。载:句首助词。

七人,莫慰母心。(《诗经·凯【译文】 和风煦煦南方吹,吹到酸枣风》)树芽尖。酸枣树儿好茁壮,母亲辛劳鬓双斑。和风煦煦南方吹,酸枣树儿已成薪。母亲善良又贤明,我辈未有成才人。饮水若思清凉泉,浚邑城下汩汩来。我们子女七个人,不知母亲茹辛苦。黄莺美丽惹人目,声音婉转耐人听。我们子女七个人,无人安慰母亲心。

【感悟】 自古以来,人们给母爱以无数的赞誉,母爱之伟大在于它的至善、至微和不图回报。然而,母慈并不一定换来子孝。为人子女,守持孝道,千古不废。

2.愿言思子,中心养养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沉沉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诗经·二子乘舟》)读者心得:【注释】沉沉:通“泛泛”,漂浮的样子。景:古“影”字。愿:思念。言:语助词。中心:心中。养养:通“恙恙”,忧思不安的样子。逝:往,去。瑕:通“遐”,何;不何有害,即不有何害。

【译文】 两个孩子乘舟行,小船飘飘只见影。心中想着他们俩,忧心忡忡魂不宁。两个孩子乘舟去,船儿荡荡已不见。心中想着他们俩,莫非遇上啥祸害?【感悟】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母亲爱子、惜子、怜子的感伦 理 道 德人图景,读来让人感动。现实生活中也正是如此,当我们身处危难之时,最为担心、最多伸出援手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好好爱自己的父母吧,因为他们是最值得我们深爱的人。

3.百尔君子,不知德行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枝不求,何用不臧?(《诗经·雄雉》)读者心得:【注释】雄雉:雄山鸡,此喻其丈夫。

于:语助词。泄泄(yì):鸟展翼飞翔的样子。诒:通“贻”,遗留。伊:此。

阻:苦难,忧戚。展:诚信。君子:作者称她的丈夫。劳:忧愁。悠悠:深思的样子。曷(hé):何。百:凡是。

尔:你们。君子:包括作者丈夫在内的统治者。德行:道德品行。枝(zhì):嫉恨。求:侵占别人土地或财物。臧:善,好。

【译文】 飞行在天雄山鸡,鼓起双翼舞翩翩。我在思念心上人,无奈苦难独承担。飞行在天雄山鸡,上下翻飞鸣音惨。善良夫君知不知,我心愁绪实难堪。远望日月如梭穿,悠悠情深愁千万。路途坎坷千里遥,何日才能重相见?你们这些官老爷,不知德行为何物?若能不妒又不贪,遇事何愁不呈祥?【感悟】 历史上那些王公贵族真是一个个仁德至善、宽容大度的君子吗?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君子”往往或嫉恨、贪婪,或凶狠、无耻;而倒是那些"小人们"撑起了一片片蓝天,推动着历史向前迈进。

4.德音莫违,及尔同死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诗经·谷风》)读者心得:【注释】 习习:大风刮起的声音。谷风:山谷中的风。以;是。黾(mǐn)勉:努力,勤奋。葑(fēng)菲:蔓菁、萝卜一类的菜,作者用其根喻美德,用其茎叶喻色衰。无以:不用。下体:指植物的地下根。德音:好听的话,指下文"及尔同死"的誓言。违:背弃。

【译文】 山谷大风呼呼叫,又阴又雨人心焦。同心协力为夫妻,不该忘情怒火烧。萝卜蔓菁你来采,不该把根全丢掉。曾立誓言不相违:和你白头到终老。

【感悟】 山盟海誓、海枯石烂,不求同生、但求共死,常常是情侣和爱人之间的爱情誓言。它们曾令无数人为之动容、为之感伦 理 道 德叹。梁山伯、祝英台与焦仲卿、刘兰芝的生死之恋多少年来令人荡气回肠。然而,滚滚红尘之中也不乏薄情女和负心郎。凡此等等,使人生平添了几分爱恨情仇与生离死别的悲怆。

5.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读者心得:【注释】 信誓:诚信立誓。旦旦:诚恳的样子。不思:不会想到。反:违背。是:这,指誓言。已:停止,罢了。【译文】 誓言铮铮曾经立,不想如今已忘记。诺言违背不在意,此生各自奔东西。

【感悟】 海未枯,石未烂,君心何以变?是啊,人间的承诺不在于言辞的美丽,而在于真实的行动。

6.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诗经·谷风》)读者心得:【注释】 就:接近。其:指代河水。

方:用木筏渡河。舟:用船渡河。泳:泅水为游,潜水为泳。亡:无。何:哪里。丧:指丧亡灾祸一类的事。匍匐:爬行,此引申为竭心尽力。

【译文】 遇到深水如何过?驾筏乘船渡过它。面对浅水怎么办?泅水潜水有方法。家需不管有和无,尽心竭力去谋求。邻人大凡有丧乱,竭心尽力去相救。

【感悟】 我们先人非常重视邻人关系,反对以邻为壑,强调以邻为伴。这对我们当今社会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7.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遗死?(《诗经·相鼠》)【注释】 相(xiàng):视。仪:好样子,指可供效法的端庄言行。止:举止,指合法的行为。何俟(sì):即俟何。体:肢体,指腿。礼:礼法,有关社会、人的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胡:何。端(chuán):疾速。

【译文】 看那老鼠尚有皮,为人却无好样子。为人却无好样子,你不死还伦 理 道 德读者心得:想有何为?看那老鼠尚有齿,为人却无好举止。为人却无好举止,你不死还在等什么?看那老鼠尚有腿,为人却不守礼仪。为人却不守礼仪,你为何还不快死去?【感悟】不讲礼仪,何以为人?那些高高在上、锦衣玉食的王公贵族可谓威风八面、盛气凌人,然而在百姓心目中都不过是一只只大老鼠。

8.宁适不来,微我弗顾宁适不来,微我弗顾。……宁适不来,微我有咎。(《诗经·伐木》)读者心得:【注释】 适:往,去请。微:没有。顾:想念。咎:罪过,过失。

【译文】宁可去请他不来,不能让我想不到。……宁可去请他不来,不能过错在我身。

【感悟】 古人讲究诚信,朋友之间最讲究一个"信"字,不仅如此,朋友之间还有一种宁人负我、我不负人的大度。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侠肝义胆造就了中国侠士精神,也培养了国人的侠士情怀。

9.兄弟阅于墙,外御其侮常棣之华,鄂不華韓。凡今【注释】常棣:即棠棣,即棠梨树,开红色花。常:通“棠”。鄂:通“萼”,花萼。

之人,莫如兄弟。

韓韓(wěi):同"炜炜",光明的样子。不(fū):即花蒂、花托。阅(xì):争斗。墙:兄弟阅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指墙内。务:通“侮”,欺侮。烝:通“尘”,长久的意思。戎:帮助。丧乱:指死丧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诗经·常棣》)祸乱之事。友生:朋友。

【译文】 棠梨花开满枝红,花托萼片总相拥。今天所有宾客中,莫如兄弟情谊浓……兄弟争斗于内墙,如临外辱共同扛。虽说好友不为少,总是不能来帮忙。祸乱丧亡已离去,和平且伴有安详。此时兄弟仍常在,情谊不如朋友长。

【感悟】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意思是说,面对苦难,兄弟父子常能团结一致,共同御侮。可是,同苦并不一定能够共甘。承平日久时,兄弟之间往往会为自己的各自利益而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朋友之间似乎正好相反。人们大多不会主动去和朋友共担困难,而愿意选择与朋友分享快乐。这或许就是亲友之别吧!

【伦 理 道 德】

10.显允君子,莫不令德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诗经·湛露》)读者心得:【注释】 湛湛(zhàn):露水晶莹浓重的样子。斯:语气词。杞:枸杞。棘;酸枣树。显:高贵,显赫。允:诚信。君子:称周天子及其宾客。令德:美德。桐:梧桐树。椅:桐籽树。离离:果实繁多的样子。岂弟:同“恺悌”,平易近人。令仪:美好的举止与礼仪。

【译文】 看那枸杞和枣树,露珠晶莹又浓厚。显赫诚信君子们,人人都有好操守。还有椅树和梧桐,果实累累满枝头。平易近人好君子,都把举止来讲究。

【感悟】 人们都想拥有一种君子之风,如诚信平易、举止文雅、彬彬有礼,但这种品味并不必然来源于你的地位和学识,更不来源于下属的溜须拍马和谄媚逢迎,而在于你的智勇仁义的完美统一。

11.言旋言归,复我邦族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注释】黄鸟:黄雀。无:通“毋”。集:指鸟的栖息。榖(gǔ):又名楮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榖。言旋言归,复我邦族。(《诗经·黄鸟》)读者心得:(chǔ)树,被认为是一种不吉利的树。粟:粮谷的总称。不我肯榖,即不肯榖我。榖;善良。言:语首助词。旋:返还。复:返回。邦:国名。族:家族。

【译文】 黄雀鸟儿黄雀鸟,不要楮树枝上跳,不再把我谷粒叼。这个国家里的人,对我一点不友好。快点回去快点归,久别家乡快回归。

【感悟】 楮树和黄鸟象征着不劳而获的压迫者,诗人对此毫不掩饰对他们的厌恶和憎恨。这不仅流露出诗人对故土的浓浓深情,更表现了一种敢作敢为、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

12.各敬尔仪,天命不又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诗经·小宛》)读者心得:【注释】 宛:小小的样子。鸠:即斑鸠。翰:高。戾(li):至,达到。先人:指死去的父母。明发:天将明明亮。

有:通“又”。二人:父母。齐:正,正直。圣:明智。温:指性情温和。克:胜,指控制自己性情。壹:专一。富:盛,指气盛而怒。敬:谨慎。仪:威仪,容貌举止。又:复,再来。

【译文】 小斑鸠啊小斑鸠,高高飞到天之间。我心忧伤不能已,追思我那父母亲。天明已至尚未眠,父母二人伦 理 道 德尤揪心。有人肃静又明智,饮酒温和又克制。有人糊涂又无知,大醉酩酊发脾气。务必端正你威仪,天命走后不再回。

【感悟】 多舛的命运、贫困的生活让社会底层的人们终日谨小慎微、惴惴不安,他们只好求助于天命。不过他们也并不盲从,而是相信机遇总会恩赐那些夙兴夜寐、兢兢业业和有所准备的人。

13.慎尔言也,谓尔不信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凡百君子,敬而听之。(《诗经·巷伯》)读者心得:【注释】 缉缉:同“量量”(qī),窃窃私语之声。翩翩;往来不停的样子。信:诚信。敬:恭敬。

【译文】 叽叽喳喳总不闲,心中老想把人害。平时讲话该谨慎,要不说你是无赖。……天下所有君子们,恭敬听从才是该。

【感悟】 历史上为什么总有奸佞小人兴风作浪而忠臣良将屡屡遭殃?为什么人们都熟知“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道理,但就是不愿听进逆耳忠言,而对如蜜的谗言乐此不疲?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为什么。

14.彼交匪敖,万福来求交交桑扈,有莺其领。君子乐胥,万邦之屏。……兕觥其觖,旨酒思柔。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经·桑扈》)读者心得:【注释】交交:鸟鸣声。桑扈:鸟名,即青雀。有:形容词头。莺:鸟儿羽毛有文采且美丽。领:颈。胥:语助词。屏:屏障。兕觥(sì gōng):一种饮酒的器具。觖(qiú):弯曲的样子。旨:味美。思:句中助词。柔:指酒味不烈。彼:通“匪”,非。交:傲慢。敖:通“傲”,骄傲。求:同“逑”,聚合。【译文】 青雀鸟鸣交交响,颈儿羽毛闪光亮。各位诸侯尽欢乐,万国由你作屏障。……兕角酒杯把儿弯,美酒柔和又芳香。不急躁来不骄傲,万福齐聚来分享。

【感悟】 追求幸福是人们的权利,每一个人都渴望幸福;获得幸福的途径更有多种,或祖上阴功或个人奋斗。现代社会已经摒弃所谓阴功祖德而崇尚个人奋斗,但是我们仍然不应忘记“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码,下色伦 理 道 德15.民之无良,相怨一方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瑜。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诗经·角弓》)读者心得:【注释】令:善。绰绰:宽舒的样子。

裕:指宽和相容。癒(yù):病患。爵:官爵。斯:乃。亡:通“忘”。

【译文】 兄弟交往善为媒,情深悠悠意相投。弟兄相处恶相对,贻害双方酿怨仇。人们若无好品德,互相埋怨相向吼。受赐官爵不谦让,事到自己忘脑后。

【感悟】 人是一个社会存在物,从来没有真正的“孤家寡人”,所以要学会与他人相处,要勇于融入社会。守法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底线,而重德则是一个人参与社会的高标。我们无需渴求人们都去做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道德英雄,而只需人人都去做一个遵纪守法、利已又利人的普通公民。

16.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诗经·文王》)【注释】 侯,只有。靡常:无常。殷士:殷商属臣。肤敏:说法不一,有的说黾勉努力,有的说美丽聪明。裸(guàn)将:裸,帝王酌酒祭祖或宴饮读者心得:宾客之礼;将,举行。聿(yù):语首助词。修:通“修”。言(yān):语助词。

配:合乎。

【译文】 殷商子孙服周邦,因为天命并无常。殷商属臣多勤勉,京师祭酒助周王。……莫把祖先常念怀,修养品德记心间。合乎天命要永远,福气多多自求来。

【感悟】 如果人类历史发展真有什么"天命"的话,那么,这命不在"上天"而在于“人心”。一个顺应民心、符合民意、谋求民利、激发民力的社会必然是充满勃勃生机、迅猛发展的社会。

17.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诗经·思齐》)读者心得:【注释】 思:语助词。齐(zhāi):通“斋”,庄重肃静。大任:即太任,文王之母,王季之妻。媚:敬爱;周姜,即太姜,王季之母,古公亶父之妻。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武王之母。嗣:继承。徽音:美好的声誉。惠:恭顺。宗公:宗祖先公。罔:通"无"。时:是。恫(tōng):哀痛。刑:通"型",典范,作动词用。寡妻:嫡妻,是对文王正妻的谦称。御:治理。

【译文】 庄重肃静的太任,乃是文王伦 理 道 德的母亲。可亲可敬的太姜,乃是太王的夫人。太姒承继好美德,百数男儿由她生。文王恭顺众先祖,神就从来不怨恨,神也不曾有伤痕。他为嫡妻作模范,对待兄弟有深情,齐家治国梦成真。

【【感悟】 周文王创立了周朝根】

基,是周朝第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与文王有关的“周室三母”[文王之妻(即武王之母)、文王之母和文王之祖母]也是了不起的英雄。赞美英雄、赞美母亲合情合理、无可挑剔。它们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厚的祖先崇拜和英雄情结。不过,这种作用不能过分强化,也不能神化,因为无数有血有肉普通个体所组成的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18.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诗经·抑》)【注释】 抑:借为“懿”(yì),美好。威仪:指典礼中的细节。隅(yù):寄托。

靡:没有。庶人:一般普通人。职:只。维:是。疾:毛病,灾难。哲人:指聪明人。斯:此。戾:罪过。

【译文】典礼庄严又美好,德行操守读者心得:乃显耀。有句俗话说得好:智者装扮愚蠢貌。如果常人犯了错,此乃小病犹可校。哲人要是也愚蠢,此为罪过尤糟糕。

【感悟】 智慧与愚蠢好似形影不离。智慧者总想把自己装扮得很愚蠢;而愚蠢者总想把自己吹嘘得很智慧。我们需要那些假愚蠢而真智慧的人,而绝不需要那些假智慧而真愚蠢之人。

19.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经·抑》)读者心得:【注释】 柔嘉:温和而美好。玷:污。

白圭:白玉。

【译文】讲话当心要记牢,端庄举止很重要,品德温和又良好。洁白玉圭有斑点,尚可把它来磨掉。言语若是留污秽,若想收回难做到。

【感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们说话做事都必须三思而后行,尤其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现代社会,更应如此。不过,也不能让“三思”成为我们思想懒惰和思而不决的托词。

【伦 理 道 德】

2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抑》)读者心得:【注释】 辟:彰明。俾:使。臧、嘉:善。淑:美好。止:举止,行为。愆:过失。仪:仪容。僭:超越本分。贼:残害。鲜:少。则:榜样。

【译文】 你的品德需彰明,使之善良又美好。举止谨慎又良善,仪容无过很重要。越礼害人皆不为,为人榜样是正道。人若送我一个桃,捧上木李做回报。

【感悟】 人与人如何相处?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还是以德报怨,以怨报德?前者因双方都以暴力解决问题,没有最后的赢家;后者因双方冰炭不容,最终必然分道扬镳。而投桃报李则不失为一个人们普遍认同的做法,因为它强调平等互惠与礼尚往来。不仅如此,“投桃报李”中所蕴涵的砥砺品行、知恩图报也值得我们现代人认真汲取。

【《礼记》】

1.修身践言,谓之善行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记·曲礼上》)读者心得:【注释】 夫:发语词。说:通“悦”。辞费:说而不做。节:指伦理等级关系的节度。

【译文】 礼是用来规定人们的亲疏关系,决断事理上的疑惑,区别事物的异同,辨明道理上的是非。依礼而行,不是虚妄地取悦于人,不是只说不做。礼要求行为不逾越节度,不侵犯侮慢他人,不显得与别人亲昵而轻狎。修养身心并付诸实践,就可称为美好的德行。行为端正,说话合乎正道,这是礼的实质。

【感悟】 千百年来,儒家的“礼”历经沧桑,功过是非任人评说,见仁见智。但是礼的积极意义不容抹杀: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为社会的道德标准提供参照和依据;作为个人的价值信念,为个人涵养性灵、提升精神境界提供有效途径。

【伦 理 道 德】

【2.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礼记·曲礼上》)读者心得:【注释】 慑:困惑。

【译文】 礼崇尚有来有往,只有施舍,没有回报,不合乎礼;而只有回报,没有施舍,也不合乎礼。人际关系有了礼就安顺,没有礼就显得紧张,所以说礼是不能不学的。礼的表现是克制自己尊重别人。即使是低微卑贱的人,也有值得尊敬的地方,何况富贵之人呢?富贵的人如果爱好礼,就不会骄奢淫逸;贫贱的人如果爱好礼,心志就不会困惑。

【感悟】礼就是尊重别人,为他人着想,在尊重别人的同时就是尊重自己。礼尚往来,正是这持续不断的一来一往,维系着和睦而友爱的人间。

3.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礼记·文王世子》)读者心得:【译文】 懂得如何做一个好的儿子,然后才能够做一个好的父亲;懂得如何做一个好的臣下,然后才能够做一个好的君主;懂得如何侍奉别人,然后才能够合乎礼义地使唤别人。

【感悟】 每个人的角色各异,但都与别人发生着社会的联系,如果人人都能够进行"换位思考",推已及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处理问题,整个社会就会和睦得多。

4.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蘖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礼记·礼运》)读者心得:【注释】 蘖(niè):酒曲。耨(nòu):锄草。

【译文】 只有圣人知道礼是不可以废止的,所以,国运倾颓、家纪破败、身败名裂,一定是因为抛弃了礼义。所以礼对于人来说,就像酿酒的酒曲一样,君子崇尚礼义,品德醇厚,如浓酒;小人疏远礼义,品德浅薄,如薄酒。圣人整修义的纲领、礼的次序,来治理人情。所以,人情好比圣人的田地,圣人用礼来耕作,用义来播种,用讲学来培养,用仁爱来收获,用音乐来安享其成。

【感悟】 小学问蕴涵大智慧。儒家的圣贤运用礼来启迪良知、促成善行,不但成就了人们的身心修养,也使得整个社会关系趋于和睦亲善。

【伦 理 道 德】

5.君子有礼,外谐内无怨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礼记·礼器》)读者心得:【注释】 释:消除。回:奸邪。筠(yún):竹皮。柯:树枝。

【译文】 礼可以去除邪僻,增进美好的品质;修养它可以正身,实践它,在哪里都能行得通。礼对于人来说,就像竹子有了青皮,也好比松柏有了圆心。这内外两方面正是天下万物的根本,所以竹子、松柏都能历经春夏秋冬而不改变枝叶的茂盛。所以君子有了礼,就能做到与外界和谐相处而内心无所怨恨。

【感悟】 对于礼的实践不是让人有所损失;相反,它不仅端正了人的行为、修饰了人的容貌,而且调节了心灵的秩序、增添了内心的和祥,实为一举两得。

6.忠信,礼之本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记·礼器》)【译文】 先王所制定的礼,既有内在的实质,又有外在的形式。忠信是礼内在的实质,义理是外在的形式。没有内在的实质,礼就不能够成立;没有外在的形式,礼就无法推行。

【【感悟】 礼注重本质和形式的】

【读者心得:】

内在统一,文质彬彬、表里如一是它所塑造的君子人格形象。礼无意为人格发生异化、分裂后的现代社会的虚假人提供面纱。

【7.男女有别】

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礼记·郊特牲》)读者心得:【译文】男女有分别,然后才有父子之恩情。父子之间恩情确立后,然后人伦道义得以确立。人伦道义得以确立后,然后产生礼节。礼节产生后,然后万物才能各安其所。如果男女之间不做分别,没有人伦道义可言,那就是禽兽的生活方式。

【感悟】有规则的游戏才有意义。男女有别,就像戏剧中的角色之间不能够混乱一样,每个人有其不同的责任和使命。人不能与动物画等号,关键在于道义。

8.立爱自亲始,立敬自长始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长,【注释】用命:遵从准备的命令。

错:通“措”。

【【译文】 孔子说:“仁爱之心的培育】

【伦理 道 德】

而民贵用命。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礼记·祭义》)读者心得:应当从孝顺双亲开始,教导民众和睦;恭敬之心的培养应当从尊敬兄长开始,教导民众顺从。教育人们仁慈和睦,人们就会以侍奉双亲为美德;教导民众尊敬兄长,人们就会以遵从命令为荣耀。孝顺地侍奉双亲,顺从地听从命令,这种德行在任何地方,都不会行不通。”

【感悟】 崇高的道德竟然可以发端于家常琐事!仁爱恭敬的普世价值,证明儒家不是迂腐的道德理想主义者。

【9.众之本教曰孝】

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礼记·祭义》)读者心得:【注释】 众之本教:指用来教化民众的根本道理。安:指安然不勉强。卒:指终身孝敬父母。履:践履。【译文】 教化民众的根本道理是孝道,付诸行动叫做赡养。赡养行为容易做到,恭敬就很难了;即使能做到恭敬,心甘情愿就难了;即使能做到心甘情愿,终身孝敬就难乎其难了。父母去世之后,仍然能够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给父母蒙上骂名,这就算终身孝敬了。仁就是怀着仁爱之心实践孝;礼就是亲身实践孝;义就是不容置疑地实践孝;信就是切实地实践孝;强就是勉力而为去实践孝等。

【感悟】 孝不只是强调物质上的供养,更注重仁爱精神的培育,孝就不能单纯理解为一种义务和责任。孝所推许的持久而又真诚的情感,是今天人们侍奉长辈所应当铭记的。

10.不安于上,不以使下君子之事君也,必身行之,所不安于上,则不以使下;所恶于下,则不以事上;非诸人,行诸己,非教之道也。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礼记·祭统》)读者心得:【译文】 君子侍奉在上位的君王,必须亲身实践正道。上面做的事情不合于正道,连自己都感到不安,就不要再对下面这样做;下面做的事情欺上作乱,连自己都感到厌恶,就不要再对上面这样做。如果指责别人,而自己却背地里这样做,这就不合乎教化的规律。所以君子的教化,必须从自身这个根本做起,才能无所不顺。

【感悟】 不合乎礼法的言语和行为到了君子那里会被自动过滤。君子高尚的道德修养有如净化器,对社会政治实现良性循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伦 理 道 德】

11.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子云:"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礼记·坊记》)读者心得:【注释】 弛:丢开、忘记。忿(fèn):怨恨。微谏:指温和含蓄地劝谏。

【译文】孔子说:“君子应该忘掉父母的过错,而要敬重他们的美德。”“听从父母的教诲,不能有不满的心情;对于父母的过错,要温和含蓄地劝谏,而侍奉父母的孝敬之心仍不感厌倦;为侍奉父母而辛勤操劳却毫无怨言,这样就可称得上是孝了。”

【感悟】 君子之孝既不是对父母过错大而化之的严厉指责,也不是缄口不言、唯命是从的愚忠愚孝。应采取温、良、恭、俭、让那种有理有礼的道德方式规劝别人改过迁善,既纠正了过错,又增进了彼此的德性,融洽了双方的关系,把坏事变成好事。

12.不厉而威,不言而信子曰: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注释】 惮(dàn):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即使隐居不做官,也会声名远扬;即使不矫揉造作,也会自然显得庄重;不声色俱厉,却威严可敬;不多说话却能取信于人。

足惮也,言足信也。(《礼记·表记》)读者心得:君子不会对人有不得体的行为,不会对人显得容貌不端庄,不会对人说有失礼节的话,所以君子的仪容足以让人感到敬畏,神色足以让人感到威严,言语足以让人信任。

【感悟】 美好的德行会像风一样迅速感染社会,并引起仿效。而只有外在的约束和命令却成就不了美德;色厉内荏也树立不了威信。

13.以德报德,民有所劝子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礼记·表记》)读者心得:【注释】 宽身;指用恩惠回报别人的怨恨以求得自身安宁。仁:“人”。【译文】 孔子说:用恩惠来报答别人给自己的恩惠,民众就受到勉励而多做善事;用怨恨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恨,民众就会因为有所报应而少做坏事。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给自己的怨恨,那是求得安身的人不得已而为之;用怨恨来报答别人对自己恩惠,那是应当受到惩罚的人。

【感悟】"以怨报怨"不能等同于“以恶制恶",因为儒家的"怨”致力于对可能的恶行有所警醒和规正,所以实际上是一种理智的仁义之举。那种认为儒家过分渲染仁义道德而疏于防范和伦理 道 德制裁的观点有失公允。"以怨报怨"比道家的“以德报怨"在现实中也更为切实可行。

【14.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

子曰: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是故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使民有所劝勉愧耻,以行其言。礼以节之,信以结之,容貌以文之,衣服以移之,朋友以极之,欲民之有一也。(《礼记·表记》)读者心得:【译文】孔子说:君子不会用只有自己能做得到的事情去责备别人,也不会用别人所做不到的事情去羞辱别人。所以圣人制定的行为规范,不是以自己的能力为标准,而是使民众相互勉励,培养羞耻感,从而能够按照圣人的话去做。用礼来规范他们,用诚信来聚合他们,用庄敬的容貌来修饰他们,用特定的礼服来感染他们,用朋友的情义来劝勉他们,希望他们能够一心向善。

【感悟】 道德教化不是证明别人的错误和张扬别人的缺点,而是处处替别人着想。儒家注重引导而不是灌输,注重培育情感而不是强人从已,注重鼓励和劝勉而不是禁止和防范。

【文别】

【来普美油的】

就变不通教康大小章、前体15.富而有礼,惠而能散子言之曰:虞帝弗可及也已矣;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懵怛之爱,有忠利之教;亲而尊,安而敬,威而爱,富而有礼,惠而能散。(《礼记·表记》)读者心得:【注释】 懵(cǎn):悲痛。

【译文】 孔子曾经说过:虞舜的贤德难以企及。他治理天下,活着的时候没有一点私心,死时也没有厚待自己的儿子;仁慈地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既有悲天悯人的仁爱,又有致力于民众利益的教化;亲切而又不失尊严,使人感到安乐又不失恭敬,让人感到既有威严而又怀有仁慈,富有天下而又礼让贤能,施行恩惠而能够周全地惠及民众。

【感悟】 遵守礼节也许很难做到,尊贵富有而能够遵守礼节就更难;同情怜悯别人也许很难做到,而能够心无偏私、无所成见地对所有人都怀有一颗仁爱的心就更难了。

【16.君子不以色亲人】

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注释】 窬(yú):在墙上或门上打洞。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会装模作样以虚伪的表情来亲近别人。如果感情疏远却貌似亲密,这不就像小人钻墙打洞进行偷盗吗?感情要真实,言伦 理 道 德读者心得;辞要灵巧。

【感悟】 真诚地待人接物,必定是表里如一;如果只有表面的和颜悦色,则可能是另有所图,不提防演绎出来的故事可能正是现代版的“狼和小羊”。

【17.礼义之始】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礼记·冠义》)读者心得:【译文】 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人,因为有礼义。礼义的开始,在于使举止得体、态度端正、言辞和顺。只有在举止得体、态度端正、言辞和顺之后,礼义才能完备。以此来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而只有在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之后,礼义才算确立。

【感悟】 经过"五四”、"文化大革命"等历次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后,礼乐文化已经难觅踪迹,以至于需要引进西方的礼仪来填补社交场合的礼仪真空。然而中华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礼仪规范就已经直达于人的举止容颜。华夏民族的当务之急是重拾传统文化之精华,重塑世界文明之典范。

【《春秋》】

【1.多行不义必自毙】

公(即郑庄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读者心得:【注释】 郑庄公:郑国君主,是译文中共叔段的哥哥。毙:仆倒或跌跤,引申义为“失败”。子:即祭(zhài)仲,郑国大夫,【译文】 郑庄公说:“(如果共叔段)屡做不义之事,必然会自取灭亡。您就等着吧。”

【感悟】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即使父子兄弟也常常反目成仇。所谓“春秋无义战”意在如此。"多行不义必自毙"已成为用来警醒人们恪守道义的一句箴言。

2.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左传·隐公六【注释】 周任:古代史官。芟(shān):割草。蕴崇:积聚,蕴:通“蕴”。善者:双重意思,既指饱满的谷子,又指善人、善政与善事等。信:通“伸”。

【译文】君子说:“善良不可丢失,邪伦理 道 德年》)读者心得:恶不可滋长……古代一个叫周任的史官就曾说:‘治理国家和处理家事时,见到邪恶之事就如农夫除草一样,锄掉它,把它聚集起来肥田,挖掉它的老根不让它继续生长,这样谷子就能得到很好生长。'”【感悟】 善恶往往存在于一念之间,我们要心存善念,时时保持,让心中那颗善苗长成参天大树;同样,邪恶无论多小,也要除恶务尽,不能让它玷污我们的一言一行。

3.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公闻之,问于申繡曰:“犹有妖乎?”对曰:“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左传·庄公十四年》)读者心得:【注释】 申繡(xū):鲁国大夫。气焰:气象,指人的道德品行。衅(xin):缝隙,缺陷。常:常规,常理。

【译文】 在郑国国都的南门下面,一条门里的蛇与门外的蛇在搏斗,结果门里的蛇被咬死。六年之后郑厉公回国。鲁庄公听说这件事,就问申繡说:“难道是因为妖孽作怪(郑厉公才回国的)吗?”申繡回答说:“一个人(是否遇到他)所顾忌的事,是由于他自己的气焰所导致的。所谓妖孽都是由于人自身原因才产生的。人若没有缺陷,妖孽不会自己产生。人若丢掉了常道,妖孽就产生了,所以才有了妖孽。”

【感悟】 人类没有出现之前,肯定没有所谓“妖怪”之说。有了人,妖也就在人们心中相伴而生了。“妖由人兴”说得实在是妙。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世上无鬼神,心虚鬼缠身。只要心中坦荡荡,何惧“小鬼”长戚戚!

【4.善败由己】

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已,而由人乎哉?”(《左传·僖公二十年》读者心得:【注释】 伐:攻打。鲜:少。善败:成败。

【译文】 君子说:“随国之所以被攻打就因为它自不量力。正确估量自已国力然后行动,祸害就会很少。世间的成败得失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感悟】人人都渴望成功,殊不知胜败乃兵家常事。决定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所以,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过材下】

【多繁解过得运不性总计】

【伦 理 道 德】

5.天将兴之,谁能废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读者心得:【注释】 晋公子: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后回国即位,“春秋五霸”之一。从者:随从。肃:恭敬。咎:凶;灾难。

【译文】 楚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且生活俭朴,文辞华美而又合乎礼仪。他的随从也庄重宽厚而且忠诚尽职……上天将要使他兴起,谁又能废掉他?违背上天,必定会遭受灾难。”

【感悟】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抱怨命运不好、苍天不公,然而上天是公平的,它总是会青睐与恩赐那些有所准备的人。

6.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士会)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读者心得:【注释】 士会:晋灵公时期有名的谏臣,而晋灵公是有名的昏君。稽(qǐ)首:跪拜,拱手至地,头也碰地,是一种礼节。

【译文】 士会叩着头回答(晋灵公)说:“一个人谁能没有过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

【感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错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活中总有人想方设法文过饰非,甚至颠倒黑白,实在违背古人的教诲。

7.义无二信,信无二命(解扬)对(楚王)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左传·宣公十五年》)【注释】 解扬:晋国大夫。考死:死得其所。

【译文】(解扬)回答(楚王)说:“臣下听说,国君能制定命令在于道义,臣下能接受命令就是信用,坚守道义然后去做才能获得利益。谋划不失去利益并能保卫国家就是为民做主。道义不能任用两种信用,信用不能接受两种命令……虽然死了但能完成使命,这是臣下的福气。我的君主有守信的使臣,而我死得其所,这样的死有何可怕的呢?”于是,楚君赦免了解扬,让他回国去了。

【感悟】 好一个忠贞不贰的解扬!他视信义如生命,以义为天,以信为魂,用生命去诠释命、信、义的内在真谛。这样的信臣尽到了臣者的本分,虽难免有愚忠之嫌,但给人们留下了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感动了楚王,也感动了我们。

【伦 理 道 德】

8.忠,民之望君子谓:“子囊忠。君薨,不忘增其名;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忠,民之望也。”(《左传·襄公十四年》)读者心得:【注释】 子囊:楚国的令尹及大将。薨(hōng):古时指诸侯或大官死。【译文】 君子认为:“子囊忠诚。国君死,不忘给他记下谥号为‘共’;他临死,也不忘记保卫国家,难道能不说他忠诚吗?忠诚,才是百姓的希望。”

【感悟】 古人推崇忠贞之德,那些忠君爱民之将总是受到人们顶礼膜拜。"忠君爱民"也成为人们评判历史上文臣武将的重要尺度,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已经成为人们心中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9.患不孝,不患无所闵子马见之,曰:“……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无所。敬共父命,何常之有?若能孝敬,富倍季氏可也。奸回不轨,祸倍下民可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注释】闵子马:鲁国大夫。之:即公弥,季武子之子。无:同“毋”,禁止。奸回:同义词连用,邪恶、混乱。不轨:不合法度;轨,原指车辙、轨道等,比喻规矩与法制等。

【译文】 闵子马见到公弥,说:“……做儿子的,只担心自己能否尽孝,而不担心是否有地位。(如果你能)恭读者心得,敬地遵照父亲命令,事情怎么会固定不变呢?如能够孝顺恭敬,你可以有季氏两倍富有。可你如果胡作非为、不合法度,祸患可以比老百姓增加一倍。”

【感悟】“孝”不仅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还会给人们带来物质的财富,古人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当今人们。对于那些只知向父母伸手要钱却丝毫没有反哺之意的人们更是当头棒喝。

穆叔曰:“……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彷,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读者心得:【注释】 穆叔:鲁国大夫,即文中的豹。宗彷(bēng):宗庙。祀(sì):祭祀。

【译文】 穆叔说:“……我听说,‘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即使死了,)也永远不会废弃,这叫做三不朽。至于那种保存姓氏,守住宗庙,世代祭祀不断的,任何国家都有这种情况。这只是官禄中较大的一面,还不能说是不朽。”

【感悟】 人们总想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不朽。“三立”是古人给伦 理 道 德我们树立的一个标杆。虽不奢望人人都如尧舜"立德"、文王周公"立功"和司马迁等"立言",哪怕仅做普普通通的人,这个社会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11.匪交匪敖,福将焉往赵孟曰:“‘匪交匪敖',福将焉往?若保是言也,欲辞福禄,得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读者心得:【注释】赵孟:晋国掌权者。交、敖:意思相同,即骄傲。“匪”:通“非”,不。

【译文】 赵孟说:“‘不骄不傲’,福禄还会跑到哪儿去?如果恪守此道,即使想要推辞福禄,能行吗?”【感悟】 虚怀若谷的人才会实在做事,坦诚做人。可是,生活中总不乏一些专横跋扈、盛气凌人之辈。殊不知,这虽然满足了他们一时的虚荣心,却也失去了别人的尊重与谅解。

12.正德以幅之,利过则为败晏子对(子尾)曰:“……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谓之幅利。利过则为败。”(《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读者心得:【注释】 晏子、子尾:齐国的丞相与大夫。生厚:生活贪图享受。用利:器物追求富饶。黜(chù)嫚(màn);不足与过分。幅利:限制私利。

【译文】 晏子告诉(子尾)说:“……百姓总是想生活丰厚、器具富饶,因此就要端正道德对此种想法加以限制,让它既不要不足,也不要过头,这就叫限制私利。私利超过限度就要败坏。"【感悟】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也使某些人堕落为金钱的奴隶。经济可以市场化,可鼓励竞争、追求效益;但社会与人际关系不能市场化、金钱化和庸俗化。

13.仁人之言,其利博哉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诗》曰:‘君子如祉,乱庶端已。’其是之谓乎!”(《左传·昭公三年》)读者心得:【注释】 祉(zhǐ):喜悦,幸福。庶;庶几,可能。遗(chuán):迅速。已:停止。

【译文】 君子说:“仁德之人说话,它的好处真是广大啊!晏子一句话,齐侯就简省刑罚。《诗经》说:‘君子如果喜悦,祸乱马上就会停歇。'说的就是这个吧!"伦 理 道 德【感悟】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我们需要培育一种“仁者尽其言、恶者无处言”的土壤和制度。

14.让,德之主晏子谓桓子:“……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蕴利生孽。姑使无蕴乎!"桓子尽致诸公,而请老于莒。(《左传·昭公十年》)读者心得:【注释】懿德:美德。蕴:积蓄。老:告老隐退。

【译文】 晏子对陈桓子说:“……谦让,是德行的主体。让给别人叫做美德。凡是有血气的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所以追求利益不能勉强,应该更多地想着道义。道义,是利益的根本。私利积聚太多就会生出妖孽。姑且让它不要积聚吧!”陈桓子把(陈氏、鲍氏的家产)全都交给齐侯,而请求在莒地告老(隐退)。

【感悟】 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们获利只能遵循公平与公正的原则。如果任凭私欲膨胀必将会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所以,一种和平共处、共存共荣的社会才能和谐与长久。

15.不盖不义,不犯非礼琴张闻宗鲁死,将往吊之。【注释】琴张:不是孔子弟子。絷(zhí):拘禁或捆绑,此用作人名。奸、仲尼曰:“齐豹之盗,而孟絷之贼,女何吊焉?君子不食奸,不受乱,不为利疚于回,不以回待人,不盖不义,不犯非礼。”(《左传·昭公二十年》)读者心得:回:均为奸邪之意。疚:诟病,侮辱。

盖:掩盖。

【译文】 琴张听说宗鲁死了,准备去吊唁。孔子说:“齐豹所以成为坏人,孟絷所以被害,(都是由于他的缘故,)你为什么要去吊唁呢?君子不会去接受坏人的俸禄,不会去参与动乱,不会去为了私利而受到邪恶的腐蚀,不会用邪恶待人,不会掩盖不义的事情,不会做出非礼的行为。”

【感悟】 孔子不仅是一个博学多闻、循循善诱、择善而从的智者,还是一个疾恶如仇、敢作敢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丈夫。如今,我们已经无需将孔子圣人化,然而一个正人君子的孔子又让我们多少人自愧不如呢?16.动则思礼,行则思义君子曰:“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有所有名而不如其已。(黑肱等三人)以地叛,虽贱,必书地,以名其人,终为不义,弗可灭已。是故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注释】 回:即违,违背礼仪。疚:内心痛苦。

【译文】 君子说道:“对待名义必须慎重的原因在于:有时有了名义反而还不如没有名义。(黑肱等三人)带着土地背叛,即使这个人低贱,也一定要记载地名,以此来记载这个人,他们所做不义之事,人们不会忘记。

【伦 理 道 德】

【读者心得:】

因此君子有所行动就想着礼仪,办事就想着道义;不会因贪图利益而违礼,也不会因背义而内疚。”

【感悟】“春秋无义战”,然而《春秋》有道义。《春秋》正是将拨乱反正、惩恶扬善做为自己宗旨,虽然在当时未必得到人们认可,然而谁能说它在今天过时了呢?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道?道之贵者时,其行势也。(《春秋榖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读者心得:【译文】 人所以称之为人,就在于他能够说话;如果人不能够说话,还算是什么人呢?言语之所以成其为言语,就在于它讲究信义;如果虽能说话却不能够守信义,那还算什么言语呢?信义之所以成为信义,就在于符合道义;如果虽讲信义但不符合道义,那还算什么正道呢?正道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合乎时宜,根据时宜来施行正道,那就是顺应了形势的发展。

【感悟】 人人都有一张口,是信口雌黄还是言之有据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生活在当今的我们难道不该认清时代大势,把握时代脉搏,做一个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先锋吗?18.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春秋榖梁传·隐公元年》)读者心得:【注释】义:出于国家统治而考虑的道义。惠:为了实现个人私利的小恩小惠。信:通“伸”,伸张。

【译文】 《春秋》要成全人们的美德善事,但不会成全人们的邪恶行为……《春秋》尊重符合国家利益的道义,却不推崇私人之间的小恩小惠;它主张伸张正当的道义,却不主张宣扬邪恶的行为。一个孝敬长辈的儿子,应当显扬父亲的美德,而不会传播父亲的恶行。

【感悟】《春秋》主张成全善事,传播美德,推崇道义,弘扬正气,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苏格拉底宣扬“美德即知识”,柏拉图更是心仪至善的“理想国”。可见,对美善与正义的追求是人类的一种共同愿望。

【治 国 用 兵】

二、治国用兵《五经》有着非常丰富的政治与军事思想。与其注重伦理道德相适应,它提倡德治,注重民本,为我们留下宝贵的思想资源。

儒家崇尚"德治"和“圣人之治”,认为道德是政治之根本,强调为政者应在道德方面起着表率作用,尤其是君主要以人格力量去感召天下,而不是用刑罚与武力去威服天下。《易经》认为,"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即圣人如果能体贴并感化世道人心,就能促成天下和平安宁;《尚书》强调德行在治国中的重要性,认为"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德日新,万邦惟怀";《诗经》称赞"矢其文德、洽此四国"的周王,因为它不知疲倦地布施文德,才使万邦得以和谐。《礼记》所提倡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更是儒家"德治"思想的最鲜明体现:《左传》则提醒统治者要把"亲仁善邻"作为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法宝。在提倡"德治"的同时,他们还看到"法治"的重要意义。"明慎用刑"思想的提出,表明他们对如何发挥法律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已经做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儒家还具有非常可贵的"民本思想"。《尚书》认为"安民则惠",即人君只有使民众安居乐业才算仁爱,民众也才会怀念他、拥戴他。《左传》提出"民为神主",认为,国君应当把人民的利益看做自己的利益,政权才能巩固。而邾文公不惜用死来践行"命在养民"的壮举更是令人感动。

《五经》的军事思想也不应忽视。例如《春秋·左传》中,晋国大夫宣子强调战争中的攻心战。他说:"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治 国 用 兵《周易》1.保合太和乾道变元,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周易·彖传》)读者心得:【注释】 乾:卦名,象征天、君、龙等,这里代表天道。各正性命;充分、准确地依其本质赋予生命。保:存守。合:融会。太:大。和:和谐。利:祥和。贞:正与固。首:创始,即乾为阳气为万物之所始。庶物:众生万物。【译文】 天道运行变化,使天下万物逐一各依其性、充分合理地化育生长,始终保持和汇聚着伟大的和谐;这就进入了祥和、稳健和正道的境界。天道率先创生并推动万物发展,使天下各国都处在和谐与安宁之中。【感悟】 只有"各正性命",使天下人各适其所,才能汇聚“太和”;只有“首出庶物”,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永保"太和”;只有“保合太和”,才能实现"万国咸宁"。可见,《周易》旨在创立一种高度和谐和健康发展的人类社会。

【2.同声相应】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周易·文言》)读者心得:【注释】 同气相求:气息相同,互相吸引。水流湿、火就燥:水往低湿处流,火向干燥处烧。云从龙、风从虎:龙起云随、虎啸风生,旨在强调云、风各随其性追随龙虎。作:振起。睹:注目。亲:交好。

【译文】 声调相同才会共鸣,气息相同才会互相吸引;水往低湿处流,火向干燥处烧,云绕龙,风助虎;圣人振起,天下万物都为之注目相感;以天为本者向上发展,以地为本者向下扎根,这是万物各依其类互相聚合的法则。

【感悟】 正视自己的类别,认准他人的类别;选择同道共谋的朋友,选择值得毕生追求的旗帜和伯乐的慧眼;这其实就是选择自己事业发展的正确路径和飞腾的翅膀。

【3.含章可贞】

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注释】 含:含蓄。章:美丽的文采。从王事:追随君王从事政务。终:合有终。(《易经·坤》)适的结果。

【译文】 满含美德而不外露,能够坚治 国 用 兵读者心得:守正道。或者追随王者的事业,并不计较个人得失,最终会有理想的结局。

【感悟】 甘心奉献,且又不恃才居功;这是处在辅佐地位的贤臣应有的美德,也是一种光明远大的政治智慧。

【4.负且乘】

负且乘,致寇至,贞吝。(《易经·解》)读者心得:【注释】 负:负重物。乘:乘车。致寇至:招至盗寇来抢夺。贞:守正。吝:疑憾惋惜。

【译文】背负重物而乘车,招致强寇来抢夺;应守持正固,以防疑憾惋惜。【感悟】 既恋权位,又贪财货,置身于招怨和易败之地,到头来财权两空,只能归咎于自己的贪婪和愚蠢。

【5.作事谋始】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天:乾卦。水:坎卦。违行:运行方向相反。讼:卦名,由乾上坎下构成,象征争讼。始:初始。

【译文】 天的运行是自东向西,水的运行是自西向东,二者方向相反,构成的卦象就成了讼卦;君子因此在办事之初就认真谋划,努力消除引发争讼的根源。

【感悟】大凡在办事之初,一定要把谋划的重点落在开局部分,尽可能地在事先把能够引发争端的一切诱因,予以充分排除和防范,切忌陷进未谋先动或动而无谋的尴尬境地。

【6.师出以律】

师出以律,否臧凶。(《易经·师》)读者心得:【注释】 师:军队。律:军律。否(pǐ)臧(zāng):任意褒贬。

【译文】 军队发动要有严明统一的军纪,如果任随众口褒贬不一,是十分危险的。

【感悟】 没有军纪,纵有千军万马也会一触即溃;有了铁的纪律,军队才具有同仇敌忾、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7.开国承家】

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注释】命:命令。开国:分封诸侯。

承家:立大夫。

【勿用(《易经·师》)】

【治 国 用 兵】

【读者心得:】

【译文】 (战争结束)新朝问鼎,君王颁布命令,开始论功行赏,分封诸侯,千万不可重用小人。

【感悟】 为了巩固四海归一的成功局面,在“小人勿用”方面一定要心铁手硬;历代奸臣乱政、大盗窃国,都是国君对小人宠爱有加、掉以轻心的结果。

【8.不宁方来】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易经·比》)读者心得:【注释】 比:卦名,象征民众与领袖人物亲密比辅。原筮;古代占筮的方法,有再筮的意思。元:元始。永贞:永远坚贞。无咎:没有咎害。不宁:不安宁。后夫:在比辅之际的迟来者。

【译文】·追随领袖人物去团结奋斗,是吉祥的;就是再用卜筮来验证,也会具备元始永贞的德行,不会有灾;看到别人纷纷比辅,才开始感到不安,不得已才迟迟去参与比辅的人,是危险的(因其已无容身之地)。

【感悟】 追随成功的杰出人物,是使自己的事业尽早登堂入室的捷径。但杰出人物往往处在众星拱月的核心,对他们的追随贵在真诚、执著和抢占先机,傲慢而迟到的人将无容身之地。

【9.上下交而其志同】

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周易·彖传》)读者心得:【注释】 泰:卦名,由坤地居上、乾天居下构成,象征天地相交、万物安泰。小往大来:坤阴为小,在外为往,乾阳为大,在内为来。通:生长顺利。

【译文】 泰卦,阴小出外,阳刚来内,是吉祥和亨通的;这就是天地相交就能促进万物顺利生长,领导和群众互相交好就能统一集体的志向。

【感悟】 上下相交是凝聚众志的重要手段,万众一心的伟大创造力根源于此。

【10.称物平施】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哀多益寡,称物平施。(《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地:坤卦。山:艮卦。谦:卦名,由坤上艮下组成,寓意高山甘处平地之下,象征谦虚。裒(póu):引取。称:权衡。平施:均平施物。

【译文】 高山低处于平地之中,象征谦虚;君子因此取多补少,权衡万事,公平地施予。

【感悟】 主持社会公平,是保持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机构得以存在的根本理由和基本职责。

【治 国 用 兵】

【11.振民育德】

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注释】 山:艮卦。风:巽卦。蛊:卦育德。(《周易·象传》)名,由艮上巽下组成,象征腐败、惑乱。振:振济。

【译文】 艮山之下有巽风(外坚内柔),构成蛊卦,象征救弊治乱,君子因此振济百姓培育道德。

【感悟】 惩治腐败,离不开道德自律;而立德则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当腐败已经严重地毒化了社会风气的时候,只有采取令人感到惊心破胆的非常行动,才能促进社会风气的顿然整肃和改观。

【12.中正以观天下】

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周易·彖传》)读者心得:【注释】 观:卦名,由巽上坤下组成,象征众阴对阳刚的观仰。顺而巽:坤为顺,巽也为顺,极其温顺之意。中:中和。正:刚正。

【译文】 宏大壮观的阳刚呈现在最崇高的位置,具备温顺、中和和刚正的品德,足以让天下人观仰。

【感悟】 权高位重,一言一行都处在万民观仰和仿效之中;领导干部如果能自觉地修饰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意引起天下人的观仰和仿效,就能收到举一反三、教化天下的社会效应。

【13.教思无穷】

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泽:兑卦。地:坤卦。临:卦名,由坤上兑下构成,临象征监视、督察。教:教导。思:思虑。容:容纳。保:保护、养育。

【译文】 兑泽之上有坤地,构成临卦,象征监视、督察;君子因此千方百计、不厌其烦地教导百姓,发扬无边的美德容纳和养育民众。

【感悟】 一方面要站到一定的高度教民与督民,另一方面又永无止境地容民与保民;以严师慈父之心对待民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重要特征。

【14.明罚勃法】

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莉法。(《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雷:震卦,象征威。电:离卦,象征明;噬(shì)嗑(kè):卦名,由离上震下构成,原意为上下颚咬合,将硬物咬碎,象征利用刑狱除去障治 国 用 兵碍。勃(chì):正、整。

【译文】 震雷和离电交织,构成噬嗑卦;前代君王因此严明刑罚,肃正法令。

【感悟】 以震雷之威来惩恶,以离电之明显公道;如此威明相济,就能达到无恶不惩、无惩不公的目的。

【15.化成天下】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这是对贲卦的断辞。贲:卦名,象征文饰。天文:天的文采,诸如日月星辰、阴阳变化等。人文:人类的文采,如文章、礼仪等。

【译文】 观察天的文采,就会发现四时的变化规律;观察人类的文采,可以推行教化促成天下昌明。

【感悟】 文饰之道虽然只是对事物外表的装饰和美化,但却具有理论建设和文化宣传的作用,是昌显文明、转移风化的重要的辅助手段。

【16.厚下安宅】

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山:艮卦。地;坤卦。剥;卦名,由艮上坤下组成,象征群阴剥阳之意。厚:加厚。安:安固。

【译文】 高山倾委于地,构成象征剥落的剥卦;居上因此要厚实基础,安固宅屋。

【感悟】 为防群阴剥阳、大厦将倾的险情发生,事先应从最下处用功着力,只有把根基充分筑牢和夯实,事业的长足发展才具有强大的后劲。

【17.日月丽乎天】

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周易·彖传》)读者心得:【注释】 这是《彖传》对离卦的断辞。离:卦名,象征附丽、明亮。重明;两个离卦相叠,明而又明。

【译文】 日月附丽在天,谷物和草木附丽于地,光明再加光明且附丽于正道,就能推教化,促成天下昌盛。【感悟】 富国强邦的机制在于:要确保决策者拥有明而又明的洞察力和至公至正的决断力。

【治 国 用 兵】

【18.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注释】 感:交感。化生:化育、生长。人心而天下和平。(《周易·彖【译文】 天地交感能带来万物化育传》)生长,圣人能够体贴并感化世道人心,就能促成天下安宁和舒畅。

【读者心得:】

【感悟】 为政者能够真诚体贴和感化天下人心,是营造和谐、舒坦的社会局面的重要前提。

【19.以虚受人】

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周易·象传》)【注释】山;艮卦。泽;兑卦。咸:卦名,由兑上艮下组成,象征交感。虚:虚怀接物。受:容纳。

【译文】 艮山之上有兑泽,(泽气下注、山气上腾)构成咸卦,象征交感;君子因此虚怀若谷,广泛地容纳和感化他人。

【感悟】 唯有虚怀,才能使他人容易进入,才能获取他人的支持和帮忙,才能为社会环境所相容。虚以受人,不独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处世智慧。

【20.初登于天】

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易经·明夷》)读者心得:【注释】 明:光明。晦:昏暗。

【译文】 没有一丝光明,已经昏暗至极;即使起初登临天上,最终必将坠入地下。

【感悟】 这是对专心一条道走到黑的黑恶势力的警告。他们既使不择手段地成功获取登峰造极的高位,但最终逃脱不了历史规律的惩罚和人间正道的严正审判。

【21.损下益上】

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周易·彖传》)读者心得:【注释】 损:卦名,由艮上兑下构成,象征俭省。损下益上:俭省于下,增益于上。

【译文】 损卦阐发俭省之道,自我俭省,增益于上,目的是为了向着更为崇高的目标不断发展。

【感悟】 自我俭省的目的,是为了更加伟大的事业获得增益;自我俭省的过程,也就是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

【治 国 用 兵】

【22.损上益下】

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益:卦名,由巽上震下组成,象征增益。说(yuè):欣悦。光,光辉。

【译文】 益卦阐发增益之道,自觉俭省在上者的利益,不断让在下者获得增益,老百姓就会感到无限的欢欣鼓舞;坚持从上向下施利的原则,是一条永放光芒的治国之道。

【感悟】 高以下为基,国以民为本,人民富则天下富。所以,《周易》把“损上益下”的原则视为一条愈走愈光辉的强国之路。

【23.泽上于地】

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泽:兑卦。地:坤卦。萃:卦名,由兑上坤下组成,意即水泽在地中汇集,象征汇集。除:修治。戎器:兵器。不虞:不测之事。

【译文】 地上有泽,构成象征众流汇聚的萃卦;君子因此在大众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时候,一定要修治兵器,防止不测之变的发生。

【感悟】 人潮滚滚的浩大聚会场面,也常常是鱼龙混杂、易生惊变的复杂时期,当局者一定要备有戡乱防变的万全之策。

【24.劳民劝相】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周易·象传》)【注释】 木:巽卦,这里作木桶解。水:坎卦。井:卦名,由坎上巽下构成,象征水井及其具有的养人之功。劳:勤劳。劝:劝勉。相:相助。【译文】 木桶深入水下,构成井卦(象征养民),君子因此劝勉百姓发扬勤劳和互助的精神。

【感悟】 勤劳和互助精神,是人类在天地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其无穷无尽的养人之功,如同人类固有的一口万世不涸的甘甜的水井,虽然平凡、普通,却不可或缺且美善养人。

【25.正位凝命】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木:巽卦。火:离卦。鼎:卦名,由离上巽下组成,取象鼎器。古代改朝换代后,新登位的君王的第一件工作就是铸鼎,将法律条文刻于鼎器上,以显法律的庄严。正位:在职治 国 用 兵位上端正、庄严。凝命:严守使命。【译文】 巽木上加以离火,构成鼎卦;君子因此效法鼎器之象,在职位上端正、庄严起来,严格坚守和执行使命。

【感悟】正位,就是因为代表国家行使权力而显得正大而庄严;凝命,就是用全副精神使权力的职责行使得十分坚定而精确。可以说,“正位凝命”是《周易》对古代官吏的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形象设计。

【26.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兼:重叠。山:艮卦,意为停止。位:本位,本分所守之位。【译文】 两山加叠,构成艮卦,象征阻止;君子因此自我抑制邪欲,所思所虑不应超越自己所应坚守的本位。【感悟】 这不仅有利于鼓励人们忠于职守,也有利于维持全局性的稳定的工作秩序,更有利于坚决杜绝以权侵权、以权换权和一味贪求权位攀升而不安于职守的现象发生。

【27.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山:艮卦。木:巽卦。渐:卦名,由巽上艮下构成,象征渐进。居:积累。善:改善。

【译文】 艮山之上有巽木,构成渐卦;君子因此不断积累贤德,逐渐影响和改善社会风俗。

【感悟】 移风善俗,是一项漫长而浩大的社会工程。首先要依靠一批先进分子不断积累贤德,垂范先行;进而将这些贤德推及身外,逐步达到转移风化、纲维世运的目的。

【28.申命行事】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随:连续相随。巽:卦名,由上下两巽组成,象征风和顺从等意。申:叮咛、重复命令。行事:施行政事。

【译文】 阵风相随,构成巽卦;君子因此一再重申命令,施行政事。

【感悟】 官方发布政令,在密度上要像风一样无孔不入;在效果上要像风一样遍拂万物、无至不顺;在韧性上要像风一样阵阵相治 国 用 兵随、反复吹送并一贯到底。如此令行四方,何愁天下不治?29.明慎用刑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山:艮卦。火:离卦。旅:卦名,由离上艮下组成,象征旅行。明:英明。慎:审慎。留:滞留。

【译文】 艮山之上有离火,构成旅卦,君子因此英明、审慎地动用刑罚,决不让狱事滞留。

【感悟】 理讼断狱要力求公正准确,所以应用"离明"的精神处理讼狱;讼事愈拖愈乱,愈积愈繁,所以应用“艮止”的精神于净、利落地终结案件。这一“明”一"止"的精神的合理运用,是一种高超的司法智慧。

【30.议狱缓死】

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泽:兑卦。风:巽卦。中孚:卦名,由巽上兑下组成,象征诚信。议:讨论。缓:宽。

【译文】 兑泽之上有巽风,构成象征诚信的中孚卦,君子因此以至诚至信的品德慎议刑狱,宽缓死刑。

【感悟】 《周易》一方面主张办案要公正且“不留狱”,一方面又对死刑案流露出好生恶杀之心。这种以公正和仁爱为本的法律精神,即使推用于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

【31.说以先民】

说以先民,民亡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周易·彖传》)【注释】 说:悦喜。劳:劳苦。犯难:趋赴危难。劝:劝勉。

【译文】 凡事只要事先让老百姓感到喜悦,他们就会不计劳苦;能够使他们喜悦地奔赴危难,他们连死都置之度外了!使人喜悦的意义十分重大,这就是劝勉百姓的重要手段啊!

【感悟】 上下相交,能够统一众志;严明的纪律,能够调度众力;使人民感到内心喜悦,就能使他们爆发出不辞劳苦、视死如归的创造精神;只有确立令人振奋的崇高的奋斗目标,才能使人民真正感到内心喜悦。

【治 国 用 兵】

【32.思患而豫防之】

水在火上,既济;君子思患而豫防之。(《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水:坎卦。火:离卦。既济:卦名,由坎上离下构成,象征阴阳调和、事业已经成功。患:祸患。豫:同预。

【译文】坎水在离火之上,交织成既济卦;君子因此在事业成功之后,反复思虑可能出现的祸患,事先采取防堵措施。

【感悟】 事业大功告成之后,不可继续无限度地扩张发展;应把察乱知弊、防微杜渐做为战略重点,因为长期巩固和不断优化成功局面本身就是最好的发展。

【《尚书》】

1.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尚书·大禹谟》)读者心得:【注释】惟:语气词,表判断。修:管理。正德:正民之德,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利用:指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的利民之用。厚生:指衣食之类。和:配合。九功:九事。水火金木土谷,叫六府;正德、利用、厚生,叫三事。合称九功。叙:秩序井然。九叙:九功之事有次叙。

歌:颂扬。

【译文】 君王的德行在于使政治美好,政治美好在于使民众生活好。水、火、金、木、土、谷六种生活资料应当治理好,正德、利用、厚生三件利民的事应当配合好,这九件事一定要理顺,九件事都理顺了才会得到民众的称颂。

【感悟】 政治本来不是争权夺利的代名词。儒家认为,政者,正也。政、正同音,意义也可以相通,就是用正道治理民众。背离正道,民众遭殃。善政、德政,表现在以民生为重、心系天下苍生的福祉。

2.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尚书·大禹谟》)读者心得:【注释】 嘉:善。罔:无。攸:所。

伏:隐伏。咸:都。宁:安宁。稽:考察。虐:虐待。无告:指无依无靠的人。废:冷落。

【译文】 要采纳善言,不要埋没好的建议,朝廷之外没有遗弃不用的贤良之士,天下四方的民众就会得到安宁。考察民众的意见,聆听他们的心声,要舍弃自己的成见,依从别人的正确意见,不要虐待无依无靠的人,治 国 用 兵不要冷落贫穷困苦的人。

【感悟】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谦虚、宽容、坦诚地听取意见和建议,哪怕是批评或指责,最终都有利于采纳善言来理顺关系、解决问题。德性的妙用正在于用人之才、成已之功,成全别人的同时成全自己。

3.知人则哲,安民则惠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尚书·皋陶谟》)读者心得:【注释】 哲:明智。官:任用。安;安抚。惠:仁爱。黎民:百姓。怀:怀念。

【译文】 知人善任才能算是明智,才能做到任人唯贤。使民众安居乐业才算仁爱,民众才会怀念他、拥戴他。【感悟】只会精明地算计自己的私利,也不能算是明智;只对自己喜欢的人友善,这也不能算是有仁爱之心。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尚书·益【注释】 帝:指舜帝。股肱:指足和手,喻指心腹大臣。左右:引导。有:助词。翼:辅佐。宣:用。力:治理。

为:助。违:违背。弼:辅助。无;不要。面从:当面听从。后言:背后稷》)读者心得:议论。

【译文】 舜帝说:“你们大臣好比我的臂膀和耳目。我想引导民众走上正道,你们辅佐我。我想治理好四方百姓,你们帮助我。我有过失,你们要帮助我。你们不要只是当面顺从,背后又去指责埋怨。”

【感悟】 君臣关系如身体和四肢那样需要相互依赖。只有彼此坦诚协调,没有私怨和偏见,才能齐心协力、奋发图强,不辜负天下民众的愿望。

5.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尚书·五子之歌》)读者心得:【注释】 下:轻视。惟:语气词,表判断。予:这里是大禹自称。一:皆,都。三失:许多过失。怨:民怨。岂:难道。明:明显。见:同“现”。图:谋划。临:面临。兆:数词,万亿。懔(lǐn):害怕。朽索:腐朽的绳索。驭:驾驭。六马:六匹马驾车,不易调和,形容危险。敬:谨慎。

【译文】民众可以亲近而不可轻视;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才会安宁。我看天下的人,哪怕是愚夫愚妇都比我强。君王一人屡次犯过失,难道要等民怨沸腾了才去考察它?应当在还未形成之时考察它。

【治 国 用 兵】

我治理民众,心情恐惧如同在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六匹马一样。做君主的人怎么能不谨慎呢?【感悟】 民众虽然卑微却不可轻视,君王虽贵为九五之尊却不可自高自大。能够时刻反省自身的德行,唯恐力不胜任而辜负天意民愿,可谓有自知之明。

6.不迩声色,不殖货利【注释】 迩:近。殖:聚集。德懋、功懋:指德行、功劳盛大。懋官、懋赏:指用官职、赏赐来劝勉。用人惟已:指采用别人的意见像自己的一样不妒忌。吝:吝惜。克:能。彰:显。【译文】不要亲近声色,不要聚敛货财;德行大的人就给予官职以劝勉他,功劳多的人就给予奖励以劝勉他;采用别人的意见就像用自己的一样坦然,改正过错毫不吝惜;既宽容又仁爱,向天下民众表明自己的诚信。

【感悟】 坦荡无私、宽容仁爱,都是为政居官者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政治之难,难在为官者舍弃私利,任官唯贤;政治无难,在于施政者一旦身心端正,自然会天下大治。

7.德日新,万邦惟怀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尚书·仲虺之诰》)【注释】 德日新:德行天天更新。怀:归服。志:意志。九族:指亲属,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共称九族。离:背离。懋:勉力而行。昭:昭示。建:立。中:中道。制:裁夺。垂:传。裕:宽裕。后昆:后代。

【译文】 德行日日更新,天下万国自然都会来归顺;志气自满自大,即使是亲近的九族也会背离自己。作为君王要努力发扬盛大的德行,在民众中建立中正之道,用义裁决各种事务,用礼制约内心思虑,并把这种宽裕之道传给后代。

【感悟】·社会的发展演进深受道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古代的太平盛世无不是随着贤明之君的出现而开启,而贤明之君又无不是以道义和礼法来约束自已、教化百姓。

8.万方有罪,在予一人【注释】 王:这里指商汤王。朕王曰:尔有善,朕弗敢蔽;罪(zhèn):我,指商汤王。蔽:隐瞒。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治 国 用 兵之心。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尚书·汤诰》)读者心得:躬:自身。赦:赦免。简:明白。

以:用。

【译文】 汤王说:你们有美德,我不敢隐瞒;我自身有了罪过,我也不敢自我赦免,因为上天都看得清清楚楚。你们四方臣民有过失,根本原因在于我;我有过失,也不敢转嫁到你们臣民身上。

【感悟】 有了过错,勇于承担责任;有了美德,把荣誉推让给别人。这是明君的政治智慧。智慧源于美德,自谦成就伟大。

【9.天道福善祸淫】

王曰:“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尚书·汤诰》)读者心得:【注释】王:指商王成汤。敷:布,施行。罹(lí):遭受。茶(tú)毒:痛苦。

辜:罪。神:天神。祇(qí):地神。福:降福。祸:降祸。彰:显明。肆:所以。台(yì):我。小子:汤王谦称。

将:奉行。明威:指公开惩罚。

【译文】 商王成汤说:“夏王桀灭绝道德滥用刑罚,对你们四方百姓施行暴政。你们四方百姓遭受他的残害,痛苦不堪,不断地向天地神灵申告自己的冤屈。上天的法则是赐福于善良的人而惩罚那些淫邪的坏人,降灾于夏朝,就是要揭露他的罪过;现在我奉天命公开惩罚夏桀,不敢赦免。”

【感悟】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以自己的方式相信善恶有报。这种天道观维持着民间的道德规范,在政治领域内对君王莫大的权利也构成一种无形的制约。

10.与治同道,无不兴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尚书·汤诰》)【注释】 治:治理。否:表否定。与治同道,指采用与治国之道相同的办法。罔:无。终始:即始终。厥:其。与:应对。明明:明其所已明。后:君王。

【译文】实行德政天下就能治理好,反之,天下就会有灾乱。采用与治国之道相同的办法,没有不兴盛的;采用与乱国之道相同的办法,没有不灭亡的。自始至终都谨慎地遵守治国之道,就是非常明智的君王。

【感悟】 国家的治乱兴衰,虽然没有固定精确的模式,却有其显而易见的规律可循。施行德政的路能够走多远,取决于君王的德性;败乱纲纪的朝政能够维持多久,则要看天意民愿的容忍限度。

【治 国 用 兵】

11.无轻民事,惟难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尚书·太甲下》)读者心得:【注释】 陟(zhì):登,行。遐:远。

迩:近。无:不要。轻民事:指轻视民众的劳役。惟:思虑。安:安逸于。

厥:其。位:王位。

【译文】 就像登高,一定要从下面开始;就像远行,一定要从近处开始。不要轻视民众的劳役,要体谅他们的艰难;不要苟安于君位,要想到它的危险。自始至终都要谨慎啊!

【感悟】 天下万民虽弱小却不可以以强势相凌,虽愚朴却不可以以诈谋相欺。历朝历代识时务者不失时机的声称能够救民于水火;然而得逞后过不多时,遗忘承诺,诈心渐起,置民于水火而不顾,于是江山易主,新王粉墨登场。如此更迭循环往复不已。

12.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尚书·太甲下》)读者心得:【注释】弗:不。胡:怎么。一人:指天子。元:大。良:善,好。贞:正,纯正。

【译文】不思虑怎么能够有收获?不做事怎么能够成功?天子一人非常善良,天下四方的民众都会走上正道。

【感悟】 "上梁不正下梁歪",为官一方,也是一方人的表率,如果只凭发号施令,而不身体力行,却沉醉于骄奢淫逸,最终会把民众引入歧途。勤勉才能有所作为。

13.若网在纲,有条不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尚书·盘庚上》)【注释】 纲:网的总绳。紊:乱。服:治,作。穑:收获,泛指耕种。亦:大。秋:秋收,收成。黜(chù):消除。乃心:你们的傲慢之心。实德:真实的德政。婚:婚姻,指亲戚。丕乃:乃,于是。

【译文】就好像把网结在纲上,才能够有条理而不紊乱;又好像农民从事田间劳动,只有努力耕作,才会大有收成。你们只有能够去除私心,把实际的好处施给百姓,以至于亲戚朋友,你们才可以宣称说你们是注重积德的。,【感悟】 德治要有实实在在的德行做基础,经过勤恳辛苦的治理和劳作,把实际恩惠施布于民众。否则,只能是"假德治之名,行人治之实"。

【治 国 用 兵】

14.邦臧,惟众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尚书·盘庚上》)读者心得:【注释】 远迩:指亲疏。罪:刑罚。

伐:击。厥:其。死:恶。德:指奖赏。

彰:表彰。臧:善。佚:失,过失。

罚:罪。

【译文】不论亲疏远近,都要用刑罚惩处那些作恶的,用奖赏表彰那些行善的。国家治理得好,是你们众人的功劳;国家治理得不好,只是我一个人的罪过。

【感悟】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政治计谋。然而政治计谋常有,仁义道德不常有。切实周详的政治计谋和难能可贵的仁义道德是国家得以长久治理的根本保证。

【15.无总于货宝】

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尚书·盘庚下》)读者心得:【注释】 总:聚敛。庸:功劳,指建功。式:句首语气词。敷:施。德;恩惠。肩:克,能够。

【译文】 不要为自己聚敛财宝,要在民众的福利上建功立业!要把恩惠施给民众,永远与民众同心协力!

【感悟】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先义后利、先公后私、先人后已,三者异名同实,无非是期望君臣能够永远怀着一颗爱民之心。

16.朝夕纳诲,以辅台德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尚书·说命上》)读者心得:【注释】 纳诲:进谏教诲之言。朝夕纳诲:指无时不进善言。台(yi):我。金:金属,指铁或铜。砺:磨石。济:渡河。楫:划船的桨。岁:年成。霖:连续三天的雨。

【译文】 大家要时时进谏教诲,来帮助我修德实施善政。就像制作铁器,要用你们做磨石;就像渡大河,要用你们做船和桨;就像大旱之年,要.用你们做甘霖来救旱。

【感悟】 越是贤德之君,越是能够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越是时时惦念着砥砺自己的品德。

17.股肱惟人,良臣惟圣王曰:“股肱惟人,良臣惟圣。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尚书·说命下》)【注释】 王:这里指商王武丁。股:指足。肱:指手。惟:语助词,表判断。正:长。保衡:百官总领,这里指伊尹。作:兴起。弗:不。克:能。

俾:使。厥:其。后:君王,指成汤。

惟:如。挞(tà):鞭打。市:指闹市。

【治 国 用 兵】

【读者心得:】

获:得。不获:不得其所。时:是。

辜:罪过。

【译文】商王武丁说:“手足完备才能算正常的人,良臣具备才能成为圣君。从前先贤伊尹使我先王兴起,他这样说过:‘我不能使我的君王功德像尧舜那样,我心里感到惭愧耻辱,好比在闹市受到鞭打一样。'如果有一个人得不到安置,他就说:‘这是我的罪过。'”【感悟】 明君和贤臣相互依存,相互砥砺。古代有不少君臣时时不忘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道德警言相互劝勉、相互告诫。自然事物的发展呈现线形特征,道德之事却不同,越是贬损自己,越是成就了德性;越是不自大,越是能够伟大。

18.同力度德,同德度义王曰:“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尚书·泰誓上》)【注释】 王:指周武王。度:量度、衡量。义:合宜。受:商纣王名受。亿:十万。一心:齐心协力。商:指纣王。贯:串,穿物之串。盈:满。贯盈:形容极多。诛:讨伐诛杀。厥:其。钧;等同。

【【译文】 武王说:“力量相同就衡量】

【读者心得:】

德行的大小,德行相同就衡量谁的举措更为合宜。商纣王虽然有亿万臣民,却是亿万条心,而我虽然只有三千臣民,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罪大恶极,上天命令我讨伐他;我要是不顺从天意,我的罪过就跟商纣相同。”【感悟】 得民心者得天下。成功并不只是力量的角逐,还有德行及智慧的较量。“万民一心”的背后正是道义的凝聚。

19.天有显道,厥类惟彰王曰:“天有显道,厥类惟彰。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断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痛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上帝不顺,祝降时丧。尔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尚书·泰誓下》)读者心得:【注释】 王:指周武王。厥:其。类:法则。惟:当。彰:彰明。受:商纣王名。狎侮:轻慢。五常: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教。断(zhuó):斫。痛(pū):伤害。黜(chù):贬退。师保:太师,太保。屏(bǐng):除去。典:常。刑:法。回:邪。妇人:指妲已。祝:断,断然。其:语气词,表祈使。孜孜:勤勉。奉:辅助。

【译文】 周武王说:“上天有明显的法则,它的法则应当显扬。现在商纣王轻慢无常,荒废怠惰无所敬畏,自己绝命于上天,结怨于民众。他砍掉冬天早上徒步涉水者的小腿,剖开贤人的心脏,设置酷刑,杀戮无辜,残害治 国 用 兵生灵;崇尚信任奸邪的人,放逐师保大臣,废除常法,囚禁、奴役正义之士;造作奇异淫巧的事物来取悦妇人。上天不依,断然降下灭绝他的灾祸。你们要努力帮助我,恭敬地奉行上天的惩罚!"【感悟】德性不是个人的私事。奸佞之徒一旦得势,会贻害无穷。所以任用官员也得考察他们的德性,这样也是对天下人负责。

20.建官惟贤,位事惟能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尚书·武成》)【注释】 建:立。位事:设置官吏。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教。惟食丧祭:除了五教,古人认为,食以养生,丧以送死,祭以追远,三事能够敦厚风俗,故推重。惇(dūn):推重。明:显明。崇:尊崇。报:报答。垂拱:垂衣拱手。

【译文】 建立官职任用贤良,设置官吏依据才能。注重对民众实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之教和重视民食、丧葬、祭祀三事,推重诚信,显明道义;尊崇德行,报答功劳。这样就可以垂衣拱手而天下安治。

【感悟】 人类社会不能没有一定的价值规范和道德准则。先贤们所留下的道德规范是维持人类社会秩序正常发展的有力保证。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确立和推行,儒家功不可没。

21.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尚书·洪范》)读者心得:【注释】 无:不要。陂(pō):不正。

义:法。好:私好。道:正道。党:结党。荡荡:宽广。平平:平坦。反、侧:指不正直。

【译文】 不要不平不正,要遵循王道公平的法则;不要有损人害人的私好,要遵循王道正义的要求;不要为非作恶,要遵守王道正直的法则。不要偏私结党,要遵行宽广的王道;不要结党行偏,要遵行平坦的王道;不要歧路旁出,要遵行正直的王道。

【感悟】 民意即天命,天命即王道。君王不走正道,必然违背天意,失却民意。只有遵行宽广中正而又无形的大道,天下才会臻于大治、安宁太平。

22.无于水鉴,当于民鉴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尚书·酒诰》)【注释】无:不要。监:通“鉴”,察看。厥:其。命:国命。其:通“岂”,难道。抚:览。时:是,这。

【【译文】 人不要只把水当做镜子来】

【治 国 用 兵】

【读者心得:】

照察自己,应当把民众的意见当作镜子来照察自己。现在殷商已丧失了他的天命,我们难道能不以这个史实为鉴深深地省察一下吗?【感悟】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以民为鉴,可以知天意。然而历史上统治者多是利令智昏,一意孤行,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天怨民怨。

23.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蔡仲之命》)读者心得:【注释】 皇:大。亲:亲近。辅:辅助。惠:爱。怀:安。归:归结。治:治理。乱:祸乱。

【译文】上天没有亲疏远近的偏私,总是辅助有德行的人;民众的忠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是怀念仁爱的君王。做善事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都会达到天下安治;做恶事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都会走向混乱动荡。

【感悟】一个人注重积善行德,一个社会注重惩恶扬善,那么“恶"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善”的形式不同,仁爱民众之心的本质无异。增进德性、仁爱民众是治国安民的根本秘诀。

24.思艰图易,民乃宁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尚书·君牙》)读者心得:【注释】 尔身:你自身。正:中,无邪行。罔:无。中:中正之道,标准。

惟:只。曰:语中助词。怨咨:埋怨嗟叹。祁(qí):盛,大。厥,其。艰:难。

图:谋求。易:改变。

【译文】你自身能够走正道,民众就不敢不走正道;民众心中没有合乎中道的标准,只是依从你的行为作为标准。夏天炎热多雨,民众要抱怨哀叹;冬天严寒,民众又要抱怨哀叹。他们艰难哪!你要想到他们的艰难,积极谋求那些解决的办法,人民才会安宁。

【感悟】 政治之要在于以民为本、因地制宜。革故鼎新、除旧布新,实为利民之举、治国之道。

25.后德惟臣,不德惟臣仆臣正,厥后克正;仆臣谀,厥后自圣。后德惟臣,不德惟臣。(《尚书·冏命》)读者心得:【注释】 仆:仆侍。正:中正。厥:其。后:君王。克:能。谀:阿谀。自圣:自以为圣。惟:语助词,表判断。【译文】仆侍近臣都能够贤良中正,他们的君主就会贤良中正;仆侍近臣阿谀谄媚,他们的君主就会自以为圣明。君主有德,是由于臣下的成全;治 国 用 兵君主失德,是由于臣下的误导。

【感悟】 近臣就如君王的一面镜子,如果大臣奸佞,君王所得到的信息就会失真。历史上的昏君和暴君身边,多是一些奸佞之臣在推波助澜;而一些明君、贤君的左右总是不离忠臣、诤臣的身影。

26.非讫于威,惟讫于富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柒彝。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尚书·吕刑》)【注释】 穆穆:美好。上:天子。明明:明察。下:臣下。灼:照耀。刑之中:用刑适中。率:语首助词。乂(yì):治理。柒(fěi):辅助。彝:法。

典:主管。典狱:主持断案。讫(qì):止,终。富:仁厚。

【译文】天子具有美德,臣下能够明察,德行光照四方,无不勤勉于德政,所以在刑罚上也能够昌明公正,治理民众以辅助常道。主持审理案件,不只是依靠刑罚,而是依靠仁厚的品行来使人回心转意、改过迁善。

【感悟】 威信不来自于严苛的刑罚,而来自于仁厚的德性。刑罚本身不是目的,规正人心、勉人向善才是目的,严刑重罚只会抑制人的善良本性,疏远人道。

【27.刑罚世轻世重】

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尚书·吕刑》)【注释】 上刑:重刑。适:宜。服:治。下服:减一等处理。上服;加一等处理。权:变,指灵活性。世:指当时社会状况。刑罚世轻世重;刑罚根据时世决定轻重。齐:同。惟齐非齐:同与不同。伦:条理。要:纲要。【译文】 犯了重罪适合于从轻处罚的,就从轻处罚。犯了轻罪适合于从重处罚的,就从重处罚。刑罚的轻重可以灵活一点。刑罚的轻重可以根据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状况来制定,治世用刑宜重,乱世用刑宜轻。时轻时重,灵活掌握,但是也必须符合一定的道理和标准,不能任意决定。

【感悟】 道德规范的柔性约束如果失败,则要靠刑罚来补救,但即使是刑罚领域,仁义道德也并非派不上用场。对“恶”的处治需要审慎而富有同情心,单纯的惩治不是目的,劝人向善才是目的。

【治 国 用 兵】

28.哀敬折狱,咸庶中正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察辞于差,非从惟从。哀敬折狱,咸庶中正。(《尚书·吕刑》)【注释】 佞(ning):善辩。狱:案件。

折狱:断案。良:善。罔:无。辞:供词。差:指供词中的矛盾之处。从:认罪。咸:皆。庶:副词,表希望。中正:正确无误。

【译文】 审理案件不是靠能言善辩的口才来折服疑犯,而应用温良公正的态度来审理案件,务使案情的判断合理得当。同时要认真考察嫌犯供词中的矛盾之处,使得不服罪的人服从。应当怀着悲哀和怜悯的心情判决诉讼案件,使案件的处理公正无误。

【感悟】 怀着哀怜之心来判决案件,这在崇尚法律无情的现代社会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一个社会如果对“恶”没有良好的化解机制,而一味采取大开杀戒的办法来摆平,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以法治人的同时,更应该考虑以德服人。

29.狱货非宝,惟府辜功有德惟刑。明清于单辞,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狱货非宝,惟府辜功。(《尚书·吕刑》)读者心得:【注释】 明清:明察。单辞:一面之词。乱:治。罔:无。中听:指不偏听。或:语气词,加强否定语气。私家:私自谋利。两辞:案件双方的供词。狱货:审理案件时接受的财货。

府:聚集。辜:罪。功:事。

【译文】 实行德政也必须有刑罚。断案时应当明察一面之词,民众是否服从,完全在于公正地考察双方的供词,不要为私利偏袒任何一方。断案时接受的贿赂不是什么宝物,那是在聚集罪恶。

【感悟】 行贿受贿在其他领域或许只是一般的腐败行为,然而在司法领域却是制造冤屈、纵容犯罪的罪恶行径。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它对公正的破坏、对法律的践踏最直接、最严重。

【治 国 用 兵】

30.人之有技,若己有之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尚书·秦誓》)读者心得:【注释】 昧昧:暗暗。介;个。断断:诚实专一。猗:语气助词。技:能。休休:宽容。其:乃。如:能。彦:有才有德。圣:品德高尚。不啻(chì):不但。

【译文】我暗暗思量着,有这么一个大臣,诚实专一而没有别的本领,他的胸怀宽广而能容纳别人。别人有本领,好像自己有本领一样。别人品德高尚,本领高强,他从内心里喜欢,不只是像他口头上称道的那样。

【感悟】 仁德比才能更为重要,才能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所能也有所不能。人才易得,德性难求。即使对于政事来说,德性也比才能更为根本。

【《诗经》】

1.哀我人斯,亦孔之将既破我斧,又缺我斯。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诗经·破斧》)【注释】 破:震碎。缺:砍出缺口。斯(qiāng):方孔斧。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的同母弟,曾带兵东征,平定纣王之子武庚和三叔(武王的三个读者心得:弟弟,即管叔、蔡叔和霍叔)的叛乱,灭东方十七国。四国:说法不一,或指管、蔡、商、奄,或指殷、东、徐、奄。皇:通“匡”,匡正。我人:士兵们自称。斯:语气词。将:借为"臧",美好,此指幸运。

【译文】 圆孔斧头已砍破,方孔斧儿又缺口。周公率兵去东征,四国匡定得安宁。可叹我们这些兵,保全性命已万幸。

【感悟】 "周公东征"维护了西周王朝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值得称颂的正义之举。虽然残酷的战争不知夺去了多少鲜活的生命,但战争往往又是维护和平、保护生命的一把利剑。在号称文明社会的今天,我们脱离战争危险了吗?远远没有。相反,如果谁忘记了战争,谁就将面临战争。

2.驍驍征夫,每怀靡及皇皇者华,于彼原隰。跣跣征夫,每怀靡及。(《诗经·皇皇者华》)读者心得:【注释】 皇皇:同“煌煌”,色彩鲜明的样子。华:同"花"。原:高而广的平地。隰(xí):低湿之地。跣騎(shēn):众多的样子。征夫:行人,出使者。每:每人。怀:想着。靡及:指治 国 用 兵尚未办理之事。

【译文】 缤纷绚丽朵朵花,开满洼地与山冈。众多往来的使臣,未尽功业放心上。

【感悟】 为了职责而无视美丽的风景,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敬业者形象。当今社会,这种敬业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尤显珍贵。敬业是一种习惯、一种品德。虽然它或许不能给我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成效,但它是我们获得别人尊重和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

3.式讹尔心,以畜万邦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议。式讹尔心,以畜万邦。(《诗经·节南山》)读者心得:【注释】昊天:泛指上天。惩:戒止,改正。其心:指周王朝执政大臣尹太师的内心。覆:反而。家父:周朝大夫。诵:诗歌。王议:指周王任用的恶人;议,通“凶”。式:发语词。讹(é):感化,改变。尔:指周王。畜:安抚。万邦:指四方诸侯各国。

【译文】 老天做事不公平,使我君王心不宁。太师不能戒邪念,反把正道来忌恨。家父所以作此诗,是为追究那恶人。以冀感化君王心,安抚万邦久昌盛。

【感悟】 中国古代社会,多少王朝兴衰更替、起起落落,你方唱罢我登场。如何保持一朝一国的长治久安?诗人希望通过惩戒贼臣、感化君王,从而实现重振朝纲的做法虽然难以实现,但也不乏真知灼见。是啊,王朝兴替与其说是天灾,倒更不如说是人祸。所以,只有找到一种让所有人都能尊重秩序、各安其分、各尽其职的制度和方法,才能确保国家长久的和平与繁荣。

4.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兔兔,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巧言》)【注释】 奕奕:盛大的样子。寝庙;指周王室宗庙。君子:指周朝的开国君主如武王、成王等。秩秩:宏伟的样子,一说明智。猷(yóu):计谋。圣人:指圣明之人,如周朝的开国功臣,如文王、武王、周公等人。莫:通“谟”,谋划。忖度(cǔn duó);揣测思量。跃跃:跳跃的样子。鼻(chán)兔:狡兔。荏(rěn)染;柔弱的样子。往来:指辗转相传。行言:流言飞语。焉:句中助词。数:算计,考虑。蛇蛇(yí):同“融”,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样子。硕言;大话。巧言:花言巧语。

【读者心得:】

【治 国 用兵】

如簧:像吹奏乐器的舌簧片一样。

【译文】 巍峨高大的宗庙,开国君王把它造。建国大计真宏伟,圣人谋划好奇妙。他人对我有心计,思虑全面又周到。狡兔蹦蹦又跳跳,遇到猎犬跑不掉。佳木虽然弱枝条,那是君王亲手造。流言蜚语布四方,仔细盘算方可靠。自以为是说大话,口出谬言真可笑。花言巧语舌如簧,脸皮厚厚不害臊。

【感悟】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机能。人们有一万个理由为自己所拥有的语言能力而自豪,然而人们又可能因信口雌黄与颠倒黑白深受其害。生活中,那些厚颜无耻、巧舌如簧的鼠辈纵然可能权倾冲天、飞扬跋扈一时,但终不能逍遥一世。

5.淑人君子,怀允不忘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诗经·鼓钟》)读者心得:【注释】 鼓:敲。钟:乐器。将将:“锵锵”(qiāng),形容钟声。汤汤(shāng):水流大而急的样子。淑人:善良有美德的人;淑,善。怀:思念。允:诚信。

【译文】 敲钟声铿铿锵锵,淮河水浩浩荡荡,心中忧愁又哀伤。那些善良诸君子,诚信满怀不相忘。

【感悟】 这里有鼓乐喧天,这里有浩浩淮水,作者无心欣赏却黯然神伤,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那些所谓善良和诚实之人原本不善,也原本不诚啊。真诚与善良是最值得歌颂的品德,它本然天成,无需装扮,更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少。对那些拥有权力、财富却反而丧失善良与真诚的人,还值得你羡慕吗?6.君子万年,保其家邦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诗经·瞻彼洛矣》)读者心得:【注释】 洛:水名,具体说法不一。

泱泱:水深广的样子。止:语气词。

同:聚。

【译文】 你看洛水长又长,河水深深又宽广。天子乘驾已来到,福禄齐聚供君王。天子寿命万年长,保其家国得安康。

【感悟】:古代阶级社会,国之兴亡常常系于君王一人,所以君主的德性、脾气、爱好与才能大小往往也决定了国家的命运。而这种希望君主万寿无疆来求得国家长治久安的做法只能是自欺欺人。

【治 国 用 兵】

7.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诗经·文王》)读者心得:【注释】 遏:停止。尔躬:自身。宣昭:普遍的昭示。义问:美好的声誉;问:同"闻"。有:通“又”。虞:考虑,猜想。自天:来自天命。载:运行。

臭(xiù):气味。仪刑:效法。作孚(fú):产生信用,【译文】 保持天命不容易,不能断送你手上。美好声誉传四方,常虑上天灭殷商。冥冥上天载万物,无声无息自徜徉。效法文王做榜样,万邦信赖国乃昌.【感悟】 天命即民意,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此乃千古真理。

8.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诗经·文王》)读者心得:【注释】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於(wū):叹美之词。昭:光明。旧邦:旧国之义,周自后稷开国,历夏、商两朝,故称旧邦。命:天命。维:语助词,有判断之义。有:语首助词。不:通“"丕”,大,尤甚。显:显耀。时:通“是”,正确,良善。陟(zhì):登位,上升。

【译文】 文王魂灵在上天,啊,显耀德行甚天庭。虽然吾周为旧国,所承天命已为新。周朝国运方显耀,帝命昭昭且善行。不管文王升与降,天帝左右不相离。

【感悟】 国运昌盛与否到底是在于天命还是人心呢?虽然周王承认有“帝命”的存在,然而他们心中的上帝不在于上天而在于文王显耀的德行。以此可见,周初统治阶层的头脑是清醒的,尤其他们关于"维新"的思想更是启发后人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重要思想渊源。

9.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经·假乐》)读者心得:【注释】 于:应为“千”,因形似而误。

穆穆:严肃庄重的样子。皇皇:光明的样子。愆(qiān):失误、过失。率:遵循。章:典章制度。

【译文】 千禄百福为你降,千子亿孙真兴旺。仪容庄重明而亮,适宜作君又称王。不犯过失不健忘,治国应守旧典章。

【感悟】 政治文明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重视借鉴历史经验又能顺应历史潮治 国 用 兵流、实现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周王朝前后历经近八百年可谓长寿,堪称世界历史上的“奇迹”。究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它能够较长时期内遵守文武周公之道、积极推崇德治是分不开的。

10.民亦劳止,汽可小康民亦劳止,汽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懵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诗经·民劳》)读者心得:【注释】 止:语气词。汽(qì):庶几,表示希望之副词。小:稍微。康:安居、安定。惠:把国家治理好。中国:指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绥:安定。无:通“毋”。纵:放纵。诡随:诡诈欺骗的人。谨:谨防。无良:不良之人。式:语首助词,无实义。遏:阻止、制止。寇虐:掳掠和暴虐。僭(cǎn):曾经。明:光明(或神明)。

柔:怀柔,安抚。远:指远方的诸侯。

能:亲善。迩:近邻。

【译文】 百姓实在太辛苦,仅欲求得小安康。只有王国治理好,才能安定周四方。不得放纵欺骗者,定要谨防人无良。遏制掳夺与暴虐,神明不惧又何妨。远方安抚睦近邻,旨在稳定我周王。

【感悟】 没有普通民众的“小康”就没有王国的安定,没有王国的良好治理就不能威仪天下、安定四方;反过来,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又是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实现小康的根本保证,良好的外部环境还是王朝稳定的重要条件。王国治理的关键在于严肃法纪、惩恶扬善。所有这些对我们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也颇具启发意义。

11.辞之辑矣,民之洽矣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经·板》)读者心得:【注释】 难:指给予灾难。然:如此。

宪宪:喜悦的样子。蹶(jué):失败,挫折。泄泄(yì):喋喋不休的样子。辞:指发布的政令。辑:和缓,和平。洽:和谐融洽。怿(yì):借为“犟”(dù),败坏。莫:借为“痪”,病苦。

【译文】 上天正在降灾难,不可如此欣欣然。上天正在兴动乱,言语不可胡乱弹。政令如能多舒缓,百姓融洽心乃安。政令若是被败坏,百姓就要遭苦难。

【感悟】 回顾中国历史,多少王朝兴衰更替,多少生命生灭沉浮。其中充满的血腥杀戮和无治 国 用 兵尽冤屈让人不寒而栗。当历史上“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的故事屡屡上演的时候,平民百姓只能感叹人世的悲凉与生命的短暂。所以,要确保政令宽舒得当、臣民心情顺畅,当政者务必谨言慎行。

12.民之多辟,无自立辟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诗经·板》)读者心得:【注释】 携:提携。曰:语助词。益:通“镒”(扼),扼制。牖(yǒu):通“诱”。孔:很,甚。辟:通“僻”,邪僻。

无:“毋”。辟:刑法,法律。

【译文】 提携百姓莫强制,百姓原本易开导。百姓邪僻自有因,莫自立法把民扰。

【感悟】 统治者应该将维护自身统治和实现社会公平两者结合起来。健全的法制既要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又要保证法律的公正性。相反,如果一味强调维护统治者单方面的利益,甚至不惜“依法”剥夺被统治者的合法权利,这样的社会就不会长久,这样的法律也早晚会被废除。

1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荡》)【注释】 荡荡:本用来形容流水奔流,此指恣意妄为、不守法制的样子。上帝:此实指周王。辟:君主。疾威:暴虐,淫威。辟:通“僻”,邪僻。烝(zhēng):众多。匪:通“非”。谌(chén):诚信。靡:无。鲜:少。克:能。

【译文】 恣意妄为那帝王,竟是百姓之君上。帝王暴虐又施威,政令总是太乖张。上天化育众百姓,无奈天命也虚妄。王朝无不有初善,善不能终国败亡。

【感悟】 古代帝王总是自诩为天子而君临天下,但实际上大多数帝王毫无君子之德,他们或荒淫愚蠢,或暴虐乖张。正因如此,中国历代王朝总是在有善始、无善终以及兴衰成败的交替之中不断前行,而这样的结果又必然导致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和历史发展的踯躅不前。这是现代人们应该努力汲取的历史教训。

【治 国 用 兵】

14.为谋为毖,乱况斯削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诗经·桑柔》)【注释】 虑:谨慎。况:状况。削:减少。尔:指周王及当时执政的大臣。

恤:忧虑。序:安排。爵:官位。逝:语气词。濯:用水冲洗。载:语首助词。胥:皆,都。及溺:沉溺。

【译文】谋略制定需谨慎,祸乱状况得消平。劝你多生忧民心,教君选贤又任能。若是手拿热东西,何人不用清水洗?如非惩恶来扬善,皆溺于水终丧身。

【感悟】 良好的开头是事业成功的一半,所以做什么事都要运筹帷幄、先谋而后动。至于那些掌握百姓生杀大权和命运的统治者更应恪尽职守、忧国忧民,否则他们也将自食其果,难逃被颠覆与惩罚的命运。

15.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注释】 则:法则。秉:持。彝(yi):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常道。懿(yi):美好。秉彝,好是懿德。(《诗经·烝【译文】上天造就众生民,孕万物来民》)育法则。百姓办事守常道,皆因欢喜读者心得:好品德。

【感悟】先人这种清晰而强烈的规则意识和道德观念非常可贵。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法律、规章、道德规范不可谓不多,然而人们遵纪守法和维护公德的意识与自觉性却不尽如人意。法盲者的我行我素、知法者的知法犯法甚至还有执法者的挟私辱法,凡此等等无不强烈地刺激着善良人们的神经。对此,每一个正直的人都不能等闲视之。

16.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诗经·烝民》)读者心得:【注释】明、哲:明智,洞察事理。保身:保全自身利益、荣誉等。夙夜:早晚。解:通“懈”。

【译文】既聪明来又睿智,用以保全其自身。早晚努力不懈怠,侍奉周王他一人。

【感悟】“明哲保身”常被用作贬义,意思是指只顾着保全自己而回避原则的一种处世态度。然而,就其本义来说并非如此,它原指深明事理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保全自身应该是人们的一种本能治 国 用 兵反应,只要它不是通过非法或无德的手段来取得;相反通过自己的聪明与睿智来获得自身的保全,这不正是一种生存智慧吗?17.矢其文德,洽此四国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诗经·江汉》)读者心得:【注释】 令闻:美誉。矢:通“施”。

文德:“文治”,与“武功”相对。洽:协和。四国:指四方诸侯之国。

【译文】 英明勤勉的周王,美好声誉不停歇。不知疲倦施文德,万邦因此得和谐。

【感悟】综合国力不仅体现于一国的军事、经济、资源等硬实力,而且还体现科技、教育、文化、道德、制度等软实力。相比而言,后者更具持久力。所以,正如个人希望文韬武略一样,一个国家同样也离不开文治与武功。

18.假以谧我,我其收之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诗经·维天之命》)读者心得:【注释】 维:通“惟”,思虑。於(wū):叹词。穆:美好,庄重。於乎:鸣呼。

不:通"丕",甚。纯:大而深厚。假:通“嘉",美、善。溢:通"谧”(mì),安定。骏惠:两词同义并列,"顺从"之义。笃(dǔ):忠诚专一。

【译文】 想起天道之为何?美哉运行任逍遥。大显耀之又为何?文王品德大又高。善德使我得安定,我守善道不动摇。恭敬顺从我文王,子孙笃行文王道。

【感悟】 在天与人之间,周人敬天但更敬祖先和百姓;在天命与品德之间,周人承认天命但更崇尚品德。这种对天命、品德、祖先、百姓的敬重成为周朝长达近八百年王朝统治的重要思想基础。这种可贵的敬天保民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19.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绥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间【注释】 绥:安定。娄:“屡”的借字。

解:通"懈",懈怠。桓桓:威武的样子。士:古代“士”、“土”通用,此为治 国 用 兵之。(《诗经·桓》)读者心得:“土”意。以:有。克:能。厥:其。

间:代替。之:殷商。

【译文】 天下万邦皆安定,屡有丰年天下平,天佑大周不懈怠。英勇威猛的武王,保住他自己国土,于是四方来臣服,国家终于得安宁。武王功德明天下,天命代殷作君王。

【感悟】 周武王所以能够推翻殷商、建立西周王朝,在于新王朝符合民心所向、顺应历史潮流,也正因此才出现了生产发展、百姓安定、四方臣服、万邦咸宁的大好局面。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为镜,可知兴替。

【《礼记》】

1.道德仁义,非礼不成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礼记·曲礼上》)【注释】 讼:指关于财产的官司。

宦:做官。莅官:担任官职。

【译文】道德仁义不通过礼就无法成就;教化、训导民俗使其走上正途,不通过礼就不完备;分辨纷争和案件的是非曲直,没有礼就不能决断;君臣、上下、父子、兄弟,没有礼就无法确定各自的名分;从师学习做官和学习知识,没有礼,师生之间就不能亲读者心得:密;上朝列位,整治军队,担任官职,执行法令,没有礼就失去了威严;祈福祭祀,供养神灵,没有礼就不够虔诚和庄重。

【感悟】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名,礼不仅渗透在政治、军事、法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而且是必备的治国之道。曾几何时,作为泱泱大国的华夏民族,以其博大精深的礼乐文明吸引着万国来朝,威仪显赫。

2.败则死之;危则亡之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谋人之邦邑,危则亡之。(《礼记·檀弓上》)读者心得:【译文】指挥军队作战,打了败仗就应该自杀以殉国;负责治理国家,如果导致国事危难、政局不稳,就应该自我流放。

【感悟】 儒家“在其位,谋其政”的出仕观,张扬和挺立了一种担当意识和廉政意识。令人汗颜的是,今天那种"无过就是功"、“不谋其政而谋其私利”的渎职和腐败行为,与古人的政治智慧相比难以望其项背。

【治 国 用 兵】

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注释】 与:通“举”。矜(guān):通“鳏”。

【译文】 孔子说:大道盛行的时代,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讲究诚信,增进和睦,所以人们不只是孝敬自己的双亲,也不只是对自己的子女总爱,而是使老年人都能够安享晚年,壮年人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力,年幼的人能够健康成长,鳏寡孤独的人和残疾有病的人都能够得到供养。

【感悟】 没有把外物、天下据为已有的私欲和贪念,不只是人的精神境界的问题,它确实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走向及国民的精神风貌。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一个似是而非的假命题:推行道德必然陷入空谈道德以至于误国误民。

4.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孔子曰:大道既隐,天下为【译文】 孔子说:大道衰微的时代,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私产。人们只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读者心得:爱自己的亲人,只对自己的子女慈爱。买卖财货、出力劳作都是为了自己。君主和诸侯们设定礼法,私自把国家世代相传,修建城郭沟池作为防护,制订礼义作为纲纪,来确定君臣之间的名分,加深父子之间的感情,融洽兄弟之间的情义,增进夫妻之间的关系,设立制度,划分田宅,推崇勇力和才智,把各种功利据为己有。于是,计谋出现了,战争兴起了。

【感悟】 自私的初衷也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然而往往事与愿违,自此以后,辛苦劳作的人类不仅要应对自然界的风风雨雨,还要腾出手来解决由自己造成的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是非和争端。

5,南面治天下,必自人道始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礼记·大【注释】 不与:不在其中。存:抚恤。赡(shàn):富足。纰缪(pī miù):错误。

【译文】圣人执掌政权治理天下,首先要做五件事情,还不包括治理民众。第一是治理好自己家族;第二是奖赏有功劳的人;第三是选拔贤德的人;第四是任用有才能的人;第五是治 国 用 兵传》)读者心得:安抚举用有仁爱之心的人。这五件事情一旦能够做得到,民众没有不满意的、没有不富足的,五件事情中哪一件出现差错,民众可就遭殃了。所以圣人掌权治理天下,一定会从人伦道德做起。

【感悟】 与其他各派学说不同,"齐家"理论是儒家的独特治国方案。治国以"齐家"为基础,而"齐家"又建立在"修身"基础之上,“修身”如何得到证实则又可以以能否"齐家"来验证。

6.怠则张而相之,废则扫而更之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颂而无谄,谏而无骄;怠则张而相之,废则扫而更之。谓之社稷之役。(《礼记·少仪》)读者心得:【注释】讪(shàn):诽谤。疾:怨恨。张:鼓励。社稷之役:即社稷之臣。【译文】 作为国君的臣下,应当勇于当面劝谏而不能背后诽谤,如国君不听从,可以独自离去而不能怨恨;称颂国君而不谄媚,劝谏国君而无骄意;国君怠惰,就鼓励他、帮助他;国政败乱,就扫除它、革新它。能够这样,就是社稷之臣。

【感悟】 诤臣往往被开明的皇帝视为自己的一面镜子。贤能的人可贵之处不只在于他的才能,更在于他坚守道义的美德:无私怨,不谄媚。

7.至孝近乎王,至悌近乎霸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贵有德,何为也?为其近于道也。贵贵,为其近于君也。贵老,为其近于亲也。敬长,为其近于兄也。慈幼,为其近于子也。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礼记·祭义》)【注释】 王,指王道,如像尧舜那样以道德感化民众而取得天下。弟(tì),也作"悌",弟弟敬顺兄长。霸,指霸道。

【译文】 先王治理天下的原则有五点:重视有德的人;重视有地位的人;重视年老的人;尊敬长辈;慈爱幼辈。这五点是先王安定天下的办法。重视有德的人是为什么呢?因为有德的人能够察识天道;重视有地位的人,是因为他相似于君王的尊贵;重视年老的人是因为他近似于父母;尊敬长辈,是因为他近似于兄长;慈爱幼辈,是因为他近似于子女。所以孝道的极点接近于王道;而悌道的极点就接近于霸道。

【感悟】 王道以德服人,在潜移默化中教化民众。国家的长治久安有赖于民众的心悦诚服,而霸道仰仗武力的威势只能逞一时之能,实为下策。

【治 国 用 兵】

8.入其国,其教可知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礼记·经解》)读者心得:【注释】 易良:平易和善。洁:简约。属辞:指连缀词句。比事:指比兴事物加以评论。

【译文】 孔子说:来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教化情况就能看得出来。民众温顺质朴,这是受到了《诗》的教化;通达而知晓古今,这是受到了《书》的教化;心胸宽广、平易和善,这是受到了《乐》的教化;宁静细致入微,这是受到了《易》的教化;恭敬谦让,这是受到了《礼》的教化;善于言辞、评议是非,这是受到了《春秋》的教化。

【感悟】《五经》是礼乐文化的重要文字载体,蕴涵着教化众生的巨大智慧。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仍然显示出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五经》功不可没。

【9.使人徙善远罪而不自知】

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礼记·经解》)【注释】 微:细微而不易觉察。徙善:趋向善良。

【译文】 礼的教化作用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它能够在邪恶还没有形读者心得:成之前就将其止息,能够使人们一天天在潜移默化中趋向善良、远离罪恶而又察觉不到。所以先王特别尊崇礼。

【感悟】 先贤们的智慧令人不得不叹服。现代社会的法律比之于古代的“王法”不可谓不详尽完备,可是在应用中总嫌不够完善,尽管各种各样的“修正案”、“补充条例”相继出台,可还是有不断出现的“法律空白”让执法者疲于奔命。

10.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孔子曰:“人道,政为大。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礼记·哀公问》)读者心得:【译文】 孔子说:“人伦道德中,政治是最重要的。所谓‘政’,就是‘正’。君王如果能够走正道,那么百姓自然就会服从治理了。君王的所作所为,是百姓所依从的榜样。君王不主动走正道,百姓照什么去做呢?”【感悟】 政治就是要求君王们以身作则走中正之道,使天下归服。儒家创始人对政治的理解可谓经典独到,既有别于西方人"众人之事"的理念,又不同于现今人们把政治视为名利上场的治 国 用 兵角逐这一心态。

11.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孔子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礼记·哀公问》)读者心得:【注释】 乐天:安享天命而不怨天尤人。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政治,把对民众的仁爱看得最为重要。不能对民众仁爱,就不能保全自身;不能保全自身,就不能安定地治理国土;不能安定地治理国土,就不能安享天命;不能安享天命,就不能成就自身了。”

【感悟】只有成就别人才能成就自己。体恤民情、修德安民,是政治的本义、君王的天职。儒家并不是片面强调民众尊君、做顺民,而对于君王这一边无疑给君王增加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12.奉三无私以劳天下】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译文】 子夏问:“夏商周三代先王们的德行,与天地并齐。请问怎样才能达到与天地并齐呢?”孔子说:“奉行三无私的精神来治理天下。"子夏问:“请问什么是三无私?”孔子说:“天覆盖万物没有偏私,地承载万物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礼记·仲尼闲居》)读者心得:没有偏私,日月普照万物没有偏私。用这三种精神治理天下,就叫做三无私。”

【感悟】 人的德行要取法于天地日月,坦荡无私、无所偏私,这是儒家"天人合一"理论的实质,其间渗透着感恩和敬畏天地的情愫。

【13.贵人而贱禄】

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有国家者,贵人而贱禄,则民兴让;尚技而贱车,则民兴艺。”(《礼记·坊记》)读者心得:【注释】 贱禄:指不吝啬颁发俸禄。车:指君王赏赐给臣下的车马服饰。【译文】 孔子说:“君子尊重别人而贬低自己,在利益面前先考虑别人,而后才想到自己,如果都能这样,民众自然就会兴起谦让的风气。”“治理国家的人,如果尊重人的才能而不惜颁封爵禄,那么,民众就会以谦让为美德;如果崇尚人的技艺而不惜赏赐车服,那么民众就会以学习技艺为乐事。”

【感悟】 民风的归正需要用合乎德性的方式来引领。儒家重义轻利、尚德尊贤的德性行为并非徒劳无益的不实之举。

【治 国 用 兵】

14.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作忠。""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做孝。”(《礼记·坊记》)【译文】 孔子说:“有美德善行则归功于他人,有过错不足则自己承当,这样民众就不会发生争执;有美德善行则归功于他人,有过错不足则自己承当,这样怨恨就会日益减少。”“有美德善行则归功于他人,有过错不足则自己承当,这样民众中就会兴起忠信的风气。"“有美德善行则归功于他人,有过错不足则自己承当,这样民众中就会兴起孝顺的风气。”

【感悟】道德的感染力是持久而深厚的,推贤让德的善行有助于敦厚民众的品性,明君圣玉即使有德于民众也不敢“贪天之功”。如果人人都能够胸怀宽广,把功绩归于别人,将过失归咎于自己,那么社会关系自然和睦融洽。

15.上之好恶,不可不慎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译文】 孔子说:臣下侍奉君王,不是听从他的命令,而是看他是如何做的。君王爱好某种事物,臣下一定更会如此。所以君王的爱好和厌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礼记·缁衣》)读者心得:能不十分审慎,因为他是民众的表率。

【感悟】 上行下效。单纯的命令永远都不能够令人心悦诚服,令行禁止需要君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16.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綽。故大人不倡游言。(《礼记·缁衣》)读者心得:【注释】 纶(lún):青丝绶带。結(fú):引棺的大绳索。游:虚浮,不切实际。

【译文】 孔子说:君王说的话本来像丝一样细,可是传到下面就像带子一样的粗了;君王说的话本来像带子一样粗,可是传到下面就会像引棺的大绳索那样粗大。所以执政的人不应当提倡说空话大话。

【感悟】 言语谨慎、言之有理也是儒家对君王德性的起码要求,空话大话虽可逞一已之欢、助一时之兴,却从根本上败坏了社会风气,最终损人毁已。

【治 国 用 兵】

17.爵禄不足劝,刑罚不足耻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禄不足劝也,刑罚不足耻也。故上不可以亵刑而轻爵。(《礼记·缁衣》)读者心得:【注释】 劝:勉励。亵(xiè):亵渎,不庄重。

【译文】 孔子说:政令推行不下去,教化不能获得成功,这是因为封官加禄太滥,不足以勉励人们兢兢业业;而刑罚的执行又太不公正,不足以让人们觉得犯罪可耻。所以君王不能够不严肃认真对待刑罚,也不能随意封官加禄。

【感悟】 不用道义来治理民众而过分依赖赏罚和颁封,并非治国良策,既无法应对随之而来的赏罚滥而不公问题,又无法满足和节制民众被唤起的功利之心。既无道义感,又无羞耻心,唯利是图必然是民众的唯一选择。

【18.上下和亲而不相怨】

上必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然后取其什一,故上用足而下不匮也,是以上下和亲而不相怨也。和宁,礼之用也,此君臣上下之大义也。(《礼记·燕义》)【注释】 道民:引导民众。道:从,由。什一:古代赋税征收十分之一。

匮(kuì):匮乏。

【译文】 在上位的人一定要明确用正道来引导民众,民众遵循后有所成就,然后可以征收他们收获的十分之读者心得:一的赋税,这样,国家富足而百姓的生活也不会匮乏,所以上上下下都和谐亲近而不会产生怨恨。和乐安宁,这是运用礼制的结果,是君臣上下之间的大义所在。

【感悟】 社会的和乐安宁是君王尊崇道义、教化民众、轻税薄赋的自然结果,单凭某种政治手段难以奏效。

【《春秋》】

1.众叛亲离,难以济矣(众仲)对(鲁隐公)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势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左传·隐公四年》)读者心得:【注释】 众仲:鲁国大夫。禁(fén):使……纷乱。州吁:卫国人,杀害国君而自立。戢(jí):收藏,制止。

【译文】(众仲)对(鲁隐公)说:“我听说要用德行安定百姓,而不曾听说用祸乱的。用祸乱,就好比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更加混乱。州吁只知道依仗武力,毫无仁慈之心。依仗武力就会失去百姓,安于残忍就会没有亲信。这样老百姓就会反对他,亲信的人也会离开他,他的政权不会长久。战争,就像火一样,如果一味用兵而不加收敛,他就会玩火自焚。”

【感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治 国 用 兵】

这是被历史一再证明的普遍真理。历史上,那些穷兵黩武、失德于民的暴君,最终无不众叛亲离、玩火自焚。

2.亲仁善邻,国之宝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读者心得:【注释】 五父:陈国贵族。谏(jiàn):劝谏。

【译文】 五父劝谏(陈侯)说:“亲近、保持仁义并能结交、善待邻国,这是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法宝。”

【感悟】 历史上王朝的统治不外乎王道和霸道两种主要途径。前者旨在施人道、倡仁义,保持社会成员的和谐共处;后者则崇尚武力,弱肉强食,一切唯我独尊。事实上,纯粹的王道和霸道既不存在,也不可行,只有王霸并行、文武兼备才是可取的。

3.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注释】 经:治理。定:安定。序:使有秩序。许:许国。无刑:违背法度。

度:量。累:累及。

【译文】 “……礼,是治理国家、安定人,可谓知礼矣。”(《左传·隐公十一年》)读者心得:社稷、使百姓有序、对后代有利的工具。许国违背法度就去讨伐它,服罪了就宽恕它,揣度德行而处世,衡量自身力量而办事。看准时机行动才不会连累后人,可以说是懂得礼了。"【感悟】 古人不仅推崇“礼”在治国安邦、安抚百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很注重“礼”运用的方式与方法。度德而处、量力而行、相时而动所体现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值得我们身体力行。

4.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邪而诅之,将何益矣!”(《左传·隐公十一年》)读者心得:【注释】 诅(zǔ):诅咒。

【译文】 “政治用来治理百姓,刑罚用来纠正邪恶。既缺乏有道德的政治,又缺乏有威信的刑罚,所以才会发生邪恶。邪恶发生后再去诅咒,不会有什么作用的!”

【感悟】 传统中国社会追求一种政刑互补、宽猛相济、恩威并重的社会治理模式,虽说与现代民主制度尚有很大差距,但也不失为一种大家可以接受的制度安排。

【治 国 用 兵】

5.夫民,神之主(季梁)对(随侯)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左传·桓公六年》)读者心得:【注释】 季梁:随国的贤者。庶:或许。

【译文】(季梁)回答(随侯)说:“百姓,是神灵的主人。因此圣王先团结百姓而后才致力于神灵……现在百姓各有异心,鬼神失去了主人,君王一个人祭祀丰盛,又能求得什么福气?君王应该修明政事,亲近兄弟国家,这差不多还可以免于祸难。”

【感悟】 世界本无所谓神,当人们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出一个神的时候,民和神的关系便出现了。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神是万物的主宰,民完全从属于神、听命于神。而“民为神主"则是我们先人对于民与神关系的一种回答,它所体现的主体精神和民本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御孙速曰:“臣闻之:‘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左传·庄公二十四年》)读者心得:【注释】 御孙:鲁国大夫。共:通“洪”,洪大的意思。

【译文】 御孙进谏说:“臣下听说:‘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先君具有大德,而君王您却把它放到大恶里去,未免不可以吧!"【感悟】 勤俭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不因时代和财富多少而变化。如果我们都能自觉恪守勤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古训,自然就不会落入庸俗的窠臼,从而让心灵得以清净,让有限的生命得以无限放大。

7.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史嚣曰:“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虢多凉德,其何土之能得?”(《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注释】 史嚣(yín):一个叫嚣的太史。虢(guó):虢国。壹:一心一意。

凉:浅薄。

【译文】 史嚣说:“虢国恐怕就要灭亡了吧!我听说:国家将要兴起,会听取百姓的意见;将要灭亡,就去听从神灵的差遣。神灵,聪明正直而又治 国 用 兵读者心得:一心一意,它会按照不同的人而办事。虢国尽做缺德之事,又能得到什么土地呢?”【感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本是一个朴素的道理,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引以为鉴。古人认为神灵“依人而行"看到了"人为"的意义,非常可贵。

8.欲加之罪,其无辞乎(里克)对(晋惠公)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左传·僖公十年》)读者心得:【注释】 里克:晋国大臣,曾帮助晋惠公登上王位。其:难道。

【译文】(里克)回答(晋惠公)说:“如果不废除别人,君王您怎么能坐上王位?要给别人加上罪名,还怕没有证据吗?我已经听到命令了。”于是用剑自杀而死。

【感悟】 历代统治者总想控制着对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而这又必然招致臣民的仇恨和反抗。大臣与君主都是这种不平等君臣关系的牺牲品,所以建立一种双向制约、平等的君臣关系才是稳定和可持久的。

9.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注释】 庆郑、虢(guó)射:晋国大夫。傅(fù):附着;靠近。

【译文】 庆郑说:“背弃恩惠就没有亲人,幸灾乐祸就不会仁慈,过度贪婪就不会祥瑞,无端激怒邻国就是不义。如果丢掉了四种道德,拿什么来保卫国家?”虢射说:“皮已经不存在,毛又将附着在哪里?"【感悟】 虢射消极地看待两国关系,主张对抗到底,以怨报怨;庆郑则完全相反,主张以德报怨,以和为贵。前者只能增加双方怨气,不值得提倡;后者值得肯定,但它又难以真正实行。真正的和平乞求不来,它最终还要靠实力做坚强的后盾。

10.信,国之宝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左传·僖公十五年》)读者心得:【注释】 公:晋文公。原:一个诸侯国名。

【译文】 晋文公说:“信用就是国家的宝贝,百姓要靠它庇护。如果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拿什么庇护百姓呢?所丢掉的东西就会更多。”

【治 国 用 兵】

【感悟】恪守信用、一诺千金对处理人与人、国与国关系意义重大。守信是自信的外显,守信讲求对等与互惠。就个人而言,如果他失信于人,失信于社会,最终必将孤立无援、寸步难行。

11.践修旧好,要结外援凡君即位,卿出并聘,践修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忠、信、卑让之道也。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左传·文公元年》)读者心得:【注释】并:普遍。践:应作“缵”理解;缵(zuǎn),继续之义。

【译文】凡是国君即位,卿都要出国去普遍聘问,继续重温过去的友好,团结外援,善于对待邻国,用来保卫国家,这是符合忠、信、卑让之道的。忠,意味着德行纯正;信,意味着德行巩固;卑让,则是德行的基础。

【感悟】 结交新朋,不忘故友。这不仅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国之道。一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也要处理好各种外交关系,广结善缘,而不可四面树敌。

12.知人也,举善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左传·文公三年》)读者心得:【注释】 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周:周到,全面。壹:专一,无二心。孟明:百里奚之子,为人忠诚尽职。解:同“懈”,懈怠。惧思:因畏惧而思考。子桑:秦国大夫,曾举荐百里奚。【译文】 秦穆公作为国君,提拔人才考虑全面,任用人才专一无二;孟明作为臣下,努力不懈并能谨思慎行;子桑忠诚,他不仅了解别人而且能够推荐好人。

【感悟】知人是一种能力,举善则是一种品德,能将两者完美融合的就是真正的伯乐。生活中太需要伯乐了,伯乐那种宽广的胸怀和智慧的眼光正是当下许多人所欠缺的。

13.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宣子曰:“……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左传·文公七年》)【注释】 宣子:晋灵公时卿大夫赵盾。兵:武器。秣(mò):作动词,喂牲口。蓐(rù)食:吃得饱饱的;蓐,厚食。【译文】 宣子(赵盾)说:“……在敌人之前就采取行动并且有夺取敌人的坚强决心,这是作战的好计划。驱逐敌人好像追赶逃兵,这是作战的好治 国 用 兵读者心得:方案。”于是就教训士兵,磨快武器,把马匹喂足,让部队吃饱,隐蔽行动,夜里出兵。

【感悟】“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大军事家孙子告诉我们,要取得战争胜利,就要使敌方士兵丧失锐气,使敌方将领动摇决心。宣子与孙子一样看到“军心"的重要性,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14.民者,君之本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本也。使人以其死,非正也。(《左传·桓公十四年》)读者心得:【注释】 以:用。正:合乎正道。【译文】 宋国调用齐国人、蔡国人、卫国人、陈国人去攻伐郑国。所谓“以”的意思,就是不应当去用。民众,是国君的根本。驱使民众去打仗送死,这是不合乎正道的。

【感悟】 民本思想是对君本思想的巨大进步,不过这种进步也是有限的,因为它仍然保留了君主这个前提。所以,民为君本不是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只有当社会真正发展成为共产主义这个自由人联合体的时候,一个真正的大同社会才可能实现。

15.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羊舌职曰:“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是无善人之谓也。”(《左传·宣公十六年》)读者心得:【注释】 羊舌职;晋国政治家叔向的父亲。称:提拔和任用。幸民:心存侥幸的百姓。

【译文】 羊舌职说:“我听说,‘禹提拔善良之人,而不善之人就会因此远离’,说的就是这件事吧……好人在上面,国家就不会有心存侥幸的百姓。俗话说,‘百姓心存侥幸,就是国家不幸’,这说的就是没有善人的意思。”

【感悟】 如何治理国家、教化百姓,是人治还是法治呢?历史上的中国总是习惯前者,崇尚善人之治。然而,仅靠人们的良心发现和圣人教化是不行的,更有力的保障还要靠法律和制度。

16.礼以行义,义以生利仲尼闻之曰:“……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注释】 名;官爵的名号。信:威信。器:指诸侯用于悬挂的各种乐器和马身上的装饰物。藏:包含,体现。平:治理。假:借给。

【译文】 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名号可以赋予威信,威信用来保持器治 国 用 兵(《左传·成公二年》)读者心得:物,器物用来体现礼制,礼制用来推行道义,道义用来产生利益,利益用来治理百姓,这是政权中的大关键。如果借给别人,这就等于把政权交给了别人。政权丢了,国家也就跟着丢掉,这是无法阻止的。”

【感悟】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名”不仅是国家大事,也是个人大事。就利而言,避苦趋乐是人类的本性,追求利益、享受生活也合情合理,但切不可忘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

【17.从善如流】

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左传·成公八年》)读者心得:【注释】 恺悌(kǎi tì):和颜悦色,容易接近。遐不:何不。作:起用,选拔。

【译文】 君子说:“听从好的主意好像流水一样(顺其自然),这是多么恰当啊!《诗》说:‘平易近人的君子,为什么不起用人才?'这就是要选拔有才有德之人啊!如果真能起用人才,这就是大功一件。”

【感悟】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非常及时。不过,现实生活中忽视人才、埋没人才甚至压制人才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18.官不易方,爵不逾德凡六官之长,皆民誉也。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逾德,师不陵正,旅不逼师,民无谤言,所以复霸也。(《左传·成公十八年》)【注释】 六官:泛指晋悼公时期各部门的长官。方:指常规旧典。正、师、旅:为一般官吏的名称。

【译文】 凡是各部门的长官,都是百姓赞扬的人。举拔的人不失职,做官的人坚守常规,爵位不超过自己的德行,师不欺凌正,旅不逼迫师,百姓没有诽谤的言论,这就是他所以再次称霸诸侯的原因。

【感悟】 由于对官道和官德的推崇造就了很多为后人所敬仰的清官,由此形成了国人独特的“清官情结”,至今影响依然很深,甚至还成为评价如今官员的一把尺度。殊不知,“清官”不等同于“公仆”,我们更需要新世纪的“公仆”。

【治 国 用 兵】

19.失政,不立,是以乱叔向曰:“……会朝,礼之经也;礼,政之舆也;政,身之守也。怠礼,失政;失政,不立,是以乱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读者心得:【注释】 经:常规。舆(yú):车厢,泛指车。怠(dài):轻慢。

【译文】 叔向说:“……会见与朝见,这是礼仪所确定的规范;礼仪,是政事的车子;政事,是身体的寄托。轻慢礼仪,政事会有错失;政事错失,就难于立身处世,因此就会发生动乱。"【感悟】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们要么直接参与政治,要么生活于政治影响之中,没有例外。诚如"国家"二字形影不离一样,有国才有家,有家就有国。所以,我们应该像爱护小家那样爱护自己共有的国家。

20.礼,上下之纪简子曰:“甚哉,礼之大也!”(子大叔)对曰:“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大,不亦宜乎?”(《左传·昭公二十五【注释】简子:赵简子。纪:纲纪。【译文】 赵简子说:“礼的宏大已经到了极点!”(子大叔)回答说:“礼,是上下的纲纪、天地的准则,百姓所赖以生存的,因此先王尊崇它。所以人们能够从不同的天性经过改造或直接达到礼的,就叫做成人。所以,说年》)读者心得:礼非常宏大,不是很恰当吗?"【感悟】 "礼"本应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在统治者那里几乎丧失殆尽,成为一种装潢或摆设;当“礼”变得虚伪,甚至成为禁锢普通人们思想与行为枷锁的时候,这样的礼还能“成人”吗?21.有礼无败(声子)对曰:“……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三者,礼之大节也。有礼无败。”(《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读者心得:【注释】 声子:蔡国太师公子朝的儿子。劝:“欢"借用字,表示“乐于”之义。恤:体恤,忧愁。

【译文】 声子回答说:“……古代治理百姓的人,乐于赏赐而怕用刑罚,愿为百姓操心却不知疲倦……这三件事,是礼仪中的大关键。有礼仪就不会败坏。”

【感悟】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当“礼”能够被全体成员都自觉遵循的时候,社会就会稳定而且持久。然而曾几何时,礼仪在许多人心目中被淡化了,以至形成一种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乱象。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我们该警醒了!

【治 国 用 兵】

22.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释】 乡校:即诸侯国的“学校”。

子产、然明:郑国人,前者是政治家。

忠善:忠于做善事。损怨:减少怨恨。

遽(jù):迅速。道:同“导”,疏导。

【译文】郑国人在乡校里游玩聚会,以议论政事的得失。然明对子产说:“拆毁乡校,怎么样?”子产说:“……我听说用忠于为善来减少怨恨,没有听说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权威难道不能很快制止议论?但是就像防止河水一样。如果任凭洪水泛滥直至决口,伤人必然很多,我们就无法挽救了。不如开个小缺口让洪水慢慢流掉,不如把我听到的这些议论就作为一块‘药石'吧。”

【感悟】 政治不是一个人的政治而应该是所有人的政治。郑国“乡校”所具有的“药石”功能就在于它能及时地疏导民意,防范与化解怨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然而,这种“乡校”在专制时代难以真正生存下去,因为专制的皇权难以容忍任何民主的幼苗。

23.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子产曰:“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左传·昭公四年》)读者心得:【注释】 死生以之:以,由;意思是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度:法制。逞:放纵。

【译文】子产说:“如果有利于国家,我将置生死而不顾。而且我听说,要做好事的只有不改变他的法制,才能够有所成功。所以,百姓不能放纵,法制不可更改。"【感悟】 无欲则刚。子产的气魄和胆量正是来源于他的公正与无私。正因为子产时时处处以社稷为重,他才敢为天下先,大胆改革,从而给郑国带来了崭新气象,也成就了他著名政治家的千古英名。

【24.故政不可不慎】

(士文伯)对曰:“……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左传·昭公七年》)【注释】 无政:没有善政。谪(zhé):谴责,责备。因:根据,顺应。

【译文】 士文伯回答说:“……国家无道,不用善人,那么天灾就会降临,所以政事不能不谨慎啊。国之政事必须做好三条:第一是选择人才,第二是依靠百姓,第三是顺从时令。"治 国 用 兵读者心得:【感悟】 政事畅通与否就在于它能否得到从上层人物到普通百姓的广泛支持,能否做到既得天时又有人和。换言之,正确的决策是科学性、民主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三者缺一不可。

【25.大一统】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读者心得:【注释】 王正月:指周历的正月。【译文】 说周王的正月是什么意思?是要让天下诸侯统一于周天子。【感悟】 周王朝一统江山近八百年,它所追求的“大一统”政治理想奠定了日后中华民族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的民族精神。尽管其间,多少王朝兴衰更替,分分合合,但人民的愿望总是希望回到大一统的局面,这也成为我们今天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力量。

【26.三言而除三恶】

仲尼曰:“叔向,古之遗直也……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杀亲益荣,犹义也夫!”(《左传·昭公十四年》)读者心得:【注释】 遗直:古人遗留下来的正直作风。犹:通“由”。

【译文】 孔子说:“叔向,他的正直作风是古代的遗风……(他)三次说话就除掉三次罪恶,增加三种利益。杀了亲人,因此名声更加显著,这样做事合于道义啊!"【感悟】 这是一个大义灭亲的典型,叔向在法与情之间做出了一个情可原而法不恕的艰难抉择。面临叔向的抉择,你又将如何呢?27.数典而忘其祖王曰:“……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左传·昭公十五年》)读者心得:【注释】 王:指周天子(即周景王)。女:通“汝”,即后文的籍谈。司典:即管理典籍的官员。典:典籍或典故。【译文】 周天子说:“……你,是司典的后代,为什么忘记呢?"籍谈不能回答。客人出去以后,周天子说:“籍谈难道没有后代吗?他举出了典故却忘记了祖宗。”

【感悟】 认祖归宗是国人的传统,忘记甚至背叛祖宗就是最大的不敬。

【治 国 用 兵】

【28.和与同异】

公(齐侯)曰:"和与同异乎?"对(晏子)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醯、盐、梅,以烹鱼肉,輝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梁丘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读者心得:【注释】 醯(xī):醋。醯(hǎi);肉酱。輝(chǎn):炊。济;加。

【译文】 齐侯说:“和谐跟相同不一样吗?”晏子回答说:“不一样。和谐犹如做羹汤,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制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加以调和,使味道适中,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味道太浓就加水冲淡。君子食用羹汤,内心就会平静。君臣之间也是如此。国君认为行而其中有不行的,臣下就指出它不行的部分而使行的部分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行而其中有行的,臣下也指出它的行的部分而去掉它的不行,因此政事平和且不违背礼仪,百姓就没有争夺之心……现在据却不是这样。国君认为行的,据也认为行;国君认为不行的,据也认为不行。这如同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会喝它呢?如同用琴瑟去老弹一种声音,谁又愿意听它呢?‘和'与‘同'不同的道理就像这样。”【感悟】 晏子对“和”、“同”与“可"、"否”两对概念的清醒而辩证的认识源于他对政治的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而他在政治与哲学上的成就又建立在他的爱国心、公正心和责任心之上,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9.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史墨)对曰:“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释】 史墨:晋国太史,通晓历史、天文、历法及占卜。陪贰:意即配偶,指事物相辅相成的一面。从:通“纵”,放纵。矜:可怜。

【译文】(史墨)回答说:“事物的存在有的成双、有的成三、有的成五、有的则有相辅相成的另一面……天生下季氏,让他辅助鲁侯,时间已经很久了。百姓顺服他,不也是很合适的吗?而鲁国君主世世代代放纵安逸,季氏世世代代勤勤恳恳,百姓已经忘记他们的国君了。即使死在国外,谁又去怜惜他?社稷没有固定不变的祭祀者,君臣也没有固定不变的地位,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感悟】 “君臣无常位”是对后来儒家倡导的“君君、臣臣”思想的巨大冲击和否定,不仅如此,它所蕴含的变革精神、革命思想与民本观念更成为后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不断继承的宝贵思想遗产。

【治 国 用 兵】

30.拨乱世,反诸正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读者心得:【注释】君子:指孔子。诸:之于。【译文】 君子为何编修《春秋》?拨乱世使之重返于正道,没有比《春秋》更接近的了。

【感悟】 在一个礼崩乐坏、病入膏育的社会,何谓"乱"又何谓“正”?谁又更代表社会前进的方向呢?事实上,孔子的“拨乱反正"思想在当时也只能是孤芳自赏,举步维艰。

31.兵事以严终,善陈者不战出曰治兵,习战也;入曰振旅,习战也。治兵而陈、蔡不至矣。兵事以严终,故曰:善陈者不战,此之谓也。善为国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死,善死者不亡。(《春秋榖梁传·庄公八年》)读者心得:【注释】 治兵:训练军队。振旅:操练军容。陈:排兵布阵。

【译文】 出征前训练军队叫做“治兵”,这是演习作战;收兵时的操练叫做“振旅”,也是作战演习的一部分。(鲁国)训练军队,陈国和蔡国的军队便不敢来侵犯了。作战时依靠军容的严整才能取得胜利,所以说:善于排兵布阵的人用不着担心与敌人交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必将精力放在训练军队上,善于训练军队的人不必将精力放在排兵布阵上,善于排兵布阵的人不必担心与敌人交战,善于与敌人交战的人不必担心作战时的伤亡,善于为正义而死的人,他的国家就不会灭亡。

【感悟】 战争是一门艺术,讲究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严"强调原则性,“善”强调灵活性,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32.怀恶而讨,虽死不服《春秋》之义:用贵治贱,用贤治不肖,不以乱治乱也。孔子曰:“怀恶而讨,虽死不服。”其斯之谓与!(《春秋榖梁传·昭公四年》)读者心得:【译文】《春秋》所遵循的道义是,用高贵的人来治理卑贱的人,用贤明的人来治理不肖的人,而决不是用作乱的人来治理作乱的人。孔子说:“抱着丑恶的目的去讨伐别人,别人即使死了也不会心服。”大概说的就是这事吧!

【感悟】 历史总是在治乱循环中曲折前行,以乱治乱、以暴制暴不会带来真正的和平,而只能带来更大的暴乱。

33.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古人之有权者,祭仲之权是也。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注释】 权:权宜,权衡轻重得失以因事制宜。祭(zhài)仲;郑国执政大夫。经:常道。

【治 国 用 兵】

有善者也。权之所设,舍死亡无所设。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春秋公羊传·桓公十一年》)读者心得:【译文】 古人有善于权宜之计的,就好像祭仲的权宜之计。权宜之计是什么?权宜之计虽然违背常道,但却获得了好效果。权宜之计的施行,除了君死国亡的事外无所施行。实行权宜之计有个原则:贬损自己来实现权宜之计,而不能损害别人来实行权宜之计。杀害别人来存活自己,消灭别人来保存自己,君子是不会这么做的。

【感悟】 人们并不总是在规则与常道之中生活,循规蹈矩往往并不被人们称道。所以,要学会在坚持中有变通、在原则中讲灵活。相比而言,权变比守道往往对我们更有意义。

【为 学 励 志】

【《周易》】

【1.自疆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疆不息。(《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天:乾卦,也为自然天体。健:刚健,强盛。疆,同强。

【译文】天体运行周而复始、刚健有力;君子要效法这一精神,自我奋发图强,并且永不停息地奋斗下去。

【感悟】 使自己真正崛起的主体是自己;自强的过程就是要象天体一样始终保持刚健的永不停息的运动。唯有炼就“能转万物,不受万物转"的修养功夫,才算真正进入了自强自立的道德境界。

【2.与时偕行】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文言》)读者心得:【注释】 乾乾:健而又健,努力不懈。

时:时间。偕:偕同。

【译文】 终日健进不已,要同时间一起前进。

【感悟】 时间是为奋斗者留下的有效的生命。要让一刻不停的时间把自己带动起来,拖卷起来,与时间一同前进!决不可陷进时进我不进的可耻的滞重与懈怠。

【3.学以聚之】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文言》)【注释】 聚:积累。问:疑问。宽:宽厚。居:停留,居住,意为平常居家。

仁:仁爱。

【译文】 君子治学要注重对知识的不断积累,并通过设置疑问辩明是非正伪的界限;平时居家以宽厚的态度待人接物,本着仁爱的精神将平生所学用于社会实践。

【感悟】 学而不聚,必定中途而废;疑而不问,必定不进且渐退;博学易生傲气,最难待人以宽;学而不用,知识就不能产生力量。

【4.君子以经纶】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云:坎卦。雷:震卦。屯:卦名,由坎上震下组成,象征天地初创、一切都处在艰难的囤积中。经纶:织布时理顺纱线,引纲为经,理绪为纶,用以比喻策划经营。

【为 学 励 志】

【译文】 坎云在震雷之上,构成象征艰难囤积的屯卦;君子当此之时应该承担为天下建纲理绪的重大责任。

【感悟】 天造草昧的艰难时世,必定催生开天辟地的壮志;而要解除艰危的世运,则又仰仗经天纬地的大略雄才。

【5.击蒙】

【注释】 击:攻击,惩治。蒙:卦名,象征蒙昧、启蒙。寇:盗寇。御:防御。

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易经·蒙》)【译文】 惩治蒙昧者,不是充当盗寇去袭击他,而是为了防止他沦为盗寇。

【读者心得:】

【感悟】 对蒙昧者进行必要的惩治,目的是为使他不至于沦为盗寇;若下手过于刚猛,则容易把受教育者变成仇敌。

【6.以懿文德】

【注释】风:巽卦。天:乾卦。小蓄:风行天上,小蓄;君子以懿卦名,由巽上乾下构成,因有一阴蓄文德。(《周易·象传》)止众阳,故象征小障碍和小蓄积。懿(yi):美。文:德之华,即道德的光华。

【读者心得:】

【译文】 巽风吹拂乾天(使云彩壮丽),构成小蓄卦;君子因此(施行以柔蓄刚之道)倾情美化道德的光华。

【感悟】 这是以道德的光辉,来对付阳刚的威猛;合理施行以柔蓄刚之道,可化百炼钢为绕指柔。

【7.劳谦】

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易经·谦之九三》)读者心得:【注释】 劳:勤劳。谦:谦虚。象:《周易·象传》。

【译文】 勤劳而又谦虚,君子如能把这一美德保持始终,必定吉祥。《象传》说:勤劳而又谦虚的君子,能够赢得天下万民的敬仰和服从。

【感悟】 位显而勤劳,功高而谦虚,不仅不失身份与体面,反而是一种上可受托重任、下可使万民归心的施政美德。

【为 学 励 志】

【8.明庶政】

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山:艮卦。火:离卦。贲:卦名,由艮上离下构成,象征文饰。明:修美,彰显。庶:众多。政:政务。折狱:断狱。

【译文】 艮山之下有离火,构成象征文饰的贲卦;君子因此英明料理和公开众多政务,但对处理讼狱不可滥用文饰之道。

【感悟】 把贲卦的精神用于彰显和公开政务,以利加强民众对于政府的了解与监督;把止于文饰的原则用于理讼断狱,旨在求公求实。一卦两用,无一不恰到好处。

【9.舍尔灵龟】

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易经·颐之六二》)读者心得:【注释】 舍:舍弃。灵龟:乌龟,古代以龟壳占卜,且龟能多日不食,故称灵龟。朵颐:指下颚下垂、张口进食的样子。

【译文】 把你自己灵魂般的智慧舍弃不用,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垂腮进食,这很危险。

【感悟】 位贱心高,才一味贪恋他人富贵;位高心贱,才对自己的智与力丧失信心;这种人梦想成空、无地自容之期已经不远了!

10.常德行、习教事水游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游(jiān):再。习:重叠。

坎:卦名,象征险难,这里作水解。

常:持久不断。教事:教化的事务。

【译文】 水流叠连滚滚而来,形成重叠的坎卦;君子应效法这一精神,持续不断地保持令德美行,反复从事教化天下的事业。

【感悟】 只要君子的个人美德如流水滔滔不绝,君子的教化之功也如流水滔滔不绝;如此深积广推,触类旁通,就构成了化成天下的基本路径与历程。

【11.易穷则变】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读者心得:【注释】 易:易经之道。穷:穷尽。通:通达。久:恒久。

【译文】 易道于走投无路之时开始发生变化,有了变化就有可能走向通达,维持通达就能保持恒久。

【为 学 励 志】

【感悟】 凡事在走投无路之际,就必须发动变革;始终在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保持畅通无阻,就是实现恒久之道的根本法则。

【12.男女睽】

天地睽而其事同类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周易·彖传》)读者心得:【注释】 睽(kuí):卦名,象征乖异、违背。类:类似。

【译文】 天和地虽然有差异,但其生化万物之功却是一致的;男女体形生长有别,但其互相交合的心志却是相通的;万物虽各有差异,但其生死病死的过程都是相似的。

【感悟】 能将相异相反的事物象男女交配一样发挥出互补的奇功,这是一种极尽造化的妙用、善于用物任人的管理智慧。

【13.迁善改过】

风雷益,君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风:巽卦。雷。震卦。益:卦名,由巽上震下构成,有雷助风势、风增雷威之意,象征增益。

【译文】 风雷交助,构成益卦;君子因此看见善美的品行就学习,有了过错就改正。

【感悟】 向着善美的方向不断迁进,当然是提高和增强了自己的素质;有了过错就能立即改正,也意味着自己的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所以,“迁善改过”是不断提高和增强自己的素质的重要手段。那种盲目自赏、我行我素且拒不迁善改过的人,是很难在素质上获得升进的。

【14.积小以高大】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地:坤卦。木:指巽卦。升:卦名,由坤上巽下构成;坤、巽俱有顺的意思,象征木在地中沿着柔顺之道顺利升进。

【译文】地中生木,构成升卦;君子因此以和顺的美德,从小处耐心积累为 学 励 志以成就崇高而宏大的事业。

【感悟】 过刚容易树敌,所以和顺者最利升华;大由小组成,所以善于积累的人方能成就伟业。

15.制数度、议德行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 泽:兑卦。水:坎卦。节:卦名,象征水溢泽上、必须加以节制。数度:礼数、法度。

【译文】 泽上有水,构成节卦(象征节制);君子因此制订礼数、法度为准则,并对德行经常予以评议。

【感悟】 "制数度"是用制度来施行节制,“议德行”是用舆论来加强节制;所以,用制度和舆论构筑起一道节制的堤坝,就能确保世道人心向着正确的方向滚滚向前。

【16.辩物居方】

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辩物居方。(《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火:离卦。水:坎卦。未济:卦名,由离上坎下构成,其中火性炎上,水流趋下,两性相违,象征事物没有成功。方:方所、位置。

【译文】 火在水上,构成象征事物没有成功的未济卦;君子因此应对事物进行审慎分辨,选择适合自己本性的处所才能成就事业。

【感悟】 交友共事,不可一味贪图势利,一定要对彼此进行认真的识性辨类。否则,道不同而强与为谋,迟早会不欢而散。人生立业也要深识自己的材质和品性,选准适合自己的未来方向,这种选择稍差毫厘,结局就会与自己的愿望大相径庭。

【17.易则易知】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刚可久,有功则可大。(《周易·系辞》)读者心得:【注释】 易:平易。简:简约。从:遵循。亲:亲近。功:功效。

【译文】 容易,就便于让人了解;简明,就便于让人遵循;易于了解就能吸引人亲近,便于遵循就容易产生功效;得人亲近就会保持持久,产生功效就会发展壮大。

【感悟】 传授知识和颁行政令,一定要恪守平易和简明的原则,这是关系到事业能否走向持久和壮大的重要思想。

【为 学 励 志】

【18.致命遂志】

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周易·象传》)【注释】 泽:兑卦。水:坎卦。困:卦名,由兑上坎下构成,以兑中缺水象征困穷。致命:舍弃生命。遂:实现。【译文】 泽中无水,构成象征困穷的困卦;君子因此宁肯舍弃生命也要实现自己崇高的志向。

【感悟】 时穷节见,义重于命,这是华夏文明中固有的薪火代传、光炳千秋的民族精神。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在危亡关头的壮烈推动,才促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已、日益走向盛大和富强。

【19.生生之谓易】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读者心得:【注释】 富有:天下万物无所不备、无处不有。日新:日日增新。盛德:盛大的道德。生生:前一“生”为动词,产生、创造,后一“生”为名词,即创造的机制。易:《易经》之道。

【译文】 全力促进天下大富才是伟大的事业,日日增新、精进不息就是盛大的道德,产生出能够不断产大生广的创造机制就是易道的基本精神。【感悟】 把建成天下富有的社会视为伟大事业,把持续不断的创新精神奉为最高道德,把谋求一种生生不已的创造机制确定为易道的灵魂;《周易》的这种亘古理想,至今仍闪射出穿破历史时空的不朽的智慧的光芒。

【20.永终知敝】

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周易·象传》)读者心得:【注释】泽:兑卦。雷:震卦。归妹:卦名,由震上兑下组成,象征嫁出少女。永:永远保持。敝:弊害。

【译文】 兑泽之上有震雷,构成归妹卦(其中震为动,兑为败毁);君子因此在谋事之初就能一眼洞穿最终的结局,能够窥破并防范其中的弊害。

【感悟】 在谋事之初就能洞穿结局,并对其中的利弊了然于胸;这是一种未雨绸缪、老谋深算的眼力与功夫。

【《尚书》】

1.无游于逸,无淫于乐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注释】 儆(jǐng):警戒。虞:失误。罔:无。法度:法则。淫:过分。于逸,罔淫于乐。(《尚书·大禹为.学 励 志谟》)读者心得:【译文】 要警戒不要产生失误,不要放弃法则,不要贪图安逸,不要放纵享乐。

【感悟】沉湎于安逸享乐,是败坏德性、背离法度的开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地走向歧途。

2.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大禹谟》)读者心得:【注释】 人心:指受形体外物影响而易于产生私欲的思想。危:险。道心:指发自于义理而无私欲的思想。微:精微。精:精研。一;专一。允:信。执:执守。厥:其。中:正道。【译文】 人心自私危险,道心暗昧不显,一定要精诚专一,诚实地遵行正道。

【感悟】 人的私欲可能会使人背离自己的良心和应遵循的道义,最终将自己引向灾祸。以道心驾驭人心,精诚专一,方可问心无愧,从容应对。

3.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注释】 时:是,这。【译文】 骄傲自满招致损失,谦虚谨(《尚书·大禹谟》)读者心得:慎得到好处,这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

【感悟】 骄傲自满会使自己遭受损害,是无知的表现;谦虚谨慎会使自己得到益处,是做人的美德。

4.作善,降之百祥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尚书·伊训》)【注释】 谟:谋。洋洋:美好。嘉:善。言:训言。孔:大。彰:显明。

百:各种。罔小:不怕小。坠:失。

宗:宗庙,指国家。

【译文】 圣人的谋略十分完善,留下的善言也非常明白。上天并不总是眷顾哪个人,对于做善事的,就赐给福分;对于做恶事的,就降下各种灾祸。你做的好事不论多么小,天下的人都会感到庆幸;你做的坏事即使不大,也会得到报应。

【感悟】 有人认为上天是最靠不住的,因为命运反复无常,不可捉摸;也有人认为上天又是最靠得住的,因为他以德取人,无所偏爱。但是儒家倾向于认为是灾是福,皆在人为,毫厘不差。

【为 学 励 志】

5.视远惟明,听德惟聪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尚书·太甲中》)读者心得:【注释】 奉:遵奉。先:先祖。思:念。接:近。惟:语助词,表判断。【译文】 事奉先人,当心怀孝敬;接待臣下,当心怀恭敬。高瞻远瞩才算眼睛明亮,听从善言才算听觉灵敏。【感悟】君王失德有其通例:其一遗忘祖训,将天下视作自己的私家财产;其二贪图安逸,狂妄自大,为所欲为;其三视听昏乱,唯有巧言令色者投其所好。

6.民无常怀,怀于有仁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尚书·太甲下》)读者心得:【注释】 无亲:指无常亲。克:能。敬:恭敬。罔:无。怀:归。享:食,指享受祭祀。鬼神无常享:指鬼神只享受能诚信的人的祭祀并保佑他。

【译文】 上天不会固定不变地亲近哪个人,只亲近能够恭敬上天的人;民众不会总是归附一个君王,他们只归附仁爱的君王;鬼神也不会一直保佑哪个人,只保佑诚心的人。

【感悟】 民众是上天的子民,君王不应有丝毫侮慢之心。圣明的君王对天敬畏、对神敬畏就意味着对民众的敬畏。

7.虑善以动,有备无患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有其善,丧其善;矜其能,丧其功。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尚书·说命中》)读者心得:【注释】 虑;考虑。厥:其。有:自以为有。矜:自夸。惟:语首助词。事事:做事情。

【译文】 做事要考虑妥善后采取行动,采取行动又要考虑时机。自以为有德行,反而会丧失了德行;自夸其才能,反而会丧失功绩。做事情,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顾之忧。

【感悟】 功成事遂是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的因缘和合所致,这需要君王具备审时度势的明智、任官唯贤的贤德和敬奉天道而不贪天之功的内在修养。

【8.学于古训乃有获】

学于古训乃有获。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尚书·说命下》)读者心得:【注释】 古训:古代圣贤之训。乃:才。逊:谦逊。时敏:时时努力。厥:其。来:指从无到有。允:信。怀:念。兹:此。躬:自身。

【译文】 要学习古训,才有收获。学习时要心态谦虚,务必时时努力,才能增进修养。诚恳地记住这些道理,为 学 励 志自身的德行将会积累增多。

【感悟】 道德修为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是谦虚专一而不是娇气张扬;是诚心笃行而不是急功近利;是默默无闻的舍弃而不是枉费心思地攫取。

9.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尚书·泰誓中》)读者心得:【注释】 吉人:善良的人。惟:语气助词。凶人:凶恶的人。

【译文】好人做好事,整天都在做还是觉得时间不够;坏人做坏事,也是整天都在做还是觉得时间不够。

【感悟】 人的为善和作恶都有其惯性。儒家坚信人性本善,作恶多端绝对不是人之本愿。作恶的闸门一旦打开,便会一发不可收拾。

10.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读者心得:【注释】矜:慎重。细行:细微小节。

累:连累,损害。九仞(rèn):八尺为一仞。篑(kui):盛土的竹筐。

【译文】 不注重自己的细微小节,终究会损害大的德行;就像堆积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就大功告成却最终未能完成。

【感悟】 在细微小节上的疏忽会铸成大错。在通向成功的途中,容不得意志有丝毫的懒散和懈怠;否则,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11.知稼穑之艰难,知小人之所依周公曰:“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尚书·无逸》)读者心得:【注释】 周公:周武王弟弟,名旦。

处:居官。其:副词,表祈使。逸:逸乐。稼穑(jià sè):指耕种和收获。

依:苦衷。相:看。小人:老百姓。

厥:其。乃:就。谚:通“啼”,粗鲁。

诞:延,长久。否则:于是。侮:轻侮。

昔之人:老人。

【译文】 周公说:“君子在位,不可安逸享乐。先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那么处在逸乐的境地,就会知道老百姓为 学 励 志的痛苦。看那些老百姓,他们的父母勤劳地耕种收获,他们的儿子却不知道耕种收获的艰难,于是开始安逸不恭。时间久了,就轻慢他们的父母说:‘上了年纪的人什么都不懂。'”【感悟】 安逸享乐是意志和德性的腐蚀剂。父母的辛苦劳作连坐享其成的子女都不能体恤,谁又能指望身居高位的君王们来察知民众的艰难和苦衷呢?12.小人怨詈,益自敬德周公曰:“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尚书·无逸》)读者心得:【注释】 迪哲:通达明智。或:有人。

詈(lì):骂。皇:兄,益,更加。愆(qiān):指责过失。允:确实。时:这样。不啻(chì):不但。

【译文】 周公说:“从殷王中宗、高宗、祖甲,到我们的周文王,这四位君王通达明智。有人告诉他们说:‘老百姓在怨恨你咒骂你。'他们就更加恭敬地以德办事;有人举出他们的过错,他们就说:‘我的过错确实像这样。'不但不敢怀怒,还很愿意聆听以便检讨过失。”

【感悟】君子闻过则喜,圣明的君王从谏如流。敬畏天道不是固守自己的成绩和功名,更非文过饰非、弄虚作假以求声闻,而是以改正过错为幸事。

13.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尚书·君陈》)读者心得:【注释】 至治:指德政的最高境界。馨(xīn):传播很远的香气。感:感动,闻达。神明:神灵。黍稷(shǔ jì):谷物。

【译文】 天下大治之世的馨香,能够感动神明;黍稷的馨香,不是真正的馨香,明智的德行才是真正的的馨香。

【感悟】 馨香的谷物感动不了神明。天意不愿接受贿赂,民意不能够打折扣。有德性的作为才能让民众心悦诚服,才有实在意义。

14.有容,德乃大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君陈》)【注释】 依:依仗。倚(yǐ):凭仗。

削;刻削,苛刻。宽:宽容。制:制度,原则。和:和谐。忿(fèn):愤怒。顽:顽固。求备:求全责备。济:成。有容:能够包容。

【译文】 不要依仗权势作威作福,不为 学 励 志读者心得:要凭靠律法实行苛政。要宽容而又有原则,从容而又和谐。你不要怨恨那些顽固不化的人,也不要对每个人求全责备。一定要有忍耐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成功;要有包容的心态,德行才算盛大。

【感悟】 忍耐和宽容是成就德性的关键。器量狭小、无以容人,谈不上仁爱和德性。

【《诗经》】

1.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诗经·蟋蟀》)读者心得:【注释】蟋蟀:初冬入室,古人称之为候虫。在堂:指蟋蟀进入室内,表示时近岁暮。聿:语中助词。莫:即暮。日月:犹岁月,时光。除:去,逝。无已:不要过度。大康:泰康,安乐。职:常。居:即所处的位置。好乐:贪图享乐。荒:荒废,指荒废正业。良士:贤士。瞿瞿(jù):惊慌地看,指谨慎警惕的样子。

【译文】 蟋蟀已进堂屋里,一年又将到年底。今日我不及时乐,时光就将要远离。不能过分求安乐,常想自己手中事。娱乐有度不荒废,君子时刻要警惕。

【【感悟】 追求生活质量是人们】

的本能与权利,但贪图过度的生活享受则可能适得其反。有品质的生活是一种平和安逸的心态,而不在于你拥有多少权力、财富和鲜花。

2.无思百忧,只自重兮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症兮。

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颖。

无将大车,维尘雍兮。无思百忧,祇自重兮。(《诗经·无将大车》)【注释】 无:勿。将;扶,赶,指用手推车。大车:牛拉的载重车。祗(zhī):只。自尘:招惹灰尘。底(qí):生病。冥冥:尘土飞扬的样子。颖(jiǒng):火光,光明。雍(yōng):通“壅”,遮蔽。重:负重,受累。

【译文】 莫要去把大车推,只会招来身满尘。不要想那忧心事,只能使得病伤身。莫要去把大车推,尘土飞扬乱纷纷。不要想那忧心事,光明难求更伤神。莫要去把大车推,灰尘蔽日阴森森。别去想那忧心事,自取烦恼何沉沉。

【感悟】 生活本是一个五味瓶,它充满了名誉、利益、欺骗、虚伪乃至血腥、暴力等太多的诱惑与包袱。是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还是超然物外、保持内心的安宁,这都由我们自己作出决定。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应为 学 励 志该学会舍弃,何必非要生活在别人的眼光和口水之中呢?3.恺悌君子,遐不作人瞻彼旱麓,榛桔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诗经·旱麓》)【注释】 旱:山名,在陕西南部。麓:山脚。榛、桔(zhē hū):都是丛生灌木。济济:众多的样子。岂弟(kǎitì):即恺悌,平易近人。干:求。禄:福。瑟:纹理细密的样子。瓒(zàn);一种礼器。黄流:黄色香酒。攸(yōu):所。鸢(yuān):鹰类。戾(lì):至。遐:胡,何。作:培养,造就。

【译文】 看那旱山之脚下,榛树桔树真茂密。和乐近人的君子,求得福禄靠平易。玉器纹理细又密,金黄香酒杯中溢。平易近人的君子,福禄降临如期至。老鹰飞翔至蓝天,鱼儿遨游在深渊。平易近人的君子,怎不培育栋梁材?【感悟】 古人对教育非常重视,尤其是对那些才学俱佳之人总是给予更多的尊重与赞誉。我们要继承与发扬这种尊重教育的优秀传统,尤其是要把科教兴国作为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抓紧抓好。

4.心之忧矣,宁自今矣臂沸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无不克巩。无忝皇祖,式救尔后。(《诗经·瞻卬》)读者心得:【注释】魔(bì)沸:泉水涌出的样子。

槛泉:泉水泛滥四流,槛,通“滥”。

宁:岂,难道。自:来自。藐藐:高远的样子。克:能。巩:用皮条捆东西,引申为约束、控制。忝(tiǎn):辱没,有愧于。皇:伟大。式:语首助词。

尔后:周王的后世子孙。

【译文】 泉水奔涌流四方,水深悠悠不可量。国家命运我担忧,不自今日何漫长?灾不在我之前生,难不在我身后长。苍天茫茫又高远,辅助我国固如钢。不要辱没我祖先,救得子孙万年昌。

【感悟】 正直的士大夫敢于痛恨和揭露国君的贪婪与暴虐实乃可贵,然而对此他又悲观失望、束手无策,只能呼天喊地、哀求幽王,实乃人生之大不幸。是啊,覆巢之下无完卵。民族振兴,从我做起;国家兴亡,你我有责。

【为 学 励 志】

5.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诗经·敬之》)【注释】 聪:明智。止:语气词。就:成就。将:行。缉熙:积渐而至于光明。佛:通“弼”(bì),辅佐。时:通“是”,此。仔、肩:两字同义,均指担负的责任。示:指示;显:昭明。

【译文】 我这年轻小子啊,不聪明来不谨慎。日日有所成就月月有所奉行,学习才能积累渐进至大清明。辅助我担当起这个重任,引导我显示这伟大德行。

【感悟】 周成王不忘文武、周公之德,对待天命、德行恭敬慎行,对待学习谦逊而勤奋,从而造就历史上有名的“成康之治”。从平民到帝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只有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放弃学习就等于放弃了竞争的机会与权利。

6.予其惩,而毖后患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并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注释】 予:成王自称。惩:警戒。

毖:谨慎。患:祸。并(píng):使。

蜂:一种螫人的蜂子。辛螫:痛苦。

蓼。(《诗经·小毖》)读者心得:螫(shì):毒害。肇:开始。允:相信。

桃虫:鸟名,即鹧鹌,一种极小的鸟。

拚:通“翻”,鸟儿飞的样子。蓼(liào):茎叶苦辣,比喻辛苦。

【译文】往日过错须警惕,事事谨慎防后患。无人让我捅蜂窝,自取其害受其烦。不想那些小小鸟,翻飞成雕酿祸端。家中多难何以堪,置身蓼草心胆战。

【感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在所难免,如能惩前毖后,做到“不贰过”,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那就情有可原。

7.敷政优优,百禄是遒不竞不絨,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诗经·长发》)读者心得:【注释】 竞:争。練(qiú):急。敷:施。优优:宽松平和的样子。道(qiú):聚。

【译文】 不争强来不急躁,刚柔相济正相好,宽松平和施政教,千禄百福齐来到。

【感悟】 殷商王朝立国五百多载,成汤开国功不可没。成汤创立基业在于他能谦恭不怠,文武兼备,选贤任能,刚柔相济。所有这些品质不仅成就了他一生的功业,也造就了他万世的英名。

【为 学 励 志】

【《礼记》】

1.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礼记·曲礼上》)读者心得:【注释】 安安:前一“安”指安心享乐;后一“安”指舒适的环境。迁:改变。很:争斗。质:结论。直:正确。【译文】 积聚了财富而能够散发救济别人,安享于舒适的环境而能够一心向善。遇到意外之财,不擅自据为己有;危难之际,不苟且偷生。与人争执不下,不求胜过别人,分配财物不贪求多得。对于疑惑不解的事情不要妄下结论,自己有正确的见解,也不自夸。

【感悟】 不以自我为中心,不把自己的名利私欲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这是儒家君子人格的可贵之处。范仲淹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就是这种坦荡胸怀的写照。

2.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注释】 敖:通“傲”,傲慢。从:通“纵”。

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译文】 傲慢之心不可滋长,欲望不读者心得:可放纵,心志不可自满,享乐不可到极点,【感悟】 凡事应保持适度不走极端,在个人的修养中也应如此。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感情,这对于修养身心、成就功业都是重要的品质。否则可能乐极生悲,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3.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護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礼记·学记》)【注释】 虑宪:思虑。護(xiǎo):小。

護闻(wen):有小的名声。

【译文】 潜心思虑,广招贤良之士,这样虽然足以使自己小有名声,却不足以感动民众。亲近贤能的人,体察疏远之士的内心,足以感动民众,但是还不足以转变民风。君子如果想要改变民心而形成良好的风俗,大概必须要从教育入手吧!

【感悟】 教育的原本意义在于大力推行道义,教化民众从善行、知廉耻。今天,知识的灌输、技能的崇尚扮演了教育的主角,但是却遮蔽不住现代人的价值迷失和心灵空虚。君不见,往日的道德行为现今成了不道德行为抑或成了笑柄?为 学 励 志4.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读者心得:【注释】 道:天地万物的规律和法则。

【译文】 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玉器;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们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学放在首位。

【感悟】 知识的获得需要日积月累,德性的成就需要长期潜心的修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教育对国民素质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容易被执政者由于急功近利所厌倦和轻忽。

【5.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读者心得:【译文】即使有了好的菜肴,不吃,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了至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明白它好在哪里。所以只有通过学习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只有通过教别人,才能发现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感悟】 教学相长、学无止境,道德需要实践来予以确证,而不能够停留在表面的浮光掠影。越是学习和实践,越是能够发现不足和感到困惑,也就越能催人谦虚奋进。

6.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礼记·学记》)读者心得:【注释】 操缦:指操弄琴弦。博依:广博的比喻。杂服:指洒扫应对之琐事。藏:藏之于心。辅:朋友。【译文】 不学习指法,就弹不好琴瑟;不学习比喻,就写不好诗;不学习洒扫应对,就行不好礼;不学习六艺,就没有学习的乐趣。所以君子对于学习的态度,是常常惦记着它、琢磨它,休息时在学习,游玩时也在学习。这样,君子就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朋友相处又能信守所学的道理。所以即使是离开师长朋友也不会违背所学之道。

【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不仅要引领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良好的方法和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自然会积极主动、得心应手。

【为 学 励 志】

7.使人由其诚,教人尽其材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礼记·学记》)【注释】 呻:吟念。占毕:简册,指课本。讯:告诫。数:多,快。佛:通“拂”,违背。隐:苦痛,这里指厌恶。刑;成。

【译文】 现在的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只顾灌输,速度又太快,不管学生能否接受,不能激发学生主动诚心地思考问题,教育学生又不能因材施教;教师的方法违背情理,学生的疑惑也不得其解。这样,结果学生就会厌恶学习怨恨教师,对于学习感到艰苦又不觉得有什么好处,即使学完学业,也会很快忘记。教育之所以不成功,就是这个原因吧。

【感悟】 两千多年前的圣贤们已经明察到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当教育变成一种僵化的形式和心理的负担,教师与学生都为了完成各自的任务而疲于应付时,教育失败的命运已经注定,酿成的恶果会让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不堪承受。

8.和易以思,可谓善喻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礼记·学记》)读者心得:【注释】 喻:让人明白。牵:强迫。

达:尽,致。

【译文】 君子只有已经知道教育成功的原因,又知道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作老师。所以君子教育学生,重在晓谕,只是引导而不牵制,鼓励而不抑制,启发而不灌输。引导而不牵制,就能够融洽相处,鼓励而不抑制就感到平易近人,启发而不是灌输,就会专心思考。既能够融洽相处、平易近人,又能够让人善于思考,就算是善于教育人了。

【感悟】 大脑不是一块白板,写上什么就是什么,教育重在引导和启发,尊重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人不同于机器,而是有其先天气质和禀赋。教育不能机械化加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应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判断力。

【为 学 励 志】

【9.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读者心得:【注释】 长(zhǎng):指发扬。【译文】 学习的人会犯四种毛病,做老师的人必须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有的人贪多而囫固吞枣;有的人孤陋寡闻;有的人见异思迁;有的人浅尝辄止。这四种情况,是出于不同的想法。懂得学生的心理想法,然后才能加以补救。所谓教育,就是发扬学生的优点而补救他们的缺陷。

【感悟】 教育的方法要讲究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水到渠成。“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是战争中的规律,也适用于教育领域。评价一个人不只是静止地看他的优点或者缺陷,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和注重他的可塑性。

10.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注释】 庸;功劳。节目:指树干与数枝之间的硬节。说:通“脱”。【译文】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轻松而能够事半功倍,学生会把功劳归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辛劳可是事倍功半,还怨恨老师。善于提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礼记·学记》)读者心得:问题的人,就像砍伐坚硬的木头一样,先从容易的地方开始,然后才解决有硬节的地方,时间一长,木头自然脱落;不善于提问题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会像撞钟一样,轻轻叩击,钟声就小;用力敲打,钟声就大。等到能够从容自如地撞钟时,然后钟声才会悠扬动听。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与此相反。

【感悟】 老师原本不应该照本宣科地灌输,而应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答他们的疑惑。教师如钟,有回应,但不可完全代劳,不可用条条框框去束缚思想的翅膀。

【11.君子有三患五耻】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礼记·杂记【注释】 言:指主意、政见。民不足:指人民逃散。众寡均:指所役用的民众相等。

【译文】君子有三种忧患:对于没有听说过的知识,唯恐自己听不到;对于已经听到的知识,担心自己学不会;对于自己已经学会的知识,担心自己做不到。君子有五种耻辱:身居为 学 励 志下》)读者心得:其位,却拿不出主见,君子感到羞耻;有了自己的主见,自己却做不到,君子感到羞耻;已经具备的品德又失掉了,君子感到羞耻;所管辖的土地多,但是人民逃散,君子感到羞耻;所使用的人数彼此相等,而别人的功绩多得多,君子感到羞耻。

【感悟】 忧患意识表现为不患得患失,而担心自己是否才疏德薄、是否对民众刻薄寡恩。羞耻之心和忧患意识同样难能可贵,它可以形成道德意识。羞耻之心不可怕,只怕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以为失,反以为得。

【12.君子辞贵不辞贱】

子云: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礼记·坊记》)读者心得:【注释】 食:指俸禄。浮:超过。人:指人的才能。

【译文】 孔子说:君子辞让尊贵而不辞让卑贱,辞让财富而不辞让贫穷,这样,作乱的事就渐渐没有了。所以君子与其使俸禄超过自己的才能,宁愿使自己的才能超过得到的俸禄。

【感悟】 儒家“安贫乐道”精神不是无关紧要的“私德”,它倡导的价值理念是付出要大于索取、奉献要高于占有。在现代社会发扬这种精神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3.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礼记·表记》)【译文】 孔子说:仁的行为有三种情况,他们与仁在效果上是一样的,但却各自有着不同的出发点。与仁有同样的功效,但是行为者是否真有仁爱之心不得而知;但是如果与仁爱的行为一同在逆境中经受困扰和责难时,行为者是否有仁爱之心不言自明。第一种是,真正仁爱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心怀仁爱,安然处之;第二种是有智慧的人,他们行仁是为了最终得到实际利益;第三种是害怕犯下罪过的人,他们勉强行仁是因为不得不如此。仁爱的天性对人来说应该是第一位的,而道义的原则处于第二位。因为仁爱是人的本性,而道义的原则是外在的规范决定应当如此。

【感悟】 仁爱精神是道德的主题。只有规范而没有仁爱,不能构成道德。“仁”不是一种姿态或策略,也不是出自于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仁”既是“人性本善"的自然表现,也是对善之本性的激活和张扬。

【为 学 励 志】

14.中心僭怛,爱人之仁子言之: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中心僭怛,爱人之仁也;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礼记·表记》)读者心得:【注释】数:几,几种。僭(cǎn):悲痛。怛(dá):悲苦。率:遵循。资:凭借。

【译文】 孔子曾经说过:仁爱分不同情况,各自有大小之分;道义也有不同情况,其间也有长短之别。一个人在看见别人不幸和苦难的时候,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出忧伤悲苦的情感,这是真正发自内心的仁爱;遵循法律法则而勉强行仁,这不过是借助仁爱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感悟】 对于仁爱思想有被盗用滥用的可能,孔子已早有预知。在历史上,多有不仁不义之士,或为“稻粱谋”,或为沽名钓誉而进行道德投机。

【15.君子耻有其辞而无其德】

君子服其服,则文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则文以君子之辞;遂其辞,则实以君子之德。是故君子耻服其服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礼记【注释】服其服:穿上他们高雅的衣服。遂:成就。

【译文】 君子穿上他们的衣服,还要用君子的仪容来做修饰;有了君子的仪容,还要用君子合乎礼义的言辞来修饰;有了君子的言辞,还要用君子的德行来充实自己。所以君子以只表记》)读者心得:有君子的服饰却没有君子的仪容为羞耻,以只有君子的仪容却没有君子的言辞为羞耻,以只有君子的言辞却没有君子的品德为羞耻,以只有君子的品德却没有君子的善行为羞耻。

【感悟】 君子表里如一,小人口是心非。外表的华美没有内在的美德作为依衬,只能是徒有其表,以假乱真;言辞没有德性作为根基,只能是自欺欺人的空话和谎言。

16.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子曰: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礼记·表记》)读者心得:【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自我夸耀自己做的事情,不推崇自己的功劳,目的是保持质朴实在;有了超常的德行,也不要求别人照着自己做,目的是保持忠厚谦虚;表彰别人的德行而又能赞美别人的功劳,目的是尊敬贤能的人。所以君子虽然自己贬抑自己,但是民众却更加尊敬他。

【感悟】 谦虚谨慎、诚实宽容、克已让人的品质不仅对于个人修养极为重要,对于形成良好的民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意义尤为重大。相反,自大自夸,自我标榜吹捧,不仅会弄巧为 学 励 志成拙,还会败坏社会风气。

17.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礼记·表记》)【注释】 醴(lǐ):甜酒。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依据一个人的言辞判断他的好坏。天下有道之时,民风就纯正,人们做事情细致周到;天下无道之时,民风就浮躁,人们就崇尚空谈,说大话说空话。所以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像水一样平淡,小人之间的交往就像美酒一样浓厚。君子之间虽然平淡却能成就各自的品德,小人之间虽然甜言蜜语,但是时间长了却败坏了各自品德。”【感悟】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人要成就德性就要抵御各种诱惑,而一个人要败坏德性却没有任何难度。

18.与其有诺责,宁有已怨子曰: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故君子问人之寒,则衣之;问人之饥,则食之;称人之美,则爵之。子曰:口惠而实不至,怨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注释】已:拒绝。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用空话来赞美人,民众中就会形成忠实的风气。所以君子询问别人是否寒冷,就会送衣服给人穿;询问别人是否饥饿,就诺责也,宁有已怨。(《礼记·表记》)读者心得:会送食物给人吃;称赞别人德行高尚,就会授人官职。孔子还说:说得好听却不能给人好处,会有怨恨和灾难降临自身,所以君子与其因为轻易承诺别人却不能兑现而遭到指责,宁愿因为无能为力而拒绝别人而招致埋怨。

【感悟】 儒家不尚空言,决不愿言过其实。如今一些团体和个人贪图一时之便利,崇尚空话和假话,并采取相应的政治策略、经济策略、销售策略、广告的宣传策略等等不明智的做法殊不知这种风气一旦形成,最终人人都是受害者。

19.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子曰: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其所亵也。夫水近于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难亲也,易以溺人。口费而烦,易出难悔,易以溺人。(《礼记·缁衣》)读者心得:【注释】 亵:轻慢。费:说空话。【译文】 孔子说:小人会被水淹没,君子会因为说错话、做错事而被责骂声淹没,在上位的人会因为实施不好的政令而被民怨所淹没,这都是由于有所轻慢所致。水接近于人却能够淹死人,有德性的人容易接近却难以亲近,也会招致埋怨而毁坏名声。人们喜欢说空话而且没完没了,话一出口便难以收回,所以容易淹没人。

【为 学 励 志】

【感悟】 君子因其品德出众而引人注目和仿效,但其言行的轻慢和疏失会招致埋怨和麻烦,甚至群起而攻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语的不谨慎也会让君子蒙羞。

20.君子好其正,小人毒其正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是故迩者不惑,而远者不疑也。(《礼记·缁衣》)读者心得:【注释】 毒:痛恨。乡:指“方”,“类”。迩(ěr):近。

【译文】 孔子说:只有君子能够爱好正直的德性,小人憎恶正直的德性。所以君子的朋友有共同的志向,也有共同的好恶。所以亲近他们的人不感到迷惑,远离他们的人也不感到怀疑。

【感悟】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贤德之人德行扬名四海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反衬出奸佞之人的卑琐,所以历史上儒家思想在政治领域的实践由于种种阻力始终都很难一帆风顺。

【21.儒有不宝金玉】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礼记·儒行》)读者心得:【注释】 立义:树立道义。积;积聚财物。易禄:轻视俸禄。见:通“现”。

难得:指不愿出仕。劳:建立功劳。

【译文】 儒者不以金玉为宝,而以忠实诚信为宝;不祈求获取土地,而把树立道德作为安身立命的土地;不祈求积聚财物,而以学识渊博为财富。很难得到儒者,因为他们轻视高官厚禄,轻视高官厚禄就很难留住,不是政治清明的时代,他们隐居不出来,这不是很难得到吗?如果君王的行为不道义,他们就不苟同而离去,这不是难以留住吗?他们以建立功业为先,而后才愿接受俸禄,这不是轻视俸禄吗?【感悟】 世移时易,儒家具体的治国策略或许已经不再为世所用,但是儒家这种正直无私、重义轻利的高尚品德正是扫荡腐,败与堕落的一剂猛药,岂能一笔勾销?22.可杀而不可辱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注释】 劫:威胁。迫:逼迫。淫:奢侈。潺(rù):味浓。数:列举罪状加以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指责。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潺;其过为 学 励 志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礼【译文】 有的儒者可以与他亲密相记·儒行》)处,但不可威胁他,可以接近他,但不可逼迫他;可以杀害他,但不可以侮辱他。他的住所不讲究奢侈,吃喝不读者心得:追求美味,有了过错可以私下进行辨正,但不可以当众数落指责他。

【感悟】儒家君子是以道义为重,大义凛然,顶天立地,为后世景仰。人如果没有一定的志向和气节,行为就没有一定的准则,很容易随波逐流。

23.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礼记·儒行》)读者心得:【注释】 甲胄:铠甲头盔。干橹(gānlǔ):小盾牌和大盾牌。戴仁、抱义;指以仁义为原则行事。

【译文】 有的儒者把忠实诚信的品德看做是如铠甲头盔一样安身立命的护身器物,把遵循礼义看做是如大小盾牌一样的防御武器;一切行为都遵循仁,一切行为都依据义;即使遇到暴虐的政治,也不改变自己的操行。

【感悟】 “千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儒家不变的操守和无畏的气节感召过历史上无数的人们在暴政面前无所畏惧、在抵御外侮时舍生忘死、在功名利禄面前不为所动。

【24.闻善相告】

儒皆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礼记·儒行》)【注释】 相先:相互谦让。

【译文】 有的儒者,听到合乎美德的话就转告友人,看见合乎美德的行为就指点给朋友看。在爵位面前互相推让,在患难面前争相捐躯,朋友长期不得志,就等待他一道迁升,有朋友在远方不得志,就想方设法招致来向国君推荐。

【感悟】 君子有成人之美,无成人之恶。凡事应看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愿意成就别人的美德,而不能斤斤计较别人的缺点和过失,更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先贤的智慧或许能够勉励和帮助人们从不遗余力打击别人的阴暗心理中超拔出来。

【25.澡身浴德】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礼记·儒行》)【注释】 澡身:洁身。浴德:沐浴于德以修养自身。粗:微。翘:启发。深:指地位低的人。轻:轻视自己。沮:丧气。

【译文】 儒者能够洁身自好,沐浴于道德从而能够不被污浊所染,陈述自己的意见,静候君命,默默地坚持正为 学 励 志读者心得:道,如国君不理解他,再稍微作些解释来启发国君,并不急于求成;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炫耀自己高贵,不夸大自己的功绩,遇到太平时期不低估自己的能力,遇到乱世不放弃志向;对于理想相同的人不加以吹捧,对于观点不同的人也不妄加诋毁。儒者不附和世俗而保持独立人格就像这样。

【感悟】 身体上的污垢可以用水来清洗,心灵上的污浊只有用德来洗涤。心灵洁净,方能够志存高远。儒者怀着“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和远大抱负,无论是遭遇乱世还是面对尊贵和荣耀,都不肯与世俗共沉浮。

26.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礼记·冠义》)读者心得:【译文】 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对君王忠诚、对长辈顺从,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人。只有成为真正的人,然后才可以去教导和治理别人。

【感悟】 社会秩序的和谐安宁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社会各成员的道德素质。如果国家和个人都能够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理念,社会将会走上良性循环。

27.德也者,得于身德也者,得于身也。故曰:古之学术道者,将以得身也。是故圣人务焉。(《礼记·乡饮酒义》)读者心得:【译文】 所谓德,就是自身有所获得。所以说:古代学习道艺的人,就是要使得身心有所获得。所以圣人都竭力去做。

【感悟】 儒家把道义看得最为重要,在儒家那里,"德"、"得"音同,意义也可以相通,有德者除了得到了身心的安宁、亲邻的赞誉和他人的尊敬外,无所损失。

【《春秋》】

1.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子皮尽用其币。归,谓子羽曰:“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夫子知之矣,我则不足。《书》曰:‘欲败度,纵败礼。'我之谓矣。夫子知度与礼矣,我实纵欲而不能自克也。”(《左传·昭公十年》)【注释】 子皮:郑国上卿。夫子:郑国政治家子产。度:法度。克:克制。【译文】 子皮用完了全部的财礼。回国后,他对子羽说:“学习与懂得道理并不是最难的,而难在去实行。子产他老人家懂得道理,我却连道理还懂得不够。《尚书》上说,‘欲望败坏法度,放纵败坏礼仪。'这说的就是我啊。子产他为 学 励 志读者心得:老人家懂得法度和礼仪了,我确实放纵欲望而不能克制自己。”

【感悟】 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其实,两者皆难;相比而言,知难行更难。认知事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能说不难?而从认识到付诸实践则更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自然难上加难。我们既要做言语的典范,更要作行动的楷模。

2.夫学,殖也闵子马曰:“周其乱乎?夫必多有是说,而后及其大人。大人患失而惑,又曰:‘可以无学,无学不害。'不害而不学,则苟而可。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夫学,殖也,不学将落,原氏其亡乎?”(《左传·昭公十八年》)读者心得:【注释】 闵子马:鲁国大臣。陵:凌驾。替:废弛。殖:种植。

【译文】 闵子马说:“周朝恐怕要发生动乱了吧!一种说法肯定在流行了很久之后,然后才影响到当权的人。大夫们担心丢掉官位就会不究事理,还说:‘可以不学习,不学习也没有坏处。'认为没有坏处而不学习,就得过且过,因此就会出现下面侵凌与上面废弛的情况,这样能不发生动乱吗?学习,如同种植,不学习就要落后,原氏是想要灭亡吗?"【感悟】 学习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学习犹如种庄稼一样,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个人放弃了学习也就放弃了进步的机会,而一个国家放弃奋斗就会失去在民族之林中生存的资格。

【3.人可弃乎?无竞维人】

君子曰:“莒展之不立,弃人也夫!人可弃乎?《诗》曰:‘无竞维人。'善矣。”(《左传·昭公元年》)读者心得:【注释】 莒(jǔ)展:即展舆,莒国人。无:语助词,无义。竞:强大。维:只有。

【译文】 君子说:"莒展之所以不能被立为君主,这是由于他丢掉了人才的缘故吧!难道人才可以丢掉吗?《诗经》上说,‘要想强大就只有得到人才’,说得真有道理啊。”

【感悟】 综合国力的竞争终究是人才的竞争。道理并不难懂,困难在于如何培育、提拔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困兽犹斗,况人乎夫概王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

【注释】 夫概王:吴王阖庐的弟弟。济:渡河。蔑:没有。

【译文】 夫概王说:“被困住的野兽还要挣扎,何况人呢?如果他们明知不免于死而一起拼命,必然打败我为 学 励 志(《左传·定公四年》)们。如果让先渡河的感到可以逃脱,后边的人美幕他们,就会丧失斗志。渡过一半才可以攻击(他们)。”

【感悟】 孙子兵法中说,“陷之死地然后生”,意思是说,把士兵们投入极其危险的死亡之地,他们就有可能起死回生。所以,战争中双方谁能创造条件让战士们激发出一种决死之心,从而团结一心,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谁就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5.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孔文子之将攻大叔也,访于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文子遽止之,曰:“圉岂敢度其私,访卫国之难也。”将止。鲁人以币召之,乃归。(《左传·哀公十一年》)读者心得:【注释】孔文子:孔圉。访:询问。胡簋:即簠簋(fǔ guǐ),指祭祀或宴享时用来盛稻粱之类的方形器具和圆形器具;胡簋之事:指祭祀、朝聘等礼仪。度:谋划。

【译文】 孔文子将要攻打大叔的时候,去征求孔子意见。孔子说:“祭祀的事情,那是我曾经学过的;而战争之事,我没有听说过。”(仲尼)退下去,叫人套上车子就走,说:“鸟能选择树木,树木哪里能选择鸟?”文子立刻阻止他,说:“围怎么敢为自己打算,为的是防止卫国的祸患。”孔子打算留下不走了。鲁国人拿来财礼请他,于是(孔子)就回到鲁国。

【感悟】 孔子是要行仁义于天下,而不是受制于人,成为掠夺他人的工具。孔子所具有的一种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也正是我们不可缺少的。

6.生在敬戒,不在富(郑国公孙黑肱)曰:“吾闻之,生于乱世,贵而能贫,民无求焉,可以后亡。敬共事君与二三子。生在敬戒,不在富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注释】 肱(gōng):胳膊由肩到肘的部分,此作人名。敬:通“儆”(jǐng),警戒。

【译文】 (郑国的公孙黑肱)说:“我听说,生于乱世,地位尊贵却能够甘守清贫,不要向百姓求取什么,这就能够在别人之后灭亡。(我愿意)恭敬地侍奉国君和几位大夫。生存(的秘诀)在于时常保持警戒之心,而不在于有多么富有。”

【感悟】人生在世,不能没有忧患意识。这种意识不因地位尊贵而丢失,也不因贫困潦倒而抛弃,这样你就拥有了克服困难、走向胜利的勇气和智慧。

【为 学 励 志】

7.人所以立,信、知、勇卻至曰:“人所以立,信、知、勇也。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乱。失兹三者,其谁与我?”(《左传·成公十七年》)读者心得:【注释】 卻(xì)至:为晋国大夫。

“卻”:古通“隙”,缝隙。

【译文】 卻至说:“人能在社会立足,是因为他有信用、明智与勇敢。信用就不会背叛国君,明智就不会残害百姓,勇敢就不会发动祸乱。丢掉这三样,还有谁亲近我?"【感悟】 古往今来,仁、信、智、勇已经被看做是真正君子的内在品德。仁爱豁达、一诺千金、大智大勇的君子作风不是我们当今社会很多人所缺少的吗?8.知其不可知,知也有食之者,内于日也。其不言食之者何也?知其不可知,知也。(《左传·隐公三年》)读者心得:【注释】 食:即日食。知:通“智”,明智的意思。

【译文】 说“有食之”,意思是说有某物将太阳吞入在内了。经文中为什么没有说吞食太阳的究竟是什么呢?因为知道那是无法弄清楚的,(所以就不说了),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感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种态度;而知其不可知,承认自己无知,则是一种智慧。

四、文化艺术所谓文化艺术:这里是指哲学、美学、文学、宗教等。通览《五经》,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很多思想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周易》为“五经"之首,也是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一个经典的哲学命题,是我们祖先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论之。“天地之大德曰生”告诉人们,天地的最高德行就是不断地化生万物。《尚书》提出的"五行"学说,是中国形态的自然哲学,是我们先辈探索自然奥秘的重要成果。《诗经》揭示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背后的哲学意蕴,这种颇具战斗力的辩证法思想让专制势力胆战心惊,让被压迫者看到胜利的希望。《礼记》提出关于"天理人欲”的著名哲学命题,要求人们保持天性,节制欲望,而不能因为贪图外物导致天性灭绝、欲望泛滥,这对现代社会种种物欲横流、泯灭自我的畸形现象具有警示作用。郑国政治家子产"天道远、人道迩”(《左传》)的著名论述对天人关系微出了崭新诠释,对于破除迷信、鼓动民心、聚合民力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五经》美学思想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关仁、礼、诗、乐等诸多论述成为需家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生生之谓易”(《周易》)强调自然方物生生不息,人类社会奔涌向前,这不仅是其哲学思想的体现,还是其美学思想的精髓。与此同时,周易》还希望人们能够"乐天知命”。自始至终保持一种"天人合”的和乐境界。“诗言志,歌咏言”(《尚书》)明确提出,诗歌应当致力于人伦道德的和谐与思想感情的培育,发挥敦化民风、勉人向文 化 艺 术善的作用,体现了儒家传统美学思想中关注现实、注重抒情的特征。"诗言志"从此成为儒家诗歌创作与评论的重要原则。《礼记》崇尚敦厚、和谐之美。所谓"乐者敦和,礼者别宜"、"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就是说音乐能够修养内心、增进和同,礼仪在于修养外表、规范言行;还要求"君子比德于玉",养成一种恭敬温和、文质彬彬的气质。

《尚书》希望实现 个"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境界,这得到了吴国公子季札的认同 季札是中国最早的音乐评论人,他称赞《颂》就是实现"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的盛德之音乐(《左传》).体现了儒家对"中和之美"的追求。总之,中国美学认为,人和自然界是和谐的。而这种和谐又是快乐的。

《五经》的文学成就,最辉煌的当数《诗经》与《左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深刻影响了两千多年来的文学发展。《诗经》的成就和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激励着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疾苦。《左传》比较忠实而详细地记述了春秋的历史,不仅是一部相当成熟的编年史,而且还是一部具有极高价值的文学名著。

【《周易》】

【1.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周易·系辞》)读者心得:【注释】 继:传承。善:善功,多指乾卦开创万物之功。成:蔚成,指坤顺承乾、孕育万物的成果。性:天命。

知:同智。鲜:少。

【译文】 一阴一阳的交感变化就是道,传承此道就能使开创万物的善功大显,成就此道就能尽性尽命地促成万物成功化育。仁者发现道中有仁就称其为仁,智者发现道中有智就称其为智,老百姓每天都在运用道却茫然无觉,所以君子之道的真谛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感悟】 阴阳理论是华夏祖先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所取得的重大认识成果,也是中华传统文明中各科知识所同祖共宗的基础理论。《周易》一书正是以阴阳理论为核心,建立起庞大的象数和义理体系,构成了广大悉备的易道。易道在智慧上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在古代“百姓日用而不知",即使在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仍然留下了诸多不解之谜。

【文 化 艺 术】

【2.乐天知命】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周易·系辞》)读者心得:【注释】 不违:不违背自然规律。

周:周全、遍及。过:偏差。旁行:广及边际。流:流移、淫过。

【译文】 周易之道与天地之理相近似,所以不与自然规律相违背;知识周遍万物、道德可匡济天下,所以不会有任何偏差;能够广泛推行遍及边际而又不流于泛滥,乐顺天意、自知性命,所以没有忧愁。

【感悟】 乐观地理解自然规律和生存环境,对自己的固有材质和平生功业都有清醒的定位与布局,所以处变不惊,坦荡无忧。

【3.崇德广业】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广业也。(《周易·系辞》)读者心得:【注释】 崇:增加,提高。广:扩大。【译文】 《易经》本来就是圣人用来提高道德修养、推行并扩大神圣事业的一部著作。

【感悟】 崇德的目的是为了广业,广业又必须以崇德为手段,这里的"德",显然不限于道德品质,应该是指一种素质和本领,因此,全力开创和建立一整套与完成匡济天下的大业相匹配的特殊素质和本领,便成了《周易》一书全神贯注的精神所在。

【4.天地之大德曰生】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周易·系辞》)读者心得:【注释】 生:化生万物之功。大宝:重大珍宝。位:权位。聚:招纳、团聚。理财正辞:治理财物用之有方、端正言辞发之以理。非:行恶事。

【译文】 天地的最高德行就是不断地化生万物,圣人的最大珍宝就是拥有权位。如何才能守住权位?这就要具备仁爱的精神。如何能广聚人才?这就要发挥财富的吸引力。善于理财、词正理严,禁止百姓为非作歹,就是推行道义。

【感悟】 权力是一种威力无穷的人间重器,它决不是任何人都能平等购买和享用的玩具;只有圣人掌握了它,才能真正做到以道济天下,造福苍生。

【文 化 艺 术】

【5.飞龙在天】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易经·乾》)读者心得:【注释】 九五:是八卦中卦爻位置的标志,其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九即阳爻的意思,五,即第五爻,五爻为上卦中位,也为天位和君位。龙:乾为龙。【译文】 飞腾的苍龙已经登临至尊中正的天位(开始普照天下、惠泽万民),这时利于得到德高才雄的大人辅佐,(才能正成天下大治)。

【感悟】 四海平定,新朝初创,选贤拔能一定要以德为先,决不可让阴邪之徒窃持重权,扰乱纲纪;这是一条用血与火凝成的历史的铁律。

【5.王用三驱】

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戒,吉。(《易经·比》)读者心得:【注释】 显:明示,彰显。比:卦名,象征众阴比附一阳。王用三驱,失前禽:《礼记·王制》中有“天子不合围”的说法,即天子狩猎所遵循的规矩,往往只从三面驱赶禽兽,故称为“三驱",特意放开一面让禽兽逃走,只捕杀迎面而来,舍弃从前方逃走的,所以称为“失前禽”。邑人不诫;邑即市镇,全句意为王者即使在狩猎时也显出宽仁之心,市镇中的民众就不会感到戒惧。

【译文】 向天下彰显亲和比附之道;如同王者狩猎只从三面合围,特地留出缺口给禽兽以生路;(这种宽宏大度仁爱的态度)使市镇百姓不会有戒惧之感(当然放心归附),所以吉祥。

【感悟】 以狩猎来彰显仁心,志在亲民;可见古代君王治理天下,十分注重施行不言之教。

【7.童牛之牿】

童牛之牿,元吉。(《易经·大畜》)【注释】 童牛:还没有长角的小牛。牿(gù):装在牛角上的横木,以防其角伤人。

【译文】 在小牛还未长角之前,就在它的两角位置装上横木(以防其角伤人),这是非常吉祥的。

【感悟】 给童牛未生之角早早装上横木,不仅能防恶于未然,而且在于培养童牛形成纯良的贤德。中华民族不愧为文明礼治之邦,对于除恶养贤之道是如此深谋远虑,无微不至!

【文 化 艺 术】

【8.获豕之牙】

获豕之牙,吉。(《易经·大【注释】 猿(fén):将猪阉割去势,以畜》)除其凶暴之气。豕(shǐ):猪。

【译文】 阎割过的小猪,纵有牙齿已不伤人了,这是吉祥的。

【读者心得:】

【感悟】 古人消除猪的暴气的手段,是如此精当而彻底;既能除其凶性,又能全其性命,既无相制之嫌,又具兼容之美,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充满仁爱精神的司法思想的生动体现。

【9.豚鱼吉】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易经·中孚》)读者心得:【注释】 中孚:卦名,该卦以阳爻中实为信、以阴爻中虚为诚,卦义象征诚信。豚鱼:远古先民以豚与鱼为祭品,以期通神获福。大川;大河巨流。【译文】 中孚卦象征诚信,用豚鱼做为祭品(虽然简单,但只要心存诚信)也能通神获福;利于涉险建功,利于守持正固。

【感悟】 中虚无私为诚,中实可靠为信。诚信的朋友,是让人放心交往并可以有所重托的朋友;诚信的社会,是人类充满文明和友爱的美好家园。

【10.敬义立而德不孤】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周易文言》)读者心得:【注释】 敬:敬慎。直:忠直,忠信。

义:道义。方:方正,比喻稳定不变的准则。孤:孤立。

【译文】 君子以敬慎的态度使内心永怀忠信,把道义作为坚定的准则向外推行。敬慎和道义一旦并立共挽,道德就不会孤立了!

【感悟】 内怀敬慎,外施道义;这就从思想和行动上成就了道德。只要敬慎精神时刻撑持在心,向外推行的道义必定不断走向正大与壮观。

【1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杀君,子杀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周易·文言》)读者心得:【注释】 余:多余。渐:逐渐积累。

辩:识别。

【译文】 积善的人家必有多余的吉庆泽被后世,积恶的人家必有多余的灾祸贻害子孙。臣杀君、子杀父,不是一朝一夕偶然发生的,这种苗头已经产生并积累很久了!这是由于能及早识别和发现苗头却不予以及早文 化 艺 术识别和严加防范的缘故。

【感悟】 善行靠积,除恶宜早。人生珍爱幸福和康泰,一定要见微知著,率先从苗头处把控好善恶大关。

【12.涣奔其机】

涣奔其机,悔亡。(《易经·涣》)读者心得:【注释】涣:卦名,由巽上坎下组成,象征涣散。机:通几,意为几案,比喻暂时的安身之处;悔:悔恨。亡:消亡。

【译文】 当涣散发生的时候,要迅速找到一张低矮的几案,使自己安定下来,悔恨就会消亡。

【感悟】 涣散意味着一种团体或事业的分裂或解体。我们不能目睹着涣散正在发生而束手无策,首先是要迅速重寻安身之地。在涣散初发时所产生的普遍恐慌中,安身之地能够暂时空出但又稍纵即逝,最重要的是要对它及时发现并抢占先机。

【13.顺乎天而应乎人】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周易·彖传》)读者心得:【注释】 革:卦名,象征变革、改变。汤:商汤王。武:周武玉。革命:改变王命,这里指商汤灭夏桀和周武王灭殷纣。应乎人:使人心响应。

【译文】 天地的变革,形成四季的变化;商汤王和周武王发动的推翻前朝暴政的变革,既顺从天意又切合人心,变革之际的意义是多么重大啊!【感悟】 除旧布新,本属意义非凡的人间正道。奋起推翻与人心形成大逆的黑暗时代,是代替历史完成变革和实现人民愿望的重大而光荣的使命。

【14.开物成务】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周易·系辞》)读者心得:【注释】 开物:发明物理。成务:成就事务。冒:笼罩。定:奠定。【译文】 《易经》就是开启智慧成就事业和覆盖天下一切道理的一部书,不过如此而已。所以,圣人以《易经》沟通天下人的心志,奠定天下的事业,决断天下的疑难。

【感悟】 《周易》一书以开物成务、道济天下为已任,且智弘谋文 化 艺 术深、理通万物,是中华文明史上罕见的志存高远并可垂范万世的思想巨卷之一。

【《尚书》】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舜典》)读者心得:【注释】帝:指虞舜,名重华,五帝之一。夔(kuí):尧舜时的乐官。典:主管。乐:乐官。胄子:未成年的人。

栗:坚。永:通“咏”。夺:侵夺,干扰。

伦:理。於(wū):叹词。拊(fǔ):轻轻叩击。石:石磬。率:跟随。

【译文】 舜帝说:“夔!任命你主持音乐,教导年轻人,使他们为人正直而温和,宽厚而明辨,刚毅而不粗暴,态度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用语言把这种思想感情咏唱出来,唱出来的歌声要合乎思想感情,歌声要合乎音律。八类乐器的声音能够和谐地演奏,不要弄乱相互之间的次序,让神和人听了都感到快乐和谐。”夔说:“好啊!我愿意敲着石磬,奏起乐来,让美妙的音乐把无知的群兽都吸引来伴随着音乐跳起舞。”

【【感悟】 音律秩序的和谐可以】

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音乐是表达情感、培育德性的有效途径,也有敦化民风、勉人向善的政治功用。

2.天叙有典,天秩有礼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尚书·皋陶谟》)读者心得:【注释】 叙:秩序,指规定。典:常法。敕(chì):告诫。五典:五种常法,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和子孝。惇:敦厚。秩:秩序,引申为规定。五礼: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庸:用。五服: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种礼服。章:彰,显扬。五刑:指墨、劓(yì)、荆(fèi)、宫、大辟五种刑罚。用:施行。

【译文】 上天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告诫人们遵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常来敦厚这五种关系!上天规定了天下人的尊卑等级,推行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礼制来实践它!上天要任命有德行的人,就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种不同花色的礼服来表彰五种德行不同的人!上天惩罚有罪的人,就用墨、荆、荆、宫、大辟五种刑罚处治五种罪过不同人!

【感悟】 先祖们把人类社会的纲常日用、伦理道德、知识技能都归结为上天的意志。不能简文 化 艺 术单地视此为迷信和无知之举。一种文化往往因为被赋予了神圣的价值而能够令人敬畏,以至于成为信仰和追求目标,并引导人们诚恳笃实地履行社会义务和遵循社会道德。

3.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尚书·皋陶谟》)读者心得:【注释】 聪;听,指听取意见。明:明察。聪明:指视听。明畏:即明威,“畏”通“威”。明:表彰好人。威:惩治坏人。达:通。上下:上天和下民。

有土:指治理土地的君王。

【译文】 上天听取意见、观察问题,都是依从民众的意愿。上天奖赏行善的人、惩罚作恶的人也是依从民众的意愿。天意和民意是相互贯通的,要谨慎啊,治理国土的君王们!

【感悟】 天意不是玄远莫测的不实之物。天下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君王让他们安居乐业,才是顺应了天意,才不辜负自己作为“天子”而替天下黎民百姓造福的使命。

4.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尚书·甘誓》)读者心得:【注释】 甘:地名,今陕西户县境内。六卿:六军的主将。六事:指六军的将士。有扈:当时部落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威侮五行:轻慢五行,指蔑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怠:懈怠。三正:指正德、利用、厚生三大政事。正德:正民之德,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利用:指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的利民之用。厚生:指衣食之类。用:因此。剿:灭绝。惟:语气助词。恭行:奉行。

【译文】 有一场大战将要在甘这个地方爆发,夏王启就召见了六军的将领,说:“啊!诸位将士们,我告诫你们:有扈氏蔑视五行、倒行逆施,废弃正德、利用、厚生三大利民生计的政事,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惩罚。”

【感悟】这次战争的理由极具特点。有扈氏失德于天上地下:藐视五行、倒行逆施,即违背了自然规律;废弃利民生计的政事则违背了社会规律。夏王启师出有名,可谓名正言顺。

【文 化 艺 术】

5.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上》)读者心得:【注释】矜:怜悯。

【译文】 上天怜悯民众,民众的愿望,上天一定会依从的。

【感悟】 君王和民众各自有上天赋予的使命:君王负有治理民众的使命,但是却没有为所欲为的特权;民众虽然最为上天眷顾,但是却不得不顺从代言人的治理。

6.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尚书·泰誓中》)读者心得:【注释】 自:从。过:过错。

【译文】 上天所见,都是来自民众的所见,上天的所闻,都是来自民众的所闻。老百姓有什么过错,都是我君王没有引导好的责任。

【感悟】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君王是上天意志的执行者,治理好民众才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违背民众意愿,把天下视为一己一家之私而极尽盘剥榨取之能事,最终难逃覆灭的下场。

【7.五 行】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尚书·洪范》)读者心得:【注释】 曰:语中助词。润:润湿。

润下:指水。曲直:可曲可直。从:顺从。革:变革。爰:语助词。稼穑:播种和收获。作:产生。

【译文】 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向下润湿,火向上燃烧,木可以弯曲、伸直,金属可以顺从人意改变形状,土壤可以种植庄稼。向下润湿的水产生咸味,向上燃烧的火产生苦味,可曲可直的木产生酸味,顺从人意而改变形状的金属产生辣味,能种植谷物的土地产生甜味。

【感悟】 五行学说为中国所特有,是中国古老的自然科学。五行相生相克,构成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它不仅反映了自然规律、社会政治规律,也是客观规律的象征。

【《诗经》】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 【注释】 关关:水鸟雌雄和鸣的声文 化 艺 术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雎》)音。雎鸠:水鸟名,俗称鱼鹰。洲:水中沙滩。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美好善良的女子。君子:古代对贵族男子或德行高尚人的称谓,此为对青年男子的美称。逑(qiú):配偶。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的样子。荐(xìng)菜:一种水中植物,花为黄色,嫩时可吃。流:通“掺”(jiū),择取。寤(wù):醒。寐:睡。思服:思念不已。悠:思虑深长辗转:来回翻身。反侧:翻身侧身。友:友爱。艺(mào):拔取。乐:使安乐。

【译文】 雎鸠关关叫得欢,成双嬉戏在沙滩。善良美丽好姑娘,君子心中好侣伴。长短不齐的荇菜,左边采来右边摘。善良美丽好姑娘,梦里醒来求相见。欲求不得好无奈,梦里醒来甚相念。思之悠悠念悠悠,翻来覆去夜难眠。长短不齐的荇菜,左边摘来右边采。善良美丽好姑娘,弹琴拨瑟叙友爱。长短不齐的荇菜,左边采来右边摘。善良美丽好姑娘,钟鼓喧天乐开怀。

【感悟】 阅读这对青年男女如醉如痴的爱情故事,犹如置身美丽的伊甸园。古人对爱情追求的真挚、坦率和热烈令现代的我们羡慕。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黄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桃夭》)读者心得:【注释】 夭夭(yāo):桃树繁盛的样子,此处用桃树比喻少女。灼灼(zhuó):光彩鲜明的样子。华:同“花”,此处以桃花比喻出嫁女子的容貌。之子:这个人,子,古代男女通称。于归:古代女子出嫁称作“于归”或"归"。宜:适合,此处有善良和顺之意。室家:夫妇。黄(fén):果实又圆又大的样子。实:指桃子,此喻结婚生育子女。蓁蓁(zhēn):茂盛的样子,此比喻出嫁女身体很健康。

【译文】 桃枝繁茂又妖娆,花开艳丽又光鲜。今日姑娘出嫁去,夫妻美满天作缘。桃枝繁茂又妖娆,桃儿硕大又好看。今日姑娘出嫁去,美好姻缘俩相愿。桃枝繁茂又妖娆,桃叶密密枝头满。今日姑娘出嫁去,相亲相爱一家欢。

【感悟】桃花红,红不过新娘的脸儿;桃花美,美不过新娘的心儿。嫣然的桃花与娇美的新娘构成多么和谐、美丽的图景。这是一首多么浪漫的新婚圆舞曲,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风景画。

【文 化 艺 术】

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诗经·击鼓》)读者心得:【注释】 契阔:即合离与聚散。子:你。成说:约定与盟誓,即下文“与子偕老"。偕:同。于嗟:同“吁嗟",哀叹之声。阔:离散。不我活:即不活我,不让我活之意。洵(xún):孤独。

不我信:不让我诚信守约。

【译文】 聚散生死人间事,与君盟誓不分手。牵着夫君你的手,和你一起到白头。可叹相隔千万里,寂寞苦闷愁煞人。可悲孤独我一人,让我难把盟约守。

【感悟】 相爱的人们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白头偕老,令人羡慕不已。然而,当无休止的战争将所有这些都变成镜中花、水中月的时候又是多么令人心寒。战争,不管给它戴上多么美丽的花环,也掩饰不了它血腥的一面。人类应该学会拒绝战争、远离战争。

4.驾言出游,以泻我忧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我思肥泉,兹之永【注释】 毖:通“泌”(mì),泉水涌出的样子。淇:卫国水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靡:无。娈(luán):美好的样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泉水》)读者心得:子。诸姬:指卫国出嫁到许国的几个姬姓女子。聊:姑且。肥泉:卫国水名,即前文之泉水。永叹:长叹。言:语助词。写:通“泻”,宣泄。

【译文】清泉汩汩喷涌出,卫国淇河中流淌。有女怀念那卫国,无日不将家念想。美丽姬姓诸女子,且和她们来商量……我念卫国那肥泉,念之不见徒长叹。又思卫国须与漕,愁绪悠悠难以堪。无奈驾车出游去,驱除心中忧万端。

【感悟】 亲不亲,家乡人;甜不甜,家乡水。乡愁最能勾起童年的回味,最能抚慰失落的心灵。思乡不是柔弱者的象征,它使弱者不再孤单,它使强者变得可爱。

5.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北门》)读者心得:【注释】殷殷:忧伤的样子。终:既。

窭(jù):房屋窄小而简陋。已:止,意即不再提起。焉、哉:均为语气词。

谓之何:还说什么呢。

【译文】我从北门走出去,忧郁我心愁满怀。家境寒酸贫如洗,无人知晓我之艰。算了吧,就算了吧!老天如此来安排,再说什么也无奈!

【感悟】社会等级分明,人心冷文 化 艺 术漠无情。官场的尔虞我诈和家庭的讥讽埋怨总让诗人苦闷彷徨,痛苦至极。无奈之中只好抱怨上天的安排。试想,社会统治阶层尚且如此不堪重负,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又该如何承受?6.女子善怀,亦各有行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诗经·载驰》)读者心得:【注释】 女子:指许穆夫人。善怀:多思虑,指救卫国之事。有行:有道理。尤:指责。众:通“终”,既。稚:幼稚。狂:妄动。君子:指许国的贵族。无:通“毋”。有:语助词。尤:责怪。百:所有。之:往,至。

【译文】女子虽说多思虑,各人自有其主张。许国之人指责我,此乃幼稚又狂妄……各位大夫君子们,无须一味来责怪。纵有主张千百种,不如亲身去求援。

【【感悟】,许穆夫人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位女诗人。她坚贞的爱国情怀、聪明的才智和果敢的品质让那些尸位素餐的大夫君子们汗颜。许穆夫人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照千秋的巾帼女子形象,她是女人学习的榜样,更是男人反省的镜子。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淇奥》)【注释】 淇:卫国水名,在今河南北部。奥:通“噢”(yù),水边弯曲处。绿竹:喻人品德美好。猗猗(yǐ);美盛的样子。匪:通“斐”,有文采的样子。切:加工骨器为切。磋:加工象牙称磋。琢:加工玉器称琢。磨:加工石器称磨。在此用以比喻研究学问或陶冶情操持之以恒,精益求精。谖(xuān):忘。

【译文】 看那弯弯淇水边,绿竹葱茏映水间。风度翩翩雅君子,切磋学问好文采,砥砺品质操行坚……风度翩翩雅君子,叫我怎能来忘怀。

【感悟】 文章千古就,百年铸风骨。芸芸众生千姿百态,有人要流芳千古,有人想著作等身。如果名副其实,众望所归,自然是人人称羡的快慰之事;可如果虚张声势、沽名钓誉,则不免贻笑大方,徒增笑料。

【文 化 艺 术】

8.知我者,谓我心忧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黍离》)读者心得:【注释】黍:黍子,粮食作物。离离:繁盛的样子。稷:谷子。行迈:行走。

靡靡:迟缓的样子。摇摇:心神不安的样子。何求:寻找什么。悠悠:远阔的样子。苍天:青天。

【译文】黍子苗儿盛又旺,稷苗青青随风荡。我走路来慢腾腾,心中不安直摇晃。知道我的人啦,说我心中多烦恼;不知道我的人啦,说我在把什么找。悠悠苍天你在上,这是何人作孽障?【感悟】 这是一支落魄之人诉说自己命运的悲曲,这是一首失意诗人控诉社会不公的挽歌。千百年后,它仍然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穿透力,荡涤着人们的灵魂,呼唤着人们的良知,表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9.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诗经·有女同车》)读者心得:分式并真道,的人证差证峡下入可美乱,上小最头备教题】【注释】 颜:面容。舜:木槿,开淡红或淡紫色的花。英:花。将:且,又。翱翔:形容女子步履轻盈的样子。将将:通“锵锵”(qiāng),走路时佩玉相互碰击的声音。孟姜;姜氏长女,古代长女称作孟。德音:美好的声誉。不忘;不已。

【译文】和我同行的姑娘,面如木槿花一样。步态轻盈似飞翔,佩玉铿锵响声朗。姜家长女真是美,美好品德不曾忘。

【感悟】 美不美不在于华丽的外表而在于是否拥有美丽的心灵。这位新郎眼中的美丽新娘不仅在于如花似玉般的容貌和轻盈飘逸的身姿,更在于她那美好的品德。古人这种纯真无邪的审美观是否在当代某些人心目中已淡忘了呢?10.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注释】汾:魏国水名,黄河支流。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沮洳(jū rú):水旁低洼的湿地。言:文 化 艺 术公路。(《诗经·汾沮洳》)读者心得:语首助词。莫:野菜名,嫩叶可食。之子:采野菜的人。无度:无限度,不可衡量。殊异:很不同。乎:于。公路:春秋时官名,掌管国君用车的官。【译文】 汾水湿地处,我要去采莫。心中那个人,美丽无限度。美丽无限度,远胜于公路。

【感悟】这个劳动女子敢于蔑视权贵,不慕虚荣,追求一种纯真质朴、自由平等的爱情。这种爱情,没有才子佳人们的那种华丽,但并不贫乏、并不简单。它可能写不进历史与戏剧,但它能写进人们的心中。

11.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伐檀》)读者心得:【注释】坎坎:用斧子伐木的声音。

檀:乔木,可以造车。置:放。干:河岸。涟:水面波纹。猗(yī):表赞叹的语气词。稼、穑:耕种与收获。廛(chán):一个成年男子居住和耕种的土地。狩猎:狩,大型的集体围猎;猎,单人打猎。县:通“悬”。

(huán):兽名,形似小猪而肥壮。素餐:白白吃饭。

【译文】砍伐檀树声坎坎,把它放在河之岸。河水清清起波澜。不耕种来不收割,为何夺走我粮食三百担?从不见你去打猎,为何有獾子在你院中悬?你们这些老爷们,别再不劳而获吃白饭!

【感悟】 这是何种世道?锦衣玉食者不劳而获、巧取豪夺、恬不知耻;终日劳作者劳而不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劳动者们已不再沉默,他们发出愤怒的吼声。这吼声让食人者胆战心惊,让劳动者看到希望。

12.逝将去汝,适彼乐土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经·硕鼠》)读者心得:【注释】硕鼠:大田鼠。无:通“毋”。黍(shù);黍子,谷子的一种。三岁:泛指多年。贯:通“豢”(huàn),养。莫我肯顾:即莫肯顾我。顾,顾念。逝:通“誓”。女;通"汝",指硕鼠,即统治者。适:往,去。乐土:指没有剥削的安乐之地。爱:乃,于是。所:安居之处。

【译文】 大田鼠啊大田鼠,不要再吃我的谷!多年以来侍奉你,你却从未照顾我。今日发誓离开你,去到那快乐的处所。乐土啊乐土,那才是我的文 化 艺 术安身之处。

【感悟】犹如东方的伊甸园,“乐土”所蕴含的平等思想与反抗精神激发起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想象与不懈追求,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1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读者心得:【注释】兼葭(jiān jiā):指获草和芦苇。苍苍:茂盛鲜明的样子。伊人:意中所想之人。一方:河对岸。溯洄(sù huí):沿着河岸,逆流而上。从:追寻。之:指伊人。阻:险阻。溯游:沿着河岸,顺流而下。宛:仿佛。

【译文】远望芦获白茫茫,近看白露凝为霜。我那心上人儿呀,就在河的那一方。逆水沿岸去追寻,路途艰险又漫长。顺水沿岸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感悟】风景因伊人而美丽,美丽因伊人而永存。"在水一方"的伊人可望而不可即,虽然略显悲凉,不也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吗?14.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经·黄鸟》)读者心得:【注释】 交交;鸟鸣叫声。黄鸟:即黄雀,叫声凄凉。棘:酸枣树。穆公:春秋时秦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从:从死,即殉葬。维:发语词。子车奄息;人名,秦国大夫、贤臣。特:匹敌。穴:墓穴,指殉葬之人将被活埋的墓穴。惴惴(zhuì):惧怕的样子。栗:因恐惧而发抖。歼:杀害。良人:好人,贤人。赎:替换,赎身。人百其身:用一百人来赎他身。

【译文】 黄鸟交交鸣声凄,飞落在那枣树枝。谁为穆公去殉葬?他就是子车奄息。子车奄息这个人,百人不能与之敌。走到穆公墓穴边,惊惧发抖难站立。苍苍茫茫的上天,杀我好人太卑鄙!如能赎回他的命,百人抵命不足惜。

【感悟】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每个人的生命权应是平等的。当殉葬制度允许所谓高贵者随意剥夺低贱者生命的时候,其残忍让人们不寒而栗,其反动让人们咬牙切齿。它激起了人们无比的愤怒与强烈的抗议。而历史一再证明,任何随意剥夺低贱者生命的罪恶者最终也将被低文 化艺术贱者送上断头台。

【15.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无衣》)读者心得:【注释】 同袍;与下文的“同泽”、"同裳”,意思均指士兵穿着一样的军服。袍:军服,白天当衣、夜晚当被。泽:通“襻”,指贴身的内衣。裳:下衣。于:语中助词。兴师;起兵,发兵。修:通“修”,整治。戈矛:古代的两种长柄兵器同仇:共同对付敌人。偕作:一起行动。甲兵:铠甲与兵器。偕行:一起出征。

【译文】 怎能说我无军衣?与你同披一战袍。国王出兵去打仗,我的戈矛磨得亮,同仇敌忾士气旺。怎能说我无军衣?与你同穿一内衣。国王兴兵去打仗,磨亮我的戟与矛,步调一致练兵忙。怎能说我无军衣?与你同穿一衣裳。国王兴兵去打仗,备好铠甲与刀枪,与你一起上战场。

【感悟】 “袍泽之谊”曾让多少军旅行伍者刻骨铭心,也让多少普通人顿生敬意,因为它是患难中结下的牢固友谊,它没有金钱与利益的纠葛,而是用生命相互期许,共同练就。

16.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月出》)【注释】皎:月光洁白明亮。佼:通“姣”,美好撩:通“嬷”(liáo),美好,美丽。舒:形容女子举止贤淑的样子窈纠(yǎo jiǎo):女子举步舒缓轻盈的样子。劳心:忧心。悄:忧愁的样子。【译文】月儿出来亮四方,月印美人真漂亮。步履轻盈又端庄。思之悠悠我心伤。

【感悟】 古人心目中,月亮可不是冰冷无生命的球体,而是一个充满柔情、寄托希望的美丽尤物。诗人有着一颗善感的心和一双乐于发现美的眼睛。当你我也一旦拥有,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精彩。

17.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桃,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诗经·鹿鸣》)【注释】 呦呦(yōu):鹿鸣叫的声音。

蒿:青蒿,亦名香蒿。德音:美好的声誉。孔昭:非常昭著。视:示。恍(tiāo):同“佻”,轻佻,苟且。君子:指在高位和有道德的人。是:代词,指嘉宾。则:榜样,此指作为榜样。效:文 化 艺 术读者心得:仿效。旨酒:美酒。式:语助词。燕:同“宴”,宴饮。敖:古“遨”字,逍遥自在。

【译文】 鹿儿呦呦不停叫,呼伴来吃野香蒿。我有满座好宾朋,德行声誉多显耀。教谕人们不轻佻,君子之人应仿效。我有美酒与佳肴,宾朋宴饮又逍遥。

【感悟】洞房花烛,金榜题名,高朋满座,此乃人生三大快事。

1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读者心得:【注释】 九皋:皋,沼泽;形容沼泽广阔。渚:洲边的浅水滩,与“渊”相对。爰:语首助词。树檀:即檀树。榖(gǔ):即楮(chǔ)树,是造桑皮纸或宣纸的原料,古代以之为恶木。攻:制作,磨琢。

【译文】 鹤儿长鸣沼泽畔,鸣声悠扬传九天。有的鱼儿浅水游,有的浅伏在深渊。那个园林惹人爱,檀树高耸参入天,还有楮树其下栽。他山之上一块石,可把玉器来琢磨。

【感悟】 默默无闻的他山之石正是雕琢自己玉器的必需之才,以此告诫君王要任用贤人隐士,远离奸佞小人。这首诗开辟了我国哲理诗的先河,读来意味深长。

19.好言自口,莠言自口父母生我,胡俾我瑜?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诗经·正月》)读者心得:【注释】 胡:何。俾:使。猗(yú):病痛,痛苦。莠(yǒu)言:坏话。愈愈:忧惧的样子。是以:因此。

【译文】 父母生我来人间,为何我总遭祸害?忧不在我之前来,患不在我之后现。不想良言出自口,恶言也从口中来。忧心忡忡何时尽,屡受其侮真难挨。

【感悟】 乱世危局,权贵之人捕风捉影,信口雌黄;正直的人们深受其辱,无可奈何。乱世之中有良臣。这首诗表现了一个士大夫愤世嫉俗、忧国忧民之情以及独清独醒的强烈批判精神,这正是正直知识分子的良知所在。

20.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翠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憎莫惩……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注释】 烨烨(yè):雷电闪闪发光的样子。震电:雷电。宁:安宁。令:善。山冢(zhǒng):高山的顶部。举(cuì):"碎"的假借字。岸:指山崖。

【文 化 艺 术】

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尊沓背憎,职竞由人。(《诗经·十月之交》)读者心得:这陵:大土山。僭(cǎn):曾经。惩:警戒。黾(mǐn)勉:尽力,努力。告老:自诉劳苦。嚣嚣(xiāo):众口毁谤的样子。孽:灾难。匪:没有。尊沓(zǔn tā):聚合谈论。背憎:背后憎恨。职:只。竞:争斗,角逐。

【译文】 雷声隆隆电光闪,四季不宁政不善。百条江河正翻腾,山顶崩摧天地撼。高山崩裂成山谷,深谷隆突成大山。可怜如今这些人,不以为戒是哪般?……兢兢业业来做事,苦累不敢说人听。为人本分无罪过,谗言谤语闹不停。百姓屡遭灾与祸,原本非来自天庭。表里不一笑藏刀,争斗由人更由心。

【感悟】 西周末年,君王昏庸、国无善政从而引发社会的大动荡,致使奸邪专权、乱政祸国、民不聊生。动荡的现实让古人认识到,人类社会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犹如地震一样天崩地裂、变动不居。这种可贵的辩证法思想是推翻专制势力的一把利剑,是被压迫者心中的一盏明灯。

21.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腰,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旻》)读者心得:【注释】靡止:不大。或:有的人。

靡腰(wǔ):不多。肃:恭敬严肃。艾:通“乂”(yì),治理,安定。沦胥:沉没,指让水放任自流。败:指水流浊腐。

暴(bào)虎:徒手搏击老虎。冯(píng)河:徒步渡河。战战兢兢:恐惧谨慎的样子。履:脚踏。

【译文】 国家虽然不为大,有人圣贤有人庸。虽然百姓不为多,有人聪明有人谋,有人善治有恭敬。朝政应像那清泉,放任自流必腐朽。不敢徒手与虎斗,不敢徒步渡河流。人们尚知其中险,不知还有更多忧。两股战战心胆寒,好似面临万丈渊,犹如薄薄冰上走。

【感悟】 政局混乱、朝纲颓废之时,多少蝇营狗苟之辈趁机巧取豪夺,颠倒黑白,兴风作浪;贤能有识之士则不得其位,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对此,清醒明智的士大夫们或直陈时弊或隐喻暗示,表现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文 化 艺 术】

22.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鹽,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诗经·北山》)读者心得:不精《矣以代地读待【注释】陟(zhì):登上。言:语助词。杞:枸杞。偕偕:强壮的样子。士子:诗人自称,属于统治阶级的士阶层。靡監(gǔ):没有休止。溥(pǔ):通“普”,普遍。率:沿着,循着。滨(bin):滨海的边境。贤:劳苦,艰难。【译文】登上那个北山冈,采摘枸杞真繁忙。身强体壮士子们,从早到晚做事忙。官家之事无休止,念我父母心忧伤。普天之下土地广,莫不属于那周王。四海之滨人口众,无人不是周王臣。大夫做事不公平,唯我做事独匆忙。

【感悟】 即使在奴隶主统治阶级内部,他们的人生命运也截然不同,上层养尊处优,饱食终日,坐享其成;而居于统治阶级下层的士阶层人士则常年奔波劳役,到头来竟不能供养年迈的父母。这是一个没有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社会的每一次更替无不是以掠夺与损害大多数人利益为代价的。

2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陟彼高冈,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滑兮。鲜我觏尔,我心写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腓腓,六辔如琴。觏尔新昏,以慰我心。(《诗经·车辖》)读者心得:【注释】 析:劈。柞(zuò):树名,古人结婚常劈柴作火把。滑(xǔ):枝叶茂盛的样子。鲜:难得。觀(gòu):遇见。尔:你。写:宣泄,指消除思念之苦。仰:仰望。止:语尾助词。景行(háng):大道;景;高,大。行:走。牡:公马。腓腓(fēi):马行走不停的样子。辔(pèi):马缰绳。如琴:形容六条马缰绳像琴弦那样整齐调和。昏:“婚”的古字【译文】 登上那个高山冈,砍下柞树当木柴。砍下柞树当木柴,树叶繁茂惹人爱。难得我能娶到你,忧愁宣泄真畅快。品如高山众人仰,德如大道操行坚。四匹公马走不停,六条缰绳如琴弦。今日娶你做新娘,我心欣喜真快慰。

【感悟】新郎夸赞新娘的美貌,更赞誉其美德。这个貌美德高、才德双全的新娘俨然成为新郎心中的美丽天仙。何谓美丽?从中我们可以读出自己的答案。

【文 化 艺 术】

24.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诗经·苕之华》)读者心得:主小人由【注释】 苕(tiáo):草名,又名凌霄,花色艳丽。华:通“花”。芸:花草干枯发黄。维:是。无生:不要出生,“无"通“毋”。

【译文】 凌霄花儿开,花朵已枯黄。难忘忧愁事,徒增我悲伤。凌霄花儿谢,枝叶闪青光。早晓今日苦,何必来世上。

【感悟】 人活着是多么幸运的事——我们自诩是大自然的灵长;然而人活着又是多么艰难的事,因为还有人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这是天作孽还是自作孽?《礼记》1.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礼记·文王世子》)【注释】 三王:这里指帝舜、夏、商三代君王。修内:指音乐对人性情的涵养化育。修外:指礼对人的仪表举止的修饰。中:心中。怿(yì):喜悦。

【译文】 三代的先王们教育天子,必定用礼乐。乐是用来修养内心的;礼是用来修养外表行为的。礼的教育读者心得:从外到内,乐的教育从内到外,两者在心中交互涵养,再显现于外表,所以礼乐教化的成功是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获得的,养成了人们恭敬温和、文质彬彬的气质。

【感悟】礼乐文化正直中和,并非我们今日想象的那样只是一系列束缚人的陈规旧矩。相比于律令法规的外在规范和制约,它更注重从人内心来调节人、化育人。

2.凡音之起,由人心生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礼记·乐记》)读者心得:【注释】方:指规律。干戚:盾和斧。羽旄(máo):羽毛和牛尾。这里都是指用于舞蹈的道具。

【译文】 声音的发出,都是从心中产生的。而人的心理活动,是由于受到外物的感触。有感于外物的变动,就表现为声音。声音相互配合,就产生变化;变化形成一定的规律,就称之为音律;不同的音律和并在一起形成歌曲,再配上干戚和羽旄,就叫做“乐”。

【感悟】 音乐是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心灵世界的真实表达,反过来又能够净化人的心志,陶冶人的性情。音乐的动听悦耳,必然是人内心秩序和谐安宁的如文 化 艺 术实反映,什么样的心灵就会对什么样的音乐产生共鸣。

【3.同民心而出治道】

乐者,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记·乐记》)读者心得:【注释】 道(dǎo):引导。

【译文】音乐的本源来自于人心对于外物的感触。所以先王们十分谨慎地看待对人心产生感触的事物。因此就用礼义来引导人们的志向,用音乐来调和人们的声音,用政令来统一人们的行为规范,用刑罚来防范人们的奸邪。礼义、音乐、政令、刑罚,最终的目的只是一个,是用来统一民心,实现国家的安定。

【感悟】纯正祥和的事物会让人心情愉悦,易于使人向着善良的本性复归。当心志沉湎于暴力和色情的时候,善恶正邪的界限势必变得越来越模糊。

【4.天理人欲】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惑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注释】知知:指心智产生知觉。反躬:自我反省。人化物:指心智受外物支配。

【译文】 人天生是爱静的,这是天性;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礼记·乐记》)感受外物后就有所触动,有了感性的欲望。外物的刺激使心智产生知觉,进而形成了喜好与厌恶的情感。好恶情感在内心得不到节制,知觉又受到外物的诱惑,不能够反省自己,天性就灭绝了。对外物的感受是无穷的,如果人的喜好和厌恶情感没有节制,那么受到外物的刺激,人心就随着外物变化而变化了。人受万物的支配,导致了灭绝天性而欲望泛滥。

【感悟】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一味追逐物质享受必然导致心灵迷失、泯灭自我,社会也会陷入物欲横流的境地而难以自拔。先秦儒家"天理人欲"之辩,态度中和,远没有后来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那样绝对和极端。

5.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礼记·乐记》)【注释】 至:达。

【译文】 乐教通行,民众之间无怨恨;礼教通行,民众之间不争斗。用谦恭礼让的态度能够成功治理天下,这是礼乐教化所致。暴民不敢作乱,诸侯都来朝拜臣服,军队不必动用,刑罚没必要施加,百姓没有忧患,天子不需要动怒,这样,乐教就通行了。使父子亲情融洽,长幼次序分明,并推行于天下文 化 艺 术读者心得:百姓,天子这样做,礼教就通行了。

【感悟】 王道政治始终是儒家心仪的政治模式,礼乐之道又正是作为与之匹配的治国良策而历来为儒者们所钟爱。

6.乐者敦和,礼者别宜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礼记·乐记》)读者心得:【注释】 散殊:不同。敦和:增进和顺。率:循。别宜:区别差异。

居:循。

【译文】 天高在上,地卑在下,万物各不相同,礼制就可以施行了;天地之气流转不息,调和万物一起演化,乐教就兴起了。春作夏长,是仁的体现;秋收冬藏,是义的体现。仁接近于乐;义接近于礼。乐的作用是增进和同,遵循神明而归属于天;礼的作用是区别差异,依从灵魂而归属于地。

【感悟】圣人观取外物的变化发展和规律特征,制作礼乐以供行人事。古代中国的礼乐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特点不同,自然事物也被赋予了道德价值和伦理意义,由此中国人心目中多了一层“民胞物与(朋友)”情结。

7.内和外顺,礼乐之道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礼记·乐记》)读者心得:【注释】 瞻(zhān):往上或往前看。

错:通“措”。

【译文】 乐是陶冶调理内心的;礼是修整调节外表的。乐最和畅,礼最恭顺。内心平和而外表恭顺,那么民众望见他的脸色表情,就自然不会和他争执,看见他的仪表容貌,就不会有轻视怠慢他的念头。所以有了德性充实内心,民众就没有不听从的,言谈举止都合乎礼,民众没有不顺服的。所以说:穷究礼乐的道理,把它推行于天下,那就没有什么困难的了。

【感悟】音乐被儒家用来勉人向善、陶冶情感、安顿心灵,并与礼结合使内外各得其宜,在和乐有序中达至天下大治。礼与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颓废的音乐只能使人放纵情感而意乱情迷,僵化的礼仪让社会没有生机活力而徒增繁文缛节。

8.礼主其减,乐主其盈礼主其减,乐主其盈,礼减【注释】 减:指礼讲究克制而主于减损。盈:指乐因抒发情感而主于充文 化 艺 术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礼减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故礼有报而乐有反。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记·乐记》)盈。进:推进。文:华美,有文采。

反:抑制。销:通“消”。放:放纵。

报:通“褒”。

【译文】 礼的特征是减损;乐的特征是充盈。礼长于减损和克制,就需要自我勉励;乐长于充盈和张扬,就需要自我抑制。如果礼由于减损而不能自我勉励,那将渐趋衰亡;乐由于充盈而不加抑制,那将走向放纵。所以礼应该有所勉励而乐应该有所抑制。礼得到鼓励,人们就会乐于实行;乐得到抑制,人们就会心神安宁。【感悟】 礼乐文化相辅相成、张弛有度,它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思想意识的柔性感染,深入其里,调适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儒家的道德总是善于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而摒弃冷冰冰的色调。

9.歌之为言,长言之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注释】 说:通"悦"。

【译文】 唱歌作为一种语言,其实就是把语言的音调拉长。心中喜悦,需要有语言表达出来;语言不足于表达,就需要拉长音调;拉长音调还不足于表达,就开始咏叹;咏叹还不够,就开始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了。

【读者心得:】

【感悟】 歌舞是人们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和真实表达。歌舞与单纯的语言相比更能渲染出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精湛纯正的歌舞艺术通过逼真的视听效果增强感染力,引起心灵共鸣,从而规正人的思想和行为。

10.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凡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群匹,越月逾时焉,则必反巡。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嗎之顷焉,然后乃能去之。故有血气之属者,莫知于人,故人于其亲也,至死不穷。(《礼记·三年问》)读者心得:【注释】 啁(zhāo jiū):鸟悲鸣声。【译文】天地之间的万物,只要是有血肉有气息的动物,必定有知觉;有知觉的动物,没有不爱自己同类的。比如那些大鸟兽,如果是死了同伴或配偶,不管是过了一个月或一个季节,还是要返回去徘徊良久;小的如燕子、麻雀还要鸣叫一阵子,然后才肯离开。而有血肉有气息的动物,没有比人更有灵知的,所以人对于自己的亲人,至死也不会忘记。

【感悟】 儒家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和"民胞物与"的情结在这里有了生物学的证据。人比鸟兽高级,并不只是因为人的能力更大,智力更高,而是因为人更能够具有仁爱之心。动物之间文 化 艺 术都能够相互关爱,有情有义的人为何要相互伤害呢?11.射者,仁之道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礼记·射义》)读者心得:【译文】射箭这一门技艺,体现了仁的道理。射箭要求自己思想集中、身体端正,做到后才能射箭。如果没有射中,不怨恨胜过自己的人,只是回过头来找自己的原因罢了。

【感悟】 "射"是儒家推崇备至的"六艺"之一,暗含着君子修身之道:身心端正,心无旁骛;反身内求,不怨天尤人。

【12.君子比德于玉】

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礼记·聘义》)【注释】 栗:坚硬。廉:有棱角。刿(guì):剌伤。队:通“坠”。诎然:指声音戛然而止。孚尹:指玉的光彩。圭璋(guī zhāng):一种用做凭信的玉器。

【译文】孔子说:从前君子用玉比喻美德。玉温润而有光泽,象征仁;质地细密而坚实,象征智;有棱角而不伤人,象征意义;悬垂则下坠,象征礼;敲打它,声音清脆悠扬,然后戛然而止,象征乐;玉的瑕疵不掩藏玉的光彩,玉的光彩也不掩盖玉的瑕疵,读者心得:象征忠;色泽晶莹透明,光彩外发上下通达,象征信;气如长虹,无所不覆,象征天;蕴藏于地下,神采却展现于山川,象征地;朝聘用玉制的圭璋做凭信,象征德。

【感悟】 儒家比德于"玉",道家比德于“水”,并非是因为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受儒家影响,中国人自古垂青于玉,崇尚“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就是希望用玉来勉励自己,修养德性。

【《春秋》】

1.非圣人,谁能修之君子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汗,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左传·成公十四年》)读者心得:【注释】 志:记载。汗(yū):歪曲。【译文】 君子说:“《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义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没有歪曲,警戒邪恶而奖励良善。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它呢?”【感悟】 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史,《春秋》的史学意义毋庸置疑。而它对惩恶扬善的推崇更在塑造我们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方面功勋卓著,即使在时隔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文 化 艺 术】

2.言,身之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遂隐而死。(《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读者心得:【注释】 晋侯:指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后回国即位,春秋五霸之一。介之推:晋国贵族。文:文饰。

【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他逃往的人,介之推没有提及禄位,禄位也没有给他……介之推回答说:“说话,是身体的文饰。身体将要隐藏,哪里用得着修饰?”……于是他就隐居而死了。

【感悟】 人生中,我们面临无数选择;每次选择都体现了我们的人生价值。介之推选择与晋侯共患难,但不选择与他共分享。可以说,在选择与不选择中,介之推成就了千古高风的典范。

3.君子劳心,小人劳力【注释】 知武子:晋国大将知瑩知武子曰:“……君子劳心,(ying)。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左传【译文】 知武子说:“……君子凭脑力生存,而小人用体力谋生,这是先王的训示。”

【·襄公九年》)】

【读者心得:】

【感悟】 这并不是"先王之制",而是社会化的必然——社会分工。分工不同、贵贱有别,这种偏见至今犹存。

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慎辞哉!”(《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读者心得:【注释】《志》:一部古书。足:完成。

志:意志,意愿。文:文采。

【译文】 孔子说:“《志》上有这样的话:‘言语用来表达意愿,文采用来完成言语。'不说话,谁知道他的意愿?说话没有文采,就不能传到远方……言辞需要谨慎啊!”

【感悟】 孔子是天才的语言大师,他不仅说了,而且说得精彩,历经千年而不衰。上天赐予一张嘴,我们自然要去说,说出心声与思想;但切不可随意妄语、搬弄是非。我们要作好自己嘴巴的主人。

5.节有度,守有序(公子札)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注释】 公子札:又叫季札,吴王寿梦的儿子。至矣哉:达到顶点了。

直:刚劲。倨:傲慢。曲:婉曲。屈:卑下。迩:紧密。逼:逼迫。远:悠远。携:游离。迁:变易。淫:过度。

复:反复。厌:厌倦。荒:过度。宣:显露。费:损耗。底:停滞。五声:文 化 艺 术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读者心得:宫、商、角、徵、羽。八风:即“八音”,指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制成的乐器。和:和谐。平:协调。

【译文】 (公子札)说:“(《颂》乐)已经到达顶点了!正直而不傲慢,身微而不卑下,亲近而不冒犯,疏远而不离心,流放而不邪乱,反复而不厌倦,哀伤而不忧愁,欢乐而不荒淫,使用而不匮乏,宽广而不显露,施舍而不耗损,获取而不贪婪,静止而不停滞,行进而不流荡。五声协调,八风和谐。(《颂》乐的每个)节拍都有一定的限度,乐器都按一定次序编排,这是盛德之人所共同具有的特点。”

【感悟】 世间万物总有它存在的一个"度",也就是在阴阳、有无、上下、曲直、亲疏、哀乐、隐显、取予、动静等等之间均保持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或是自然所赐或是人力所为或是兼而有之。《颂》乐之极致在于和谐,人生之极致又何尝不在于保持一种内外之和谐呢?6.松柏之下,其草不殖楚郏敖即位,王子围为令【注释】 郏(jiá)敖:楚康王之子。王尹。郑行人子羽曰:“是谓不宜,子围:楚康王之弟,杀死郏敖篡位。

必代之昌。松柏之下,其草不殖。”(《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读者心得:殖:繁殖,生长。

【译文】 楚国的郏敖即位,王子围做令尹。郑国的使者子羽说:“这种安排是不适宜的,令尹必然要取代楚王而昌盛。松柏的下面,草是不能正常生长的。”

【感悟】 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丛林法则,无可厚非如果一个人类群体乃至整个社会也信奉这个法则,那就是悲哀了。因为,一个群体要取得良性发展,不仅要使强者更强,更要使弱者变强。我们需要维持团体乃至整个社会之间的一种共存共荣的良性互动关系。

【7.人生几何】

孝伯曰:"人生几何?谁能无偷?朝不及夕,将安用树?"(《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读者心得:【注释】 孝伯:鲁国大夫。偷;苟且,没有远虑。

【译文】 孝伯说:“人的一辈子能活多久?谁能没有点得过且过?早晨活着到不了晚上,哪里用得着去(和别国)建立友好关系呢?"【感悟】 人生短暂,似水流年。人们好像更应该拼搏进取,只争朝夕,方才不枉此生;但世事多文 化 艺 术艰,人们又常常朝不保夕,只求苟且偷生。“人生几何?谁能无偷?"难说不是逆境中人们自我劝慰、以退为进的一副精神镇静剂。

8.天道远,人道迩子大叔曰:“宝以保民也。若有火,国几亡。可以救亡,子何爱焉?"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左传·昭公十八年》)读者心得:【注释】 几:接近。爱:爱惜。天道:自然之理。人道:人间之理。灶:即裨灶,郑国人。是:指裨灶。或:间或,偶然。信:言中。

【译文】 子大叔说:“宝物是用来保护百姓的。如果有了火灾,国家差不多就会灭亡。可以用它来挽救灭亡,您爱惜它干什么?”子产说:“天道悠远,人道切近,两者互不相关,怎么能了解它们的关系?神灶哪里懂得天道?这个人的话讲得多了,难道不会偶尔说中?"【感悟】 多言或中。预言家就是靠这个“或”字吃饭的,神灵也多半靠这个“或”字得香火。

9.吾无求于龙,龙亦无求于我子产弗许,曰:“我斗,龙不我觌也。龙斗,我独何觌焉?禳之,则彼其室也。吾无求于龙,龙亦无求于我。"乃止也。(《左传·昭公十九年》)读者心得:【注释】 觌(dí):相见。禳(ráng):古代一种驱邪除灾的祭祀。

【译文】 子产不答应(那个求福消灾的祭祀),说:“我们争斗,龙不会来看;龙争斗,我们为什么单单要去看呢?向它们祭祀祈祷,那里本来是它们居住的地方,(岂能让它们离开吗?)我们对龙没有什么要求,龙对我们也没有什么要求。”于是就停止了祭祀。

【感悟】 子产告诫人们,人要生存只能靠人为而不能靠天赐。这种天人相分、事在人为的主张启迪了后世许多思想家。然而,生活中热衷于求神问卜、相面测字的仍然大有人在,甚至不乏知识分子与党政官员。我们不禁要问:冥冥之中,果真有命运之神吗?文 化 艺 术10.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春秋》何以始乎隐?祖之所逮闻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以终乎哀十四年?曰:备矣。(《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读者心得:【注释】 麟:麒麟的简称,传说中的神兽。道:政治主张。隐:鲁隐公。

哀:鲁哀公。

【译文】 在西边狩猎获得麒麟后,孔子说:“我的政治主张到此为止了!”《春秋》为什么从鲁隐公开始?是祖辈所能够听说到的。所看到的说法不一样,所听到的说法不一样,所传闻的说法也不一样。为什么到鲁哀公十四年时就结束?回答说:已经完备了。

【感悟】 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孔子也曾说过,“当仁,不让于师。”所以说,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保持一种存疑的态度和独立的精神,不惧权威,不拘旧说。

【经 典 故 事】

【《尚书》】

【1.尧嫁女试舜】

帝曰:“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悉,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尚书·尧典》)读者心得:【注释】 四岳:指四方氏族部落首领。庸:用。巽(xùn):通“践”。否(pǐ):鄙陋。忝(tiǎn):辱没。明明:明察贤明的人。扬;推举。侧陋:疏远隐匿,指地位卑微的人。师:众人。锡:赐,这里指献言。鳏(guān):无妻或丧妻的男人。俞;对。瞽(qǔ);瞎子。指舜的父亲乐官瞽睫。嚣(yín);说话悖谬。烝烝:指孝德厚美。乂(yì):治理。格:至。奸:邪恶。女:嫁女。时:是,这人。厥;其。刑:法,二女: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厘;命令。妫(guī):水名。汭(ruì):水湾。嫔(pin):嫁人为妇。

【译文】 尧帝说:“四方的首领们!我在位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呢?”四方的首领们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继承帝位。”尧帝说:“可以明察身边贤能的人,推举地位低微的人。"众人向尧提议说:“下面有一个独身的男子,名叫虞舜。"尧帝说:“是的,我听说过,他怎么样呢?"四方的首领们回答说:“他是乐官瞽叟的儿子。他的父亲心术不正,后母善于说谎,弟弟象傲慢骄横,而舜却能够同他们和谐相处。凭他的醇厚孝心美德,治理民众的事务不至于坏吧!”尧帝说:“我考验考验他吧!把我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观察舜的德行。”于是命令两个女儿到妫水湾,嫁给虞舜。尧帝对舜说:“敬慎地处理政务吧!”

【感悟】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禅让制。舜的举用经过了严格的考验,遵循了儒家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尧舜的以身作则是实现德政的根本保证。

【2.高宗彤日】

高宗彤日,越有雠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尚书·高宗彤日》)【注释】 高宗:即商王武丁。彤(róng)日:商代一种祭祀活动。越:语首助词。雒(gòu):野鸡叫。雉:野鸡。祖已:商王贤臣。格:端正。正:纠正。事:指祭祀之事。监:监视。

典:主。义:宜,指行事合宜。年:寿命。永;指寿命长。夭:夭折。中:身,自己。若:顺。听:从。孚(fú):通“付”,给予。乃:汝。台(yí):何。如台:如何。司;继位。胤(yin):后代。

典:常。昵;近亲,指父庙。

【译文】 高宗在举行祭祀的时候,有野鸡在鼎耳上鸣叫。祖己说:“君王经 典 故 事要首先端正,然后端正祭事。”于是告诫君王说:“上天考察民众,主要是看他是否遵循义理行事。上天赐给人的寿命有长有短,并不是上天有意缩短人的生命,而是有些人自己行为不义招致断绝性命。有些人有不好的品德,又不服罪,上天已经发出命令惩罚他们,他们却说:‘天能把我怎么样?'唉!你继承王位要敬重民众,因为他们都是上天的后代,在祭祀的时候,自己父庙中的祭品不要过于丰盛啊!"【感悟】 君王对上天意志的笃信不疑,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们反省德行、检讨过失。正是由于对天意的畏惧,历史上一些权贵们的胆大妄为之举才有所收敛。

【《礼记》】

【1.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注释】 晋献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申生、重耳的父亲。世子,即太子,天子或诸侯正妻所生的长子。晋献公的宠姬骊姬想让亲生儿子奚齐继承君位,诬陷申生要谋害献公,所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礼记·檀弓上》)读者心得:以献公要杀掉申生。重耳:申生的同父异母弟,即晋文公。盖:通“盍”,何不。弑(shì):古代子杀父母、臣杀君叫弑。

【译文】晋献公要杀害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你为什么不向父亲说明真相呢?”太子说:“不行,父亲宠爱骊姬,我要说了就伤了他老人家的心了。”重耳问:“那么你为什么不逃走呢?"太子说:“不行,父亲说我想谋害他,我就是逃走了,天下难道有没有父亲的国家愿意接纳我这个背着杀父罪名的人吗?我还能逃到哪儿呀?"【感悟】 申生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伤害他父亲,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愚忠愚孝,但是申生之死所表现出来的无怨无恨、宽容善良的品德以及轻生死、重名节的精神值得现代人学习。

【2.君子爱人以德】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脘,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注释】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寝疾,指卧病。乐正子春:曾参的弟子。曾元、曾申:曾参的儿子。皖(huàn):有光泽。箦(zé):竹席。瞿(qú):惊视的样子。按礼节,此箦是大夫才能经 典 故 事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脘,大夫之篑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篑。”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礼记·檀弓上》)读者心得:用的,而曾子不是。季孙:春秋鲁国大夫。革(jí):急、重。

【译文】 曾子卧病不起,十分沉重。乐正子春坐在他的床旁边,曾元、曾申坐在他脚旁,一个小孩坐在角落里端着蜡烛。小孩说:“多么华丽光彩的席子呀!这是大夫才能用的吧?”子春说:“别说话!”曾子听见了,睁大眼睛吃惊地说:“哦!”小孩又说:“多么华丽光彩的席子呀!这是大夫才能用的吧?"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氏送我的,我没能够把它换掉,曾元!起来把它换掉。”曾元说:“父亲的病很重,不能挪动,希望能够等到天亮,再恭敬小心地换掉。”曾子说:“你敬爱我的心意还不如那个小孩呢。君子爱人用德行,小人爱人只是一味地姑息迁就。我还有什么要求呢?我能够合乎礼仪地死去就行了。”于是一起把曾子抬起换掉了席子,还没有放好,曾子就死了。

【感悟】先贤们把德性、名节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并不认为可以不拘于小节。儒家的仁爱精神是用来成就人的德性和品格,对单纯的情感有所超越。

【3.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县贲父御,卜国为右。马惊,败绩,公队,佐车授绥。公曰:“末之ト也。"县贲父曰:“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马,有流矢在白肉。公曰:“非其罪也。”遂诛之。(《礼记·檀弓上》)读者心得:【注释】 鲁庄公:鲁国国君。乘丘,地名;今山东曲阜西北。县贲父、卜国,人名。御、右,古代作战,站在战车左边替主帅驾车的叫御,站在右侧保护主帅的叫右或车右。队(zhuì):通“坠”。佐车:战车的副车。绥:登车时用作拉手的绳索。圉(yǔ)人:养马的人。白肉:指马腿内侧的肉。谏(lěi):称颂死者生前功德以表哀悼的一种文体(多用于上对下)。

【译文】 鲁庄公与宋国军队在乘丘作战,县贵父驾车,卜国做车右。突然马受惊,战败了,鲁庄公跌落下来,战车的副车急忙抛给鲁庄公一根绳索把他拉上来。鲁庄公说:“这是事先没有占卜的原因。”县贲父说:“平常作战不打败仗,而今天因为马受惊,乱了队列而打了败仗,是我不够勇敢的缘故。”于是就自杀了。马夫在洗刷马时,发现马的大腿内侧有一枝箭。鲁庄公说:“这次失败不是县贲父的过错。”于是就为他作诛。

【感悟】 县贲父在失败面前,不是首先想着保全自己,证明自己没有过失,而是勇于承担责任,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如果能够得到弘扬,那种互相推诿、推卸经 典 故 事责任的现象肯定会少得多。

【4.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礼记·檀弓上》)读者心得:【注释】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洙、泗:洙水和泗水,今山东泗水县。孔子曾在洙、泗之间授徒讲学。西河:古地名,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一带。疑:通“拟”。闻:好名声。索:孤独。

【译文】 子夏因为儿子死了,哭瞎了眼睛。曾子去慰问他说:“我听说:朋友失明了,就要为他难过。”曾子哭了,子夏也跟着哭。子夏说:“天哪!我没有罪过呀!"曾子生气地说:“商,你怎么没有罪过呢?当初我和你一起在洙水和泗水之间侍奉老师,老师死后,你回到西河沿岸养老,让西河的民众误认为你和老师德性一样,这是你的罪过之一;你为你父亲守丧,在老百姓中没有出色的表现、树立好的名声,这是你的罪过之二;现在死了儿子,却哭坏了眼睛,这是你的罪过之三。你说你怎么没有罪过呢?"子夏丢掉拐杖,下拜说:“我错了!我错了!我离开朋友们独自生活,已经好久了。”

【感悟】 掠人之美,不合礼义;虽有所学,却无所建树,德性有所不及,也不合礼义;依礼而行有所过,则过犹不及,同样不合礼义。道德不以“中庸”来把握,必引起混乱,5.子柳之母死子柳之母死,子硕请具。子柳曰:“何以哉?”子硕曰:“请粥庶弟之母。”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既葬,子硕欲以赙布之余具祭器。子柳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家于丧,请班诸兄弟之贫者。”(《礼记·檀弓上》)读者心得:【注释】 子柳:人名。子硕:子柳的弟弟。具:指葬具。粥(yù):通“鬻”,卖。庶弟之母:指庶母,妾的地位低,可以买卖。赙(fù)布:送财物助人办丧事。班:通“颁”,分给。

【译文】子柳的母亲去世了,弟弟子硕请求置办丧葬器具。子柳说:“用什么去购买丧葬器具呢?”子硕说:“卖掉庶弟的母亲吧。”子柳说:“怎么可以卖掉人家的母亲来安葬自己的母亲呢?不行!”下葬后,子硕想拿剩余的助丧钱财去购置祭器。子柳说:“不行,我听说君子是不利用丧事谋利的,还是把它分给兄弟中贫穷的人吧!"【感悟】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为了钱财而不惜损人利已、无所不用其极,就是歪门邪道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责任对贪图名利而出卖良知的行为说“不”。

【经 典 故 事】

6.吴侵陈,斩祀杀厉吴侵陈,斩祀杀厉,师还出竟,陈太宰豁使于师。夫差谓行人仪曰:“是夫也多言,盍尝问焉?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也者,则谓之何?”大宰曰:“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今斯师也,杀厉与?其不谓之杀厉之师与?”曰:“反尔地,归尔子,则谓之何?"曰:“君王讨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师与有无名乎?”(《礼记·檀弓下》)【注释】 祀:指祀社的树木。厉:指患病的人。太宰豁(pǐ):太宰是官名,豁是人名。夫差:吴国国君。行人仪:行人是官名,仪是人名。二毛:指白发老人。

【译文】吴国入侵陈国,砍伐祀社的树木,杀害患病的百姓,然后准备撤离国境回国,陈国派太宰話出使到吴军中。吴王夫差对行人仪说:“这个人很会说话,我们何不考问他一下呢?出兵打仗都有名正言顺的原因,所谓师出有名,那么他们对我们这支军队怎么看呢?"太宰豁说:“古代讨伐他国不砍伐他国祀社的树木,不杀害患病的百姓,不俘获白发苍苍的老人。现在你们这支军队不是杀害患病的百姓了吗?那不就成了杀害病人的军队了吗?"吴王夫差又派行人仪问:“现在把占领的土地归还你们,把俘获的人还给你们,你又怎么评价我们的军队呢?"太宰話说:“贵国君王讨伐敝国,兴师问罪,现在又同情我们、赦免我们,这样的军队还能没有好的名声吗?"【感悟】 儒家认为,战争并不只是兵力的较量,还是对天意的回应、仁义的显扬,所以行军用兵也要遵循礼义。师出有名,可谓正义之师,但正义之师也必须是仁义之师,才能算是替天行道。

【7.石祁子不沐浴佩玉】

石骀仲卒,无適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者。曰:“沐浴佩玉则兆。"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执亲之丧,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卫人以龟为有知也。(《礼记·檀弓下》)读者心得:【注释】 石骀仲:人名。適(dí)子:嫡子,正妻所生的儿子。庶子:妾所生的儿子。卜:古代根据龟甲被灼烧后的裂纹来判断吉凶叫“卜”。兆:占卜时龟甲上显示吉凶的裂纹叫“兆”。石祁子:石骀仲六个庶子中的一个。兆:指石祁子得到了吉兆。

【译文】 石骀仲去世了,没有嫡子,只有六个庶子,就用占卜的方式决定继承人。卜人说:“要先洗澡,再佩带玉,龟甲才能显示出吉兆。”其中五人都洗澡佩带玉,只有石祁子说:“哪有为父亲守丧期间洗澡佩带玉的?”执意不愿洗澡佩带玉。最后占卜显示石祁子应该做继承人,卫国人都认为龟甲是通灵的。

【感悟】 恪守道德准则最终是不会有错的,一个真正有德性的人最终必然会得到肯定和眷顾。

【经 典 故 事】

【8.陈子车死于卫】

陈子车死於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礼记·檀弓下》)读者心得:【注释】 陈子车:人名,齐国大夫。家大夫:陈子车的家宰,僭称大夫。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即孔子弟子陈亢。

【译文】 陈子车客死在卫国,他的妻子与家臣商量要用活人殉葬,商定好后陈子亢来了,他们把这一决定告诉陈子亢说:“夫子有病,在地下没有人侍奉他,决定用活人殉葬。”陈子亢说:"用活人殉葬不合乎礼。虽然如此,伺候他病的人,谁能比他妻子和家臣更合适呢?如果取消决定,我也同意取消;如果不同意,我准备用你们二人来殉葬。”结果就没有实行殉葬。

【感悟】 陈子亢不因为私亲而纵容殉葬,采取有礼有节的方式制止不仁不义的非礼行为。对于不道德行为,人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加以制止和抵制,而不能置若罔闻、随波逐流。

【9.卫献公出奔】

卫献公出奔,反于卫,及郊,将班邑于从者而后入。柳庄曰:“如皆守社稷,则孰执羁鞠而从?如皆从,则孰守社稷?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弗果班。(《礼记·檀弓下》)读者心得:【注释】 卫献公:卫国国君。班:通“颁”。班邑,颁赏封地。柳庄:卫国太史,跟随卫献公逃亡。羁(jī):马笼头。勒(di):马缰绳。

【译文】 卫献公逃亡国外,后来终于又返回卫国复位,走到国都郊外,准备先赏赐一些封地给跟从他逃亡的人,然后才进城。柳庄说:“如果大家都留下来守卫国家,谁来为你驾车跟从你逃亡呢?如果都跟从你逃亡,谁来守卫国家呢?您一返回国家就有了偏心,恐怕不合适吧?"结果就没有颁赏。

【感悟】 仁爱精神崇尚的是秉承道义与公正,而不是拉帮结派、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

【10.陈乾昔寝疾】

陈乾昔寝疾,属其兄弟,而命其子尊己曰:“如我死,则必大为我棺,使吾二婢子夹我。”陈乾昔死,其子曰:“以殉葬,非礼也,况又同棺乎?"弗果杀。(《礼记·檀弓下》)【注释】 陈乾昔:人名。属(zhǔ):通“嘱”,嘱咐。尊己:人名,陈乾昔的儿子。

【译文】陈乾昔卧病不起,就嘱咐他的兄弟,又命令他的儿子尊己说:“如果我死了,一定要给我做个大的棺材,让我的两个妾婢在我两边。”陈乾经 典 故 事读者心得:昔死后,他的儿子说:"用活人来殉葬,不合礼,何况又是放在同一棺材里呢?"结果没有把两个妾婢杀掉。

【感悟】 真正的孝并不与道义相冲突,坚守道义需要明辨是非、勇敢无私,不能随声附和、唯命是从。

【11.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

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手弓。“子射诸。"射之,毙一人,赣弓。又及,谓之,又毙二人,每毙一人,掩其目。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与,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礼记·檀弓下》)读者心得:【注释】 工尹商阳:楚国人,工尹是官名,商阳是人名。陈弃疾:楚国公子,后自立为王。王事:指负有楚王的使命。楚本是子爵,僭称为王。子:古代对人的尊称。手弓,指把弓箭拿在手里。赣(chàng):指弓袋,報弓,把弓放入弓袋里。揜(yǎn);通“掩”。朝不坐:指朝见时士因地位低只能站着。燕不与:指举行宴会时,士因地位低只能站在堂下。

【译文】 楚国的工尹商阳和陈弃疾一起追赶吴国的军队,追上一批后,陈弃疾对工尹商阳说:“这可是君王交给我们的任务,你现在可以把弓箭拿在手里了。"商阳这才把弓箭拿在手里。“你现在可以放箭射他们了。”工尹商阳就射死了一个士兵,然后就将弓箭收回袋里去了。很快又追上了一批,陈弃疾又对商阳说了同样的话,于是工尹商阳又射死了两个吴国的士兵。每射死一个以后,他都把自己的眼睛遮起来,不忍心看。他还让驾车的人停下了车,说:“像我们这样朝见时没有座位、宴请时没有席位的人,顷刻间杀了三个敌人,已足以交差了。”孔子说:“可见,即使是杀人这种事情,也是有礼节的。”

【感悟】 道家庄子认为“盗亦有道";儒家信守杀人之中亦有礼。战争中,有杀戮,也有人道和人性。儒家的道德理念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关怀、仁爱和珍视。恻隐之心不能够被漠视,更不应受到嘲讽。

【12.苛政猛于虎】

【注释】 式:扶着车轼敬礼。子路: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孔子弟子。壹:副词,相当于“很”。

舅:公公,丈夫的父亲。

【译文】孔子从泰山旁经过,看到一个妇女在一座坟墓前非常伤心地哭泣,就扶着车轼致意,听她哭什么。然后让子路去问她说:“听您这样哭泣,像是有很多伤心事。”这个妇女回答到:“是的。过去我老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接着我丈夫也被咬死了,今天我的儿子也没逃脱这种厄运。”孔经 典 故 事苛政猛於虎也。”(《礼记·檀弓下》)子问:“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地方没有苛捐杂税和沉重的徭役呀。”孔子于是对他的弟子说到:“你们记住了,苛捐杂税和沉重的徭役比老虎都凶恶啊!"【感悟】 道德的堤坝一旦崩溃,邪恶必然会乘虚而入并伺机酿成"人祸",苛政正是邪恶与权力联姻所产生的怪胎。"虎患"还可以防范,“人祸”却总是能够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

【13.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礼记·檀弓下》)读者心得:【注释】 黔敖:人名,春秋时期齐国的士。袂(mèi):衣袖。辑:收敛,这里指拖拉着鞋子。屦(jù):用麻、葛制成的鞋子。贸贸然:这里指疲惫而又漫无目的的样子。奉:两手捧着。

来:语助词。嗟来:叹词,表怜悯。

谢:道歉。微:不、非。

【译文】 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就在路边煮饭给来往的饥民吃。有一个饥民用袖子挡着脸,拖拖拉拉地穿着鞋子,昏昏沉沉走过来。黔敖就左手端着饭,右手拿着汤罐,对他说:“喂,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想吃这种没好气的饭,才饿成这样子的。”黔敖听了这话马上道歉,但是那个饥民还是不肯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了这件事说:“这样做恐怕不应该吧。别人无礼地招呼你吃,当然可以不吃;但是人家已经道歉了,那就可以吃了。”

【感悟】 儒家崇尚“可杀不可辱"的气节,但是同时也主张"权变"和"中庸"之道,允许别人改正过失,所以凡事不应激化矛盾走极端,否则就显得过于教条。

【14.阳门之介夫死】

阳门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晋人之觇宋者,反报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说,殆不可伐也。"孔子闻之曰:“善哉觇国乎!《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虽微晋而已,天下其孰能当之?”(《礼记·檀弓下》)读者心得:【注释】 阳门:宋国都城的城门名。介:铠甲。介夫:指卫士。司城:即司空,主管建筑的官员。子罕:宋国的贤大夫。觇(chān):窥视。说:同"悦"。殆:大概,恐怕。凡民有丧,扶服救之:这两句诗见于《诗经·那(bèi)风·谷风》。扶服,相当于“匍匐”。微;不、不仅【译文】宋国都城阳门的一个卫兵死了,司城子罕到他的灵堂前哭得很伤心。晋国的一个刺探宋国情况的探子看到了后,回到晋国向晋侯报告说:“阳门的一个卫兵死了,而子罕哭得那样伤心,他这样做很得老百姓的心。恐怕不能攻打宋国吧。”孔子听经 典 故 事说了这件事以后说:"这个探子真行啊!《诗》里面说:‘哪怕邻里有了灾祸,我都应该尽心尽力地去帮助。'现在不仅是晋国,天下哪个国家又敢和这样的宋国作对呢?"【感悟】怜下爱民,这种崇高的品行不仅对民众能够起到感染教化的作用,对敌国也有不战而胜的威慑力。

【《春秋》】

【1.颍考叔劝孝】

(郑庄公)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緊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注释】·黄泉:地下的泉水,“及黄泉"意指死亡。颍考叔:即戍守颍谷的考叔,郑国大夫。公;郑庄公。姜氏:郑庄公的母亲。遗(wèi):送与,留给。緊(yī):〈书〉惟,只有。阙(jué):古通‘掘’。隧:挖隧道。姜:即郑庄公之母亲,曾多次为难庄公。赋:吟诵诗句。泄泄(yì);与"融融"意思相近,和乐舒畅,形容快乐。

【译文】 于是,郑庄公就把他的母亲姜氏安置在城颍里,并发誓说:“不到黄泉,我们都不会相见。”可是,不久以后他又感到后悔。此时,频考叔在颍谷做封人,听到这件事,就找机会献给庄公一些东西。庄公便赏赐给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读者心得:他吃饭,吃饭的时候,颍考叔把肉放在一边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他说:“小人有母亲,小人的食物都已尝过了,但还没有尝过君王的肉汤,请求让我带回去给她。”庄公说:“你尚有母亲可送,可我却偏偏没有啊!”颍考叔说:“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庄公就对他说明原因,并且告诉他自己很后悔。颍考叔回答说:“君王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掘地见到泉水,(你们母子)在隧道中相见,那有谁说不符合誓言呢?"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话。庄公进入隧道,赋诗说:“身在隧道中,快乐又舒畅。”姜氏走出隧道,吟唱道:“走出隧道外,愉悦精神爽。”于是母子和好如初。君子说:“颍考叔真是纯孝了。爱他的母亲,进而扩大至于庄公。《诗》说,‘孝子的孝心不会竭尽,就永久赐给你的同类吧。'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吧!"【感悟】 颍考叔的纯孝和机敏感动了庄公,也化解了庄公母子之间的怨气,使其母子重归于好,成为国人心中一段佳话。生活中,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子女,所以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而伤害对方。而要化解亲子之间的矛盾,颍考叔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经 典 故 事】

【2.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庄公十年》)笑【注释】 公:鲁庄公;其:即曹刿(guì),鲁国士人。鼓之:击鼓进军,“之”字无义。轼:车前扶手的横木。竭:耗尽。盈:旺盛。靡:倒下。之:指齐国军队。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庄公准备迎战。谋士曹刿请求进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兵车。齐鲁两国军队在长勺作战。庄公准备击鼓。曹刿说:“还不行。”等齐军敲了三遍鼓后,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庄公准备追上去。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了车,仔细察看齐军的车辙,然后登上车前横板远望,说:“行了。”下令鲁国士兵追赶齐国军队。

战胜齐国军队以后,鲁庄公就问曹刿什么缘故。他回答说:“作战靠的就是勇气。敲第一通鼓可以振作勇气,敲第二通鼓士气就会衰退,敲第三通鼓勇气就耗尽了。他们勇气耗尽而我们却很充沛,所以战胜他们。齐国是个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已经杂乱,并看到他们旗子已经倒下,所以追赶他们。”

【感悟】 两军交战斗勇更需斗智,即使击鼓也不例外。善于作读者心得:战之人都非常注重战机,设法造成一种背水一战的态势,紧紧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从而给对方以致命一击。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而能否抓住只能依靠我们自己。

【3.退避三舍】

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读者心得:【注释】 子玉:楚国最高行政长官。

从:缠着不放。子犯:晋文公舅舅。微:没有。舍:一舍三十里。辟:通“避”。【译文】 子玉发怒了,下令追逐晋军。晋军退走。军吏说:“身为国君而躲避臣下,这是耻辱;况且楚军已经疲惫,为什么要退走?”子犯说:“出兵作战,理直就会气壮,理曲必然气衰,哪里在于时间的长久呢?如果没有楚国的恩惠,我们到不了这里。退后三舍躲避他们,就是作为报答。背弃恩惠而说话不算数,只能使他们增加对我们的仇恨,我们理曲而楚国理直,加上他们的士气一向饱满,就不能认为他们已经衰败。我们退走而楚军回去,我们还要求什么呢?如果他们不回去,国君退走,而臣下进犯,理亏就在他们了。”晋军退走三舍。楚国将士想要停下来,子玉不同意。

【【感悟】 晋国军队的退让和回避】

【经 典 故 事】

兑现了晋文公当年对楚成王的承诺,为晋军后来出击楚兵增添了一块正义砝码,激起了晋军不惜死战的斗志。在之后的城濮之战中,晋军所以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与此不无关系。"仁者无敌"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道理。

【4.弦高犒秦师】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读者心得:【注释】滑:滑国,在今河南境内。市:做买卖。乘(shèng)韦:即四张熟牛皮。乘:四。韦:熟牛皮。犒(kào):慰劳。吾子:一种敬称。步师:行军。淹:长久。积:粮草之类。遽(jù):传车,古为传递紧急公文之用。

【译文】鲁僖公三十三年春,秦国军队经过成周北门。……到达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准备到成周做买卖,路上碰到秦军,他先送给秦军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犒劳军队。他对秦军将领说:“我们国君听说您准备行军经过我国,特意让我来犒赏您的随从。我国虽然贫乏,但为了您的随从能在这里久留,住下来就预备一天的粮草供应,要离开就准备一夜的保卫。”同时又派邮车紧急地向郑国报信。

【感悟】 作为商人,弦高不耻言利,聚财有道;作为臣民,弦高心存大义,精忠卫国。何谓义,何谓利?弦高用行动给了我们最完美的阐释。英雄无需誓言,只要行动。

【5.邾文公迁绎】

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左传·文公十三年》)读者心得:【注释】 邾(zhū):周朝时邹国名,也作姓。卜:占卜。树之君:为之置立君主。

【译文】 由于准备迁到绎地,邾文公去占卜吉凶。史官说:“迁到绎地对百姓有利而对国君你不利。”邾文公说:“如果对百姓有利,也就是我的利益。上天生育了百姓而为他们设置君主,就是用来给予他们利益。如果百姓得到利益,我赞成迁到绎地。”左右随从说:“君王您的生命是可以延长的,可您为什么不这样做?”邾子说:“活着就是为了抚养百姓。而死得或早或晚,那是由于命运的缘故。百姓如果有利,迁居就是了,没有比它再吉利的事了!"于是就迁到绎地。当年的五月,邾文公死了。君子说:“(邾文公)真知道天命啊。”

【感悟】 一个君王甘愿用生命来践行誓言,实在令我们赞叹。"命在养民"的思想超越时空,历久不衰。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伦 理 道 德】:http://www.yulujidi.com/mingrenmingyan/renshenggeyan/13133.htm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标签列表

全网最全句子语录网

http://www.juzijidi.com/

| 陕ICP备2023003516号

句子大全 | 句子基地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